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看待楚汉彭城大战,韩信和刘邦谁更有指挥权的问题?

夏目历史君


关于彭城之战,刘邦和韩信谁更有指挥权的问题,首先明确一点,彭城之战(汉二年四月)时,韩信被留在关中废丘围困章邯,并不在刘邦军中,因此彭城之战时汉军及诸侯联军的直接指挥者即刘邦本人。


我觉得题主的意思是说,如果彭城之战时诸侯联军的指挥权在韩信手中,战局是否会有所不同。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彭城之战统帅五十六万(或六十万)诸侯联军,这已经超出了刘邦领兵的极限,而韩信则不然,垓下之战的结果证明其有统帅数十万大军并战胜项羽的指挥能力。因此,若指挥权在韩信手中,彭城之战的结果很可能会改写,至少不会被打得全线溃败,一败涂地。

事实上,以上结论在史记中是可以找到依据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著名对话中即可找到端倪。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段脍炙人口的对话,经太史公之手记诸史册,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并成为了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出处,而千年来,对其中的潜台词却少有人能体察。

秦末楚汉之交的乱世风云中,数年间刀兵四起,战火连绵。时势造英雄,连年征战下,自有如项羽,韩信,刘邦之辈的军事天才脱颖而出,逐鹿中原。纯以军事指挥能力而论,刘邦综合能力不如韩信,战术天赋不如项羽,但除此绝代双骄之外,刘邦却也是当世可名列前五之列的名将,偏师入关,还定三秦,荥阳对峙,扫平英布,堪称身经百战,战绩彪柄,凭马上取天下,并非幸致。纵观其半生戎马,在登基为帝之前,惟一的大战败绩即为彭城之战。


然而,一流的军事统帅和超一流的军事天才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就在彭城之战体现得淋漓尽致。组织多达六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排兵布阵,地形地势,兵种协同,后勤补给,通讯交通,机动配备等多个方面,非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难以胜任。指挥单方超过五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并取胜,在秦末楚汉之际只有王翦和韩信曾经做到过,而刘邦却以空前惨败告终。而这就是韩信所自负的多多益善,同时也是刘邦的短板所在,也正是史记上这段对话所隐伏的玄机。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胜利者不受指责。身为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者和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汉朝的史官们包括太史公在内,只能对彭城之战的过程简略记载并多有隐讳,更不会提及身为联军最高统帅的刘邦在此次战役中的若干指挥失误。但通过史书寻幽访胜,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的趣味性正在这里。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天涯史馆


估计提问者的意思是:彭城之战,汉军的指挥权在谁的手里。这一点可以肯定,指挥权在刘邦的手里,刘邦当时是联军的最高指挥官。

从五月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刘邦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能够指挥的兵力高达56万,并攻入了项羽的老家彭城。

我们看这一年刘邦都干了什么?

刘邦自四月回到了汉中之后,五月即开始了对章邯的军事打击,此次打击主要是占领三秦之地为主要目的。章邯战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整个陕西纳入了刘邦的统治范围。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详细投降,陕西、河南、四川、山东、安徽等地基本上纳入了刘邦的范围,对项羽的老家江苏地域形成了地域上的包围。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事:项羽把义帝给杀了。刘邦迅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为义帝举丧,打着为义帝报仇的口号,号召天下诸侯响应。“天下公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不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孚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项羽在这一年干什么?

二月分封诸侯,四月开始“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五月刘邦造反,还没等项羽做出反应,六月份齐国犯乱。齐国犯乱可是大事,不仅是因为齐国的军事实力强大,更重要的是与江苏毗邻,直接威胁项羽的统治。项羽二话没说,发兵进攻。并令郑昌为韩王,阻挡汉相东方向发展。令萧公角攻击彭越,平叛梁地,但是没成功。并在阳夏(河南太康)布防,阻止王陵派兵接走刘邦的家人。十月,项羽杀了义帝,并成功击败田荣,田荣逃到平原(山东德州),被杀死。田荣的弟弟田横聚兵继续造反,项羽因为这个事一直停留在山东,未能与刘邦开展正面交锋。

韩信这个时候干什么?

