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多人与一名新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15天左右,无人感染,怎么回事?

用户152296100818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肆虐了2个月左右,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789例,累计治愈27810例,累计死亡病例2666例。从整体看来疫情在逐渐的缓解,但是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开始扩散开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患者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那么多人和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15天左右无人感染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密切接触:

如果某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话,那么和他/她居住在一块的家人可以认为是密切接触者;如果患者是学生的话,那么他所在班级的同学,老师,宿舍的舍友都是密切接触者;如果患者乘坐了一些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同一节车厢),公交车,出租车等,那么在同一个交通工具的其他乘客也可作为密切接触者。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以上这些密切接触者在和患者接触的同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包括防护手套,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服。我想大多数和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都不会有这些防护措施,除非事先知道接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是可以做到这些防护的。

下面再说一下为什么密切接触了15天左右但是没有被传染: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被传染是通过患者本身的的一些临床表现,如没有发热,没有干咳等判断没有被感染的?还是通过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判断没有被传染的?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结果是可信的;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是否被感染还有待商榷。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基于目前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数患者的潜伏期是3-7天,短的1天,长的有14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还有的人潜伏期会更长达到20多天。虽然这是个例,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在部分人身上可能会很长。还有一个就是,有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是说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很强,抵抗住了病毒的侵袭,可在无症状情况下生活,甚至是痊愈了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被感染过。

最后小结: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是确实多数人可自行痊愈,某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才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预防的,要想不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得加强自身防护。同时加强自身身体素质,拥有高抵抗力也是对抗病毒的一大法宝。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我一个朋友在初5的时候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他是7天左右的时间有发烧咳嗽的迹象,但在第5天的时候就是感觉闷,起初以为只是屋里闷,所以一直没有在意这个情况,但后来情况越来越不对劲了,他害怕就直接上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就是新冠病毒携带者,他不是武汉回来的,但他是从孝感回来的在年前2天就到家了。

他现在恢复的很好,前些天视频还跟他聊起这个关于新冠肺炎接触的问题,他因为住院的时候症状已经很明显了,他心里素质比较差一度以为自己要不行了,后来医生给他做了检查,证明他的免疫力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也是告诉他不要担心。医生也顺便把这个新冠肺炎为什么接触之后有的人传染有的人不传染给他讲了一遍。

他说,这病毒主要就是通过飞沫传播,就是咱们聊天时不带口罩,然后病毒会通过飞沫被你吸进肺里,之后就开始侵害肺部、肾脏等器官。但这个还是要分情况,就像有的人天生免疫力就是强,病毒到身体里,可能就是那种无症状患者,从头到尾都没有症状显示,最后已检查可能病毒已经完全被吸收了。还有一种就是这个病毒的吸入量较少,没等兴风作浪呢就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给消灭了。

我这个朋友还说,一定要带好口罩不要和别人接触太近,不是每一个人的免疫力都很好的,一旦免疫力系统不好,那么病毒就会慢慢产生变异,之后就会衍生出更多的病毒侵害你的身体,他们在医院一些免疫力不好的每天都要打一种增强免疫力的蛋白,可见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增强免疫力就是最好的良药了。


一起种植


已经证实了的,那就是飞沫传播和接触,说白了就是患者的汗液,口水,尿液,粪便。

我想没有人会去喝尿吃屎,碰都碰不会碰,所以,传播途径就是汗水,口水,这两种吧。

首先我先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已经证实了病毒不会通过皮肤传播,为什么接触会有传播?那么接触传播我理解就是相互握手了,然后你的手沾上了患者身上的汗或者是他咳嗽时同手阻挡过,这样你的手上就有了病毒,然后你又没有洗手,直接触碰了眼鼻口。这可能是接触传播的主要途径吧。

其实我们生活中主要还是要防范飞沫传播,也就是患者的口水喷洒出来,你是否直接或者间接的吸入自己的体内。一旦吸入,那么100%中招。

我们知道这次新冠大爆发,主要就是因为赶上了春运,但是一列火车一个航班,也并非全部感染,按理来讲,座位近的都是亲密接触者了,但是至少目前都没有发现一整节车厢,一架飞机,一趟客车地铁公交,全部感染的情况。

