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世民称帝前,当时唐朝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为何最后李世民得胜了?

ann-安大官人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实际上李世民能够一举翻盘杀掉李建成威逼李渊坐上皇帝宝座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不仅在人才方面比不上李建成,而且在朝臣的支持力度和影响力上也比不过李建成。而且李渊也明确表态支持李建成,再有李建成能够动用的兵力也远高于李世民。先天上李世民就低了李建成一头。虽然李世民是地位最尊贵的秦王。但李建成身为储君太子在大义上就把李世民压的死死的。而且李世民虽然掌管了唐朝大部分军队。但他只有指挥权力并没有实际拥有权利。唐朝十六卫的兵权在皇帝李渊手中。而李建成又有自己的直属武装力量太子六率。在这种处处被人压制的情况下李世民能够翻盘除了布局得当之外,运气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自古以来都很少有臣子敢参与到皇室的立储之争当中。但李渊时期太子大位已定。所以当时整个朝堂之上的大臣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问题上差不多有一多半都站在李建成的一方。毕竟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而且李渊还极力的稳固李建成的地位。后来李世民时期号称“千古人镜”对魏征最早就在李唐王朝后就为李建成效力。在李世民功劳日渐显赫的时候,身为李建成属官的魏征就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已经为魏征觉得李世民这么发展下去迟早会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李建成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所有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李世民自己征召的,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再要么就是李世民在征战过程中收复的将领。比如陈咬金、尉迟恭等人。而李建成相对来说就要优越很多。要么是李渊派给李建成的属官。要么就是李建成凭借自己太子的身份征召的属官。不比较就没有差距。从人才招揽方面来看李世民确实要差不少。但贵在李世民招揽的都是精英,也属于以质补量了。而且李世民笼络人心的手段比李建成更加厉害。基本上李世民笼络的人才很少有背叛他的。即使在李世民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太子李建成的拉拢,李世民的属臣尉迟恭都没有投靠李建成。由此可见李世民的手段有多么厉害。


从李世民替唐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李建成就意识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威胁。实际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互斗法的时候,李世民完全处于下风。虽说不至于被李建成所碾压。但李世民过的也十分的胆战心惊。再后来齐王李元吉投靠到了李建成一方之后李世民的日子那就更加难过了。李元吉也不知为什么对李世民下手非常的恨。曾经数次安排杀手要杀掉李世民。但都被李建成给阻拦了下来。后来李元吉又跑到李渊身边诬陷李世民并且建议李渊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因为李世民的赫赫功勋对于李渊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最终李渊还是没有下得来决心。而李建成也因为优柔寡断以至于数次暗杀李世民的机会都放弃了。


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李世民的掌兵权,同时把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调离就是要准备除掉李世民了。但他们的计划被李世民的卧底得知后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一寻思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要么造反夺位要么被杀。所以李世民咬咬牙跺跺脚决定造反。后来在玄武门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而齐王李元吉也死在了尉迟恭的手中。之后李世民更是带着尉迟恭等人威逼李渊才夺得了皇位。

从以上事迹可以看出,从始至终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对抗都是处于下风的。之所以李世民能实现这华丽的逆转皆是因为李世民够果断也足够优秀。既然下定决心那就拼死一搏。而李建成原本有无数次机会铲除李世民。但李建成却优柔寡断的浪费了机会。最后导致被李世民翻盘。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题主所说的唐朝最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个人同意这个观点,当然我们先要自我否定掉“成王败寇”的这种认知。

支持李建成的有裴寂、王珪、韦挺、 李纲、 窦轨、 裴矩、魏征、冯立、 谢叔方、 唐宪、 罗艺、 薛万彻等。

李世民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张公谨、张亮、屈突通、长孙顺德为之效死。


(李建成和李世民剧照)

看看两方面的人才对比,围绕在太子身边的都是一些世家、贵族门人。

裴寂,闻喜裴氏,李渊老铁;韦挺,关中韦氏之后,后来这个人还得到了个“韦半城”的美名,可见韦氏势力之强悍;窦轨,那更了不得,外戚;裴矩,隋朝老臣,其背后的政治资源更是雄厚惊人。

古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叫民心,其实就是这些世家贵族之心。

他们稳了,王朝的阶层架构就稳了,天下就稳了,李建成手上拿的是多么好的牌啊!

