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皇帝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咖文電影


人在皇宮,剛下早朝

朕特意抽個時間給大家講講我們皇帝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4:00:出恭

4:30:小太監喊朕起床整理儀容,更衣、洗漱。

朕年幼的時候,老是夢中畫地圖,前文說的四點出恭特指小時候,這是無法避免的。朕現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偶爾也會追憶年幼時的童趣,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想出恭,哪裡都是衛生間。

4:50:早膳,朕並沒有胃口,昨天和靜妃聊的太晚,現在只想睡個回籠覺。

5:20:去給太后請安,出門才知道外面飄雪了,瑞雪兆豐年,不知雪有多厚夠不夠堆個雪人,安妃最喜歡。

路上出現了小波折,隨行的小太監只准備了一個小暖爐,朕卻想一手一個,太監總管嚴厲了批評了小太監。

心裡記著晚上安排太監總管一聲:這是朕心血來潮和小太監無關,在外面朕不能折了太監總管的面子,他畢竟跟了朕快二十年。

5:30:太后囑咐要勤於政務,要以天下為己任,不要貪圖玩樂。末了又問朕昨日為何不去皇后的寢宮,今晚一定要去,朕不敢和太后頂撞——皇后是您老親自選定的,您老這麼喜歡就讓她搬來陪您住。朕只好答應,心裡卻想著,是皇后和朕說要雨露均霑的。

5:40:侍衛統領說戶部左侍郎摔傷請辭早朝,朕心裡明鏡似的,這個72歲的死老頭昨天剛納了一房小妾。

5:50:朕坐上了龍椅,周大學士說海南發生旱災,旱災之後又有蝗災,當地民不聊生,請求朝廷撥款賑災並減免重災區的賦稅。

周大學士說話很有畫面感,他說到當地民眾抓蝗蟲吃的時候,朕有些後悔沒用早膳,此時竟然有點餓,一頓不吃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災區的民眾了,朕讓周大學士聯合工部、戶部攜手賑災。

6:30:早朝結束,朕單獨留下了王師傅,他如今已經八十有二,朕准許他可以不參加早朝,他卻堅決不肯接受。

王師傅回憶教導朕和先皇的時候一臉驕傲,他說朕和先皇都是勤奮仁厚之君,天下一定能繁榮昌盛、延續萬年。

朕表面上很認真,心裡卻想起年幼讀書時在他背後黏著的小王八貼紙。

6:50:朕令人準備轎子送王師傅回家,給他準備了御膳房新制的果品,兩支從御花園採的臘梅以及一封書信,這是朕的小妹給王師傅今年剛滿16歲的孫女的禮物,她倆關係極好,女孩極可愛,朕也喜歡。

7:30:剛批了幾個奏摺,監察左御史闖進來了,朕瞭解他的脾氣,知道門口的人攔不住他。他是來彈劾遼東總兵的,每五天必來彈劾一次,朕恩威並施好容易把他勸了回去。

監察左御史是直臣,朕不能處罰他;遼東總兵是能臣,朕不能罷免他

8:50:皇后派人送來了一碗枸杞烏雞湯,送湯的宮女一直沒抬過頭,湯很好喝,看來今晚一定要去皇后那裡。

9:10:朕令人去御花園撿幾支漂亮的臘梅給各處送去,太后那裡是太監總管去的,先讓皇后挑選,舒妃排在第二,朕知道她不喜歡挑剩下的,朕也不想讓她生氣,誰讓她父親是十大重臣之一呢?

