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对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作用?为什么?

寒江孤影客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家长的行为做法。儿童对父母的模仿,不光是左立行走上的,甚至还会渗透到学习中。

如果家长喜欢玩手机,打网游。孩子也会受到“鼓励”,对于网络抱有开放的态度。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分辨不出网络上的好坏。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接下来的处理方法,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如果家长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或者一棒子打死,严令禁止孩子上网。就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坏习惯。同时,在家里,家长要常常看书学习充实自己,来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

2.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和孩子生活的过程中,家长会对孩子传达自己的感情。要知道,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

很多家长都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家长是否想过,你的孩子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批评孩子,一次两次还好,这种情况多了,就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严重的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心思敏感的女孩,如果家长不予以鼓励,她们甚至会难以和外界沟通。

有时候,家长对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是一句“真棒”,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3.相比于老师,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

在家里,家长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孩子的情况。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给予孩子空间,来养成孩子独立的人格。

通俗来说就是,在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打断孩子。比如,周六放假孩子正在家里看课外书,家长一会儿切点水果端来,一会儿热杯牛奶,这些都是在打断孩子。

我能够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但是家长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关心”,往往会让孩子感到烦恼,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家庭产生怨怼,不听家长的任何建议。

对于孩子各项能力的考察,其实家长做起来比老师更加的便利。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每个家庭能够为孩子带来的物质条件不同,但是优秀的家长往往能给孩子创造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莲池微课


我觉得教育队伍的从业者有些奇怪。

比如说,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我培养出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有出息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之类名校,我都不好意思说,这些学生真的是你的培养出来的吗?就算说这些学生完全是老师培养出来,那么,也不都是你培养出来的,从幼儿园到高三年,要经历多少个学校才能造就一个像样的学生,要多少的老师才能成就一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哪怕我看到教学水平非常糟糕的学生也会如此自以为。可是,一说到那些毕业出去的学生中违法乱纪祸害周围人的学生,老师却说,这些学生家庭教育太失败了,我接手的时候就是非常糟糕,就不是好货。

那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你的学生,好的学生是你培养出来的,差的学生为什么却是家庭培养的?为什么标准会不一样呢?

从教育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心理学和荣格的深层心理学的理论来看,一个人的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已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已经奠定了基础,我平常经常利用学生来倒推学生家庭的沟通模式和父母的个性,一般情况下,推断还是基本上比较正确,说明一个学生他的成长的模式是由家庭决定,后期老师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虽然能够有所改变,但改变的幅度却是很小。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幼年的记忆推断出这个学生长大之后的各种行为模式和各种偏好。

所以,你的班级和你的教学生涯中出现一个好的学生,应该说主要还是家长做出了贡献,同样,出一些大的问题主要也是家庭教育出问题。老师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学生懵懵懂懂的时候,给予点拨,在学生个性可这样塑可那样塑的时候给予引导。

比如说一个崇尚暴力的人,你可以建议他去参军,他去屠宰场工作,去参加体育竞赛等等,成为利国利民的人,而不是坐等他们变成一个街头混混,这对家庭和国家都是损失。


门前海蓝蓝


教育始于家庭,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最初始的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第四,从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重要的不在于孩子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所以对于将来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家庭教育,当然学校教育也很重要,如果能相辅相成是最好了。


育儿小能手阿毛


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校教育主要是专业的人员的承担,通过专门的机构,然后进行明确的目的,系统完善,组织严密,其直接的目标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而一般家庭教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对孩子施加影响,通常所说的家庭教育包含: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能使孩子受益终生,而这些都是靠家庭培养的。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品质要靠父母言传身教和正确的指导。同样的学生,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更优秀。家庭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自理,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能反映出家长的习惯,树立一个好榜样,我们必须讲文明和礼貌,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人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学习的阶段性来讲,孩子最初学习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他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就是这个意思。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品性、性格、自信程度等方面。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蘑菇猫仔仔


我是均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作用,为什么?