反观李世民这边,尽是一些破落子弟、寒门庶子。

长孙无忌,关陇破落贵族之后,在舅舅家讨饭吃着长大的;房杜二人,落魄书香门弟之后;秦叔宝,山东著名响马;程咬金,巨寇大匪出身。。。


(程咬金画像)

但是,笑到最后的却是李世民,为什么?

真的是“有心算无心”,李世民的做法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在与李建成的权斗中,可以说是全面落于下风。

古人讲究“长子继位制”,李建成本身就具有继承大位的名份,被立为东宫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招收人才来充实东宫,他的实力扩充得非常快速。

李世民被任命为天府上将,开府仪同三司,他也同样有了招收人才的权力,天策府同样发展壮大起来,但是李世民依靠的是寒门庶族,形成势力,向上攀爬。

这也是名份问题啊,天策府再厉害,那也是只是为征战四方而建立的,李世民是没有继承大宝的名份的。

天下有点见识之人,或者是世家名门,都不会认为李世民有上位的可能,这就导致了李世民必须依靠个人的魅力来与李建成的名份优势相抗衡。

“俄而突厥寇边,太子荐元吉北讨”。——《新唐书》


(突厥入侵)

引爆“玄武门”这个炸药桶的就是这个事件。

公元626年,突厥军队入侵大唐,他们驻扎在黄河岸边,攻打乌城,太子推荐李元吉率兵出击。

李元吉向李渊提出,要征调天策府的猛将、文臣以及军士,一起北上抗敌。

这是一个阳谋啊,出兵抗敌、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国人的义务,就算贵为二皇子的李世民更应该有这个觉悟。

所以他根本无法拒绝李元吉的征调申请。

不同意,那就是拥兵自重,同意了,那李元吉就能名正言顺进行“釜底抽薪”之计,将天策府文臣猛将抽掉一空。

从理论和历史事实来说,李世民以其他的那些四梁八柱根本无法破掉这一招阳谋,结果当然只能直接用“暴力”来破掉这一招阳谋,这才发生了玄武门事变。

(李世民苦思定策)

我们常说的“能动手的就别吵吵”,李建成这一边还在绞尽脑汁,搞阴谋阳谋呢,李世民这边早已经不跟你玩这个了,直接一顿乱拳,就把老师傅直接打死了。

这种直接“刺杀”的手段在政治博弈中,是很违反规则的。

因为在政治规则中有一个著名的术语叫做“对等效应”,就是说,你对我做了什么,那么我也可以用相同的手段来对付你。

当然,李建成也不会复活过来了来进行报复,但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恰恰是天策府众人已经没有办法来应对了,所以才会挺而走险。

如果你有办法来对付,肯定不会这么干,毕竟没有发生事变之前,结果谁知道呢?

风险还挺大的呢,也就一次机会,你失败了就完了。

李世民这么干,李建成就变成了“死非其罪”了,《新唐书》和《旧唐书》里描述李建成是如何如何的阴险,其实还真比不上李世民的暴虐。




(玄武门事变)

相反,李世民的这种“死非其罪”的做法,就给他的后世子孙开了很坏的头,看唐朝皇帝都是怎么上位的,就知道危害所在了。

其实,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普遍偏向劳苦大众、偏向弱者的,正是因为如此,李建成倒是获得极好的名声,就和秦朝的扶苏公子一样。

所以就有人说了,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那大唐肯定会更好更强大。

其实不然,李建成更亲密于世家贵族,就算他不亲密,但是他必须要依靠世家贵族来巩固皇权。


(开科举)

从这方面来看,李世民的上位,他的那一套治国理念——开科举,大力提拔寒门庶族,这跟他出身天策府有很大关系,上位前或者上位之后,他都必须靠寒门来与世家贵族相抗衡。

就这样,科举从此变成了常态,这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也是李建成做不到的,个人还是支持李世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玄武门之变是决定李世民命运的一次巨大冒险,李世民为什么要冒险?