自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史记》就没有再记载,再出来就是开始了东线征伐。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聚集了章邯、司马欣、董翳、魏王豹、韩王昌的兵马,彭越的兵马在齐国兵败的时候投降了刘邦,总计56万,集结在彭城里面。韩信当时虽然是大将军,但是距离一个“王”还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可以说这个时候,韩信基本上是没有话语权的。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刘邦率领的大部分是步兵,彭城不可能屯这么多的兵马,有大部分人是屯守在城外。按照韩信的军事实力,东面、南面、西面应该不是韩信的防区,韩信的防区应该设在了彭城的北面。项羽从东面进攻,联军往南逃跑,如果韩信在这个防区的话,肯定会和项羽正面遭遇,结果毋庸置疑,肯定败。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所以推测并没有在东面、南面。如果从西面的话,按道理可以迅速接应刘邦,因为西面是刘邦形式上的统治区。故推测在南面最为合理,迅速回到河南布防,防止项羽继续西进。最终结果也是刘邦逃到了河南,刘邦的大舅哥在下邑驻防。

所以说,韩信在当时是没有指挥权的,顶多就是某个点的军事将领。从结果上看,韩信应该是撤防到了河南。以刘邦的流氓脾气,后来没有找韩信算账,应该这场战役中,韩信撤防措施是正确的。

因此,彭城之战的最高指挥官是刘邦,在诸侯王面前,韩信是排不上号的。







傲虎楼主


导语:

彭城之战,起因是利益分配不均,实际是汉王刘邦扯旗单干反楚第一战,从而号召反对项羽诸侯紧密团结在,以汉王刘邦为领导核心的反楚同盟。从而汉王刘邦拉开自己逐鹿中原的序幕!

从战争走向布置看,显然率领56万汉兵精锐的汉王刘邦,才是彭城之战统帅和指挥者,号召者,也是反楚联盟盟主。作为刘邦首秀之战,韩信虽然有军事才能,也不可能喧宾夺主,与老板刘邦争这个大义名份。所以,韩信只是偏师奇袭废丘作牵制作用。

一,首倡反楚,当仁不让,汉王刘邦做盟主。反楚第一旗手。

当时有齐国相国田荣,彭越窥视三齐大地,野心勃勃。但是他们又畏惧项羽,所以不敢做大哥。只有刘邦素来胆大不怕死,决心实现自己抱负,以是做了反楚联盟盟主,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项羽。所以,彭城之战总指挥就是刘邦。

公元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出关中。有韩信为偏师攻击雍王章邯,迅速兵围废丘日夜攻打。田荣随机响应起兵,杀胶东王田市,自称齐王。彭越马上也反叛,杀死济北王田安,三秦,三齐大地项羽势力扫灭殆尽,反楚联盟初战告捷!

二,临危不惧,以少胜多。项羽彭城反戈一击,闪电战下刘邦惨败。

刘邦作为指挥者,战略大方向上决策正确!外交公关正确!举臂一呼,也是从者云集。先后有诸侯田荣,彭越,张耳,申阳,魏豹,陈余相继起兵响应,共计五十六万人马。一路势如破竹,杀到项羽老巢彭城,刘邦的战略布局成功!

此时项羽的战略局面就九死一生了。面对关中,山东,河南的失陷,后方楚地的艰难防守。以及两面作战的困境。项羽采取奇兵袭击闪电战的战术,亲自率三万铁骑侧击汉军侧背。

楚军迅速从鲁瑕丘穿插成功,击溃樊哙。夜不卸甲急袭肖县。拂晓踏营攻至汉军虛弱侧背,激战至中午彻底击溃汉军。汉军人心不齐,诸侯各怀鬼胎。结果是三万楚骑杀得56万反楚联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刘邦大败而逃。

最后总结:

