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三国演义》周瑜与郭嘉,谁更厉害?为什么?

非想


自然是郭嘉。

周瑜在三国很厉害,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三国。周瑜这个人赤壁一战,烧得曹操八十三万军队狼狈逃窜,从此曹操不敢正视江南。

但郭嘉更厉害,有了郭嘉,曹操百战百胜,擒吕布,灭袁绍,让袁绍的两个儿子授首。甚至能能料定东吴霸主孙策死无葬身之地,最后终于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杀死。

如果郭嘉不死,曹操不会在赤壁之战死的那么惨,当然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了,曹操一统天下,也就没有周瑜什么事了。

周瑜是军事家,能够指挥千军万马。

郭嘉是著名的谋略家战略家。


李治亚文史博客


大家好,我是“松竹竿娱乐”,非常感谢能够回答问题。

我就本人看过《三国演义》谈一下我的感受,还望不吝赐教,同时也与各位观影人能够一起畅谈影视好作品,共同提高欣赏更好看的影视作品。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3, "file_sign": "\

松竹竿娱乐


《三国演义》里周瑜与郭嘉相比,我认为周瑜更厉害,下面我分析一下。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谋士,为曹操势力的崛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以至于每当曹操打败仗时,就会说如果郭嘉在世不会让他失败,可见曹操对郭嘉的依仗之需。

郭嘉对曹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是关于官渡决战,决战前夕,因袁军势力远远大于曹军,曹操有惧怕避战之意,是郭嘉力谏,提出十胜论,给曹操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各自有利和不利态势,指出曹军有十胜的有利条件,而袁绍有十败的不利因素,使曹操豁然开朗,官渡决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第二件事发生在官渡决战后,曹操要乘胜追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潭和袁集团,追击过程颇不顺利,一方面人困马乏,一方面疾病流行,这时郭嘉又给曹操分析了敌方二袁的情况,指出如果追的紧,二袁就会抱成一团,如果停止进攻后进行修整治病,二袁必然内斗争位,那时待敌方生变,进军灭之,果不其然,停止追赶后袁谭袁互相残杀,曹军一举击溃敌军,基本统一北方。

周瑜是东吴大将,他的贡献体现在三件事上,第一件事发生在东吴政权建立初期,周瑜出谋划策,骁勇善战,帮助孙策开疆拓土,成为江东枭雄。第二件事发生在孙策死后,周瑜主持大局,帮助孙权建立六郡八十一州的东吴政权。第三件事就是赤壁决战,周瑜的作用关键,先是力劝孙权联刘抗曹,然后和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接着又妙计频出,利用群英会使曹操谋士蒋干盗书中计,借曹操之手除掉了心头大患,就是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然后又将计就计,又一次利用蒋干带走庞统,向曹操进献连环计,最后利用曹操诈降之将,和黄盖演双簧,行苦肉计,火烧連在一起的曹军水军,出得了赤壁决战的重大胜利,挫败了曹操吞吴灭吴的梦想,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态势。

从二人的贡献可以看出,周瑜和郭嘉都是忠心可嘉,都是青年才俊,都是谋略非凡,对双方各自的阵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郭嘉仅仅是个谋士,谋略上乘,但难成将才,而周瑜文武双全,谋略上乘,也是难得的大将之才。所以我认为二人比较周瑜更厉害。




共鸣共勉共赏


《三国演义》中孙权帐下的“周瑜”和曹操帐下的“郭嘉”,两人虽服务的主子不同,可在读者的印象中,他两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肯定。

这道题寻求回答他两谁的能力更胜一筹?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作参考。

☆周瑜

周瑜,安徽庐江人,当年遇孙策,结为昆仲,孙策另将姨妹“小乔”许给周瑜,使两人以姨夫的关系更进一层,在孙策白手起家时,周瑜为其辅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后孙策不幸故去,周瑜继续效力于孙权。

周瑜在为孙氏家族基业的发展中,尽心尽力,可谓是“东吴”核心的最高智囊决策者。

赤壁之战中,周瑜以“主战派”的立场,让东吴大振雄威;也就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被诸葛亮给忽悠了。