说明他没有优势了,甚至处于劣势,所以才铤而走险。

但李世民处于劣势不代表当时唐朝的厉害人物都在太子身边。

只能说太子和李元吉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李世民这方的厉害人物给赶走分化了个七七八八。

想瓦解李世民秦王府小集团势力,使其成为没有实权的皇子。比如用金帛招诱尉迟敬德、段志玄、李安远等秦王府大将,不成功就陷害。尉迟敬德就被下过诏狱,将程知节外放为康州刺史,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谋士则是因为李建成的干预,被逐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元吉借着率师拒突厥的机会,“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也就是说要走了秦王府不少大将和兵马,要夺李世民的兵权。

原来的力量对比,还比较平衡。

李世民有秦王府私甲。

李建成则“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二千馀人,畜为宫甲,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

李元吉同样“募壮士,多匿罪人”。

李世民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骁将。

李建成有薛万彻、冯立,

李元吉有谢叔方等战将。

李世民占据上风,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加起来,也不至于落于下风。

但玄武门之变时,随着李渊的支持默许,李建成和李元吉通过各方方法要架空李世民,所以他们占据了上风,而李世民不得不放手一搏。

但要说当时厉害人物基本在太子这方,就扯淡了哈,只能说双方力量对比的平衡被打破了。


宋安之


李建成突然间就失败,是因为中了李世民“擒贼先擒王的伏击之计”!作为大唐王朝的两大政治力量,李世民和李建成身边都不乏能臣猛将,二人更是势均力敌。

两者相比较李建成的团队成员多来自于关陇集团,要么是世家大族要么是前朝官吏,裴寂、韦挺和窦轨等那个不是实力雄厚。

反观李世民身边的人多是些破落贵族,寒门子弟和响马匪寇。例如长孙无忌便是来自关陇集团破落贵族,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落魄士子,秦琼则是山东响马等等!

虽说李世民的团队出身上整体质量比李建成的团队质量差了些,但是这也不妨碍李世民最后反杀太子李建成,成了大唐王朝的接班人!

那么为何李建成会败给李世民呢?

单从出身上李世民就低于李建成一等,在“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下,李建成的身份地位是名正言顺的。

作为太子的他更加有机会扩充实力,而且加入李建成阵营的人背后的实力是李世民手下比不了的。

除此之外李建成为帝国的建立也立下过不少功劳,奠定了他在朝廷的地位太原起兵随李渊夺长安,击退突厥进攻平定刘黑闼等。

参与朝廷军国大事赢得了大唐王朝上层阶级的支持,只要不出意外李建成必定是大唐王朝未来的接班人!

一切都是李渊埋下的隐患,出于对李世民的亏欠。

他在支持李建成作为继承人的同时,还是给了李世民非分之想的希望。

这是刚刚建立的大唐王朝,不可调和的内部分权矛盾,随着李世民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李渊暧昧的态度给了李世民机会。

册封其为天府上将开府仪同三司,有了更多机会和太子分庭抗礼。

权利是个好东西得到了又怎会轻易放弃,李建成为察觉到了但是却没能够做到痛下决心心狠手辣。

当身边臣子魏征等和兄弟李元吉的劝说,李建成或许出于对自身的过度自信,错失良机最终被反杀。

威胁是相对的当面对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世民也在积极应对然而死局出现了。

趁着北方突厥来犯李建成来了个釜底抽薪,请命李元吉出征并借调天策府李世民帐下文臣猛将,这可给李世民出了个大难题。

同意了自己便成了没牙的老虎任人宰割,不给就要背负个拥兵自重的罪名。被逼无奈之下只能使出杀手锏,“斩首行动”就此斩开。

为了诱骗李元吉和李建成入宮,李世民先是向李渊报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并要杀他灭口的事情。

于是李渊通知建成元吉,第二天进宫议事。第二日李世民带着手下悍将在玄武门等着,李建成由于过于轻敌带着李元吉便要入宮。

他的自信来自于宮中守卫是自己人,却不知道玄武门守将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

那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不妙,刚要返回被李世民叫住李元吉拉弓反击,不料太慌张没射中。

而李世民一箭击杀李建成,而李元吉也被赶到的尉迟恭杀死。

李建成手下听说后领兵前来救援,看到二人首级后才纷纷溃逃,而后尉迟恭入宮李渊被迫,最终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让位!