彭城之战是刘邦做指挥,从战争启动,计划,策划,发动到进攻,刘邦军事政治反楚联盟,可以说做到了出其不意,兵不厌诈。采取优势兵力群欧项羽。可以说一剑封喉。奈何项羽也是兵行险着,以奇破正,闪电战术袭击,给刘邦背后一击。所以,战争无常势,胜负看天命!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1623244519450468"} --}

红红火火讲历史


彭城大战是刘邦占领三秦后与项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结果项羽3万破刘邦56万,成就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成功占领三秦地区以后,刘邦统帅五国诸侯军队,进攻楚国。此时项羽正带领主力在齐地评判。楚国都城彭城以及以西广大疆域出现了战略空当。刘邦带领的五十六万大军进入楚地,简直好比如入无人之境,顺利占领了彭城。此时的刘邦一定志得意满,想当年鸿门宴项羽四十万,自己仅十万大军不得不仰人鼻息,将三秦之地拱手让于项羽。现在不足一年,自己就带领五十六万大军占领了项羽都城,让项羽无家可归。于是,刘邦“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每天饮酒作乐。胜利来得太过突然,冲昏了刘邦的头脑,他忘记了项羽的威胁。教训也是深刻的,让他尝到了自己毕生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

项羽在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后,当机立断,把齐地未完的战事留给了手下的将军们打理。自己带着3万精锐,杀向彭城。他从城阳出发,经鲁县,下胡陵,过沛县,到达萧县,来了一个大迂回。早晨从萧县向东开始向汉军发动攻击,向东打到彭城,中午打败汉军。这时汉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当汉军被楚军赶到瀔水、泗水时,已经被杀的有十多万了,赶到灵璧的睢水边时更是死伤惨重,十万人被赶入睢水,睢水为之断流。此时,楚军将刘邦重重包围,如果不是一场及时的沙尘暴,让刘邦得以逃脱,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将不复存在。即使这样刘邦的父亲、妻子、哥哥、侄子都被项羽给俘虏了。

这一战,充分证明了多年以后,韩信与对刘邦评价的正确。在楚汉战争结束后,已经从齐王、楚王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与刘邦谈论军事,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韩信问答,陛下不过统帅十万人而已。刘邦又问,那你如何呢。韩信回答,对我来说,多多益善。刘邦问道,你既然带兵多多益善,却为什么被我所擒。韩信回答,陛下不善将兵,而善于将将,这就是我被您所擒的原因。随后,韩信又拍了一下皇帝马屁,您的资质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从彭城之战中,也确实看到刘邦是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从此战往前看,刘邦确实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进攻关中时大致在三四万之间,到鸿门宴时才达到十万人。而从汉中反攻关中之时,整个战役是韩信指挥的。也正是这一战,让刘邦清醒自己在打仗方面确实不如项羽、不如韩信,于是他就放手让韩信开辟第二战场,而自己发挥长处,大力开展统一战线,联络诸侯,牵制项羽。

韩信并未参与彭城之战,当时关中章邯还未平定。韩信正在包围章邯。但是在楚汉战争最后一战垓下大战中充分显现了韩信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此时刘邦手中有六十万大军,但他自知没有能力指挥这六十万大军与项羽决战。于是,就将指挥权教到韩信手上。六十万大军在韩信的统一部署下,摆成三重纵深,第一道是韩信统帅的三十万大军,韩信的两名部将孔将军、费将军分列左右;第二道是刘邦的中军有十万人左右;第三道是周勃、柴武统帅的二十万大军。兵仙决战战神,虽然史书用笔简洁,我们也能想象到战争的惨烈。韩信率先与项羽交战,面对项羽的冲击,韩信不能取胜而撤退;但出乎意料的是韩信撤退后,队列整齐的后备军,两翼的孔将军、费将军压迫过来,压制住了进攻的楚军。这时,韩信指挥大军趁机打动总攻大败楚军。之后,四面楚歌,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从中也可以看重,但就大兵团作战,刘邦确实能力有限,而韩信不愧是多多益善。这一点刘邦也是早有明证,“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正是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将大军指挥权交予韩信,才有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一壶清茗品春秋


你这个问题表达不是很清楚,是想问谁的指挥权更高还是谁更有资格拥有指挥权?