上面这些我只是想证实,病毒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保护好自己的眼鼻口,在碰这些部位之前,一定要洗手,那么是完全可以防止病毒入侵的

现在已经发现的比如一家人都有可能没被传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比如一家人,回到家就打声招呼,然后就回自己房间了,吃饭的时候分餐或者错开了时间。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为什么聚餐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吃饭,就是一桌人都去一个盘子里夹菜,筷子上肯定有患者的口水,然后下一个人再吃,这就被传染了。

所以,家庭或者宿舍成员间亲密接触,但是交流少,分餐,都有可能是没有被传染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患者的飞沫,没飞到你的嘴里。

中国古人就有一句话,叫做病从口入,管好嘴巴,即使你遇到了新冠患者,也不会被感染的或者说概率是很低的。

我们不要被病毒所吓到,看到意大利韩国武汉的情况就被吓破了胆,其实这些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前期发展迅速,主要就是因为都没重视,都没带口罩,这时的病毒传播是迅速的,当人们的防控意识加强,病毒找上你就没那么容易了。

医护人员很多被传染,其实也是因为他们就在病毒最多的地方,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服隔离服上面占满的都是病毒,可能是劳累所致或者粗心大意,自己的手嘴鼻接触到了病毒,就被感染了。

人类历史上经过多次瘟疫,这次我想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病毒刚来的时候肯定所有人都没有抗体会被感染,未来很可能会用科技,达到最有效的传播。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研制了可以重复使用15次的N95口罩,那么未来我们也许会有有效期一个月的,半年的,N95口罩。这样人手一个,一旦发现了病毒,保护好口鼻,被感染的概率就很低了。

未来也会发明清毒手绢,清毒湿巾,也会有更精密的防护服,可以多次使用,并且机器化智能消毒,比如走出病房的医护人员,先进入到一个隔离间,十分钟,她所穿的衣服口罩护目镜就会被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样就会免去很多失误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

会有更精准的检测仪器,不需要人工量体温

科技会因为这次疫情得到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比如前面提到的同一餐盘,这是非常不卫生的,每个人一个小盘子吃饭,或者公筷公勺夹菜,人与人对话是否要保持一定距离,排队是否可以保持一定间距,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当上述这些都成为一个习惯,而不是病毒爆发以后我们的一个手段,那么病毒对我们来说真的没有那么可怕,未来无论多么严重的病毒,我们都能有效的在初始阶段把他遏制住


还不让我起名了


首先,我对于题目有些疑惑。多人与一名新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15天左右,无人感染?这里有点歧义!这些人是和确诊病例接触了15天,还是说这些人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但是15天后没有人感染?

一,如果说是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多人和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了15天,没有感染。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大家知道即便是医护人员在和患者密切接触时做好了防护也有一定已经确定感染了,更别说普通人了。所以,这种长时间密切接触患者而不被感染可能性不大。
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二,第二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大家都是做好了个人防护的。最怕有些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以后真以为密切接触患者不会感染。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我猜测不管是确诊者还是密切接触者应该是戴了口罩的,并且是他们只有短时间的接触。

2. 不能排除有些人接触了确诊病例后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但是他就是没有症状,就是会让人误以为他没有感染!这些人也叫无症状感染者。


3. 虽然说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通常是14内,但是还是有个别病例可以达到20多天的,所以即便14天15天没有感染,保险起见还是要继续观察,复查看看。


肿瘤探索者


在疫情发生期间,有个患者去菜市场买菜时,未带口罩,与同在摊位购买蔬菜的确诊患者(当时未确诊),未戴口罩,俩人距离较近,短暂停留(15秒)后,回家后一段时间以后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

还有一位大学生1月22号从武汉回家之后,自己一直带着口罩,自觉隔离,后来被确诊,但是一家人都未感染上病毒。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传播,接触性传播,气溶胶传播。如果我们和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双方都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互相感染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前期病毒迅速蔓延,如果当时大家都减少外出返程,都带着口罩,自觉做好防护意识,那么疫情可能也不会这么严重。

我们从数据上看到,感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死率也是年轻人的很多倍,小于30岁的患者基本上没有死亡病例。


