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下班回家看见儿子将好吃的菜吃完了,没给我留一点。应该怎么教育?

盖世乄太保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自私”行为,内心肯定不好受。伤心、生气之余可能会觉得这孩子算白养了。但,冷静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这种做法,究其根源可能是家风、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和自然产物。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平时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传达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创设和营造的家庭文化和氛围,可能是导致孩子出现这种“自私”行为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一个家庭的餐桌文化和礼仪,全家人到齐后才可以一起用餐;如果某位家庭成员因为迟回而错过用餐时间,其他家庭成员会自觉地给他留出一份餐食。好吃的要留给全家人一起分享,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孩子往往记不住你说了什么,但会记住你做了什么。孩子从父母身上习得的思想和行为就成为了他未来发展的人生底色。要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同理心,教育的核心不是说而是要正确地做。

诚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所强调的,“儿童不是可以用规则教得好的,因为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你认为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样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就能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了。”

综上所述,品行和德行教育,都可以通过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和刻意练习的方法达到教育功效。

教育不是说教、教导,而是启发和引导,唤醒孩子内心的真善美才是关键。

给孩子的第一节品德教育,先从餐桌礼仪和文化开始。


我爱小黑鱼


【家教很重要】说一件离题的事情,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在小区院里跟小朋友玩儿,回来后说了一句“国骂”X你妈。我爱人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小朋友说的。我爱人就教育他,说这句话是骂人的,不能说。可是过几天他又说了,我爱人就用钳子在他的屁股上狠狠的掐了几下,他当时疼的大哭,我们再次告诫他不能再说那句骂人的话。记得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几次放学回家进门就哭,问其原因,他说同学骂他那几个“不好听”的字了。即使他受了委屈,也没有说出“国骂”那句话。二十五年过去了,儿子一晃也二十八岁了,一直到现在,儿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再也从来没有爆过任何粗口。





A光明使者A


这是从小培养的结果,有点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我小时候家里吃饭时候,等老爸下班回来,老爸回来喊我奶奶吃饭,我奶奶摸筷子坐下,我爸才坐下,我们几个才动手吃饭,等我有孩子当爸爸了,家里吃饭时候,孩子小时候,做好饭,我爸坐下还没动筷子,我儿子拿着筷子就夹菜,我拿过他的筷子给扔了,我说记住,长辈没动筷子之前不能拿筷子给我乱翻菜,还有想吃什么菜就夹,不能夹子不吃在扔盘子里,下次再这样,你给我站没人地方反思一下,邻居说小孩子不懂事,看你管孩子严了。我说从小不教育大了没规矩。

现在在家吃饭儿子很懂事,家人一块吃饭,儿子主动拿筷子分分,有时候我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不吃,儿子也不吃,跟同事出去吃饭,我们大人说话聊天,儿子也不乱夹乱翻。


紫雨伞的传说


下班回家看见儿子讲好菜都吃了个精光,作为家长的可能会很高兴,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吃饭,作为父母的就高兴,其实反思一下,作为儿子的应该更关心自己的父母,应该把好吃的给父母分享。所以说现在的孩子确实是有些自私了。

孩子的自私表现往往都是潜移默化中我们给惯坏的。我记得小的时候,儿子经常是拿着一个自己愿意吃的东西给我,尽管作为大人的条件反射,吐沫也是只在喉咙里吞咽真的也很馋,但是就是为了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健健康康的,所以做家长的就编造的谎言,说我不爱吃你吃吧。这也就滋长了孩子自私的心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个人吃牛排,当时我用牛排的那种汤汁伴着米饭吃,儿子就像是一个高贵的人施舍一个奴仆一样的口气跟我说。爸爸你也吃吧,爸爸你吃肉吧。弄得好像是说他施舍给我一样。那天我也狠了心没有惯着他,我挑了一块最大的牛排放在碗里,等到吃完以后儿子跟我说没吃饱,我说没吃饱你就再吃点面包吧,从那次以后儿子吃什么就带着我了,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编造谎言,不跟他争抢食物,但是孩子大了,我们一定要养成他有好吃的一定要先可父母,这样的话才体现出孩子的孝心和善良,所以说可千万别让我们的溺爱带坏了孩子,带坏了团队,影响孩子的成长。


伊春美食美客


以前我妈在我爸未下班回來是总是给他拿碗下菜,我是家里的女孩,放学回家我总是走在哥哥弟弟后面,我妈每天炒菜就把菜分成三份,所以我走得再慢回来也有吃的!

其实,一个良好的家庭习惯比你给儿子讲多少大道理更有用!

现在我老公下班晚了,我儿自己就会给爸爸留菜然后再吃!