如果是前者,毫无疑问是刘邦。他是汉王,是最高统帅。

如果是后者,那么毫无疑问是韩信。

彭城之战,刘邦联合诸侯王共计五十六万联军,结果竟然败给项羽三万精兵,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军事案例,项羽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在这一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因为这一战,先前汉王刘邦和诸侯王的大好局面,急转直下,由强转弱,联军畏惧楚军威势,诸侯王纷纷背汉投楚。

彭城之战中,韩信并没有参与到刘邦的作战中。《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前205年四月,刘邦彭城兵败,韩信收复溃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兵,并在京、索二城之间阻截楚军追兵。韩信不仅阻截追兵,而且还能够组织精兵进行有效反击,在荥阳、南阳、洛阳等地区建立纵深防御阵线,以便阻击项羽下一次的进攻,随着荥阳防御阵线的建立,刘邦得以和项羽周旋,凭借着有利地势和楚军相峙。从不利转为有利,韩信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足见其军事天赋。

前206年,刘邦就已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取得陈仓之战的胜利,那么为什么在彭城之战中韩信没有指挥权。

其一,刘邦还不够重视韩信,也还不够信任韩信,不放心把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他,反而让他留守关中。

其二,韩信认为诸侯王这次联军看似声势浩大,有六十万之众,但各诸侯之间彼此都不信任,加上这些军队不乏一些乌合之众,再加上巨鹿之战后,项羽威势更盛,所以他认为这一战很难取胜。另外,他或许也有借这个机会消耗诸侯王和楚军实力的想法。


管中窥古今


据楚汉彭城大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刘邦和韩信谁更有指挥权?

楚汉彭城之战:

公元前206年,已经收取关中的刘邦趁机挥师出关,进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刘邦眼看自己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潮水般涌进彭城简直有些飘飘然,刘邦在彭城享受胜利的喜悦。而远在齐地平乱前线的项羽,已经召集了三万精锐部队的人马迅速南下,怒不可遏的项羽发誓要夺回彭城。

项羽面对的是极端不利的局势,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据守彭城,以逸待劳。项羽却是长途奔袭,以弱对强。最重要的是双方的兵力是五十六万对三万,项羽简直疯了。肆意享乐的刘邦军队尚在梦中,项羽的三万军队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在意想不到的时间突然发动了雷霆般进攻。睡梦初醒的诸侯联军毫无戒备,顿时陷入混乱,战斗进行到中午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就全线奔溃了。

韩信战略:

狼狈逃出彭城的刘邦且战且退,无力阻挡项羽大军的攻击。但是刘邦的一员大将韩信则开辟了东线战场,攻占赵,齐,魏等封地,从而在战略上使项羽腹背受敌。

彭城之战,《史记》中这样记载项羽军团的战果杀汉卒十余万人,还有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两个十余万让刘邦军团受到重创。就连刘邦本人也险些成为项羽的阶下囚。

综上所述,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对项羽的三万军队,都能败的那么惨。假设换成韩信指挥,应该不会败的那么惨。

想了解更多刘邦韩信的故事,《白话史记》通俗易懂,可以翻翻看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9916866964273267"} --}

更丰富更好回家


楚汉彭城大战,以刘邦的兵败如山倒而宣告结束,项羽以三万人击破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歼灭汉军十万人。

这场大战,韩信并未参与其中。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问:韩信统兵的话,彭城大战是不是就不会败得这么难看?