10:10:太監總管一回來就滿臉笑意的說恭喜朕,原來是御醫剛給舒妃診了脈,舒妃懷孕了。朕很開心,但又擔憂,想著別是個男孩。

11:30:通知御膳房早點開飯,朕餓了。窗外的雪慢慢停了。

12:10:朕去御花園賞雪景,珍妃果然也在,朕懷疑身邊有人被收買了,珍妃總是早一步出現在朕想去的地方。

13:00:終於可以睡午覺了。

14:00:自然醒,然後出恭。

15:00:太監總管說皇后裁了一批宮女,包括上午來送粥的那個,這事太后已經同意,朕沒有心思管這個事情。

16:00:陪太后看戲,

皇后坐在朕身邊,她很好看,也有母儀天下之姿,但是朕覺得就是無法親近她。吃了半斤乾果,口渴的不行。

16:30:去靜妃那裡看了看朕的小棉襖,小棉襖還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

17:00:批了幾個摺子,遼寧總兵又要軍費。

18:00:晚膳,吃的很飽。

19:00:準備翻牌子的時候,太監總管提醒要去皇后寢宮,路上有風,很冷,朕一手一個小暖爐,

路過安妃寢宮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小巧可愛的雪人。

雪人等了朕一整天,朕只能擦肩而過。


排水渠過驢


  問題:皇帝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這個我就比較有經驗了,畢竟前世我也做過幾任皇帝。

  6:00 起床。

  7:00 跟母親嘮嘮家長裡短。

  8:00 上朝處理政務,心情好,加官進爵;心情不好,就賜他們鴆酒白綾。

  11:00 吃午飯。

  12:00 午休。

  14:00 看後宮佳麗勾心鬥角,向自己大吐苦水。

  15:00 聽聽戲、釣釣魚、逗逗鳥。

  17:00 吃晚飯。

  18:00 批批奏章,我一般會交給太監批。

  21:00 開始翻牌,讓妃子來侍寢。

  我保持這樣早睡早起的健康習慣三年後,便做了亡國之君,你們說說我哪個環節出錯了?[思考][思考]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閱讀此評論前提醒:我很不正經,但是我的回答是認真的

這個生活是要看人吧。我把我比較瞭解的給你說一下:

認真的皇帝:

早上起床後,吃飯然後上早朝

之後批奏章。下午的話看是什麼皇帝了,有的可能去後宮轉轉,有的微服私訪,有的繼續工作

(個別皇帝還有午朝。這個就另當別論了。我記得好像明朝的一個皇帝就設了一個午朝。哇他好厲害)

晚上……去後宮轉轉啦~

很皮的皇帝:(我以明朝朱厚照為例子)

早上:在早朝溜達一圈,然後立刻走人

中午:什麼午朝和我無關我要去玩

下午:可能是在豹房,或者某家妓院

晚上:不去後宮去豹房

然後他皮了的話,可能會偷偷溜出關打仗去。然後內閣大臣都追不上的那種……

大概就是這樣啦!


陌曦484


很多人對於皇帝的生活非常感興趣,很多人認為皇帝有權有勢,號令天下,後宮佳麗三千,錦衣玉食,夜夜笙歌,甚是幸福。但事實並非如此,課代表認為皇帝是很苦命的,下面以清朝皇帝的日常作息安排進行一下簡單的介紹,從中可以反應出古代皇帝的真實生活狀態。

一、 日出而作

清代皇帝每天基本上都要在清晨五點鐘起床,除非皇帝身體不舒服,否則這個起床時間是不容許有改變的。而且在皇帝起床之前,侍女們早已就位,他們有的負責給皇帝更衣,有的負責皇帝的洗漱,抽空皇帝還要批閱奏摺,每天朝祭是板上釘釘的規矩,這樣一圈下來就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隨後皇帝要去給長輩請安,如果宮中還有太上皇和太后,在洗漱完畢穿戴整齊後去給長輩問安。結束問安後,皇帝就要進行早讀,早讀不是隻有新皇帝才需要進行的,帝王的一生都要遵循這個規定安排。

二、 早膳和早朝

古代帝王都會在上午上早朝,處理重要的朝中事物,在上早朝之前,需要用早膳。皇宮中的早膳是從上午七點開始,皇帝需要在上午九點三十分之前用完早膳。也許很多人會感覺到奇怪,為什麼皇帝要吃這麼長時間的早膳?這主要是因為皇帝用膳的過程十分講究,而且還要遵守很多規矩,每一次用膳都需要大費周章,而且皇帝在吃之前,太監還需要試毒,因此用早膳確實需要花費這麼長時間。用完早膳後,皇帝就需要上早朝,處理政務,還要批奏摺,一般情況下重要的大事都需要在上午商討。