年轻人的体质比较好,身体健康强壮,不容易被感染,即使不小心感染了,但是因为抵抗力强,病症比较轻,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很快就打败消灭病毒,恢复健康。就像感冒一样,年轻人哪怕不吃药一段时间也会自己痊愈。

而老年人大多,身体较差,很多都有慢性病,一旦不小心感染了新冠状病毒,那么身体因为比较虚,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感染之后必须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很多传染病,刚开始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以后,慢慢的病毒性和感染性能都会变弱,传染几率大幅降低,即使与人接触,被感染率也会降低。


很多人具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在知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以后,在疫情隔离期间,自身防护措施做的非常到位,外出的时候,必须戴好口罩,与人交流的时候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这样即使与病人接触过,感染几率也非常低。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不小心被感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在潜伏期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自身的防护意识也非常强,那么这种情况,自身携带的病毒也是不容易感染到亲密接触过的人的。

感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接触了多人,可能是有人不小心被感染了,但是没有表现出病症,潜伏期比较长,没有被确诊或者是轻症没有被发现,这种情况可能存在的,没被发现,所以被认为没有感染。


有的人喝水就会胖,有的人咋吃都不会胖!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一样,自身的免疫系统也不一样,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不一样,被感染的几率当然也不一样。

总之,不能存在侥幸心里,如果自己接触了被确诊的患者,自身一定要最低隔离十四天,如果期间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进行排除,千万不可大意。


乡间一抹阳光


多人与一名新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15天左右,无人感染,怎么回事?

其实这样的病例并不在少数,有一在武汉读书的学生回老家过年,最后被确诊,在这期间他密切接触了40多人,这些人均未被感染。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感染者对疫情足够重视,很多该做到的防范措施他都做得很好。

比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他全程戴好口罩;平时出门,无论是逛超市还是去别的地方,他都不会把口罩摘下;并且在外面他会和别人保持距离,减少交流。

比如,他回到家后,把自己的衣服和一些随行物品都用75%酒精进行了全方面的消毒;并且勤洗手,洗手后也会用75%酒精消毒。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社区上报了自己的武汉出行史,从到家后就开始进行自我隔离。平时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和父母吃饭的时候也都会分餐、用不同餐具吃饭。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Plus


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4件事:

1. 外出戴口罩很重要

2. 不聚集,和周围人保持距离

3. 不隐瞒武汉出行史,尽快上报

4. 要勤洗手,注意手卫生

做好科学防范措施,不仅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其实新冠病毒也没有那么可怕,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很大概率地避免被感染。

现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增长已经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相信不久后就会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希望以后我们可以放心地摘下口罩,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执业药师yang


远离新冠肺炎患者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但部分患者即使与感染者保持距离,最终也感染了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即使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未感染新冠病毒。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观点:与感染者接触有感染风险,但却不一定会感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流行至今,表现出了超强的传染性,曾有报道称某患者与感染者接触数十秒后被感染,更别说与感染者密切接触15天时间。在此我们需要明确,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后,是否会引起感染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病毒的致病能力。当下新冠病毒并未变异,因此大家接触到的新冠病毒,致病能力均一致,病毒的毒力与是否会引起感染关系不大,排除了第一个因素后,那么第二与第三个因素则关系密切。

第二个因素是病毒的数量。只有在接触到较多数量的病毒后,才可导致接触者感染,因此即使接触者与感染者有过接触,但如果大家均采取了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那么感染者排放到空气中的病毒数量较少,接触者吸入呼吸道的病毒更少,被感染的几率则相对较小;或居室通风较好,排放到空气中的病毒很快被稀释,空气中病毒密度低,引起感染的几率也较低。

第三个因素是自身防御能力。若接触者自身防御能力较强,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被消灭,即使会引起损伤,但免疫功能强大的人群损伤程度也不重,出现的症状可能也比较轻微,甚至可以全程无症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免疫力,清除病毒并自愈。

