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图解有两层意思,一是画图解释,二是简单化的解释。对于文学来说,这两者都是有害的。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在文学作品中插入大量的图画,以此来帮助读者理解,恰恰是大错特错。很多正规的文学类书籍都不在书中插入大量的图画,即使有也是几幅素描式作品,并不让很多炫目的图片干扰读者的印象。毫无疑问,图片阅读可以帮助小孩子理解文学形象,达到迅速认知的目的。可是到了青少年和成人阶段还用图片辅助认知就会和文学的意义背道而驰,不但帮不上忙反而越舔越乱。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文学是语言艺术,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每个人心目之中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理解的人物形象,不能强求一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人们心目中理解的人物形象不同,文学才能与众不同起来,才能发挥持久的魅力与光辉。如果用一些插图,把人物形象固定为一种形象,就会大大误导第一次阅读的读者,给他们造成一定的理解偏差,也给文学造成了一定的歧义。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如果在一种意识形态支配下给文学作品插入图片,就更是有害了。

不但如此,对文学简单化理解也是伤害文学的一个因素。开放搞活那些年,很多作家对政策进行简单化图解,诸如贾平凹的一些小说,为了能发表,不惜图解商业模式,弄的文学成了政治的传声筒。因此带坏了曲艺,相声、小品、大鼓书等文艺形式里面也有了农村富裕了的经典桥段,演员不惜夸张之能事,把农村说成了天堂。那样的作品,现在早就被历史淘汰了。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作家不再关注乡土,转而写都市小说。当然,并不是说都市小说不能写,而是一窝蜂地写都市题材的小说,是不是也有图解政策之嫌?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图解文学不可取,对文学的图解也不可取。

用图画代替文字,或者配上一点简单的文字,来实现速读,这是小人书的套路。还有就是用一个图表概括小说中所有情节、人物关系,看似十分讨巧,实则对文学进行了图解,丢失了大量的细节,也因此使文学简单化,造成了失真。小说没有细节就没有生动性,也就不会成为小说。正是丰富而复杂的细节支撑起了小说的艺术框架。如果对文学进行简单化图解,就会大大伤害文学,也会造成误读。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那么用一句话概括一部作品总可以了吧?不行,而且更是错上加错,以讹传讹。周总理对看不懂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尼克松解释了一句话尼克松就懂了。周总理说:“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尼克松恍然大悟。鉴于当时的形势,周总理没有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详细解释,而是进行了艺术类比。当然不能理解到位,只是对于初到中国的尼克松来说,大体上是理解了。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有很大的不同,试图用一句话概括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片面的,词不达意的。如果一句话能概括清楚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那么这部小说一定就是一篇浅薄之作,不值得看了。

图解文学与文学的图解

说到底小说是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构筑人物形象,构筑读者心目中的艺术世界。脱离语言的主导作用,图解文学或者对文学的图解都是有害的,而对文学简单化图解、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图解更是雪上加霜,将文学美丽的世界破坏的体无完肤,伤痕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