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贾家后来连贾母吃的米都定量,王熙凤当初计算的几万两银子给探春等做嫁妆还有么?

君笺雅侃红楼


这二者似乎沒有联系。吃米的事,一是公共财产开支的,二是有钱难买,反映出年景不好,稻米欠收,大灾之年,贵族也深受其害,也说明了贾府沒落的社会背景,故《红楼梦》描写的时代背景有可能是明末,只有明末大旱,饿死许多人,才暴发了农民起义。康乾盛世,估计不会出现这种大灾景象。话说回来,贾母替宝玉娶亲和嫁黛玉的钱,是贾母的私房钱,这是另一个钱袋子,一般情况下,不会让贾母掏私房钱的。这似乎也是隐喻,崇祯死后,小金库里有大量黄金白银,崇祯不愿拿出来奖厉守城将士,自私透顶,结果肥了李自成。曹雪芹这样写,就是为了告诫清朝皇帝,不要学朱由检,贪财误国。



朵朵佬爷


贾家历经四代早已没有当初盛世景象只是在元春省亲之后又到达了一个小顶峰,但是这一段时间就是贾府安宁祥和,大观园的孩子们快乐生活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匆匆一段时间之后贾府的财政危机也日渐显露,其中以贾母吃饭的标准降低视为最明显的标志,以前贾母吃饭的都是写了流水牌想吃什么吃什么,何尝需要为吃的米都要定要。

通过这一个小场景不仅让人开始怀疑当初王熙凤计算这可以用几万两银子给探春等姑娘做嫁妆,现如今还有吗?王熙凤对姑娘们、少爷们和老太太等婚丧嫁娶之事需要花费的钱财都是有计划。

原文第五十六回: 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便费也满破三五千两。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她掌管着所有的财务收入和支出,随着宝玉、黛玉、探春等少主子们渐渐长大他们的婚事也即将提上日程,对于所有的将要支出的花销王熙凤早就心中有数。按照她的计算每个女孩子花上一万两,贾环三千两,贾母的事五千两,只要贾府不出大的事情,稍微减省一些也就够了。

这个时候的贾府还算宽裕,对于筹备几位小姐和少爷的婚事都不愁问题,可是到了后来情况就不那么妙了,特别是到为贾母做饭都要定量的时候,贾府的危机已经不是一点点了,此时想要为众位少主子筹办盛大的婚礼想必是不可能了。

第一,不仅没有大进项,还有一群人中饱私囊



贾府虽然在这段时间没有比较大的支出,可是收益却比往年更少了。贾家世代做官,可为官的俸禄也很少,对于普通人家也许很多,可是那些钱恐怕还不够贾府几日的用度。贾府的主要财务来源还是佃租地税。乌进孝是宁府的庄子头,他前来给贾珍送年例的时候,也曾经说过荣国府那边的情况不是很好。

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竟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呢。”

宁府只有贾珍父子和家下人的花销,可是荣国府那边的花销比起这边就多很多了,因此只要这么少的进账,荣府那边只能够吃老本,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那么坐吃山空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明明家中的情况已经很不妙了,可是荣府这边的人却没有任何一丝唇亡齿寒的大局意识,大家该怎做还怎么做,中饱私囊也只是家常便饭。贾家最大的老鼠就是赖大家,赖大是贾家的管家,赖嬷嬷是贾母这一辈的老仆人在贾家很有声望,凭借着贾家的恩遇有了田地房产,孙子脱了奴籍做官,赖家的日益强盛可是贾家却日益式微。除了赖大家,其他人等也会有小偷小摸的相问,比如私那未开封的茯苓霜、彩云偷娶王夫人房内的玫瑰露等等,所有人都在做着贾家的蛀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贾家在一点一点被掏空,有这样的人存在贾家的倾覆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三千两银子都无法支借,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当了填补亏空,贾家真实穷了



贾琏和王熙凤是贾府的内外主事,王熙凤管内,贾琏管外,贾家当年在外的气魄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可是到如今只是区区的三千两银子贾琏都没有办法筹到,还要向鸳鸯求助去偷贾母的东西去当了填补亏空。

贾琏说着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贾琏对于贾家的近况有夸大的成分,可是贾家此时出现的问题已经不小了。虽然还有进益,但是也只能够替补亏空,其中断节的地方真的很难弥补。如果不是真的十分艰难,贾琏也用不着把心思花到盘算贾母的财务上去,这传开了怎么都是一件不好听的事情。王熙凤帮忙做说客还要一二百两银子的利钱,若是以外夫妻两人都会当作平常处之,可是这一次贾琏却嫌王熙凤太贪了,因为这个时候贾家确实没钱了,所有的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贾家自身没有什么大的花销,因为所有都是一应的日常花费,但是外头的迎来送往的事情一点都 不少,而且表面工作还要做好,因此贾家在外的名声是很高,一时间想要放下来也是做不到的,那么也只能够苦着自己人。

第三,家里王熙凤都需要用众人的月钱放贷周转,可是打秋风的外债依旧不断



贾家的现状已经入不敷出,王夫人要当了一些家里没有的铜铁家伙才筹到几百两银子给贾母置办生日贺礼,王熙凤把众人的月钱拿出去放贷才能够维持家里的周转,这些事情恐怕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可是贾家真的已经没钱了,东挪西措才可以维持正常的运作。

家中艰难可是贾府还多了一份外债,就是宫里的太监他们时常都会到贾家来打秋风,贾琏被他们逼的要躲,也只有王熙凤可以话里话外的让他们知道收敛,即便这帮人再讨厌,可是又不能得罪。如果贾府还如往常,那么对付这些人绰绰有余,但在此时就是雪上加霜之举,除了叹无奈之外却无他法。

贾家此时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时刻,家里的正常运转都很困难,又哪里还能够为几位小姐和少爷筹备嫁妆和彩礼!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喜怒哀乐和小故事!


