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不解決問題,絕對不能算作好設計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設計作為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其本質功能始終是解決問題。任何一個設計,無論是從無到有開發新產品,抑或對既有項目進行再創造,它都基於實實在在的問題,且問題背後是真實存在的需求。


唐納德·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中多次提到門的例子,比如說緊急逃生通道的門。大樓發生火災時,在驚慌中逃離現場的人倘若遇到向內打開的門,他們很可能會困在門內而死亡。因為人們會下意識地向外推開門,第一次嘗試失敗後,他們傾向於重複這個動作,甚至用更大的力氣試圖打開它。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設計未能解決問題(讓人開門逃生),還給用戶錯誤的心理暗示。因此,很多地方的法規要求公共場所的門應向外打開,並加上了緊急逃生門閂。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關於好設計如何解決問題,這裡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例子。


星巴克咖啡杯外的瓦楞紙套


在敲定使用這個紙套之前,星巴克要解決好些問題。首先是盛滿熱咖啡的紙杯握在手上燙手的問題,為此星巴克在紙杯裡多加了一層紙杯。但這意味著多了一倍的垃圾,容易讓顧客質疑品牌的環保意識。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1995 年,他們又考慮用聚苯乙烯作為咖啡杯的材料。但這種塑料杯不僅不符合人們對星巴克的質量期待,而且在公眾看來比紙杯更不環保——大部分顧客都不會重複使用這個杯子,而許多城市又沒有聚苯乙烯回收工廠。


最後星巴克的決定是在咖啡紙杯中間加一層紙套來取代雙層紙杯。這種紙套所用材料只有第二隻杯子的一半,其中還含有一些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它最終起到隔熱作用,讓杯子不至於太燙手,也幫助公司建立一種環保、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還記得那個“淘金熱時,賣鋤頭的老頭最終賺了錢”的經典故事麼?咖啡界也有這樣“配角”最終成了大贏家的故事,這就講給你聽:

傑.索瑞森(Jay Sorensen)是美國波特蘭的房產中介,1991年他送女兒上學後,開車到快餐店的得來速買咖啡。他接過咖啡,因為太燙,失手把熱咖啡翻倒在大腿上。在狼狽中,他冒出一個主意,如果能發明一個“隔熱杯”,哇,那一定會賺翻!


他說做就做,動手做了各種杯型,實驗各種材料。從失敗中發現一個問題,要隔熱,材質就得“厚”;杯子厚,就沒法堆疊。既佔空間又很難運送。他想到不該只想做“主角”,可以做“配角”,為杯子做“袖子”。他發現硬紙板的隔熱效果不錯,因為紙的表面有凹凸浮雕壓紋,有空間可以隔熱。他以此靈感設計出凹凸壓紋“波浪”型紙板,花了一萬五千美元,做了十萬個杯套。像個手環可以套住杯子,取名“Java Jacket”。


他向星巴克提案,星巴克本來是用杯子套杯子,兩個杯子來應付太燙的問題。除了不環保,成本也很高。所以索瑞森的杯套正是他們期待的“最佳配角”,星巴克想得到獨家授權,而且要索瑞森變更設計,接著又想壓低價錢。這樣從1993年說到94年,前後八個月,結果破局。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索瑞森找到星巴克的對手Coffee People,他們只看了一眼,立刻下了一萬個訂單。隔週索瑞森參加西雅圖咖啡展,接到一百筆生意,他的公司吸到成功的養分。


1995年6月20日,他得到隔熱套的專利。星巴克轉向找LBP合作,做出自己的杯套“Coffee Clutch”,基本上是學習Java Jacket,不同的是Coffee Clutch是用瓦楞紙,Java Jacket是用木屑紙板。大家還是習慣把隔熱套叫Java Jacket,至今已銷售40億個,雖然一個只有3分美元,但也有一億兩千萬美元的進帳,是不是配角也賺不少?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留意大家不曾注意的細節,例如像咖啡杯的隔熱套,將配角做到100分,不僅為主角加分,更能創造價值。


所以,有時候賺錢還是要多換換思路呢!


看完你有什麼感想?來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一個紙杯套,讓他賺了1個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