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有意无意地接受家庭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氛围。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就开始学习,甚至模仿家庭里面每一个人的语言以及行为。

2、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孩子的老师

孩子从小就在家庭里面长大,这个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孩子的老师。家庭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就会宽容大方;家庭里面充满了战火硝烟,孩子就会脾气暴躁;家庭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律,孩子也无意中学会了自律。

3、家庭教育主要是品德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知识的教育

孩子从生下来到懵懂无知,到长大上学,这段时间都是父母在各方面(品德、挫折、行为、思想)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阶段,品德、行为都已经定型。

学校教育老师虽然说也有在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上的教育,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知识上的教育。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我女儿就在同一个班上,我女儿自信、阳光、充满朝气、成绩拔尖,但是我朋友的孩子自卑、满嘴谎言、学习不肯吃苦,成绩基本上是垫底。她两从小就一起长大,一起上幼儿园,一起上小学,两个人的差距那么大,就足以说明,只有家庭教育才是最根本的。

综上所述,均姐认为家庭教育是本,学校教育是标。只有家庭教育才对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

你们觉得均姐说的对吗?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下方留言关注,如果喜欢也可以转发评论。


邻家均姐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体现:

  1. 学习方向上一致。
  2. 做人方向上一致。
但是可悲的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因为不懂教育不会教育,往往是和学校背道而驰的,所以说才有了5+2=0的说法。

如:孩子小的时候,老师给孩子们讲,要爱护昆虫啊,爱护小动物啊等等。但当孩子们发现一只漂亮的蝴蝶趴在橱窗上的时候,兴匆匆的叫,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呀,这只蝴蝶可漂亮了。妈妈跑过来拿着苍蝇拍,啪叽一下就拍死了,孩子哭丧着脸,不知说什么好?

想一想,这位妈妈难道拍死的只是一只蝴蝶吗?你拍死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你拍死的是她对生命的热爱,我们无知的妈妈却浑然不知。

还有的孩子为了探索收音机里边到底有没有人,结果把收音机拆的稀巴烂而遭毒打,从此孩子再也不敢乱损坏东西了。

你说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探索精神吗?孩子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充满兴趣,他的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去鼓励的、去肯定,然而正因为我们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才做出这样的傻事。

让孩子从此变得普通。

但是我们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就仅仅是因为不懂教育。才去打压他们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泯灭他们的天性,导致孩子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我认为对孩子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家庭教育。

尤其是在目前倡导家校共建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更尤为重要,孩子往往是,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正是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表现:

【1】父母自己一边打麻将,一边嘴里喊着让孩子赶紧去写作业。

【2】自己对父母指手画脚,却让孩子以后有孝心,有爱心,懂尊重。

所以我们想要让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会慢慢的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孩子们的心中。

只有这样才能和学校做到相互统一,最终达成我们的目的。


非你莫属20


2015.12.11日:晚饭的间隙,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两年前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林森豪2015.12.11日被执行死刑“,从“药家鑫到林森豪”,再一次拷问中国式的教育对成功的概念的定论,一个孩子的成功,离不开“三教一体”(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应该是“孩子考上了什么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而应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为终极目标,以培养孩子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为成功的标准和终极目标......

节选自《往事如烟:儿女艰辛求学路 酸甜苦辣谁人知》:

......

九. 二十余年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在经历孩子从“优—差—优—差—优”曲折、艰辛、漫长、孤独、坚守的过程中,我体会颇深:从小学升中学升高中到进入大学,每一次学习环境变化的时候,是家校沟通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如果此时的家校沟通互动有效、成功,将改变孩子的一生,只可惜大多数家长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个孩子,尤其是在小升中升高这两个阶段,他们有共同的天性,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认可。此时老师一句赞赏、褒扬的话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即使最差的孩子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从而激励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能,及早发现各种问题并正确及时处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身心健康的成熟、成长。

做为一个家长,我认为:无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生活上的过分关心照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方法去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相互理解、信任、尊重,营造一个温馨健康、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相对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多鼓励赞赏,少批评、训斥,当然道德品质方面的错误不能迁就,帮助孩子制定长期目标,并适时调整制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来学会建立自己的自信体系,最终达到长期目标的实现。这是我二十余年的一些体会与心得,也是我二十余年的心路历程。

教育应该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教一体。在三教一体中,家庭教育应该占主导地位,而现实令人尴尬的是,家庭教育的功能几尽丧失,将存在问题推向上游“学校教育”和下游“就业市场”……中国式教育功利化,难言而苦涩……


职业保险经纪人廉为民


家庭教育是从孩子出生开始,贯穿孩子的一生,而学校教育从幼儿园最高到硕士结束,只占据人生一小部分的时间,而且上学期间家庭教育也会辅助配合,所以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铺垫,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拓展。但是对孩子人生发展的影响,二者同样重要。


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性格养成

对于孩子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出生到会行走、说话,父母教导孩子如何分辨善恶、判断是非对错,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三岁看老,幼儿时期的一些行为举止就可以大致上判断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告诉孩子道理并为之树立榜样,让其在孩童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学校教育培养孩子思维方式、学习知识

学校老师主要是传道授业,在学校孩子学习课本知识、了解生活常识以及培养思想品德,以每一个孩子都品学兼优为目标。更高一点层次,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会决定他以后在社会扮演什么角色、步入何种岗位,对孩子影响深远。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德和才二者缺一不可,品德性格的培养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知识的获取学校教育更关键。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阅读,更快获取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账户,评论和点赞👍是不断更新的动力,谢谢!

