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在长沙,“白果园”这三个字,提起来不像解放西也不像步行街那般给人难以抹灭的印象和深刻记忆,但却会有许多人与成长奋斗相关的澎湃情绪在此停留。


没有异乡流离颠沛的心酸故事,只有怀念。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墙黛瓦、麻石小路,毗邻黄兴广场,是长沙市著名的历史古街巷。也有人说,这里是民国时期长沙的“富人区”。


在那个长沙房荒、长沙各路地王还未出世的年代,白果园也是喊得出名号的。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天价楼盘,一边是人民西路长沙最小资的街道,新与旧的碰撞,不也是长沙最独有的一种情怀嘛。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果园是民国时期长沙的“富人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国民政府主席程潜的私宅所在之处。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2005~2006年的时候,长沙市政府投资修缮,在白果园栽种了数棵挺拔参天的白果树,增设了巨幅仿铜历史墙,成为了长沙市区历史兼文化特色的保留遗址。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外观和内饰基本保留了老公馆原有的设计,特别是砖瓦、房内的扶手栏杆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公馆原有的。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闲暇时光进来回顾一下历史,了解一下在我们未出生之前,发生过的那些事件,了解一下各位伟人曾经的生平,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青砖楼房,红石砖外墙,木质楼梯,这栋深藏在街巷中的二层小楼处处流露古朴典雅之风,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一份厚重。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果园的每一个小地方,都会让人有一种回到过去的历史感。


蹲坐在门前的石板砖,斑驳掉漆的门牌号,还有院子里的晾晒的衣物,静坐的老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虽是市中心,行人却很少,有一种难得的宁静感。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湘鄂印刷公司旧址


承印当年革命刊物《湘江评论》的湘鄂印刷公司,文夕大火下的幸存房屋,一走到这就可以看到走几步墙上会有刻好的石板字。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从记录事件,到始建时间,细细品,能发现历史。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或许每一个老长沙人,都有一个古街巷情怀,称之为“根”。白果园在闹市之中守着一方净土,散发着独有的长沙味道。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还有那爬了满墙的爬山虎和满目青砖碧瓦,都是白果园刻在老长沙的深深印记。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家是青砖灰瓦红窗花,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果园的正对面,就是化龙池酒吧一条街。

斜对面是每天都有无数人排队打卡的文和友。

左手边是曾经长沙最有名的文艺打卡咖啡小资聚集地。

右手边是每日数以万计人经过的黄兴广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文艺要有,美食美酒美景也都要有,这才能算得上是长沙,极具包容性,也富有创造力。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果园周边没有什么特别高大的建筑,没有高档的百货卖场,甚至有些毫不起眼,但生活确实让人倍感惬意。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是十几年味道不变的夏记粉店、手工米粉;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是沉淀在岁月里的郋园咖啡茶馆;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也是体质改造,但仍然食客络绎不绝的老清泉。白果园以一种静默的姿势,保留着熟悉的味道。那些曾经洒下的记忆,等你去回忆。


听说这个地方,曾经住着长沙城一半以上的富人


白果园

有情怀、有小资

有喊的出名号的历史古街巷

还有锁住我们味蕾的美食

这里的东西一切都看起来那么“旧”

无数次路过黄兴广场的你

有注意到过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