因此,即使接触者与感染者接触了15天,若大家的防护措施到位,接触到的病毒数量少,且自身防御能力较强时,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较小。在生活中,这种的实例比比皆是,不少感染者与亲属或朋友有过接触,接触者未发病的情况不在少数。不过,也有更多揪心的病例,如一家三代均被感染,老人与慢病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几率较高,死亡风险也较高;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使治愈,后期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也不明确,因此当前我们依然需要把重心放在防控上。部分接触者即使与感染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若二者在相对密闭的房间,通风效果差,空气中的病毒密度大,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被感染,因此所有人均应远离感染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并非所有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的人群均会被感染,若接触者与感染者均采取了防护措施,接触的病毒数量少且自身防御能力较强时,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无论感染风险的高低,新冠肺炎毕竟属于传染性疾病,且表现出了超强的传染性,因此所有人均应远离新冠肺炎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对于题主所说的多人与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15天左右,却无人出现感染,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似乎在怀疑大夫夸大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力和危害力,感觉的用这个现实来证明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并不一定能够被传染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医学界是有一定的解释的,而且专家已经通过事实来证明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密切接触的这方式。一旦病毒被吸到了气管内感染率100%,并且绝对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和携带者。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方式,大家就可以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传播这么厉害的最主要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空气当中传播。

人与人之间距离非常的近通过呼吸使得病毒传播给对面呼吸的人。这种方式必须是病毒在空气当中存活的时间,然后通过呼吸进入了气管。这种方式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医学专家要求每一个人出门必须戴口罩,这样就能够预防通过空气的传播。

二是直接接触式的传播。

这种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如握手或者是患者患者拿的东西或者是患者放门的门把手,在短时间内病毒是存活的,一旦健康人碰到这些东西,手上带有了病毒以后,然后用手再去擦嘴或者擦鼻子或者擦眼睛,就有可能使得病毒进入气管。所以避免这种传播的方式,首先要回家必须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也就是大夫为什么也被感染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夫在医院里的病毒非常的多,大夫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有可能会用手去揉一下眼睛,或者是碰一下鼻子等等,这就会造成了感染。

三是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是比较远的,一般是通过气体的微小颗粒寄生,随着空气进行飘动距离长达1公里左右,病毒依旧还存活并传染人。所以有的人感觉到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接触,但同样也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实就是这种方式的传播。所以预防这种方式的传播还是戴口罩,只有口罩才能隔离这些病毒的感染。

总之,对于题主所说的与病毒患者接触了15天左右却没有被感染的情况,主要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没有与患者正面的接触病史的病毒,没有真正的进入呼吸道。这可以说是不幸当中的万幸,一定要戴口罩进行隔离。或者说是知道这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对于接触的人群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的措施,比如戴口罩、常洗手、不与患者一起就餐,尽量避免疫情的传播。再比如说在春节期间有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乘坐了火车或者客车,可是并不是一定整辆火车所有的乘客,或者是整节车厢所有的乘客,或者是整辆客车所有的乘客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家说是这个理不?


宗元三农堂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多次从事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消杀指导工作,这个困惑也经常困惑我们,其实如果我们真正的明白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或许对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就不是特别那么困惑。下面我结合我的经历和观点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追溯

流行病学调查重点3要素

在对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肺炎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时我们必须要明确以下3点:

  • A时间

仔细询问患者何时出现症状,在出现临床症状的2天前到隔离治疗期间是我们特别着重追溯的时间线

  • B接触的人员

确定患者在发病的前两天,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核酸阳性的2天前,患者能记住的所有接触过的人员。这对我们后续的排查至关重要。

  • C经历过的区域范围

全力排查患者所经过的场所,如超市,药店,甚至乘坐的公共交通,我们会根据其停留时间的长短判定是否可以划分疫区或者疫点。

在满足A的情况下原则上在密闭不通风的场所,患者停留超过一小时即可判定为疫点。

以上明确了患者的活动区域,活动时间,接触的人现在我们就会根据下面的条件做加减法,逐一核实什么才算密切接触者。

其次我们要定义什么才算密切接触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如下:

大致可分为以下4点:

  • A与患者共同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的人员特别是家属近距离接触在一个教室,一个房屋下的人。
  • B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者其他近距离接触的人,如密闭环境条件下的探视,陪护,或者同病房的患者。
  • C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且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交通上的同行,护理,服务人员等。

这里的交通工具我在这里详细介绍下:

