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清朝的漢族官員會不會滿語?

在清朝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佈詔書,滿文是日常早朝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但康熙開始後的清朝各皇帝基本都精通滿漢蒙三者語言。實際上各皇子從小也是用三語授課的,皇子只要滿6歲便開始讀書,早上5點到下午3點,一共10小時。一年只允許休息5天,可以說比現在的孩子苦多了。

清朝的漢族官員會不會滿語?

皇帝如此了,下面的漢臣也往往需要學習滿語才能適應時代要求,畢竟很多奏摺文書也是用滿文來寫的。比如張英父子對滿語就十分精通,張英曾經在滿語考試中第一名,張廷玉更是為了學滿語廢寢忘食三年,良好的語言天賦和溝通能力也讓張廷玉成為清代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活著的時候就被皇帝宣佈死後可以配享太廟的重臣。而出身漢軍鑲黃旗的年羹堯更是寫的一手漂亮滿文。

清朝的漢族官員會不會滿語?

年羹堯的滿文書寫

民族英雄林則徐也同樣對滿文很有研究。林則徐在入翰林院庶常館時刻苦學習滿文,並虛心向滿文專家請教。他甚至將司馬光的《諫院題名記》和韓愈的《師說》這些經典之作翻譯成滿文,在1814年還取得“以清漢書同試,名列第一”的成績。

清朝的漢族官員會不會滿語?

但到了清朝末期,滿語地位逐漸下降,根據德齡公主著作《我和慈禧太后》中的記載,慈禧太后滿文知識少得可憐,甚至到完全不認識的地步。而溥儀在回憶錄中說他也只學了一句滿語"伊立(起來)”所以當時的主要漢臣如李鴻章,曾國藩等恐怕對滿語造詣也不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