李建成本来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奈何因为自己的麻痹大意丢了性命。

也许是太过于自己自己优势明显,没有对威胁到自己的李世民痛下杀手,而后自己手下被收买最终遁地无门。


阙鱼肥


关于玄武门事变,一直众说纷纭,因此,有必要把与玄武门事件有关的前后事情叙说清楚。

一,李渊起兵。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次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据《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太原造反是出于李世民的谋略。太子李建成喜饮酒、女色、畋猎。齐王李元吉多有过错。二人不受高祖喜欢。世民功勋日盛,李渊多次有意以世民代建成为太子。但终未成行。

秦王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天策上将军之职,位在诸王之上。

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妒嫉,联络齐王李元吉,开始对李世民发起明明暗暗的进攻。

二,李建成`、李元吉对李世民的陷害。

李渊嫔妃众多,争相交结皇子以固己位。李建成、李元吉交结嫔妃,其中最主要的是张婕妤、尹德妃,诬陷攻击李世民。

李世民不交结嫔妃。且拒绝嫔妃的某些不合理要求。

于是,嫔妃日夜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

有一次,李元吉预备在寝室里刺杀李世民,被李建成拦下。

李建成招募二千余名勇士,充当东宫卫士。、:

太子建成不断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有一次打猎,他将一匹野性烈马让李世民骑,想摔死李世民。

有一次,李建成夜召李世民饮酒,差点毒死李世民。

李元吉要李渊杀李世民。李渊没有答应。

李建成和李元吉暗中将一车金银器收买秦王大将尉迟恭。被尉迟恭严词拒绝。又要刺杀尉迟恭,未果。

李元吉又诬陷秦王大将程知节,把程知节调去康州。

李元吉又收买秦王大将段志玄,段志玄不肯从命。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通过李渊,把李世民的两位主要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去外地。

借突厥入犯,李建成推荐李元吉挂帅出兵,李元吉请求调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秦琼等人及秦王帐下精兵。:李建成李元吉计划借出征送行时,杀李世民,并寻机坑杀尉迟恭等人。

另外,李元吉还打算杀了李世民之后,再杀掉李建成,自己做皇帝。

三,李世民部下意见。

面对险恶形势,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三人最先提出先发制人,杀李建成李元吉的意见。

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杀建成元吉。李世民犹豫不决。说:"我知道祸事将临,但不忍骨肉相残。我想等他们动了手,再起兵讨伐他们。"

尉迟恭说:"……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逃身荒野草泽,不留在这里,任人宰割!"

长孙无忌说:"我也要跟他们去,不能再待候大王了。"

秦王府幕僚一致要求秦王采取行动。

于是,李世民上奏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并要杀害自己的事。李渊通知建成元吉,明天进宫议事。

四,事变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4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丶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段志玄、屈突通、郑仁泰、杜君绰、刘师立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感觉到了变化,立刻调转马头,准备回府。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荒,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由于心急,一连三箭都没有将弓拉满,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尉迟恭带兵赶到,士兵箭射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就在这时,李世民的马受惊,跑入树林,李世民被树枝刮下马来。李元吉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尉迟恭赶来,李元吉夺路想跑,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李建成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率二千精兵,与秦府兵激战。直到尉迟恭提着建成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这些兵才溃散。冯立、薛万彻、谢叔方逃走。

尉迟恭见李渊,报告事变情况况。李渊问裴寂,萧瑀、陈叔达怎么办?三人说:"建成元吉没什么功劳,嫉妒秦王,加害秦王。秦王功盖天下,得人心,陛下如果立他为太子,委以国家大事,就不会生事端了。”李渊说:“好。这正是我的心願啊!"便颁亲手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处置。各方安定下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杀害。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全部没入宫中,后成为李世民的后宫组成部分。

7月5日,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对太子原来的属下,如魏征、虞世南、褚亮、冯立、薛万彻、萧叔方、姚思廉等,一律赦免,加以任用。

9月3日,高祖颁布诏书,将皇帝位传给李世民,自为太上皇。

次年,改元贞观。

从以上的叙述可知,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是被迫发动的。双方的人才,李世民一方比李建成一方要强得多。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跟李渊讲:李世民这小子,身边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辅助,他不会愿意久居人下,还请父亲将这二人赶出秦王府,禁止他们相见。

素来就对李世民不满的李渊,采纳了李建成的建议,并将秦王府的官员逐渐外派出去,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旧唐书·杜如晦传》: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

此时,明面上东宫李建成的势力,是要大于秦王府的势力。

再加上,李渊和李元吉也是偏向于支持李建成,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为何还能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呢?

