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我們

是不是從來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

四川盆地有盆底嗎?

有的話,盆底在哪?長什麼樣?

近日,終於有了答案!

“盆底”就在——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


(四川盆地陸地海拔剖面圖)

在《2012四川省地理省情公報》中

四川省最低點位於廣安市鄰水縣御臨鎮文武村

海拔188米

讓我們走進文武村,探訪四川盆地最低點

海拔最低

河邊一塊荒地年年都要被水淹

要去文武村,要經過華鎣山,這座主峰只有1704米的山,是盆地內最高峰。

剛剛經過一場新雨的華鎣山,山峰部分籠罩在雲霧裡,不露出真面目。

一連穿過幾個隧道,便視野開闊,幾乎沒有高山的遮擋,基本上都是在嶺谷間穿行。

從鄰水到御臨,不到30公里的路程,卻感覺一直在下坡,而且很明顯。

道路的兩邊,水田、油菜地以及柑橘地,層次感很強。行走其間,心情舒暢。

同行的朋友說,他有幾回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就駕車走上這條路,然後爬上一個山坡,對著山谷吼上幾聲,看著漫山遍野的野花、柑橘花,心情一下就好了。

說話間,車到御臨鎮。鎮黨政辦主任張銀峰帶領前往文武村,去尋找海拔最低的地方。走進村子,村道寬闊平整,雖然有諸多彎道,但沒有太多的坡道起伏。

村支書陳壽春說,基本上到了這裡,就比較平緩了。場鎮附近河堤上有刻度,海拔在這裡是195米。

如果按照188米最低點計算,我們從場鎮走到最低點,海拔僅僅下降了7米,不借助精準的儀器,人很難感覺到這個平地落差。

御臨河就在村道的下面,水面非常平靜,幾乎看不到漣漪,除了捉魚的鳥兒扎猛子時。

在陳壽春的帶領下,我們走下村道,走在河谷的土地上。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


(河邊這塊荒地就是四川海拔最低的陸地)

“就是這兒了。”陳壽春在一條小溝、一片竹林前停了下來。

“如果要找最低點,肯定就是這裡,這條溝就是四川和重慶的分界線,竹林是重慶的,洋芋地是我們的。”

洋芋地的下方,小溝邊,還有一小塊地沒有種植。陳壽春說,這地沒法種,種了也沒收成,“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春汛了,一漲水,全淹了。”

恰恰這塊荒地,便是文武村的最低處,只有冬天才看得到這塊陸地。

“我們也是這兩年才聽說這裡是四川最低。”陳壽春說,他們準備在河岸石頭上刻上海拔線,“最低這一塊地方莫法弄,年年都被水淹,大水一來就沖走了,只有在山石上刻,海拔就要高個兩三米了。”

金銀沉江

文武村裡文武寨建文帝曾躲藏在這裡

四川的村子千千萬,但亦古、亦低,文武村絕對可以上榜,只是大多數人還不認識她。

說古,這個村落居住的居民已經有幾百年歷史,追溯上限說法不一,只知道傳說中,建文帝朱允炆逃亡路線中,便經過這裡,並在山上的文武寨躲藏了一段時間,因此這個村子便有了文武村之名。而朱允炆船隊所經過的河,也就成了御臨河,御臨鎮自然也沾了光。

相傳,建文帝帶著心腹倉皇出逃,喬裝僧侶入川,後取道太洪江奔鄰水么灘舊臣杜景賢家中避難。從此,太洪江改名御臨河,一直沿用至今。而么灘幾經改名,就成了現在的御臨鎮。不過,人們還是願意說么灘。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


據說建文帝一行人從宮廷逃出後,一路東躲西藏,進入太洪江不久,見兩岸懸崖峭壁,樹木參天,洶湧的河水從峽谷中衝出,被前面山壁阻擋,形成一個巨大的沱灣,是一處隱藏避難的好地方。面對浩浩江水,建文帝自感復位無望,萬念俱灰,吩咐將士把弓箭等兵器沉於沱灣。那個地方從此叫做“箭沱灣”。隨後建文帝在經歷了夜半洪水、金銀寶貝沉江後,終於到了么灘,找到舊臣杜景賢,並在山頂的文武寨躲藏了起來。

這段日子裡,他被御臨河青山綠水所陶醉,揮筆寫了《題松柏灘》,抒發重整河山、問鼎中原的抱負:

日月照乾坤,松柏樂長青。

佛地觀音寺,沙石積如今。

河水彎彎轉,江波層層驚。

鼓鳴三擊浪,魚躍跳龍門。

如今文武寨早已被毀,只留下一片空地,但雜草中的斷碑斷柱,還能找見一二。

逐水而居

老船工的記憶裡船工號子響徹峽谷

文武村,具典型的逐水而居,很多房子就修在河岸上。

不過,這幾年改變比較大,很多住在水邊的人們,開始往高處搬遷,因為2014年的一場洪水,實在可怕。

在場鎮御臨河邊的一棟樓房的牆上,寫著“2014年洪水位210.25米”。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


(御臨河邊樓房外牆上的洪水水位線)

從195米到210米,水位上漲了15米,相當於5層樓房那麼高。

雖然洪水並沒有淹沒五層樓,二三樓都是洪水進了家的。

陳壽春說,洪水幾乎年年都發,只是2014年這一場特別可怕,“就因為我們這裡地勢低,而且還是兩河交界,水來了流不贏,就堵這裡了。”

但另一方面,這個村子也因水而便利。

85歲的老船工陳有勝有嚴重的風溼,拄著木棒當柺杖。70年前,他便跟著船工們跑灘。

御臨河從御臨鎮到重慶長壽區的秤砣鎮,要經過很多個灘,松柏灘、華灘、滾珠灘……

陳有勝說:“從御臨河到重慶,要走四十八個險灘六十六個沱灣,灘灘有故事,灣灣有傳說。”

四川盆地最低點在這兒,明朝建文帝在這裡避難

··


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御臨河水面還不到現在的一半,他們還拉的是木船,把沿河兩岸的糧食、肥豬等農產品裝運出去賣到重慶,然後又將重慶的食鹽、布匹等工業品運載進來賣給當地人,“走到狹窄處,我們就要下去清理河道、拉船,那個時候船工號子一路都聽得到,特別是進入重慶,河岸兩邊就是高山懸崖,吼一聲號子,回聲都要響好久。”

跑船也是很危險的事情,沿途很多地方都可能遇到土匪,“他們手裡都有槍,但一般不傷人,只拿錢拿貨。”陳有勝說,船老闆一聽到土匪來了,就叫大家都把頭低下,不要看土匪的臉,免得土匪傷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逐漸有了公路,御臨河裡的木船就隨之消失了。

現在河面上的小木船,都是這裡的人們自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