以韩信后期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如果用韩信统兵的话,的确不会造成大败。然而,此时的韩信,名声不扬,军事才能只是被萧何看中,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并非全部都是汉军,而是由西楚霸王分封的五个诸侯国联合组成的反楚联军。除了刘邦之外,没有谁有这个威望统领这支军队。

在楚汉彭城之战之前,韩信并无多大的战功,没有什么名望。即便刘邦再看得起他,也不可能让韩信指挥这支联军。即便刘邦脑子进水,非要把指挥权给韩信,联军的其它诸侯也不会同意。

总的来说,楚汉彭城大战,韩信没有任何可能拥有指挥权。根本不存在韩信和刘邦谁更有指挥权的问题。因为只有刘邦才能统领五国联军发动彭城之战。何况,当时的韩信不在刘邦身边,而是另有任务。

刘邦采用大将军韩信的计谋平定三秦之后,感觉自身的实力可以和项羽叫板了。于是,乘着项羽正率领楚国的主力在山东打齐国之时,刘邦便东出函谷,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发丧,联合反楚的五国联军进攻楚都彭城。

彭城之战,实际上也是韩信谋划的。根据韩信的谋划,刘邦进攻彭城,而韩信则独领一支大军进攻赵国。到时候,可以南北呼应,将项羽的大军困死在山东齐国。

初期的战略,基本上是完成了的。因为楚国的大军已经被项羽带去山东打齐国了,彭城十分空虚,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彭城,随后将五十六万大军摆开,为围堵项羽作准备。

韩信也进展顺利。因为魏国遭到赵国的攻击,魏王豹向刘邦求援。韩信便谋划借道魏国,抄赵国的后路,顺便还能灭掉魏国,从而接管魏赵两国,从西北围堵项羽。于是,在刘邦进攻彭城之时,韩信率领另外一支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正在韩信攻打邯郸的关键时刻。项羽封锁彭城被攻陷的消息,独自率领三万骑兵精锐,穿过了刘邦布置的围堵大军,进入了彭城地区。随后,从背后突然向刘邦的五国联军发动了进攻。项羽紧紧咬住联军的中军不放,让联军陷入混乱,成为待宰的羔羊。

刘邦也被裹挟在乱军之中。韩信谋划将项羽围堵在山东的计划破产,韩信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邯郸,南下救刘邦。

《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四月,至彭城,汉军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也就是说,韩信是在荥阳遇到了刘邦的残兵,随后整合军队,击败了楚国的追兵,救了刘邦。


文明有历史


彭城之战是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率众诸侯与项羽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大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刘邦军,最后刘邦仅带十余骑逃出包围,刘邦领导的汉军几乎全军覆没。

公元前205年4月份,刘邦在稳定了三秦关中局势后,利用众诸侯对项羽分封不满的心理,密谋联合众诸侯攻打项羽军。这时,东边的齐王田荣取得了三齐大地,也对项羽不满,发动了叛乱。张良为了迷惑项羽,趁机给项羽写了封信,说汉王只想占据原来的三秦之地,并不想出关中与项羽争天下。项羽就信以为真,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备,除留少数部队守都城彭城外,他就带着大部分部队到山东征讨田荣去了。刘邦利用项羽征讨田荣之机,出关中,联络各方反对项羽的诸侯,集结了56万大军,分三路攻打楚都彭城。三路大军一举攻下彭城,杀散守城楚军,刘邦在搞好对彭城北、南两面的防御后,就妄乎所以地在彭城大宴诸侯,吃喝玩乐,渐渐地失去了对项羽的防备。其实项羽从刘邦一出关中,就开始注意了,不断派人打听刘邦及众诸侯军进攻驻扎情况,考虑该如何应对。项羽最后作了个大胆的决定,让诸将留下继续围攻田荣,给刘邦造成假像,自己则带领三万精骑兵前去救援彭城。其实这时的项羽是很孤立的,彭城已破,众诸侯反叛,这边齐国又没攻下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情况。但项羽就是项羽,他冒险带三万精兵前去救援。他避开北、东面汉军的坚固防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到汉军防御薄弱的西边,偷袭汉军,导致汉军全线崩溃。刘邦的56万大军,或被项羽楚军斩杀,或渡河逃跑拥挤自相践踏,竟死伤三十多万。为什么刘邦的汉军会如此不经打呢?一是汉军攻破彭城,产生骄心,没有严格准备备战,防守松弛。二是组成的汉军虽多,但成分复杂,有很多是诸侯国军,乌合之众,没有战斗力。三是诸侯国军自从巨鹿之战后,都对楚军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面对楚军的偷袭,汉军不知楚军有多少人,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几十万人奔逃,自相踩踏,场面可想而知。四是项羽所带三万楚军,都是骑兵,而刘邦的汉军却大多是步兵。骑兵的迅捷勇猛,杀入汉军中那可真如虎入羊群。同时呢,项羽带领三万精兵,不顾其他散乱汉军,只追着刘邦打,弄得刘邦根本没有停下来组织汉军进攻的机会。由于这几点原因吧,刘邦的汉军一败涂地。彭城之战,让本来一派大好形势的刘邦,一下子就陷入困窘孤立的境地。原与刘邦结好的众诸侯,都纷纷投靠了项羽,刘邦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在这次彭城大战中,自始至终都没有韩信的影子,其实韩信就根本没有参加彭城大战。韩信去了哪里呢?彭城大战的前一年,刘邦虽拜韩信为大将军,却没有让他参加彭城大战,原因是项羽封的雍王章邯还在汉中的废丘固守,刘邦派韩信带一部分汉军围攻废丘。关中是刘邦的根据地,章邯是项羽的人,章邯不除,汉中怎稳?韩信虽在汉中,也时刻关注着彭城之战的形势。在刘邦即将进攻彭城的时候,韩信就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信中说:“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王英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刘邦大败逃出后,也多亏韩信还带汉军接应,并根据当时的紧急形势,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荥阳一带就筑起了一道抵御楚军的防线。