雅奕vlog


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那么我们今天重点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首先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夸美纽斯就提出,家庭教育是母亲膝前教育。这表明了:第一,家庭教育从小抓起;第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础,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会遇到很多坎。因为,一旦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学校都要以它特有的模式,按既定目标,去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的再造性“加工”。这时家庭教育给予孩子在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素养,就能够显现出特有的效能来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有的孩子顺理成章,显得较为容易,有的孩子则需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才能有所成就。

其次,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材的。因为孩子的活动场所不仅仅在学校,还要在社会上、家庭生活里。学校、社会、家庭都要给予他们以影响,特别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它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绝不会因为有了学校教育而丧失。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正向教育,比如,最简单的过马路走横道线、依次上车,然而双休日和家长上街,跟着家长小聪明过马路、抢座位一次,那么所有原先的学校教育效果就变样了。因此,有教育工作者叹道:5+2=0 ,也就是说,老师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不抵家长二天生活教育的影响。所以只有优化家庭教育,实现双向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和良性循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

再次,学校教育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可以说,每位家长不仅具有对其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的优越条件,同时也应负担起教育子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进行成功的教育。

最后,学校教育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制约。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反映现在不少孩子的学习依赖心重、行为习惯差、人际交往关系紧张等情况,其实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种家教,换来的是两样人生。

所以,我们说:孩子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母。有人对北京市108名优秀中学生做了调查,这些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有理想、有抱负,有些刚到18岁就入了党。他们之所以成为优秀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这些孩子的家长本人思想作风好,文化修养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而据上海市少管所对137名犯罪青少年的调查表明,不少犯罪青少年中,家庭主要成员作风不端,有劣迹行为的占相当的比例。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三)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1)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为了使广大家庭能从正面制约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搞好配合、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育人的艰巨任务。如果“各吹各的调”,互相矛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孩子思想混乱,无所适从。这就如同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状你一凿、我一凿,谁也不顾谁,这块大理石就会成为一块废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蓝图去雕刻,大理石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形体。因此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老师请教。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而我们当家长的多数人不搞教育工作,没那么多时间看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较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容易偏颇。

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表现,有助于我们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建议家长最好一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2、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学校是教育机关,有上级制约,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3、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2)学校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一则“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您首先会求助谁?”的家长调查显示:家长首选是学校的老师。所以,学校肩负着培育学生成才重任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香草味儿kiki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简单认识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记得有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以为有能力教育孩子了。可是事实却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其实孩子和父母都需要教育。因为父母也是从孩子慢慢长大,变成父母的,所以每个人都要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门学校。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面,家庭教育会被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就是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实际上我们要纠正这个观念,在现代观念,包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孩子从胎儿开始(胎教)到出生后,从小到大,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影响。

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发现中国出现各种古代圣贤家训,比如《曾国藩家训》,这些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基本形式。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起伏。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 “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教师工作成功的一半 ”我作为老师就听过太多类似话语:“学生最听老师的话, 学生只听老师的话”。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目前出现一些问题:

1. 如今的家庭,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家长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很多家长的唯一目标,而却忽视了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中国式家长教育:过度保护、过分宠爱、揠苗助长、过分专制、脸孔严厉、忽略优点、限制说话、嘲笑挑剔、乱发脾气、冷嘲热讽、绝对否定等等。常见家长言语有:1.你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 2.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3.你都笨死了 4.你就得这么做,你得听我的,你不听也得听,我是你爸妈,我们为你好。5.村里面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哪家孩子多么努力学习,我我怎么养你这个东西......“望子成龙”得家长们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但更多的家长则是因为为了生计,养家糊口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本来对家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误区,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2. 如今的学校,因为升学压力,排名,追求名校等等原因。一些老师通常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往往认为教孩子立身处世的道理、 方式方法那都是家长的事儿。假如学校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略了教孩子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孩子们只知道学而不知道做, 那培养出的这些孩子对社会又会有多大用处呢?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我们明白,没有教育,国家就谈不上发展;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环境,对人后天的影响相当大,可以对前二者力所不及的方面进行有利补充。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过让我们开心的是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