本来在这次大战中,东吴出兵出力,却给“苟延残喘”的刘备集团有了生存发展的机会,诸葛亮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有着“渔翁得利”的收获,他们不思感激东吴,还多次戏耍东吴,暗中奚落周瑜,借着“荆州”不还。

综观周瑜的军事天才,有大将风度,敢于破釜沉舟,其弱点是缺少了对第三者的防范之心,让别人以逸待劳的钻了空子;再者周瑜个人性格上不具备男子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缺乏衡量利弊的得失,让诸葛亮步步打击软胁,可惜于三十六岁之年夭寿。

☆郭嘉

郭嘉,颖川人,在曹操招募兵马之际,是同乡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郭嘉进人曹操集团为人低调,决不以显论个人之才来打压同僚荀彧,以至于曹操既爱郭嘉又欣赏荀彧。

郭嘉的才华显露主要是在官渡之战之始阶段,时曹操与袁绍兵力相比是兵微将寡,且粮草不足。

此时的曹操是在夹缝中求发展,刘备集团、刘表集团、袁术集团仍是心头大患,曹操此次与袁绍作战,稍有差迟,将功弓一篑,弄的不好,不但后来没有了作战能力,甚至连生存的希望都渺茫。但曹操又不愿放弃这难得的作战机会,一旦战胜袁绍获胜,则北方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曹操才有力量和资本去对付孙刘集团。

在这节骨眼上,郭嘉站出来分析出双方《十胜十败论》,给曹操要与袁绍决战增添了把握性的决心。

有人认为这是郭嘉以“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这“十胜”论来取悦曹操,不管怎么说,在参与决策这样的大战役,郭嘉是有一定的功劳的,更关系到曹操集团后来的发展。

郭嘉的再一次影响力是官渡之战后,袁绍之子袁谭、袁尚逃往辽东公孙瓒。时曹操已提兵穷追到列城、易州一带,早己人困马乏,且军队中有疾病流行。时郭嘉因水土不服,不能随军,临终前还留下妙计,使曹操以逸待劳,兵不血刃就获得了二袁首级。假若曹操兴兵直指辽东,公孙瓒与二袁合而为一,面对曹操的又不知是怎样的结局?

综观周瑜,郭嘉二位的人品,他两对上层领导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在军师之才上,应当各有特长,各有建树。

周瑜是输在全盘付出上,郭嘉是赢在沉稳度势上。


文都杨稼


职位:一个是军师祭酒,一个是东吴大都督。

军级:一个是军事参谋,一个是三军总司令。

权责:一个只管出谋略,一个全权节制军民。

方略:一个管军事路线,一个统筹全部大局。

执行:一个出计供参考,一个拍板发号施令。

曹魏核心在军事兼并统一,需要有运筹帷幄,腹有良谋的职业经理人,郭嘉在曹魏智囊团中贡献巨大,但并非没有郭嘉,统一北方的战略就会改变!

东吴核心是联弱抗强抵御外敌,急切能规划全局,统领联盟的能臣巨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重要程度无可替代。有此对比谁强谁弱自见分晓!

《三国演义》中孙权帐下的“周瑜”和曹操帐下的“郭嘉”,两人虽服务的主子不同,可在读者的印象中,他两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肯定。

这道题寻求回答他两谁的能力更胜一筹?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作参考。

☆周瑜

周瑜,安徽庐江人,当年遇孙策,结为昆仲,孙策另将姨妹“小乔”许给周瑜,使两人以姨夫的关系更进一层,在孙策白手起家时,周瑜为其辅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后孙策不幸故去,周瑜继续效力于孙权。

周瑜在为孙氏家族基业的发展中,尽心尽力,可谓是“东吴”核心的最高智囊决策者。

赤壁之战中,周瑜以“主战派”的立场,让东吴大振雄威;也就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被诸葛亮给忽悠了。

本来在这次大战中,东吴出兵出力,却给“苟延残喘”的刘备集团有了生存发展的机会,诸葛亮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有着“渔翁得利”的收获,他们不思感激东吴,还多次戏耍东吴,暗中奚落周瑜,借着“荆州”不还。