李武凤1


我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了。我来说说我对我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行你可以参考一下。我儿子今年八岁了,不管我在不在家,他只要吃好吃的一定会给我留一些。这是我对他从小教育的的结果。在孩子幼儿园老师就会经常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孩子们各自拿自己的美食去和小朋友分享,在家里我经常会和孩子说好吃的我们一家人一起分享,也是在分享爱,我经常会有意吃一些东西特意等他放学一起吃,也会有时候故意留下给他,让他慢慢学会有什么好东西要心里想着父母。当然在语言上也会和他交流这些。时间久了他已经养成习惯了。


西安爷们儿


这要看多大的孩子了,若是孩子很小三岁一下,孩子饿了或感觉好吃就吃完了(或菜不多的情况)也无可厚非;若是好几岁了或更大的孩子,不考虑父母只管自己吃饱吃完,那就是平时教育的问题了。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会好起来的。

教育孩子也是个大工程,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思,但是小时候的教育至关重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了走向社会了,却仍旧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见,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抹ys


这不只是一个孩子是否要孝顺父母的问题,还是一个餐桌礼仪常识的问题,更是一个情商教育缺失的问题。

什么样的孩子会吃光他喜欢的饭菜而置别人于不顾?

第一种是单纯的孩子,一个备受家人宠爱的孩子。在他小时候,所有好吃的东西和他喜欢吃的东西确实都是他的。这样的孩子他并非不善良,也并非不孝顺父母,不体谅父母的爱与辛苦,只是他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做,父母也没有给过他这样的教育。

第二种是不能克制自己欲求、不能感受他人需求的孩子。遇到好吃的东西,他沉浸在美食带给他的愉悦中,压根没想到他人。或者他想到了他人,但实在无法抵御美食的诱惑,虽暗下决心但却慢慢意志溃败。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取决于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所以虽然只是吃光了自己家里一份好吃的饭菜,但这还不是一件小事,必须纠正。

第一是启发式沟通,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看到孩子吃完了饭,问问他吃饱了没,味道怎么样?哪个好吃?当他给了答案之后,你说是吗?我也好想尝尝,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孩子可能就会意识到,他吃光了没给别人留这个事情,可能他自己就开始难为情了呢。这个时候不要指责,而是给予引导:那下次遇到这么好吃的,就给大家都留一点尝尝好不好?

第二是适时坦诚相待,说出孩子行为带给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基于人的社会属性,为人处事要考虑周全,给他关于人情世故的启蒙;

第三是多给孩子看一些情商类的书籍;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多给一些示范和提醒,慢慢孩子就会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一个高情商有教养的孩子。





子锘和妈妈的生活


最失败的教育不是学习成绩差,而是:1. 对社会不利的人。2.懒惰啃老的人。3.不孝顺父母,不懂感恩的人。

对于你家孩子的现象,你要区别一下,他是哪种情况:1.贪食型。(平时会给家人分享东西,唯独家人不在家时,会把好吃的全吃掉。多数是胖孩子。)2.不懂得分享。(无论什么东西都不会给任何人分享,只在乎自己。自私型孩子,家长没有教育到)3.不孝顺,不懂感恩型。(平时什么好吃的都不会给父母吃,在外会给其他孩子分享,这就是对父母的不感恩。这是家庭中隔代教育,以及有隔代家庭冲突的家庭教育所导致。)4.餐桌礼仪。(只吃自己眼前的菜,有家庭成员没回来,要给家人留菜。)

年龄不同,情况不同,教育方法和方向也不同。有些不好的行为品质最终都有可能走向不孝顺不感恩的行为习惯。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教育方法:

1.平时要教会孩子餐桌礼仪,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

2.言传身教的身教,我们又称之为行为教育。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即便与老人不和睦,也要尊重老人,努力改善家庭关系,让家庭成员统一教育主导思想。

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无论是吃饭,还是吃其他食物,都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配给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必须是按年龄从长至幼来分享。一般过生日分蛋糕🍰时一定要强化教育训练。

4.挫折教育,就是在以上教育无果后使用的教育。提前准备些很特别的,他也很喜欢吃的食物在包里。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有好吃的要给回家迟的家长留一些,回家后发现他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留,或者留的非常少几户没有,就当着孩子的面拿出来好吃的,分享给大家,坚决不给他,或者只给他留一点儿极少的。几次之后一定会有效果了。

5.以上所有的教育也可以混合用起来。


杨娜心理咨询师


儿子将好吃的菜吃完了,没给我留一点,心里肯定不舒服。遇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开口就叭叭啦啦地责骂小孩,毕竟美食面前谁都难挡诱惑。首先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跟小孩说“谁家的小猪猪这么贪吃呀,全吃光,不留给妈妈,妈妈好伤心噢。”这个时候小孩听了一般会不好意思笑着说“下次不会了,一定留给你。”如果你的玩笑得到的回应是无动于衷,或者是斗嘴驳舌就要好好给他上一课了,做下思想教育。语气严厉点,但要在情在理,循循善诱,让小孩容易接受。平日里做家长的也要做到言传身教,孝顺老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