三、 晚膳和就寢

下早朝之後,皇帝要單獨面見大臣,繼續商討朝中事物,接下來會在十一點左右睡午覺,然後下午起床後吃晚膳,清代皇宮中的晚膳一般在下午兩點半左右開始,皇帝如果在晚上肚子餓了,可以吃一些點心之類的充飢,下午的時間安排比較自由,比如可以看書、練字、下棋等等,到了晚上,皇帝一般都會先批閱奏章,思考明天早朝內容,清朝的皇帝一般只批閱重大的事情,小事由內閣處理,晚上8點以後翻牌子就寢,這樣一天的生活就結束了。所以古代帝王的生活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般自由和無拘無束,他們需要遵守的規矩和很多很繁瑣,還需要擔負重要的責任。

接下來課代表以太平時期的乾隆皇帝為例。

1765年1月28日,在這樣平常的一天裡,既沒有重大節日,也沒有重大事件,乾隆皇帝的的一天是怎麼樣度過?

半夜12點到4點,乾隆皇帝就寢;

四點起床,更衣、洗漱,接下來去坤寧宮朝祭,朝祭祖制,皇帝每日必須朝祭;五點到七點,開始吃早飯,之後讀聖訓;七點到十點,乾隆換上朝服,上朝與文武百官商討政事;

十點到下午一點,乾隆在養心殿批閱奏摺,然後午休;

一點到兩點,乾隆在養心殿接見大臣;

下午兩點到三點,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吃午膳,開始翻牌選妃,目的是給妃子準備時間;下午三點到四點,乾隆批閱早朝的奏章;下午四點到五點,召見戶部尚書傅恆,也是乾隆的小舅子,為大清也是立下赫赫戰功;

下午五點到七點,乾隆在養心殿練字、鑑賞古玩、下棋;

晚上七點到八點,這段時間乾隆可自由安排,乾隆帝愛寫詩,基本都在創作中;八點到十二點,乾隆開始選妃侍寢睡覺。

補充:

一、乾隆每日只吃兩頓飯,早飯是在早上七點,晚飯在下午兩點左右。

二、朝廷奏章雖多,但大多數有內閣草擬初步意見,乾隆拍板即可,只有大事乾隆親自審批。

其實,清朝的皇帝每天的生活都很單調,除非出去遊玩,比如乾隆三下江南,其他時間都只能呆在深宮大院中,每天的工作也是很忙,沒時間出去遊玩,如果換做你當皇帝?你願意麼?

本文參考《乾隆一日》


歷史課課代表


記得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古代有兩個農民幻想暢談皇帝的奢華生活,一個說:“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麵膜吃到撐。”另一個又說:“肯定不止,皇帝下地肯定用的都金鋤頭。”這和“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類似,在很多古代貧苦百姓眼中,皇帝的生活肯定是這樣的,因為貧苦的生活限制了他們的眼光。皇帝的一天到底怎麼過的?相信很多人也好奇,但每個朝代都會不同。因此我們就來單獨說說明清兩代的皇帝,一天是怎樣過的。

明代

明朝是第一個廢除丞相制度的封建王朝,因而洪武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和永樂大帝每天的任務都十分的繁重,從早晨七八點忙到晚上九十點都完不成任務。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內,平均每天批閱兩百多件奏章,處理四百多件國事,最忙的時候達到一天批閱1600多件奏摺。

永樂大帝設立內閣,後代皇帝建司禮監,減輕了些許負擔。但勤勉的皇帝負擔依舊很重,和衣而睡,方便第二天馬上起來上班。不過明代墮政的皇帝也不少,想幹啥幹啥,私自出宮打仗的遊玩的,夜夜笙歌的,不上朝不批閱奏摺處理國事的等等。愛怎麼來怎麼來,沒什麼特別硬性的規定和條件。