小说红楼


贾家到了后期入不敷出,财政越来越紧迫。宫里太监不断打秋风,证明贾元春彻底失宠。可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贾母老了,贾宝玉、贾迎春等却大了,到了需要花钱准备红白喜事的时候。王熙凤在五十五回计算个人婚嫁花销时,几个小姐都是人首一万两的费用。贾环也有三千两。那么,贾家还能轻松拿出来那么多钱么?看看原文怎么说。

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若不够不拘哪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使费也满破三五千两。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王熙凤算计荣国府大宗花钱的地方。除了贾母,当时荣国府要花钱的刨除迎春是贾赦大房的,惜春是宁国府的。仅剩下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贾环和贾兰。贾宝玉和林黛玉每人两三万银子不用官中的,贾母私房钱足够了。其余探春和贾兰每人一万,贾环只有三千。再加上操办喜事,迎来送往的,起码还要有小十万两银子的存款才够支配。王熙凤当初显然预存了这部分钱作为备用金。但这些钱以贾家的花费能留住么?很难!

五十五回是红楼梦的转折,贾家的财政急剧恶化。具体通过四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典当东西度日。贾琏作为贾家管家,账房有钱绝不可能图谋典当贾母东西。包括打点宫中太监死要钱,都是靠典当才蒙混过去。打发太监是做戏,账房空虚却是真的。贾母生日王夫人没钱,还是靠典当东西才圆了脸面。

第二,林之孝提议裁员。七十二回末,林之孝主动向贾琏提议裁员,这是贾家男人第一次提议裁员。还给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放出去老家人,裁撤丫头数量。减少人员开资,避免赘生人口滋长。

第三,贾家无米下锅。尤氏在贾母这边用饭,吃得竟是下人吃的白米饭。鸳鸯一句话打脸了王夫人粮食减产说,今时不同往日,“可着头做帽子”。贾母吃的米都要每顿只给贾母吃。这得艰难成什么样?

第四,王夫人买二两人参纠结。七十八回开头王夫人要二两人参配药,翻遍了贾家所有地方都没有,就是不想着去买。最后实在没有,才低下头思忖半晌决心去买。二两人参看似不多。以乾隆年间官方记载,第五等(很一般)白银五千两一斤。一斤十六两,一两差不多三百两白银,二两最少也要五百两银子。怪不得王夫人咬牙才能决定去买。她实在轻易拿不出这些钱。

梳理了贾家财政情况就发现五十五回王熙凤计算的开支太乐观了。她算计账房还有的小十万银子,到八十回前早都花没了。五十五回后王熙凤一直生病。探春等管家不过是日常梳理。能花钱敢花钱的还是王夫人。那么这笔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呢?联系太监经常来荣国府打秋风,可知贾元春在宫内的生活极不如意,不排除王夫人都贴补给贾元春了。贾元春就像个无底洞,省亲大观园,日常花费,打点太监,王夫人为她掏空了荣国府,贾母的米要省着吃,王夫人配药都舍不得买人参。如此,贾家几个少爷小姐的结婚费用,除了贾宝玉林黛玉有贾母的体己,其他每人一万两的嫁妆,彩礼钱根本没有了。不过,王熙凤也白操心。最终这笔钱应该都用不上。

根据八十回前的线索。本人之前多次提出林黛玉和贾探春会奉旨远嫁,一切费用国家出。贾环、贾兰等不到成亲就抄家了。贾宝玉成亲花的是贾母私房。贾母估计在贾宝玉成亲前后就死了,她的体己足够了。如此贾家竟然没花钱所有事都解决了,也是可笑!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贾母吃米要定量这是真事,那是在75回,贾府抄捡大观园后,贾母吃稀饭的时候,尤氏给端来了一碗红稻米粥,贾母吃不了,就拨出了一部分让端给病中的王熙凤。后来贾母吃饭的时候,就发现只有她一个人是红稻米粥,其余人都是白米饭。就对送饭的丫鬟说是你怕昏头了,怎么给奶奶吃白米饭。那个人说,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儿添了一位姑娘,饭短了些。鸳鸯说,现在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都是不可能的。王夫人说是,这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粮食收不回来,这些细米就更困难了。就可着人头做饭,怕市面上买的米吃不惯。贾母听了就明白了,笑着说是巧媳妇做不出无米的粥啊。

其实,贾府从那个时候起已经慢慢衰败下来了,原先金银财宝已经花的不多了,田庄也只剩八,九个了,还因为干旱收成不好。一大家人要吃饭,靠贾政一个厅长级别怎么可能够呢。那个时候有王子腾罩着,就算有人对贾政有意见,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王子腾死了以后,朝廷就炒了贾府,这个本来就入不付出的庞然大物,现在就摇摇欲坠了。有个人多么富有的贾府也经不住大家六手的奢侈浪费和祸害,贾府的兴衰就是明朝末年朝廷没落的象征。


用户牛心山


贾府如今可着头做帽子一节,使我想到道光朝的打补丁成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