综观周瑜的军事天才,有大将风度,敢于破釜沉舟,其弱点是缺少了对第三者的防范之心,让别人以逸待劳的钻了空子;再者周瑜个人性格上不具备男子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缺乏衡量利弊的得失,让诸葛亮步步打击软胁,可惜于三十六岁之年夭寿。

☆郭嘉

郭嘉,颖川人,在曹操招募兵马之际,是同乡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郭嘉进人曹操集团为人低调,决不以显论个人之才来打压同僚荀彧,以至于曹操既爱郭嘉又欣赏荀彧。

郭嘉的才华显露主要是在官渡之战之始阶段,时曹操与袁绍兵力相比是兵微将寡,且粮草不足。

此时的曹操是在夹缝中求发展,刘备集团、刘表集团、袁术集团仍是心头大患,曹操此次与袁绍作战,稍有差迟,将功弓一篑,弄的不好,不但后来没有了作战能力,甚至连生存的希望都渺茫。但曹操又不愿放弃这难得的作战机会,一旦战胜袁绍获胜,则北方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曹操才有力量和资本去对付孙刘集团。

在这节骨眼上,郭嘉站出来分析出双方《十胜十败论》,给曹操要与袁绍决战增添了把握性的决心。

有人认为这是郭嘉以“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这“十胜”论来取悦曹操,不管怎么说,在参与决策这样的大战役,郭嘉是有一定的功劳的,更关系到曹操集团后来的发展。

郭嘉的再一次影响力是官渡之战后,袁绍之子袁谭、袁尚逃往辽东公孙瓒。时曹操已提兵穷追到列城、易州一带,早己人困马乏,且军队中有疾病流行。时郭嘉因水土不服,不能随军,临终前还留下妙计,使曹操以逸待劳,兵不血刃就获得了二袁首级。假若曹操兴兵直指辽东,公孙瓒与二袁合而为一,面对曹操的又不知是怎样的结局?

综观周瑜,郭嘉二位的人品,他两对上层领导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在军师之才上,应当各有特长,各有建树。

周瑜是输在全盘付出上,郭嘉是赢在沉稳度势上。


萝卜视角


比较同一时代的两个人,应该根据他们在所处阵营中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是否对己方阵营做出了对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并产生重大影响,这样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才华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评判两个人谁强谁弱的标准。否则就是把单单其中一个人夸出花来,上天了都,那也终究是名不副实,不合适。

周瑜属于孙吴军团的创始元老,与孙策是“总角之交”年轻时便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且多年间追随孙策南征北战,平定江东。孙策临死之时将后继之君孙权叫到身边讲“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可以看出周瑜当时在孙吴军团中的地位。

准确点说,周瑜不仅是孙吴的创始元老,更是中兴之臣,因为古往今来王位更替政治权利交割时,团队内部是最混乱的时候,人心浮动,常有奸臣趁机弄权之事发生。

而正是由于周瑜这个忠心的孙吴大都督存在,才使得孙权顺利继位,一切都顺风顺水。

当时孙吴有很多大将先后去世,如太史慈、周泰等,这对于孙吴军团的军事力量打击是非常大的。更是十分危险的,久经战阵的将军们过世了,而有潜力的将军们尚显稚嫩,此时的孙吴军事将领,青黄不接,核心执行力量大幅度减弱,这对于刚刚继任的孙权和孙吴军团来说更是一个坏消息。

然而还是周瑜,撑起了孙吴的局面,一边积极迎接外战(即赤壁之战)一边趁此机会磨砺那些有潜力未来能成为孙吴军团核心指挥、执行力量的将军们。

比如接任周瑜成为大都督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大将,正因此,才说周瑜更是孙吴的中兴之臣。

这里实在不敢想象孙吴如果没有周瑜的话,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三分天下是否还会成立?我觉得玄,怕是连刘备崛起的机会也没有了,怕只会是曹魏大军铁蹄纵贯南北,一统天下。