清代

清朝作為唯二的少數民族——滿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政權,代代皇帝都稱得上勤政,這事還得歸功於所謂的“祖制”。吃飯睡覺,起床房事,上朝理政,妃嬪數目等等都有著很嚴格的規定,不然會被上上下下的人唸叨死,直到你聽話為止,你可以處理一個兩個三個,總不可能從上到下(太監宗室太后太妃朝臣)的人都處理了吧。

清代皇帝每天凌晨四點至五點期間(皇子讀書亦是如此)起床,這時一旁等候多時的太監宮女們馬上前來伺候梳洗更衣。穿著得當、梳洗完畢後就要去慈寧宮向太后請安(康熙帝設的規矩),從睡覺的養心殿到太后的慈寧宮,距離遙遠,這算鍛鍊身體了。

請安結束後就是早課(讀書學習,由專門選定的大臣講解如何治理國家、處理朝政)和用膳,一般是六點至七點。說到這,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皇帝早餐吃什麼,一般是二十幾道菜,每樣吃點,不吃太飽。用完早膳自然得開始工作了,召見大臣問政。一大群臣子站地下的是大朝會,一年沒幾次。

雖設有輔助皇帝政事機構,但還是得皇帝來拍板做最後的決定。然後批閱奏章,這可是件非常耗費腦力和體力的差事。午膳同早膳,都是二十幾道菜。清朝皇帝一般只有早膳和午膳兩頓正餐。用晚膳繼續批閱奏摺、接見大臣處理政事,一般六點不幹了,下班休息(有些情況例外)。

之後隨便吃點晚膳,順帶翻牌子讓誰侍寢,有重要的政務就繼續處理,沒有的話就是乾點自己想幹的事。關於妃嬪侍寢也有著嚴格規定,先是得沐浴,脫光衣服,讓太監抬到皇帝床上,之後侍寢時間也有著嚴格限制。門外的太監會提醒時間,時候一到就會有人衝進來將娘娘抬走,絕對不允許留宿。這些事皇帝更改不了,這是祖制,因此每一夜都是皇帝獨眠(有例外的時候,但很少)。清朝皇帝一天生活太規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兩代皇帝的一天都說完了,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壞。若是可以選擇,不知讀者朋友們會選擇當明朝皇帝,還是清朝皇帝。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


今人說古


首先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清朝時期皇帝的一天是怎麼渡過的。

一般來說,清朝皇帝在早上5點鐘起床。梳洗完畢,穿戴整後,便率領後宮嬪妃來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向她們請安。從慈寧宮回去,便進行早讀。早讀的內容是《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大約在7點鐘,早讀完畢。隨後,皇帝就要進早膳了。早膳的地方一般就在寢宮。皇帝一聲令下“傳膳”,御膳房太監就會排隊進來,將裝在紅色漆器盒的早膳迅速拜訪在膳桌上。擺桌時,粥和點心分放兩桌。

俗話說:“孤家寡人。”皇帝用膳,是一個人進行的。沒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跟皇帝一起用膳,連皇后都不行。在電視劇《延禧攻略》裡,女主人公魏瓔珞只是一名妃子,不但陪乾隆皇帝用膳,還大大咧咧地坐下來。這種荒誕的劇情在真實歷史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9點半,皇帝用完早膳,稍作休息,就要上朝理政,處理公務了。清朝皇帝日常處理政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乾清門御門聽政;一種是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如前所述,康熙皇帝很重視御門聽政,幾乎每天都要前往乾清門聽政,接受王公大臣的奏摺,聽取工作彙報,並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康熙皇帝之後,歷代皇帝逐漸放棄了御門聽政,只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則選擇在東暖閣“垂簾聽政”。

到了11點鐘,皇帝放下工作,進入午休時間。到下午一點鐘、兩點鐘左右,皇帝進晚膳。你沒聽錯,就是晚膳。我們知道,中國自宋朝以後,已經實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著一日兩餐制,每天只吃兩頓飯,皇帝也不例外。

