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历史上杜甫活了多少岁,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成龙说电影


我言杜子美,

祖父杜审言。

原籍襄阳城,

寄居在巩县。

曾应进士第,

落榜泪涟涟。

客居长安城,

郁郁不得志。

安史战乱起,

流离兵灾中。

肃宗还都归,

为官居左拾。

因其直言谏,

改迁华参军。

官场尽昏暗,

弃官而入蜀。

严武领蜀政,

表为员外郎。

政见不相合,

携家赴荆襄。

大历五年暑,

流离至耒阳。

是夕食牛肉,

又加美酒浆。

毒发腹肉痛,

竟然殒性命。

贫苦无以葬,

旅殡岳阳中。

时人常凭吊,

我为杜工咏。

千古一诗圣,

英留华夏名!



狼烟一九三一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关于杜甫的死,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最通行的说法是两个:第一、饿了很久的杜甫吃了耒阳县令送的酒肉后消化不良撑死;第二种是时当夏季,牛肉已经发霉,因此杜甫得了肠胃病去世。

事实上,一个人的死,绝不是孤立事件,而和他长期的生活习惯、所处的社会背景、精神压力、身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杜甫所处的时代,国家动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而杜甫本人,长期逃荒,大部分时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在诗词里形容自己终日忧奔走、秋至转饥寒,小儿子因为吃不上饭还饿死,因此长期饥饿。但碰上老朋友后,又是一举累十觞,加餐可扶老,又开始暴饮暴食,不规律的饮食造成了内分泌的严重失调,得了糖尿病。他在一首诗里这样形容自己: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司马相如得过消渴症,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杜甫晚年的糖尿病严重到啥程度呢?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厉害到连喝大江水都无法止渴的程度。而且杜甫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他在《清明二首》中形容自己:右臂偏枯半耳聋,悠悠伏枕左书空。耳聋加肌肉萎缩,这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一旦有了并发症,就基本无药可医了。

杜甫到了四川后还得了很严重的肺病,他的很多诗词里我们也能看到这: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为我谢贾公,病肺卧江沱。他还形容自己是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



以上还是身体上的疾病,我们说人的疾病有三种:身病、情志病和业力病。杜甫是一个常为大国忧的诗人,他有极高的道德素养,也有极强的立功报国理想,但长时间的流浪造成了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差距,杜甫得了严重的焦虑症。他一方面希望自己: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一方面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像不像《红楼梦》里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又像不像我们当代人:挣着勉强户口的死工资?操着首富的心?



不管怎样,杜甫一生很凄惨,他去世时,年仅59岁。死后,儿子宗武无力葬父,只好将父亲的棺材权厝着,直到40多年后,孙子杜嗣业才借助于乞讨,将祖父安葬。


刘忙观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享年五十八岁。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杜甫弃官,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关于杜甫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数人倾向于病死。翻阅莫砺锋、童强著的《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到:“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住岳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尽管宦海浮沉、颠沛一生,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狂傲。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与民生,赢得了万世称颂。

杜甫于三十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

杜甫有两子,长子杜宗文、次子杜宗武。次子杜宗武也有两子,长子杜嗣绍、次子杜嗣业。

更多历史社会资讯,欢迎关注Supreme政。


Supreme政


杜甫怎么死的?

1,穷死的

杜甫一生日子过得十分贫穷,经常食不果腹,晚年连小儿子都饿死在家中了……日常生活中他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又不会务农或经商,只会写诗,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无奈不会写文章,始终怀才不遇,虽然后来弄了个小管事,“杜工部”是仓管,“杜拾遗”是陪人聊天的,根本没有大用,收入也不够养家糊口的,经常靠亲戚朋友周济度日,一生贫困潦倒,穷死了……

2,饿死的

杜甫因穷常挨饿,自己的亲生骨肉都饿死在家,后来本人也长期营养不良,冻饿而亡……

3,撑死的

年老体迈的杜甫和家人曾受到好心朋友照顾,送给他许多牛肉,饿坏了的杜甫吃得太饱,吃出问题来了……还有一个说法更合理,就是他和家人带着牛肉乘船去湖北投靠亲友,一路要走好些天,牛肉变质,使得杜甫得了急性肠胃炎,最后丧命了……

4,老死的

寿终正寝吧……


风语者034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是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唐初诗人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父亲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