1、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的激发

李世民戎马半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又曾经许诺他,自己当上皇帝后,便立他为太子。

而李渊真的当上皇帝后,立的太子却是李建成,所以,李世民对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行为非常不满。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李世民的这种不满,落到李渊眼里,便成了潜在的威胁。

武德四年,李世民东征窦建德、王世充,得胜归来后不久,李渊却开始对李世民威望过胜感到担忧:“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如果说,这件事是李渊平和三子纷争的一种敲打,那武德七年,李渊对李世民的斥责,就彻底让李世民意识到自己要想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取胜,恐怕要使些手段了。

武德七年七月,李渊把三个儿子叫到一起,他当中呵斥李世民:当天子并不是有些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你再怎么着急,该是你的才是你的!

【“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耶?”】

李渊的这番话,不仅没有缓解三兄弟的矛盾,反倒是李渊借助李建成打压李世民的做法,加剧了双方对抗的程度。

2、将计就计

前文提过,李建成在打压李世民的过程中,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想要架空李世民。

而光光调离谋士,李世民手下的大军依旧是巨大的威胁,恰逢当时突厥入境,李建成就跟李渊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执掌兵权,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议。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围乌城,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诸军北征;上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

当东宫更丞王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知道如果此事成真,自己势必性命堪忧,他让尉迟敬德带着武器去找房玄龄、杜如晦,好寻求一条翻身之道。

房杜两人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非常时刻,需要行非常之法。

3、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的非常之法,是告诉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小人要谋害自己,而且他俩还和李渊的宠妃有私情。

《旧唐书》:“建成、元吉又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

李渊惊呆了,这是什么套路?

但惊讶过了,李渊虽然明知这多半是李世民在给李建成按罪名,李渊却不能任凭李世民到处乱说,便答应李世民,明天我会叫他俩来,亲自询问。

因为这是家丑,李渊不会在朝堂上过问,只会在中华殿这种平日君臣闲聊的宫殿里问话,所以,李世民只要提前安排好人马在李建成的必经之路上即可。

李建成此时的势力虽然要比李世民强一点,但奈何李建成压根就没想到自己老爹叫自己去开会,路上李世民却早已埋伏好了,打算一举击杀李建成、李元吉。

《旧唐书·李建成传》: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高祖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欲令穷覆其事。

等到李建成到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压根就没给李建成反应时间,便把他和李元吉一起射死了。

李世民这快、准、狠的操作,导致李建成手下的势力赶到到玄武门时,见到的也只是已经死去的太子。

这种局面下,东宫卫的人马纵然压制住了李世民的手下,却也只能看着玄武门内自己主子的尸身,表示无能为力了。

毕竟,太子在时,他们可以仗着太子的势力,和李世民分庭抗礼,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主子未来是唐王朝的皇帝,自己这么做,可以从大义和利益两个层面上获利。

而当太子死去过后,自己等人虽然还算太子党,但无论是调集人马,亦或者杀进玄武门去,都不太现实了。

综上,李世民能够在皇权斗争中取胜,一靠秦府门人的支持,二靠自身在朝中树立起的威望,三靠出其不意,打了李建成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1】《资治通鉴》

【2】《旧唐书》

【3】《新唐书》


脑洞趣味历史


这个命题不太正确,应该说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下都是人才济济,李建成的手下有王珪、魏征、韦挺、 李纲、 窦轨、 裴矩、 冯立、 谢叔方、 唐宪、 罗艺、 薛万彻等。

李世民则拥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张公谨、张亮、屈突通、长孙顺德等人。相对来说,李世民阵营的人才质量更高些。尽管如此,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还是拥有许多优势,可是为何他没能笑到最后?

1.李建成太子之位虽然让他在夺位之争有很大优势,但是也使他麻痹大意最后丢了性命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并且立李建成为太子。名分已定,让李建成在夺位之战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中最不利的就是身为太子,李建成再不用冲锋陷阵,他和李渊一样稳居大后方。这样的结果导致他无法建立军功,也错过了网罗军事人才的机会,使他在日后与李世民的对决中缺少优秀的大将。


而李世民则凭借着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既建立了赫赫战功,还趁机网罗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这些人才成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的骨干力量。

另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使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他得到了皇帝、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的大量支持。

正因为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使李建成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没有早日解决掉竞争对手李世民。