彭城之战,项羽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转变了自己孤立不利的局面,重新稳固了自己的地盘,但也犯了一个最为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乘胜追击刘邦,彻底打垮刘邦,以致给了他喘息的机会,最终直接导致了垓下兵败,自吻乌江的结局。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因此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为了彻底击垮蒋家王朝,不给他以喘气的机会,就写下了“宜将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综观楚汉彭城大战,刘邦是汉王,是皇帝,他应该最有对军队的领导权。但若要从战场指挥上说,刘邦56万大军竟被项羽3万军队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说明刘邦在战场指挥上与韩信差多了,若彭城之战换成是韩信指挥,说不定项羽不等垓下之战,就会早早灭亡。即使韩信在彭城失败,也不会输得像刘邦那样惨。正因为吸取了彭城大战的教训,刘邦知道了自己的斤两,以后再没有指挥过很大的战役,大的战役讨伐,他都交给了韩信。在一次取得天下论攻行赏时,他就毫不隐晦地说:“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刘邦之所以能成事,也许正在于此吧。


sunjin72976689


我觉得彭城大战,刘邦的指挥权应该高于韩信,或者是后者完全没参与指挥。原因有两点:

第一,史书记载的文字中,没有韩信指挥彭城之战的表述。

刘邦还定三秦时,韩信是大将,曹参和樊哙为先锋,这样的安排,此后的战争理应由韩信指挥,但汉军潜出故道时刘邦随行,大军由他“亲率出征”。自此开始,在平定三秦、联合诸侯打到彭城等战事中,一直由刘邦亲自指挥,韩信只是中途被派出去,击杀了不肯投降的韩王昌,再没有其他活动。

下次韩信出场,已经是刘邦在彭城大战惨败以后。当时,韩信收拢失散的将士,阻击追击而来的楚军,并取得胜利。司马迁有关这次战争的记载,自始至终是刘邦在亲自安排,韩信完全没表现出来。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二,从彭城之战汉军失败的原因来分析,这次指挥不是韩信的风格。

起初,汉军与诸侯联军总计有56万,并且一路顺风顺水,已经占领楚都彭城。在这种情况下,被项羽率领的3万骑兵翻盘,不但夺回彭城,还杀死杀伤汉军无数,这样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这固然有项羽勇猛善战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刘邦太过轻敌,以为自己人多势众,占了彭城便大局已定,未曾预料到项羽的迅速回访和突袭。

这种低级错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优秀将领身上,尤其是韩信这种名将身上。

结语

综合以上两点,我认为彭城之战应该是刘邦指挥的,其中,韩信没有指挥权。


子冬


刘邦的自信:我有六十万军队,还怕项羽么?