下午兩點半,皇帝進完晚膳,繼續下午的工作。如果工作完畢,便可以進行適當的娛樂休閒活動。當然,在深宮大院,皇帝們能夠選擇的娛樂休閒活動也不多,充其量到暢音閣看看大戲,到御花園裡瞅瞅花鳥魚蟲。

到了晚上5點,皇帝如果感到餓了,可以吩咐御膳房加一頓點心。這些點心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只要皇帝一聲“傳膳”,御膳房太監在幾分鐘內便會將點心擺滿膳桌。

當然,“摳門皇帝”道光皇帝是不允許將點心擺滿膳桌的。為了儘可能地節約宮中開支,他平時用膳連肉食都“戒了”。到了夏天,宮中要吃西瓜解暑。道光皇帝覺得吃西瓜太浪費了,便在最熱的三伏天命令太監:“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道光皇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進完點心,皇帝要祭拜神靈。祭拜神靈的規定,是順治皇帝制定的。為了方便皇帝在夜晚祭拜神靈,清廷在紫禁城裡設立了40多座祭拜神靈的場所,分佈於各處。

晚上9點鐘,是皇帝就寢的時間。有比較勤奮的皇帝,還要在就寢前批閱奏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從來不要別人代筆批閱奏摺,所以他們往往批閱奏摺到深夜。

雍正皇帝最愛批閱奏摺,每篇奏摺都要認真批示、回覆,包括一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垃圾奏摺”。有時候批閱的文字洋洋灑灑一大篇,甚至超過了奏摺本身。遇到大臣在奏摺裡寫了錯別字,雍正皇帝還一本正經地修改過來。據統計,雍正皇帝在位12年,批閱奏摺5萬餘件,每天要寫1萬多字,還是蠻辛苦的。





英雄聯盟鞦韆


品讀歷史,以古為鑑。



其實皇帝的一天還真不想大家想象的那樣,無所事事,養魚養花,翻翻妃子的牌子。其實皇帝的一天還是非常充實的。伯清用清朝皇帝來給大家做例子,其實總結來說就5件事。


1.起床

清朝皇帝每天凌晨4:00-5:00就要起床,我相信這個點應該比絕大部分人都要早。起床之後,要在太監宮女的服飾下洗漱,洗漱完成之後就要去慈寧宮給太后請安。畢竟古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這個觀點在皇宮裡更加的根深蒂固。


2.早自習

給太后請安完成後,皇帝要開始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這個時間大概是6點左右。一般品讀的都是儒家的書籍和《資治通鑑》等和治理國家相關的書籍。當然也會學習先帝留下的治國理論,畢竟是一國之君,治理好國家,百姓安居樂業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3.用膳

經過學習,也該到早飯的點了。畢竟是皇帝,早飯肯定要比常人要好。雖然是早飯,但確是八個主菜、四個小菜的搭配,當然還有湯粥等等。而乾隆皇帝更為誇張,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時有二十幾個菜,但是菜餚基本都是固定的。而在用膳之前,也會有大家平時經常看到的銀針試毒環節,不得不說,皇帝還是十分小心謹慎的。


4.上朝

等皇帝用完膳後,就該去上早朝了。不僅皇帝得早起,清朝大臣們起的更早。一般凌晨3點就要在午門等候。其實早朝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首先就是要批閱大臣們的奏摺,然後召見大臣討論政事,聽大臣們彙報各個地方的災情等等。而康熙、雍正、乾隆這爺仨兒都是親自批閱奏摺,經常會忙到凌晨。


5.退朝

一般到了下午2點左右,當天的政務基本就完成了。除了康熙、雍正、乾隆這爺仨兒,其他皇帝基本開始第二頓飯了。還是依舊豐富。吃完晚飯後,如果政事處理完了,剩下的時間就歸皇帝自己決定了。可以去後花園賞賞花、看看魚,也可以回到後宮進行休息。到了晚上,你懂得,就開始翻牌子了。畢竟皇帝的後代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5件事做完之後,皇帝的一天也就過完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是你你願意做皇帝嗎?