比如有一次李渊和李世民到齐王府,李元吉安排了刺客准备干掉李世民,但是被李建成制止了。这倒不是李建成心慈手软不想杀李世民,而是他觉得自己优势明显,犯不着用这种非常手段解决李世民,毕竟这样杀死李世民不好向李渊交待。

还有魏征当时也是李建成的手下,他多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是都被拒绝了。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对李世民说:“如果太子采用我的计谋,又怎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甚至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李渊准备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质。这个消息被张婕妤探知,她急忙通知李建成让他第二天不要入朝。李元吉也劝李建成托病不去。但是李建成拒绝了,他说如果不入朝怎么了解情况。

最终李建成在巨大优势的支撑下,信心满满地走向了鬼门关。李建成可谓是成也太子败也太子。

2.李世民的策反工作更有成效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其实人才一直都很重要,特别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双方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此双方除了培养自己的人才势力,还把眼光放到对方阵营,策反对方的人才。

在这方面李建成完败于李世民。李建成虽然十分重视收买李世民阵营的人,但是他的策略不当,李建成把李世民阵营的高级军官作为收买的主要对象。

比如李建成曾经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珠宝送给尉迟敬德想收买他,但是被拒绝了,尉迟敬德还把这事向李世民汇报。后来李建成又用重金拉拢李世民的另一员猛将段志玄,也没能成功。

反观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则十分务实,他把策反对象锁定为李建成阵营中的中下级军官。

比如李建成阵营的常何、王晊都被李世民收买。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当天负责守卫玄武门,王晊是李建成的心腹,他向李世民透露许多李建成的情报。

从双方策反的成效来看,李世民比李建成高明多了,李建成把策反目标定为李世民的高级将领,这些人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很难收买。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则高明多了,他选了李建成阵营中占据重要岗位的中下级军官,这些人忠诚度比高级将领低,但是又能掌握到核心信息,具有重大的价值。

3.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其实暗藏杀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突厥进犯大唐,李元吉主动请缨去抵抗突厥,他趁机抽调李世民麾下的猛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

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李世民决定反击,他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李渊决定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入朝对质。

以秽乱后宫告李建成的状,看起来好像是李世民黔驴技穷的表现,因为宫廷丑闻这种事,除非是抓奸在床,不然很难证实。其实这是李世民真正高明之处!

一是这种宫廷丑闻皇家不愿意张扬,因此李渊只召集了少数大臣、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来对质,这样跟随李建成入宫的人不多,提高了伏击李建成的成功性。

二是可以麻痹李建成。它会使李建成认为李世民已经毫无办法,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来诬陷自己。而李建成身正不怕影子歪,大可以放心上朝和李世民对质,最终结果将证明李世民是诬告,那么李世民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就稳了。

正是在这种自信的心理支撑下,李建成拒绝了张婕妤和李元吉不要入宫的建议,跳进李世民设下的圈套。

4.李世民身经百战,他出色地指挥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身经百战,在他一生的战争生涯中,除了晚年征高句丽铩羽而归,其他战役他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场战斗,李世民出色的指挥才能使他最终赢得了胜利。

4.1李世民率领九名心腹带兵埋伏于玄武门

李世民以李建成秽乱后宫为由,引诱李建成进入圈套后,李世民又精心布置了政变现场。



玄武门之变当天的值班将领是已经被李世民收买的常何。于是李世民提前带着尉迟敬德等九名心腹,伏兵于玄武门。

4.2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身先士卒射死了李建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临湖殿时发现情况不对,于是调转马头准备回府。

这时李世民从后面追赶上来,李元吉向李世民连射三箭,由于心慌没有射中。李世民却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随后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可以看出李建成由于做了太子后久疏战场,他来不及做出反抗就被射死,李元吉作为一名骁将还是做出了反抗,只是他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箭法有失水准。李世民由于一直征战沙场,保持了高超的武艺和心理素质,因此一举将两位对手杀死,为政变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4.3被历史掩埋的主战场:太极宫

由于李世民篡位后篡改了历史,他故意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战场从史书上抹去了,这就是李渊所在的太极宫,这里才是最重要的战场。



纵观历史上的政变,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控制或者杀死当时的首领,许多政变失败就是没有做到这点。比如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最后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控制住他们的父皇。

因此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时李渊还在泛舟湖上,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李渊作为帝国老大,在天子脚下两派武装发生了血战,他怎么可能一无所知还在泛舟湖上,并且一见到尉迟敬德就乖乖地交出权力。

因此,真相就是李世民派兵进入太极宫,控制住了李渊,这样万一玄武门战场失利了,李世民还可以挟天子令诸侯。

手下人才济济的李建成最后被杀,实在不是他无能。借用电视剧里的台词: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李建成只能感慨自己命运不好,遇到了不世出的天才李世民,既生成,何生民!估计是李建成最大的心声!


