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孫權三線北伐作為呼應

建興十二年春二月,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屯兵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於渭河以南。因每次北伐都是受糧草不濟所困,諸葛亮便分兵屯田為長期作戰作準備。蜀魏雙方相持百餘日,卻從未交戰。最後,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卒於五丈原,蜀軍因此退兵。

根據後主傳的記載,諸葛亮是春季出發,八月病逝於五丈原,所以這次北伐前後歷經的時間起碼是六個月。

劉禪傳: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於渭濱。

六個月的時間,兩軍卻從未有過交戰。諸葛亮率十萬大軍主動北伐,又分兵屯田以備長期作戰需求,難道只是拉空響?

漢晉春秋曰: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

曹叡傳: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

魏氏春秋曰: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晉書: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

四處記載都明確指出,諸葛亮是數次挑戰,而司馬懿卻在請戰。即為大軍統帥,司馬懿為何還得向朝廷請戰,實在不合常理。難怪被諸葛亮嘲諷: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無非是你司馬懿怕我!因此諸葛亮又送了婦女的衣服給,試圖激怒司馬懿,逼他出兵。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事實呢?諸葛亮二月北伐,孫權五月雙線北伐,曹魏一下子要面對三支軍隊的進犯。

曹叡傳:青龍二年五月,太白晝見。孫權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餘人入淮、沔。

孫權傳: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

而作為曹魏三代的曹叡卻在此時展現出了高超的戰略佈局眼光:

曹叡傳: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徵之,比至,恐權走也。

以諸將固守祁山、襄陽,而曹叡御駕親征抵抗孫權。因此,在司馬懿抵達渭河後,曹叡就下了詔書:堅壁據守以挫其鋒,敵不得志,退無所戰,停久則糧盡,糧盡而退兵,退兵而追擊,以逸待勞,全勝之道。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但終歸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現在曹魏三面臨敵,只要其中一面打了敗仗,就會導致其餘戰場不利。因此針對司馬懿這個外姓將軍,曹叡又任命辛毗為大將軍軍師,持假節以代表帝命,總持軍務調度,壓得司馬懿是一點脾氣都沒有。

魏略曰:宣王數數欲進攻,毗禁不聽。宣王雖能行意,而每屈於毗。

西線據守,曹叡親征孫權,不成器的孫權不戰而退。

曹叡傳:秋七月壬寅,帝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軍未至數百里,權遁走,議、韶等亦退。

孫權傳:未至壽春,權退還,孫韶亦罷。

東線孫權可謂全面撤退,包括攻打廣陵的孫韶一軍。如此,三線伐魏,西線諸葛亮數戰不得,滯留渭河以南;東線孫權主力不戰自退;僅剩中線陸遜、諸葛瑾一軍,卻發生了機密洩露事件。

陸遜傳:嘉禾五年,權北征,使遜與諸葛瑾攻襄陽。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

題外話:陸遜傳所記載的時間跟孫權傳的有所出入。消息走漏,諸葛瑾就慌了,好在有陸遜鎮軍,並且以佯攻襄陽,暗遣周峻、張梁攻打江夏諸郡,頗獲戰績。就此,孫權作為蜀國援軍伐魏的工作就完事了。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擊退了孫權,曹魏百官就勸曹叡:希望皇帝臨幸長安,畢竟諸葛亮一軍還在西線作妖。

曹叡卻說:孫權都退了,諸葛亮退兵是遲早的事,沒必要再去長安了,有大將軍司馬懿在就夠了。

因此曹叡繼續進軍壽春,以諸將功勞鉅細分別賞賜,並且派出使節犒勞合肥諸軍,到了八月才還軍許昌。

曹叡八月回許昌,諸葛亮八月病逝於五丈原,不得不說,真的是命運使然。而蜀軍則是根據諸葛亮的生前調度,退回益州,並且秘不發喪。司馬懿後知後覺,追至諸葛亮屯兵之處一看,才驚歎道: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傳: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晉書:經日,乃行其營壘,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谷甚眾。帝審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結語:

諸葛亮第一、第五次北伐被歸類為全面戰爭,第二、第三次被歸類為小型局部戰爭,第四次被歸類為中型區域戰爭。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自率主力出祁山,分趙雲、鄧芝作為疑軍出斜谷牽制曹真大軍;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攻打陳倉;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攻打武都、陰平;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率大軍單走祁山;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斜谷屯兵五丈原,並相約孫權同時發兵北伐。

從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歷程來看,對第二、第三、第四次的北伐定義毋庸置疑,但是第一次跟第五次北伐同樣被歸類為全面戰爭,卻明顯有區別:第一次北伐是蜀國的全面戰爭,諸葛亮開啟兩線作戰;而第五次北伐雖然跟前面三次規模雷同,只是地點不一,但這次北伐卻拉動了吳國一同北伐,三線伐魏。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全面戰爭?又為何是一場無果戰役?

而且這次北伐,諸葛亮是吸取了前幾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改變了以往急攻進取的戰略方針,分兵屯田以做打長久戰的準備。只可惜,諸葛亮送走了曹丕,送走了張郃,卻迎來曹魏三代這位負有強大軍事戰略眼光的曹叡。加上東線孫權不戰自退,荊州戰場又無法支撐整個戰略局面,整個東吳集團僅北伐兩個月便草草收場,導致諸葛亮孤軍無援,獨撐西線戰場。

作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一邊苦於司馬懿閉門不戰,一邊又要處理朝中政務,因此積勞成疾。

魏氏春秋曰:宣王見亮使,唯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過數升。"

晉書: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

最後,第五次北伐也就隨著諸葛亮的病逝而結束。

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每個人對其都有不一樣的欣賞。在這裡,借陳壽一句話: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簡而言之,就是評價諸葛亮治國的才幹堪比管仲、簫何,治軍次之,計謀再次之。


資料出處:《三國志》、《魏略》、《漢晉春秋》、《魏氏春秋》、《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