我是伯清,關注皇家秘史,帶你品讀不一樣的歷史。

<strong>


皇家秘史


皇帝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呢?相信大多數人都很認為,每天就是吃喝玩樂,啥事都有底下的人去辦,這個都是不懂歷史的人說出的話。實際上做皇帝是非常累的,比常人累出了寶貝,當然昏君除外。

就拿我們最近的朝代清朝來說,大清朝的皇帝除非特殊情況,早上五點便要起床,值得一提的是起來洗漱完畢,他還要早讀的。一直忙到晚上九點,一天的事情才算結束。這只是正常的規劃時間結束,實際九點之後,他還是要批閱一會奏章的,畢竟天下大事君王一人說了算,試想一下每天得多少事情,需要他來辦。

那麼大家知道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是誰嗎?雍正嗎?雍正的確是一個好皇帝,史書關於他的勤奮有過專門的記載,十三年之間,此皇帝每天睡最多四個小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位的這十來年間,他在奏摺上寫的批語字數多大一千萬,而且他有個習慣,那就是從不讓別人幫著寫批語,從這幾點來看,雍正的勤勉在歷史上都是很罕見的。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一年當中唯一整天不工作的日子就是他的生日。

實際上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非常勤奮的,瞭解歷史的應該都知道朱元璋的出身,此人沒有文化,想要統治諾大的王朝肯定是需要更加努力的,因此他非常勤奮,每天堅持批閱奏章,處理大小國事,數十年如一日,如果他打下江山只想著享受,估計明朝早就亡了。

因此歷史上的皇帝只要不是昏君,一個比一個勤勉,當皇帝是非常累的,即使你想休息,你旁邊的人也會無時無刻不來提醒你該工作了,所以說,皇帝的一天是非常累的,而且是枯燥的,因為每天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一般人都堅持不住。


歷史雜貨鋪


在封建時代,皇帝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中國都是皇帝的,那還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歷史上有很多人爭得頭破血流去搶奪皇位,甚至不惜父子反目,兄弟相殘。那麼,做皇帝真的那麼舒服嗎?我們以清朝記錄皇帝日常起居生活的《起居注冊》為藍本,以乾隆皇帝的一天為例,看看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樣的,看完再想想,你還想當皇帝嗎?

▲ 乾隆皇帝畫像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封建制度集權的高峰,雖然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在深宮裡面,皇帝的行為也多多少少有著一些限制,剛入關時的順治帝和康熙帝尚且沒有那麼多規矩,可是自雍正皇帝以後,皇帝的規矩就多了起來。

為了更好地繼承祖宗的基業,清朝的皇子們每天凌晨四點就必須起床,有老師傅領著做功課,還要練習騎馬射箭等武功,皇帝繼位之後這些規矩自然就成了習慣,所以,乾隆皇帝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了,起床之後由太監,宮女們為其梳洗打扮,然後在月色下乘與上朝,比起唐玄宗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乾隆皇帝可以說是苦逼的一匹。最遭罪的是在冬天,太和殿的大殿極為寬闊,北京的凌晨又是極其的寒冷,等待著大臣們上朝的這段時間可真是夠受罪的。

上完朝之後,乾隆皇帝一般會到西苑或者東暖閣處理政務,無非也就是處理一些各地呈上來的奏摺,因為有個勤政的老爹,乾隆皇帝也養成了勤政的好習慣,一般整個上午,乾隆皇帝都在處理奏摺。當然,在凌晨六七點鐘,乾隆皇帝也會進一次早膳,一般在哪裡處理政務就在哪裡吃了。皇帝吃飯的規矩我們也都知道,一道菜一般不會超過三口就會被端走,所以做皇帝還不能盡情的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即使是現在的普通人家,也能飽飽的吃上一頓好的,有時候真替乾隆皇帝感到可憐!