再来看郭嘉,首先曹操对于郭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称他为汉之张良。然而纵观郭嘉的一生,都是以谋士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眼前。

为曹操献了很多对曹魏军团未来发展非常有利的计策。

1.斩杀刘备

当年刘备还在曹操掌控中时,郭嘉就曾劝说曹操,刘备此人得人心,恐不是久居人下之辈,然而非常可惜,曹操没有采纳这条建议,选择放虎归山,错失良机。

2.征伐吕布

曹操出动大军征讨吕布历时大半年,久战不胜,士兵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曹操见此情况本欲撤兵修整。郭嘉就向曹操进言,他以项羽为例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3.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3大战役之一,曹操正是通过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进而控制了整个北方地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在官渡之战前期,曹操与众人商议是否要攻打袁绍,大多数人都摇头,称袁绍雄踞河北实力强大恐怕难以征伐。唯有郭嘉站出劝说曹操攻打袁绍,并说明袁绍的弱点,以及成功后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为曹操描绘了一幅未来的美好画面。

上陈《十胜十败论》以劝说曹操征伐袁绍,原文如下: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

1.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2. 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3.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

4. 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

5. 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

6. 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

7 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8. 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9. 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10.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由此曹操接纳了郭嘉的建议,发动全部的军力与袁绍殊死一搏。

战争的结果也正像郭嘉预见的那样,全胜而归,进而统一整个北方。

郭嘉有以上三点,可见对于曹魏军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助益。

但很可惜,综合来看,郭嘉的谋士身份所能做的事,以及造成的影响,还是比不过周瑜。


王遗风


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小符,个人评价希望大家能够满意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周瑜与郭嘉两人都是有过人之处,所以没有说谁厉害谁没用之说,只能说辅佐明君,才能使自己本领发出作用

周瑜赤壁之战,指挥者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取西川的计划,但却被周瑜抢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并非被诸葛亮气死。按真实的历史推断,周瑜会有更大的作为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他与程昱、等谋士称为"曹操五大谋士".曹操表郭嘉「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国语日报字典),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连毒恨这个字眼都出现了,可见其心目中的重要性)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曹操因为痛失军师而频频书信给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话来说就是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贤内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因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军师呀)。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小符创作


Ⅰ-Ⅰ 人物比较:

周瑜:

出生日期:(175年-210年) 年龄:36岁 出生地址:安徽省庐江县西

主要成就: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 官职: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郭嘉:

出生日期:(170年-207年) 年龄:38岁 出生地址:河南省颍川阳翟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 官职:洧阳亭侯、军师

Ⅰ-Ⅱ:核心评价

魏国失去郭嘉:郭嘉跟随曹操十一年,郭嘉死后,曹操兵败赤壁,曹操说“设若郭奉孝在,不使孤如此”,看出郭嘉确实“算无遗策”,首席军事家郭嘉出谋划策确实厉害,堪称“鬼才郭嘉、第一谋士”,可以看得出郭嘉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临死前定计辽东......所有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由此看出郭嘉确实厉害。

吴国失去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以看出周瑜确实是孙权的左膀右臂;他在20多岁就平定了“江东之乱”,又与刘备联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的胜利;但是“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谚语还在流传。周瑜死去后还有鲁肃、吕蒙、陆逊等诸多大将辅助吴国,所有周瑜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龄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郭嘉还是略胜一筹!个人推荐郭嘉,还是比周瑜在某方面有胜算!


和谐幸福快乐


通过郭嘉生平事迹分析得知,他一生帮助曹操做出了伟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曹操的张子房,曹操能够占有大半个天下,郭嘉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当然了对于诸葛亮和郭嘉到底谁更厉害,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话题。不过郭嘉与江东周瑜到底谁厉害?说起周瑜,也是三国之中少有的杰出人才,他在赤壁引领水师大败曹操,直接将曹操赶回了许都。而且还在早期帮助孙策,一统了江东六郡。可以说以周瑜的才能绝对不输于三国时期任意一位名将。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透过这句话的霸气、雄气,我们似乎隐隐可见郭嘉的睿智和神思。有人认为,如果曹操的谋士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而是始终伴随曹操,那么孙权、刘备就不会发展壮大,更不可能有三足鼎立的局面。郭嘉到底有没有帮助曹操一统天下的智慧和实力。