杜甫有一兄长早逝,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一个妹妹。杜甫在30岁时,迎娶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小他十岁,在杜甫的诗中多处提到。杜甫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一女儿凤儿。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自小好学,七岁时能作诗。青年时代数次漫游,二十四岁时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天宝六年,玄宗诏示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参加,但由于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不得不走权贵之路,但都无结果。仕途坎坷,虽然以后做了官,也是一些官阶很小,起起落落的不稳定。
唐太宗大历五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打算前往彬州,但行到途中遇到江水暴涨,几天没有吃到东西,多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食物而得救。杜甫原来是要北归,现在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蕾姆西瓜


1200多年前的“诗圣”杜甫,近几年确实很忙啊😁不仅成了“微博红人”,连死因都被大家拿来恶搞,其实这样对先人是极为不尊重滴👌

壹周君先来说说权威结论,这也是杜甫草堂研究院里的大多数专家说法——杜甫是因病去世的。

最著名的《杜诗详注》问世于清康熙年间,号称有“千家注杜”,包括大学者仇兆鳌、杨伦等人都为其注本,并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兼呈湖南亲友》这首诗作为杜甫的绝笔,都这个说法的体现。

而现代学者闻一多、冯至、萧涤非等,在各自的杜诗注本上,也都赞同这个说法。

那么,大家为什么会有“杜甫是吃牛肉撑死的”这种说法呢?

我们来看看唐朝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这个意思很简单,杜甫从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途经耒阳遇到大水,困了很久没吃上什么饭菜,结果被当地的县令知道了,行舟前来搭救,还给杜甫送来烤牛肉和好酒。

结果杜甫喝酒吃肉的弄得大醉,第二天一早就去世啦😂

就因为这段描述,后人不断脑补了N种诗圣的死因。壹周君就来列举几种。

首先就是”醉死“说,代表人物是曾任刑部侍郎的唐人郑处晦,《新唐书》杜甫传的作者宋祁就是从他这里听来的。他说杜甫晚年寓居耒阳县时,当地官员都不喜欢他。杜甫给县令写诗,县令只好赠送他“牛炙白酒”。结果“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当然啦,还有”饫死“说,”饫死“就是吃撑了死的。赞成这个说法的有《旧唐书》杜甫传作者刘昫和宋代学者王洙。

提出”淹死“说的,是曾任子校书郎的唐人李观。他在《杜拾遗补传》中有描述:“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以此事闻。”

意思就是耒阳发大水时杜甫已经被淹死了,尸体也找不到了,后来唐玄宗想起杜甫便询问,当地县令就撒了个谎,说杜甫是吃撑死的。

最后还有郭沫若的”毒死“说,所谓的毒死,不是人为,而是食物保存不好腐烂了,吃了以后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的。

以上几个说法,其实分析一番就很容易否定的。

首先,杜甫还写过一篇对耒阳县令送肉送酒表示感谢的长篇诗作,随后还写了《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诸亲友》、《长沙送李十一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多首诗。

按饫死、醉死的说法,死人怎么写诗?而如果是淹死的,唐玄宗比杜甫死的时间还早,不值一驳。

最后是中毒死,要知道杜甫早年在长安卖过药,加上他自己是个长期病号,久病三分医,绝对不会傻到腐肉都吃的。


武汉壹周


咏詩泰山巔,懷志入長安。

世事如棋局,詩章作史卷。

淡煙籠瘦影,冷月鑒忠肝。

廣厦隨君夢,洞庭落日寒。

一一題詩聖杜甫(2017年冬月)

杜甫是暦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其詩具有豐富的社會慨念,以庙堂间与民间的崇高精神。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白居昜對李白的評价,對杜甫是完全适用的。

杜甫生于公元七一二年,于公元七七O年去世

附杜甫诗作以诸君共赏: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靑未了。

造化锺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决眥入歸鳥。

會當臨絶頂,一覧衆山小。

一一杜甫《望嶽》

年轻的杜甫,中年的杜甫,没有老之甫也。

在一个绝顶上诞生

盛世中长成的诗人

怀揣雄伟的泰山

踱步在黄叶满天飞的长安

孤灯下,细尝冷炙残羹

天子正忱靠妃子的香怀,聆听

帝国的心跳,渔阳鼙鼓声…………

悲伤坚定的灵感

穿越人民的苦难

一只沙鸥,

湘江上那叶孤零零的破船

把大唐斜照叠进历史长卷。



白溪釣客


我来回答。

近年来,恶搞杜甫似乎成为一种网络风尚,围绕着杜甫,产生了千奇百怪、各种奇葩的创意,有文字、有图、有评论。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小编不知如何评价,只好选择失语。

其实,何止是现代人,杜甫在一千年前就被国人玩坏了。就在他死后数十年间,关于他的死因就有了不同的说法,直到近现代,仍有学者专家在喋喋不休,各自寻找有力史料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但直到今天仍没有形成共识。

