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你肯定听过两种彼此冲突的不同论调:“钱可以买来幸福,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或是 “钱不可能买来幸福,人生中与幸福相关的最重要事情,譬如健康、亲情、以及孩子的笑容都是钱买不来的”。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并不知道的是,关于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是最近二十年西方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西方权威机构已经做出了不少这方面的科研结论,其中的领军人物包括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与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教授(Daniel Kahneman);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等等。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在本篇里JW汇总一些最近十年来这个主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也对金钱与幸福关系感兴趣的朋友。


§1. 普林斯顿针对45万人的研究

在2010年9月期的PNAS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创刊于1914年,与Nature、Science齐名,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术期刊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与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卡尔曼(Daniel Kahneman)与其同事Angus Deaton一起发表了一篇后来被大量引用的论文 《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emotional well-being》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这篇论文背后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整整45万美国人 (基于盖洛普,Gallup的调研和数据采样)。通过研究,卡尔曼教授和其同事认为,对于个体切身感知到的幸福感而言,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收入要能达到年均75,000美金。

(原文:“The effects of income on the emotional dimension of well-being satiate fully at anannual income of $75,000。”)。

这次研究第一次对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提出了明确的定量化结论。感兴趣阅读论文的朋友可以在后台联系JW,论文原文的PDF可以分享给你。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2. 普度大学对170万人的研究

在卡尔曼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围绕这个主题时代周刊(Time)、福布斯杂志(Forbes)、以及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都纷纷推出了与此相关的系列报道。在一段时期内,个人每年要赚到$75,000才会幸福成为了美国的一种流行说法,以及大家职场奋斗的一个定量化目标。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2018年,基于类似的研究思路,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r (人类行为研究)》上发表了另一篇研究报告《Happiness, income satiationand turning points around the world》

在2018年的这次最新研究里,作者收集到的数据规模比2010年普林斯顿的研究增大了很多。数据采集方面整整涵盖了全球164个国家的170万人口。这一次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验证了卡尔曼教授的研究结论 — 也就是说,虽然好莱坞电影或HBO美剧总在宣传那些千万、或亿万富翁们的“奢华幸福”,但在真实生活里获得幸福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钱。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经过对涵盖170万人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大概每年6万-7万美元的个人年收入就可以让人们获得一种感知上的幸福感;而如果个人年收入能够达到9万5千美金,则人们对自身整体生活就会有倾向于很幸福的评价。

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一旦越过了个人年收入9万5千美金的临界点,即使再增加收入,对幸福感而言,其实已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在钱与幸福的关系上,并非人们通常假设的“越多越好”,这里并不存在线性递增关系。

原文:“It’s been debated at what point does money no longer change your level of well-being. We found that the ideal income point is $95,000 for life evaluation and $60,000 to $75,000 for emotional well-being.”)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3. 避免“不幸福”的研究结论

其实无论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还是2018年普度大学的研究,与其说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个“赚到多少钱,就可以获得幸福”的定量化结论,不如说是得到了一个“赚到多少钱,就可以避免不幸福”的定量化结论。

无论是2010年的7万5千美金,还是2018年的9万5千美金(考虑到通货膨胀,两次研究得出的结果其实是较为接近的),这个水准的个人收入在美国已经可以确保充足的生活花费(食物、衣服等方面);不错的居住条件(房屋租金或贷款);覆盖了子女教育的一般开销(9万5千是针对个人收入,家庭情况下要翻倍);以及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作为参考,美国电影票的票价一般在5美元-15美元)。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简单讲,当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无法覆盖生活费用时,无论怎样喝”心灵鸡汤”人们都会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和焦虑感。而在这种负面情绪下,人们不可能感受到幸福。但当年收入超过了一定水准,物质生活得到较充分满足后,在收入和幸福之间就会呈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举例而言,年收入从1万美金提升到10万美金,可能真会给人带来幸福感3-5倍的提升;但年收入从10万美金提升到100万美金,幸福感的提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超过了临界点之后,对幸福感提升更为重要的就是另外一些因素,包括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对社会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在艺术或科技等方面的兴趣与爱好等等。


关于金钱与幸福关系的国际权威研究结论

这些权威研究似乎验证了一句俗语 — “钱并非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美国结论中的75,000美金或95,000美金对我们只有参考价值,但其中引申出的一些思考,却可以帮我们形成一个相对理性和健康的金钱观念。

JW家族办公室 专注保值/保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