一上午的政務處理完之後,在正午一點左右,乾隆皇帝就開始進午飯了,一般我們普通人吃午飯都會比較豐盛,乾隆皇帝也不例外(當然他每頓都特別豐盛),乾隆皇帝的午飯一般規格是六十幾道菜,大多是雞鴨魚肉,主食是饅頭,還有各類糕點,雖然很豐盛,但是卻只有皇帝一個人吃,我們普通人家吃飯,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而乾隆皇帝只能一個人孤獨的吃著滿漢全席,只有在盛大節日才和皇后皇太后坐在一桌,真是有點可悲。

吃過午飯之後,乾隆皇帝會繼續批閱上午沒有批完的奏摺,有時候奏摺會少一點,乾隆皇帝便會多出一些時間去聽聽戲,在皇宮裡到處逛上一逛,心情好的時候,會叫上個妃子陪著,但大多數都是自己一個人和前呼後擁的太監。最煩人的是,不是每天都有遊玩的時間,更多的時候是接見大臣,不僅內閣大臣每天都要來皇宮做述職報告和乾隆皇帝討論朝政,而且還時不時的有從各地回京的巡撫總督,乾隆皇帝也要一一的接見他們。

晚上七點左右,乾隆皇帝會吃些晚膳,吃飯的規矩和早飯午飯一樣,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吃過晚飯之後,就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刻――翻牌子。

晚飯過後,太監會端上來一個盤子上面放著各位妃子的名字,皇帝翻到哪位妃子,哪位妃子就要洗乾淨被裹在被子裡被太監抱到皇帝的床上,然後從皇帝的腳下鑽進被子裡,更為掃興的事,還有太監在實時記錄皇帝的夜生活:某時某刻臨幸某妃……雖然說這是為了皇帝的後代著想,但是誰願意在羞羞的時候還有人在旁邊守著呢?怪不得同治皇帝放著三千妃嬪還要跑出去尋花問柳,皇帝這活真不是人做的!

但凡歷史上賢明的君主都是工作狂,只有荒淫無道的暴君才會肆無忌憚的享樂,但是卻會受到後人的咒罵,遺臭萬年,看到這樣,你還想做皇帝嗎?


海佑講史


古代的皇帝一般就是上上朝,不過估計也是心不在焉,畢竟後宮佳麗三千等著呢,要我都不去上朝,整天呆在後宮,沒事了再出去微訊私訪一波,看看哪家的姑娘好看,都帶回來,這樣過的真是舒服。

就拿清朝皇帝來說每天早晨都要早起。梳洗完畢後,第一個任務是去長輩處去問安,接著是上早課、進早膳的時間。清代皇帝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皇帝的早課稱為“日講”,每日由選定的大臣主講儒家經典和《資治通鑑》等被認為有關國家治亂的典籍,上完早課,皇帝才可以享用第一餐。與常人一日三餐的習慣不同,滿清皇室只有清晨、午後兩頓正餐。正餐的分量相當驚人: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時有二十幾個菜。不過,宮廷菜譜樣式固定、常年不變,皇帝總想在菜譜外點東西吃。

皇帝用完了早膳,就該著手工作了,著名的參政方式是 “早朝”:太監鳴鐘擊鞭,文武百官從等候的朝房魚貫而入、三呼萬歲,皇帝在金鑾殿上接收百官叩拜,宣佈“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然後對大臣奏上的政事逐一做出裁斷。另一項重要的政務是批答奏章。康熙、雍正、乾隆都親自批閱奏章,時常工作到深夜。雍正是著名的工作狂,每天要閱看的奏摺多達五六十件。他在臣下奏摺上的批語,有的竟比奏摺本身的文字還多。忙完都要晚上了,再吃點夜宵基本上要睡了。

皇帝的後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每天晚上都會有人來侍寢,皇帝會選擇一位漂亮的妃子來侍寢,這樣皇帝的一天也就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