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當下,剛需是最糾結的

當下,剛需是最糾結的


文|內幕君


樓市像現在這樣混沌,搖擺不定的情況,歷史上根本找不到參照。

最高層,今天給出積極的貨幣信號,明天繼續表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地方上,這頭蘇州鬆了,那頭無錫鬆了,再走遠點,駐馬店也鬆了,五花八門的政策,莫非在暗度陳倉?

市場上,一會賣房人說,疫情之後房價將大漲,趁現在抓緊上車;一會房企爭先讓利,“75折”、“無理由退房”、“999元定套房”,各種自降“身份”的手段讓人覺得,剛需的春天就要來了。

房價到底是漲是跌?

歷史車輪勇往直前,面對同樣一個天問,這屆剛需是心裡最沒底的一屆。


1

“現在適合上車嗎,還是繼續等待?”

最近內幕君接收到的關於買房的詢問,這種類型的問題最多。上車或繼續等待,看似簡單的兩種選擇,實則證明,剛需群體的預期陷入了最糾結的狀態。

平常大家也糾結,但像現在這樣整齊劃一的糾結,極為罕見。

先給大家展示幾條後臺的留言。

  • 手握200萬現金,不知道啥時候下手,瑟瑟發抖。
  • 都說房價會降,不敢買了。
  • 疫情前剛交了定金,退還是不退,搞得現在好糾結。
  • 沒有小陽春會有小陽夏不,現在買吧擔心還沒到底,再等等吧,又怕被迫高位接盤。

總結一句話,大家的預期在搖擺,既覺得房價會降,又覺得房價會漲。預期產生強烈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疫情會如何作用於樓市,大家無法評估,以至於無從判斷。

這麼些年,大家被高房價按在地板上摩擦,情感上希望藉助這次機會殺殺房價,房企主動拋出降價橄欖枝,似乎也預示著買方市場正在走來。

然而,最近政策密集期先到來,可能出臺救市政策的預期,又吊著買房人的心。

所以“糾結”成了絕大多數剛需此時的內心狀態。


2

其實,不用這麼糾結。

先拋掉”以史為鑑“這個舊觀點。如果有人拿“非典行情”來告訴你房價會漲甚至大漲的,都可以歸為忽悠。

明月早已不是當年的明月,彩雲也不是當年的彩雲。

那時候地產處在快速爬坡期,目前是平穩滑行期,不能相提並論。當年地產能就地起飛源於一個史無前例的機遇——明確將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現在沒有這樣的機遇,攤煎餅果子的大媽都知道“房住不炒”。這是頂層的治世邏輯,也是決定大勢的關鍵因素。

大家都明白,我們的樓市是政策市。既然是政策市,就會有其連貫性和穩定性。

這個月以來,財政部、人民銀行釋放出相對積極的貨幣信號,不管是投放流動性的增加,還是降低資金成本,都不應該被當成地產調控鬆綁的信號。如果有人拿“放水”說事,可以視為譁眾取寵。

那應該怎麼看上層的操作?

2月19日,央行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裡頭強調了三句話:


一,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二,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

三,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第一句和第三句背後的意思相同,大水漫灌是不可能的,地產再雄起是不可能的。

第二句話則是嚴絲合縫中暗藏一點空白,“因城施策”四個字給各地執行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間。

可以這麼理解,上層的目標很簡單,一個字“穩”,漲幅和跌幅都必須在一個合理的度內。調控短期不會加碼了,共克時艱之際,地產沒必要單獨抽出來鞭撻。

基本面不變,中部會緩慢寬鬆。地方會各顯其能,但一二線那些網紅城市不敢霸王硬上弓。


3

仔細查閱近期各地發佈的政策,你會發現動作還是很柔和的。

  • 蘇州、福州,預售條件放鬆。
  • 無錫,延遲繳納土地金,順延開竣工時間。
  • 南京,符合條件的售樓部可以開放。
  • 上海,順延開竣工和投達產履約時間,降低產業用地成本。

這些一二線城市發佈的政策有個相同點,他們扶持的是供應端而不是需求端。不管是土地供應、銷售支持、財稅政策還是行政審批方面的利好,首要目的是減輕房企的經營和資金壓力。

雖然有個別地方很剛,繞過供應端,直接刺激需求端,比如駐馬店和南寧,一個給購房補貼和降低首付比例,一個放開二套房公積金貸款,但都只是淺嘗試探層面,目前還沒有涉及突破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的政策出現。

也就是說,大部分地區出臺政策的首落點是救房企。

一定有人會說,救房企不就是救房價嗎?不對。

首先,很多人有一種誤解,把房企興等同於房價興,房企倒等同於房價降,還是圖樣圖森破。咱打個比方,蘋果手機特別貴,富士康倒了,蘋果手機能降價嗎?顯然不會,沒了富士康,蘋果可以找富土康、富王康繼續生產。

一個加工商決定不了高貴蘋果的定價問題。

其次,救房企其實是穩預期、穩地價、穩房價,穩市和救市是不同的:“救”是在出現危機之後施以援手,“穩”講究的是未雨綢繆,試圖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站在供應端看,上層明確不能“放水”地產後,融資環境短期難樂觀,償債和業績指標雙重壓力下,上半年新房以價換量是板上釘釘了。但構不成樓市危機。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因城分化。最近幾年被“房住不炒”按住勢頭,同時自身基本面較好的城市,如果有一些實質性的鬆綁政策刺激,把大家的預期往回撈,那是有可能逆市。

剛需要做的不是繼續糾結 ,不要執著於推斷房價會跌或者會漲,而是持幣,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預期價,做著隨時進場的準備。房價還在盪鞦韆的十八線城市的剛需除外。

如今有一波聰明人很焦慮,他們的焦慮倒是值得剛需們推敲推敲:

貨幣購買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