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世界哲學史丨施杜裡希:中期經院哲學

世界哲學史丨施杜裡希:中期經院哲學


阿拉伯哲學的創造力在十三世紀時已經消退,而這時的西方思想重又開始展翅翱翔。其主要誘因在於與伊斯蘭世界的接觸,它無疑對西方思想起了一種刺激作用,同時這種接觸也成為一種媒介,西方世界通過它又重新認識了古希臘哲學(也包括數學、自然科學和醫學)。

十二世紀時,古希臘人遺留下的文化遺產的一大部分才首次為西方世界所瞭解。這時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翻譯風潮,人們把許多被翻譯成阿拉伯語的希臘著作又翻譯成拉丁語,當然針對這些著作而寫的阿拉伯語評論以及使用阿拉伯語寫作的猶太思想家的著作也被翻譯成了拉丁語。希臘著作有時也會繞一個彎(也就是說,它被翻譯成希伯來文後)又重新返回歐洲。後來,人們也直接從希臘原文把希臘著作翻譯成拉丁文(在中世紀時的歐洲,真正精通希臘語的人很少,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人們才開始真正學習這門語言)。再後來,人們又把希臘著作從拉丁語翻譯成了漸已發展成熟的歐洲各民族的語言(雖然這些民族語言中還缺少與之相對應的哲學術語)。

在這個“翻譯的時代”中,值得一提的翻譯家有十二世紀的克雷莫納的格哈德,他在托萊多發現了那裡收藏的很有價值的阿拉伯文書籍,並且把其中的七十至八十卷著作翻譯成了拉丁語,這是一項非常值得稱道的功績;此外還應提到的是十三世紀的莫爾貝克的威廉,他是佛蘭德人,他將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直接從希臘語翻譯成了拉丁語,從而使西方世界開始對其有所瞭解。此後,對亞里士多德的研究,特別是對他的(之前尚未被人們認識的)關於自然和國家的學說的研究,持續了幾個世紀之久。

經濟和社會狀況的改善也為思想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基礎:商務活動和遠洋貿易開始繁榮起來;農業生產力日益提高;城市也相當繁榮,城市市民過著非常自信的生活,因而文學和科學也成為公共事業,它不再為宮廷、教堂和寺院所獨佔。

在開始討論鼎盛時期的經院哲學的兩位主要代表人物之前,讓我們再簡單回憶一下這一時期的幾個主要特點。

亞里士多德的統治地位

從十二世紀開始,通過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開始為歐洲人所瞭解,特別是他此前鮮為人知的形而上學和物理學著作。人們把他的著作從阿拉伯語翻譯成拉丁語;自十三世紀始,他的著作也被直接從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起初,教會對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心存顧慮,主要是因為,他們擔心新柏拉圖主義者的著作也會以亞里士多德的名義跟著流行起來。但是,當十三世紀時這些著作的真偽被辯明以後,他們的顧慮也就打消了。從1210年到1215年,教會還嚴格禁止對亞里士多德自然科學的研究,而過了二十年之後,教會不僅公開允許這些研究,而且還做出規定,如果有人沒有閱讀過亞里士多德,那麼他就不能獲得碩士學位。亞里士多德的聲望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人們在世俗事務中把他看作基督的先驅,而在宗教事務中則把他與基督的先驅施洗者約翰相提並論。他簡直就被看作一切塵世智慧的、不可逾越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哲學的統治地位就這樣被奠定了,它一直持續到十六世紀。除亞里士多德之外,沒有一個單獨的個人能夠這樣完全統治過西方的思想。

基督教思想與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思想的接觸

十字軍東征的時代(1096—1270),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產生了累累的碩果。在航海業、城市和貿易的發展、建築藝術、文學藝術、地理以及其他科學方面,歐洲都得益於這次廣泛的文化交融所產生的刺激作用,從而豐富了自己。在哲學領域內,基督教思想與非基督教思想甚至反基督教思想和思想體系進行了接觸。“在此並不缺少一種認識……這涉及到一種來源於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智慧,它與基督教思想截然不同。更確切地說,應該特別強調的正是這一點,因為亞里士多德好像還不足稱是非基督教的,穆斯林和猶太註釋者還必須去開發他的學說中的真正意義。正如那個大異教徒被稱為‘哲學家’,那個所有穆斯林中最為背叛基督教的阿威羅伊也被稱為卓越的‘註釋家’。”

合一

十字軍東征使歐洲人的社會、地理和思想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起來,通過了解亞里士多德和阿拉伯科學,學者們的知識也變得異常豐富起來,這使得經院哲學思想本身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並且它的概念也劃分得更為細緻,所有這一切促成了一種哲學的追求,即它要把所有已知的知識囊括進一個涵蓋一切的封閉的世界觀體系之中,囊括進一個“涵蓋所有科學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體系之中,它在神學中走向頂點,可以把它比作這一時期的那種高聳入雲的哥特式大教堂”。在中期經院哲學的偉大“合一”中,這種追求達到了它的頂點,通過對大量的知識素材的整理,一個基督教的宇宙圖景就被描繪出來,自然、人類、靈魂以及超凡世界都被囊括在一起。在神學領域,形成了一個這種“合一”的初級階段,這就是所謂的《箴言集》,它主要由彼得·朗巴爾德(死於1164年)所寫。他把基督教的主要教義按照問題範圍作了劃分,以教父格言的形式排列在一起,讓人一目瞭然。

大學和修會

在中世紀中期,哲學在剛剛誕生的大學裡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家園。巴黎、科隆、牛津、博洛涅和帕多瓦都有較為著名的大學。中世紀的大學是一種超越民族界線的文化機構,正如它的名字(universitas literarum,意即知識的總彙)所顯示的那樣,它將所有的知識領域都囊括進來,最後在無所不包的基督教神學那裡彙總到一起。大學從而取代了迄今為止存在的那些寺院學校和神學院的地位。哲學的維護成為藝術系的任務,它與神學是分離的。

多明我修會(創建於1216年)和方濟各會﹝由阿西西的弗朗茨(1182—1226)創建﹞的托缽僧修會成為哲學和神學思想的另一個重要的活動中心。在四位中期經院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中,有兩位是方濟各會修士:哈勒斯的亞歷山大(死於1245年)和波拿文都拉(1224—1274)。另外兩位,即阿爾伯特和托馬斯則是多明我會的教徒,因為後兩位更為重要一些,我們在下面的敘述中將只限於討論他們兩個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