02.26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本文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踏实。

现在这个时代太过于浮躁,所有年轻人追求的都是一种途径,那就是总希望一步登天,这无疑是最错误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件事情,在一个行业深耕,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达到一定条件之后,他所拥有的成就,才能够更加稳定,反之,所有的期望都会落空。

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象传》之中说:屯的上卦为坎,坎为雨;下卦为震,震为雷。一阳陷于两阴之间,是屯卦之象。君子观此卦象,就应立下雄心壮志,规划好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在困境面前,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志向,任何一点困难都会阻碍自己理想的实现,所以必须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只要按照预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前进,成功必定会如约而至。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不管你对于生活的夙愿和理想是什么,只有脚踏实地,才可以成就那些理想。

很多人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想要一步登天,但是最终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很多人把事情的成功与否寄托在运气上面,认为一件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心愿,就责怪运气不佳,这其实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一件事情。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你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并不说明运气,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找对方法,你不够用心,不够动脑筋。

当你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时,你才能收获相对更好的回报,相反那些抱着侥幸心理,即便是你当下拥有了一些成就和回报,也会耽误你一生的发展,因为当下获得太过于容易,就不知道努力,更不懂得去珍。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我们先给大家说这样一组数据: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用了20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用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用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的时候,也是用了10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也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哪一种成就和结果,不是用自己的踏实努力换来的呢。你所期望的那些一步登天,都只是自己的妄想,你所抱着的那些侥幸心理,并不会给你带来惊喜,反而是始料未及或者更加糟糕的失败。

在《孙子兵法》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这段话是关于战争成本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对于作战需要用到的伙食费,医疗费,高额险费,外交补贴等等,各方因素都考虑的非常清楚,因为战争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后勤作为后盾,才能够成功,这也是胜利的保证。

正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人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前期沉淀的过程中多积累一分,整个结果的风险就会相对减少一分,虽然说成功需要天赋和机遇,但是勤奋是一定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勤奋的过程中,你所铸造的是一个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辛勤努力的劳动结果,在未来所面临的所有机遇都可以用自己的踏实努力去博取。

《易经》:谋划事业最好的态度,是踏实的积累

所以,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好高骛远,这才是处事最正确的方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