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從荊州方言寶典說起——消逝的沙市方言

消逝的沙市方言


從荊州方言寶典說起——消逝的沙市方言

女兒每日分享方方的日記。疫情之下,自媒體魚龍混雜,方方日記多記載眼下的人間世事,仗義執言,字中有物,頗耐讀。

我曾讀過方方描寫土改的小說《軟埋》,被文中故事所吸引,竟然驅車千里,在千山萬壑的瞿塘峽南岸,探密方方筆下的大水井……

正月二十九,方方日記寫道“一位武漢女性批評社區的錄音。她脆嘣嘣的武漢話,噼裡啪啦,乾脆利落。少有粗口,更有成語。引發人們爆笑,甚至追捧。我自己也樂得不行。這語音我太熟悉了,它應當是我青少年時代居住的江岸區二七路一帶居民的方言。屬於不太純粹的武漢話,與漢口中心地帶更地道更正宗的武漢話相比,略有差異”。

方方江蘇籍人,尚能準確捕捉分辨武漢城內的細微差異,難道方方語言天賦了得?找來“漢罵”聽聽,真是忍俊不禁,那流暢的漢腔哪裡辨得出江岸二七路的方言?

細細再聽一遍,原來刷屏的“刷”字,讀音略顯肥厚,稍有傾向鄂東口音。大凡語音不用普通話表述,儘管方言運用嫻熟,但一言一句乃或一字,足可暴露你的出生地。


從荊州方言寶典說起——消逝的沙市方言

我的普通話也十分憋腳,孃胎出來就接受濃厚的荊沙語音薰陶,一口地道純粹的沙市口音,真是積重難返。1974年應徵入伍,隨新兵隊伍在沙市二碼頭候船,家離長江不遠,父母特意來江堤碼頭送行,當看見運兵輪船徐徐靠岸,我脫口說道“Cuan來了”,父親糾正我的讀音說,應讀為Chuan 來了。我聽之尚不能明白,何論熟讀?

從小長大,父親從未糾正我的方言與普通話的讀音差異,可能他並沒有想到我會離開家鄉遠遊。彼時時局,兒子在“廣闊天地”必當一輩子知青,永久紮根江南鄉村,若有可能,上門入贅,村前屋後說著鄉土方言,交流亳無不適。如今,俟兒子從戎他鄉,臨別之時再來教誨語言發音,可惜,船將順江而下,想學也來不及了。幾十年來,船與床,就在不分彼此的昏昏噩噩中使用。

今年發生鄂地的疫情曠古未有。廣東,海南二省馳援荊州,除了感動,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在粵語、瓊語環境長大的嶺南人,千里迢迢來到荊州,當聽到染疫臥床的新冠病者弱弱地低語“醫森,我睡不卓,無交過,氣回不過來,無機賴活”,可是,低聲涰泣,痛苦呻吟,斷斷續續的荊楚方言,人家怎知其意?嶺南志士對流佈甚廣的西南官話尚不明瞭,那晦澀的荊楚俚語又如何聽得懂?正如《桃花源記》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似乎還要加上一句,更不曉得隋唐了。

嶺南援軍早有應對荊楚俚語的典笈,據說寶典來自廣州大學專業團隊,援軍出征,星夜編出,真正做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以往,荊楚偶有考證方言、熱衷民俗的土著人氏,挖掘家鄉土語,搬弄古怪稀奇,因此亦能博得看客一哂,但多是零零碎碎,潰不成軍,哪有人家撰寫的“稱謂篇,生理篇,生活篇,醫學篇以及溫馨篇”規整宏大,那些我早已忘懷或者平生都未用過藏匿“國撈”的土話盡悉收錄,可謂荊沙方言之大全了。

其實,南方素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的說法。普通話的“什麼”二字,寶典上為譯成“麼滋”,“麼滋”是地道的沙市話。但是西出沙市十公里,麼滋成了“嘛滋”,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曾插隊落戶的原江陵彌市人民公社,“麼滋”叫得更費解,叫“聳果”。荊州區轄紀南,八嶺,川店鄉鎮,凡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一律稱之“過事”,這是荊門宜昌荊州三地接壤之處的特殊方言,“過事”二字表述自然,使用甚多老幼皆知。可十公里外的沙市人,怎懂得“過事”的含義?

荊州號稱荊楚大地,詞彙透著幾分得意,荊州公安縣與湘北接壤,松滋以西與宜昌交界,沙市向東延綿洪湖,東南還有毗鄰湘東北的石首、監利,受近鄰影響,語言繁雜多元,不曉說俚語方言,就是日常交談語速稍快皆有障礙,再來一把濃郁鄉音,如何了得。

其實,廣州大學編撰的寶典僅僅是沙市和“城裡”的方言,並不能囊括荊州全境。在廣袤的江漢平原,沙市話僅為細小的分枝。

沙市和上游重慶,下游的漢口一樣,受長江流域碼頭文化的深重影響,從而奠定了沙市粗獷豪邁的語音基調。龐大的十三幫經營沙市數百年,異鄉語言似涓涓細流滲透沙市,滿清政權潰敗之後,滿人融入沙市漢人居集地。正是長江河運、碼頭、港口的絡繹不絕的人口流動,沙市商埠悠久的歷史,以及北籍滿人流離江津沙頭,才造就了沙市語言語音的特殊性。而同屬荊州的相鄰縣市,文化生態一脈相承,語言音調未受外埠浸染,乃使鄉音永遠停留在未開墾的處女地。


從荊州方言寶典說起——消逝的沙市方言

我們不能因居住荊州市的中心城區,就無限擴充沙市和古城風物人情、語音腔調的外延,恣意將沙市飲饌民俗和方言俚語延伸荊州全境,倘若用沙市一地覆蓋荊楚,勢必抹殺、掩蓋沙市以外的荊楚地域豐富多元的文化特徵。

根據讀音,可以斷定,廣州大學編撰的荊州方言寶典僅僅是沙市和荊州城內方言的集合,並不具有囊括荊楚方言的全部功能。雖然如此,但廣州大學星夜蒐集整理的方言俚語,為的是施救病患的快捷,真是用心良苦。

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沙市方言日漸式微,沙市民間土語正遠離我們而去。在幼兒園的門口,那些接送孫孫的爺爺奶奶正在克服土語,努力用普通話交流,儘管他們也會不經意的流露出日常方言土語,但那僅是淨化後的個別字眼。

廣東,海南馳援荊州的醫護人員,無須耽心語言障礙,誰願意暴露自己語言詞彙的粗陋呢?君不見,寶典上的語言,多年前已成為沙市人調侃的意趣,不然,某些譁眾取寵的自媒體為什麼會津津樂道呢?

沙市乃至荊楚的方言,可以記錄,毋需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