周瑜由于和孙策的关系以及赤壁之战的原因,在东吴威望很高,死前作为“天下二分”的主导人物,主张进攻荆州和川蜀,当时庞统也在周瑜帐下,虽然当时的军务政务决定权在孙权手上,孙权即便没有全力支持周瑜的策略,但在重大决策上至少表面上要同意周瑜派系的意见。

因此郭嘉是军事奇才,政治能手。认为郭嘉最强




红叶翩翩


个人极力推荐郭嘉。

俗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后人对郭嘉评价之高。易中天说三国中提到,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对谋臣武将道:“若有奉孝在此,必不至此也。”奉孝者,郭嘉也。足见曹操对郭嘉评价之高。

诸葛亮、司马懿、周公瑾,此三人,皆有神鬼之才,得一人可得天下,三国也因这三人而显得更令人痴迷。三国之境地,若非郭嘉才长气短,或许,从一开始,三国之势便不会形成。

历史剧中的郭嘉形象

郭嘉,东汉末年谋士,生于170年的郭嘉,死在了207年,只活了37岁。郭嘉具有识人之术,初出茅庐的郭嘉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天地,投在了袁绍帐下,奈何袁绍是个可谋事之人,却并非决策之人,优柔寡断正是都袁绍最好的形容词,如此袁绍,不配称为郭嘉侍奉之人,于是郭嘉便改投曹操。

曹操,一方雄主,为人求贤若渴,奈何曹操生性多疑,手下谋臣猛将,大多都要被曹操多次猜忌,死在曹操手下的英魂不在少数。便是如此的曹操,唯独对郭嘉礼遇非常,两人甚至到了同寝同食的地步,郭嘉能够让如此曹操为之折服,足以看出郭嘉的才能之高。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若是郭嘉并未因病身亡,卧龙根本也不会有出山的必要,刘备必败!

历史剧中的郭嘉形象

被如此高捧的郭嘉,其中是否真的有道理?当然有道理,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郭嘉并非一个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谋士,但郭嘉却是一个为曹操决策的盖世谋臣。郭嘉在世,但凡是郭嘉参与的战斗,十战九胜,这就是郭嘉的意义,郭嘉在的时候,曹操集团如日中天,北方战事,几近百战百胜,曹操手下谋臣或许有不输于郭嘉的,但却并没有一个能与郭嘉在决策上相提并论的。

曹操与吕布战斗,初战,战必胜,到了后来,却因为吕布的勇猛,再无寸进,到了何种地步?到了曹操自己都没有了信心,心里打了退堂鼓的地步,想要退兵,却被郭嘉阻止,吕布为莽夫,战则用,疲则怯,此时正是吕布疲惫之时,若是一鼓作气,必当大破吕布,曹操听之,果然大胜。

曹操与袁绍战斗,袁绍乃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方势力,其兵力更胜曹操五倍有余,此战,如同以卵击石,但郭嘉却是向曹操阐述了十胜十败,十个曹操必胜因素,十个袁绍必败因素,曹操就像被打了鸡血一般,果真率兵抗击袁绍,最终得胜。此般战役,也成为了曹操一生最值得炫耀的一场战役

只是可惜,英雄气短,曹操大破匈奴之际,郭嘉也死在了北方,北方已经平定,天下只有寥寥几个小势力分布在南方,一旦曹操率大军压境,此战结局也可想而知。

奈何,郭嘉前脚刚去世,后脚曹操就遭遇了人生滑铁卢,一场赤壁之战,烧光了曹营百万雄师,本已具备了一统河山之势的曹操,最终却是大败而归。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赤壁不败。赤壁不败,则曹操一统河山的梦想也得已实现,只可惜,郭嘉死得太早,曹操却只能留下一生的遗憾。

所以无论是曹操,亦或是罗贯中,还是后人对郭嘉都有极高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