1、飞机

民航舱一般而言,患者所在一排与患者的前后各三排,以及所在范围内的乘务人员均为密切接触者。;若民航仓没有配备高效微粒率过装置则全仓人员均为密切接触者

2、汽车

乘坐封闭式的空调巴士全车人均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非封闭的通风车辆,患者前后三排均为密切接触者

3、游轮

患者所在船舱生活的所有乘客以及服务人员均为密切接触者

4、铁路列车

乘坐封闭的空调列车病例所在车厢的全部旅客与乘务人员均为密切接触者;乘坐非封闭的普通列车乘客所在软卧包厢内的全部人员,以及同节硬座车厢内的同格以及前后临格内的旅客,和乘务人员均为密切接触者。

以上如与病人接触时病人有发热,咳嗽,剧烈呕吐,喷嚏等症状均为密切接触者

思考为什么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与多个人接触15天左右无感染?

好了现在我们明确了,患者接触的人,时间,地点,甚至复杂的交通工具已经明确,这个时候就我们可以判定出所有的密切接触者了。

那么请问你的患者与多个人的接触15天时什么情形呢?

是共同生活?共同学习?陪护?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轮船密切接触呢?

我们要明确

  • 你所说的密切接触的情形是如何?
  • 密切接触是否一直都存在剧烈传播病毒的咳嗽,喷嚏,剧烈呕吐的症状?
  • 甚至至关重要的是他们多人各自的免疫力如何,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还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小伙,还是乳臭未干的孩童?
  • 甚至密切接触都有那些互动,哪些保护措施,是否有积极通风,是否有经常预防性消毒,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考虑在内。

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播,甚至可以在密闭环境长时间停留高浓度气溶胶传播,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病毒无孔不入,我们也没必要对他草木皆兵,闻风丧胆,我们要科学对待,科学防护,种种可能,甚至几率性概率性的巧合即使你身边有病人你做好防护,保持合适的1米安全距离,带好口罩,是完全有可能躲避病毒感染的。

以上就是我根据一线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经验给出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疫情持续到现在多个省份已经有所好转,如果您还陷入在疫情的恐慌中,不要吝啬您的评论,在底下和我留言我知无不尽的回答您的疑问,谢谢您的耐心倾听,祝各位身体健康。🥳🥳记得点个赞鼓励下呦!



大家好,我是中药师说健康,下面我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中密切接触者是可以被传播的人群,但是密切接触者有可能被传播,并不是会百分之百被传播。这还跟病毒的毒力、数量、接触者的抵抗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在诊疗方案第六版中指出传播方式中从第五版的接触者增加为密切接触者,那么都有哪些接触算作是密切接触呢?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确诊病例或者高度疑似病例居住在一起的成员,还包括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一个班级的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一个教室、一个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等。当然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比如陪护、同乘出租车、电梯等的直接接触者等,这些还需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情况,由卫生防疫人员来综合评定确定。

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

就现在来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是算作密切接触者的,但是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例确诊患者是我所在的城市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张某某,与1月12日和她的丈夫从广州回东北,从广东到桂林乘坐飞机到天津后,又乘坐火车返回本溪。20日前在自己家中在家没出门,1月20日出现发烧,并未发觉自己患有新冠肺炎,因为没有经过湖北,也没接触过从湖北回来的人。在丈夫的陪同下到本钢南地门诊检查后,在此本门诊输液三天,28日去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检查,隔离,29日确诊为疑似病例,转入传染病院,30日确诊为确诊病例,现已治愈出院。

确诊病例张某某的行程

我想要说的是,这位患者的丈夫一直陪在她身边,通过对密切接触者的解读,她的丈夫已经是密切接触者,而且接触的时间还比较长。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并没有进行隔离,但是也为发病,现在确证病例也已经治愈。其他接触者可能是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位丈夫确实没有发病,接触过他丈夫的人,包括一起聚餐的8个同学,也都没有被感染。也就是说,密切接触者有被感染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都会被感染。

冠状病毒图册

总结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都会被感染,但是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几率特别大,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接触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主要就是预防呼吸道飞沫和手部的接触,注意勤洗手,室内多通风,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我是一名药师,通过简单的语言为大家科普一些健康知识,如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