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大家还记得那个段子吗: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哈哈!其实原创和抄袭有什么区别真没那么大,最后还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比如蒙牛和伊利,比如康师傅和统一,再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

有人总结了这样一条定律:凡是有麦当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肯德基。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截至2018年底,肯德基在中国大陆拥有5910家餐厅,而麦当劳只有2900家。

肯德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麦当劳的两倍。但与此同时,如果放到世界市场来比较,却又是麦当劳胜肯德基一筹。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而在两家为了赢过自己的老对手而花样百出的进行竞争的时候,却有一家靠着抄袭它们两个而起家的“山寨快餐店品牌”正在“润物细无声”的快速成长着,成长到在国内的门店数量远胜过它山寨的“正版”肯德基,这个品牌就是华莱士。

温州两兄弟发现“洋快餐”商机

华莱士这个名字乍一听很像外国品牌,但实际上它可是彻头彻尾的“中国籍”。它诞生于2001年,创立者是来自浙江温州的华怀庆和华怀余兄弟。不过,虽说是两兄弟一起创立,但弟弟华怀庆才是想出做一个“翻版肯德基”的那个“核心人士”。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华怀庆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会计,但温州人素来有爱经商的特点,华怀庆也不例外。他做了一阵子会计便辞职下海,开始和哥哥华怀余一起摆地摊卖起了领带,后来又转而去开鞋厂。几年下来,两兄弟也赚到了一些钱,但是远远称不上致富。

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和肯德基进入了国内市场,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经济还不发达,以肯德基、麦当劳的定价,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吃一次是很奢侈的了。所以那时候肯德基和麦当劳是不会开到三、四线城市的——开了也不会有多少人来,这些洋快餐主要还是在大城市发展。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华怀庆敏锐的发现了商机——新鲜玩意儿谁想试试?小城市的消费者也是很渴望这些洋快餐的。于是,他开始和哥哥商量,开一家翻版的肯德基。

另辟蹊径!做廉价版肯德基

2001年,在福州师范大学门口,第一家华莱士诞生了。

最初的华莱士完全就是对肯德基的“复制粘贴”,从装修设计到产品种类,甚至连儿童乐园都全盘仿照肯德基。

但是华莱士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并不好。虽然华莱士价格相较于肯德基和麦当劳要低一些,但依旧算不得便宜。一个汉堡十块钱,一杯可乐五块钱,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这个定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吃一顿依旧是挺奢侈的。所以当时华莱士一天的营业额也只有2000元左右,再去掉成本,基本就是零盈利甚至亏本了。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雪上加霜的是,会山寨的可不只是他们而已。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华莱士的对面又开了一家德克士,而且一开张就疯狂打折,光是一杯可乐价格就比华莱士便宜整整一半!这下子彻底没人来华莱士了。

不能这样下去了!华氏兄弟当机立断,推出了“特价123”促销模式:可乐一块钱,鸡腿两块钱,汉堡三块钱,以此来争取客流量,薄利多销。兄弟俩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华莱士日营业额2000元变4000元,4000元变6000元,最终突破了10000元。

兄弟俩不断地学习、改进,一方面学习国外两大巨头的产品和服务——有人戏言,每次肯德基、麦当劳出了什么新品,不久之后华莱士就会山弄个差不多的出来;另一方面,他们又保有自己的特色,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并放弃核心商圈,选择一些社区或者二线路段来开店,以此来提升利润。

最成功的山寨:靠8万块起家,如今门店数量超原版,年营收数亿

2016年,华莱士成功登陆了新三板。

目前,华莱士的连锁店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个,拥有五万多名员工,去年一年营收突破6亿元。

凡事都是成王败寇,随着华莱士取得成功,渐渐地也没有多少人再起说它是山寨肯德基了。其实,很多品牌最初都是靠山寨起家的,就连麦当劳其实最初都是山寨的肯德基,但如今随着它成长为了和肯德基旗鼓相当的对手,还会有谁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些陈年旧事呢?

不过,如果华氏兄弟只是一味的模仿的话,也是很难取得现在的成功的,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做出了自己的东西。

最后,别忘了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