雨夜读史


首先,这个问题有一错误。


太子李建成,身为嫡长子,不但没有任何过失而且为大唐作出不少贡献。要知道李渊起兵之前大多数兵马都是由李建成于河东招募而来的。其后又剿灭军阀刘黑闼,平定山东。武德元年(618年)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之后又打了几场仗,但毕竟身份已经不一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多数时间都是留在京城。李建成在朝廷中可是大受好评,被看好是下一任皇帝,且有齐王李元吉的辅助,势力远比李世民强大。

但说厉害的人都在太子李建成身边,就违背史实了。相比李建成在内辅佐李渊处理朝政,李世民长时间在外征战沙场,几乎每场大型战役都参与,可以这样说大唐一半以上的功劳归功于李世民,掌握军中大权,赢得了北魏末期以来势力强大的关陇勋贵军事集团的支持,又在虎牢关之战中一举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奠定了其在中原一带的军事威望,被封为天策军,开府招贤。

此过程中更是收获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文臣武将。李建成虽也有魏征,薛万彻等人,可以说这两人这在能人将士应该上势均力敌。

可有一个转折点-玄武门之变,致使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死亡,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太子,并继承皇位,成为最大的赢家。

公元626年7月2日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设计进宫,途中经过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直接率领一群人冲了出来,见人就杀。李元吉被吓得弯弓射箭,想要射死李世民,但却由于紧张连弓都拉不开,被尉迟敬德射死,而李世民也看准时机,直接把李建成射死。

第一:李世民胆识过人,杀伐果断。

李世民南征北战多年,有了丰富了作战经验,胆识过人,面对李建成步步紧,决定先发制人,污蔑李建成淫乱后宫,致使李渊下令要李建成次日进宫对质,自己则连夜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准备发动致命一击。

第二:李世民军中战神,实际掌握军权。

李世民曾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想要得到李靖的帮助,李靖虽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把此事告知与众,选择了中立。原本在玄武门驻守的将领常何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被李世民策反了。而皇宫禁军那可是跟李世民一起打过仗的,视为战神,妥妥的转向李世民的阵营。


第三:李世民的情报功能很强大。

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刚刚想要对李世民动手时,却因情报被泄露而李世民所知。让李世民有时间布局引其上钩,而对方却没有丝毫察觉。

第四:李建成太过自信,轻视李世民。

李建成先往玄武门的时候,魏征和李元吉都觉的这是个陷阱,不应该去。可李建成觉的常何是自己人,有他作保障,没有什么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可却因常进叛变而改变,最终输的一塌糊涂且丢了性命。

个人认为李建成和李世民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干都很强,只是李建成多多少少有点成为太子就后顾无忧的,没有好的情报系统,轻视李世民。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都在这场夺位之争中取得胜利,一个漂亮的华丽转身,成为一个明君,开创了贞观盛世。


夏目历史君


简单来说,太子身边没有那么多厉害人物。

先确定一点,李建成并非庸人,他是一个绝对合格的太子。在入主长安的时候,他作为李渊的左右手,统帅左路军,阻挡屈突通。在第一次试探性进攻洛阳的时候,与李世民一起领兵。在李世民征讨天下的时候,在关中进行后勤方面的保障,有时防范突厥,后面还剿抚并用,讨平刘黑闼。

但李渊不愿把太子派出去南征北战,也不想把这种大事交给外人,于是李世民成了唐军四处揍人的统帅,并以军功聚揽一大批人才。

武德年间的唐朝政局,属于三辆马车并行,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这样才造就了大一统王朝最快的统一速度,李渊也成了最舒服的开国皇帝之一,除了那些继承祖宗基业和篡位的,如司马炎、杨坚等,没人比他更舒服了。