杜甫被尊为“诗圣”,死因居然成谜?这岂非咄咄怪事,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杜甫死后数十年,关于他的死就了不同的说法。

唐人认为,杜甫是胀饫而死。“胀饫”是文艺青年的说法,说的直白浅显,就是吃多了撑死的。

杜甫是个老餮?这玩笑开大发了。您别说,这个死因还很有市场。

靠着友人严武、高适等人的照顾,杜甫在四川成都过着安逸的生活。哪知道造化弄人,几年后(广德三年765)严武死去,杜甫变得孤苦无依,一个月就后被迫离开成都东下。从此,杜甫与水为邻、以舟为家,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岁月。游宦数十载,到了风烛残年竟然以舟为家,杜甫欲哭无泪,作《旅夜书怀》诗云: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大历五年(770)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作乱,杀了潭州刺史崔瓘。半夜三更城中火光冲天,正在舟中熟睡的杜甫见状,急忙离开是非之地溯江而上,到衡州躲避战乱。他的舅氏崔伟当时在郴州任录事参军,几次作书要他过去。哪知祸不单行,船行至耒阳附近的方田驿,突然暴雨如注、江水猛涨,一家人进退失据,困在船中断炊半个月。幸亏耒阳聂县令闻讯为他送来了急需的食物——牛肉白酒!

天无绝人之路,杜甫大喜过望,作《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以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诗表示感激之情。乐极生悲的是,杜甫竟然吃多了牛肉消化不良,撑死了。

这个说法,始见于《明皇杂录》。另一个说法是步了屈原后法,投江自尽而死。“去国哀王架,伤时哭贾生”(《久客》)、“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地隅》)、“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归梦》) 及“兴尽才无闷,愁来速不禁。生涯相泪没,时物正萧森……哀伤同皮信,述作异陈琳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这些诗作,透露出来的信息,令人猜测杜甫是“自沉秋水”而死。

到了北宋年间,宋祁《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文艺列传》云:

大历中,客耒阳……今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 年五十九。

宋人的说法,杜甫死于饮酒过量。不是撑死,就是喝死,总之是死得不明不白,这让人情何以堪?专家对这个说法也有解释,杜甫饮酒死亡源于晚年疾病缠身。

杜甫在四川时患有肺病,在其诗作中有许多蛛丝马迹——“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又上后园山脚》 );“为我谢贾公,病肺卧江沱。”(《别唐十五诫 因寄礼部贾侍郎》);“肺枯易太甚,漂泊公孙城”(《同元使君春陵行》);“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秋峡》)……

因为这个原因,杜甫不得不戒了酒:“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频。”(《别李义》);“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季秋苏武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肺病最忌饮酒,杜甫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实杜甫晚年不只是患有肺病,简直是百病缠身,他有风湿麻痹症、头痛、耳朵聋、右臂肌肉萎缩,这样的体质,加上饥一顿饱一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极可能是死于疾病的折磨。

到了近代,学术大家郭沫若得出一个新结论,杜甫是死于食物中毒。 而且自圆其说道,耒阳县令送给杜甫的牛肉一定很多,一顿吃不完。时值盛夏很快变质。而变质的牛肉有毒,杜甫吃了后,食物中毒而死。

这个说法,是我看到的最为新奇大胆的一种。杜甫真的是新鲜肉和腐肉傻傻分不清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食物中毒,为什么死的只有杜甫一人?其他人闻不得这臭味,还是他们肠胃消化功能异于常人?

另外,杜甫盛夏死在了耒阳,数月后反应天凉的其它诗作如何解释?


唐风宋月


不是吃牛肉撑死的,吃牛肉一事发生在湖南耒阳,但杜甫是死在从长沙回岳阳的湘江小船上。 其实,杜甫晚年身体就已经很不好了,患有好多种疾病,最致命的有消渴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糖尿病,还有肺病,疟疾,偏头痛,时常还右侧胳膊临时瘫痪,耳朵聋等等,这些都在他晚期的诗歌中有体现。加上他最后的几年时光都在船上度过,到处奔波,没有得到修养,对于身体孱弱的他来说,根本就吃不消。所以杜甫是因病死在了北区岳阳的湘江上。


人太多是139857


纨绔行世乐,

儒冠误身多。

甫昔少年日,

落第长安城。

时局愈黑暗,

才情无所依。

秋风催双鬓,

愁吟成半翁!

文章憎命达,

饥寒赘诗圣。

安史之乱发,

流离冢蒿丛。

茅屋凄雨催,

野老更恓惶。

县官放舍饭,

撑死秋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