刘邦出关中后,很快招降并结盟了一众的大小王,联合对付项羽。因为项羽当初分封时不公平,让很多大小王心存不满,所以这些王很容易联合起来。刘邦自认为率领六十万大军足以打败项羽,当时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

于是,韩信的军事指挥权被夺,他没有机缘指挥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如果韩信断定这次战役能胜的话,他肯定会去争取指挥这次将要名垂青史的战役。唯一的解释就是,韩信认为赢不了。这些大小王们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各怀鬼胎,不听从命令,都是日后被灭的货。人多不一定办好事。

韩信不看好这次战役。最大的原因是,韩信认为汉军的实力还远不是楚军的对手。

于是,韩信躲在了背后,远离了这场战役,他要靠这些大小王们消耗楚军的实力,也借楚军消耗他们的实力,也顺便观察这些大小王们指挥军队的真实水平。

韩信早已有了为项羽挖好坑的设想,每步棋怎么走,他早就设计好了。这些大小王,将来都要被他收拾,然后整合他们的有生力量再去打败项羽。韩信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刘邦等大小王占领彭城之后,一下子好大喜功起来。原先他们是多么地惧怕楚军,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楚军的老巢被他们端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彭城纵情声色起来,并放松了对项羽的警惕。

正陷入与齐军交战的项羽,听说自己的窝没了,尤其是自己的女人虞姬有了危险,马上意气用事,留下大部军队继续攻打齐军,他自率一军攻打刘邦的联军。

联军有五六十万,项羽只带了精兵三万。

(二)项羽的高傲:我只有三万人马,一样收拾刘邦这个无赖

这是项羽天生的自负。自从巨鹿之战后,项羽从来没有把任何军队放在眼里。他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一次战役的胜利,滋长了他的自负。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勇气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惜,项羽不明白,也不会知道,他是古今最厉害的英雄,而他的手下不是。他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累,他可能体验不到疲倦的滋味,因为他是个异类,因为他的身体素质是天生的强悍,可惜,他总是认为自己这样,他的手下将领和士兵也应该是这样。

应该说,项羽的失败从巨鹿之战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结果没有韩信指挥的联军,果然如韩信所料,大败。联军败在内心深处对项羽的恐惧,他们可以不再怕楚军,但是惧怕有项羽出现的楚军。项羽是楚军的灵魂。被三万人马打败的大小王们,更加害怕项羽了,他们马上纷纷投降,以示忠诚。

而项羽也更加轻视刘邦了。

这场战役,表面上是项羽胜了,但是实际上,刘邦捡了一个大便宜。项羽应该明白,轻视自己的敌人,就是无视自己的生命。清朝的权臣鳌拜轻视小皇帝康熙,结果被一群小太监擒获。

(三)韩信的得意:其实我只是捡了一个落地桃子

坐山观虎斗的韩信很快收拾起了败军,稍一规整,就打败了项羽的追军。

韩信所收拾的败军,主要是汉军,其他王的军队根本不会听他的。

在这些王中的军队,只有汉军实力最强。人少不一定办坏事,就像项羽的三万精兵一样,韩信指挥汉军的这些精锐,打赢了楚军。

韩信的这次表现应该能给给项羽一个提醒,依靠败军,韩信也可以打赢楚军,可惜项羽依然不感冒。因为千里奔袭的楚军,被韩信以逸待劳打败,也纯属正常。韩信也断定项羽肯定会这般认为,而项羽也确实这样认为。韩信再次骗过了项羽。

项羽继续不重视韩信,认为只是被韩信捡了一个便宜而已。但是刘邦从此非常重视起了韩信。当然他以前也非常重视,只是这一次韩信的表现,让韩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