从势力上说,李建成有东宫属官及李元吉的齐王属官,李世民有天策上将属官和秦王属官。两人的属官都是比较忠诚的,尉迟恭、段志玄不收李建成的贿赂,张亮宁可受刑,也不吐露李世民的计划。太子属官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猛烈冲击,直到看到李建成的人头才士气散尽。

相比之下,李渊的人马倒有些虚位,两个儿子属官对他的忠诚度都是堪忧的,但他好歹是个皇帝,在平衡两个儿子的势力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只可惜,徒劳无功。

一般来说,新的朝代会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比如司马炎借鉴曹魏亡于宗室太弱,于是分封。李渊就是从北周和隋朝走过来的,隋文帝废长立幼,隋朝二世而亡,北周和隋朝都猜忌宗室,结果都亡了。这就给李渊两点启示:极力避免废立太子和保留宗室的力量。

两点综合的结果是,李渊在武德后期打压李世民,但却没有废掉他,甚至想让他学西汉的梁孝王,自建天子旌旗,为的就是保留足够的宗室力量,以免出现皇权旁落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无法获得李渊的支持,基本不可能通过废立成为太子,也就断了他合理合法继承大唐皇位的路,可他又不愿意放弃,那就只能明抢了。

史书在记载玄武门之变时,很多事仿佛都是李世民属官在做,李世民反而显得犹豫不决,但其实他自己才是主谋,让属官挨个劝他下决心不过是测试大家的忠诚,毕竟这种事只准胜不准败,人选很重要。

李世民为政变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麻痹李建成、收买东宫中下层官员(相比之下,李建成收买秦王府高级官员的手段就差得多),但这些只是顺带的,政变的目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

李世民不可能杀了李建成然后等李渊封自己为太子,万一李渊狠心连他一块宰了,他哭都没地方哭。只要控制住李渊,李建成死不死不是重点,没死在玄武门很快也会陈尸长安城。

这场政变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原因就在于他的准备、执行都很完美,李建成完全没有防备,最终惨死玄武门。


平沙趣说历史



最关键原因在于李渊的纵容。

是的,大家没看错,李渊确实纵容了李世民;李元纵容李世民的原因并不是李渊有多疼爱李世民,而是李渊希望李世民与李建成互相牵制。

隋炀帝杨广登上皇位对于李渊来说,最大的刺激并不是杨广取代了杨勇,而是杨广成为太子以后,隋文帝死的不明不白。《隋书·后妃传》里绘声绘色的描绘了杨广是如何“弑父”的,要知道杨广当时身份可不是次子,而是太子。

当然,《隋书》里关于杨广继位的描绘未必是真的,但是从种种史料看,杨广弑父这个传闻早在杨玄感造反时就已经流传天下了,之后十几年里关于杨广是如何弑父,又是如何“以蒸父姬”的种种民间传说层出不穷。

要知道在古代皇权独大时代,无论是升斗小民还是高官贵戚,大家都爱相信小道消息,民间流言而不愿意相信官方说法。


李渊也不可能例外。

所以,对于李渊来说,他最忌惮的绝不是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冷血一点,自私自一点说,对于李渊来说,对他这个皇帝最有利的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斗到他驾崩。

所以,就算李世民心态平和不想与李建成争,李渊都会想办法让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斗,更别说李世民原本就野心勃勃了。

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唐朝负责管理首都行政事务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是什么吗?

在唐玄宗改革前,长安分为万年县和长安县,而这两个县县令的顶头上司是谁呢?雍州治中。

因为关中从东汉开始就属于雍州,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唐初雍州牧这个雍州最高官员都是亲王遥领,并不设一个真正的雍州牧。

而真正负责管理长安县和万年县的是雍州牧名义上的助手雍州治中。


而在武德年间,谁是雍州牧呢?李世民。而谁是雍州治中呢?李世民妻子长孙氏的母舅高士廉。

正常情况下,如果李渊真的要限制李世民,那么他就不可能把长安的行政事务交给李世民妻子的母舅。

高士廉因为自己外甥女原因,他可以说是天然的秦王党,洗都洗不掉那种。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李渊真的要限制李世民,为什么让高士廉担任雍州治中?李渊又为什么不把雍州治中职务交给李建成的亲信。

李世民担任雍州牧,高士廉担任雍州治中,真正难受的是太子李建成而非李渊。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李渊刻意纵容,也就没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