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两宋之际,像范仲淹一样文武双全又胸怀天下的人多吗?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你好,两宋三百余年,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今天且与君聊一聊最顶尖的几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威震四海的曹武穆曹玮

曹玮是北宋名将曹彬的儿子,出身将门,熟读诗书,通晓《春秋》。他治军严明,赏罚果断。多有奇谋,屡次击败西夏太祖李继迁。镇守西硾,三都谷一战击败吐蕃三万精骑,斩首万余,威震天下,令西夏吐蕃不敢东顾!

曹玮

死后追谥武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北宋战神李继隆

李继隆是宋初名将,善骑射,晓音律,多智谋,性恭谨,有儒士之风

年轻时就随军平定后蜀,南唐。赵光义即位后,参与平定北汉。

高粱河之战,进退有据,败而不乱。满城大战,当机立断,勇于变阵,大败辽军,杀敌八万,这在整个北宋都是数得着的战绩!

此后端拱元年和端拱二年,又两次大败辽国名将耶律休哥,斩首辽军数万,辽人十年不敢南侵。

对西夏,数败李继迁,擒拿李继捧!

战神李继隆

死后追谥“忠武”,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开疆辟土第一人王韶

王韶,嘉佑二年进士,熙宁元年上《平戎策》,宋神宗壮之。

他虽为一介书生,却率军破羌人,败西夏,发动熙河之战,拓边二千里,收复汉唐故土二十余万平方公里,是两宋开边第一人!

王韶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所以又有“三奇相公”的美称。

王韶

死后谥襄敏,追赠燕国公。

东京保护伞宗泽

义乌宗家耕读传家,宗泽元祐六年进士及第,因为反对“联金灭辽”的政策而遭到贬斥。

金人南侵,宗泽出镇磁州,和金人大小十三战,未尝一败。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南逃,宗泽以七十岁高龄出任开封留守,屡挫金人锋锐,威震天下,金人不得进。

他多次请求宋高宗返回开封以安人心,赵构心惊胆战,不愿过江。宗泽忧愤成疾而死,死前高呼三声“过河”!

宗泽,让人泪目的老英雄,用生命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他也是岳飞的恩师,我又有点庆幸他提前离世,不会看见岳飞惨遭莫须有的诬陷,那可能比杀了他还要痛苦。

宗泽,死后追谥忠简

老种相公种师道

种师道,北宋将门种家的代表人物,水浒传中鲁达说的“老种经略相公”说的就是他。

种师道年轻时跟随北宋大儒张载学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深深刻在心中。

种师道立功青涧,威震羌、夏。金人南侵,种师道率西军勤王,金人不敢动。宋钦宗让种师道总管天下兵马,却又犹豫不决,一时要战,一时要和,又不用种师道的计策,错过了歼灭金人的有利时机。

种师道

种师道最终忧愤交加,病入膏肓而死。金人入汴京,主动敬拜种师道,说皇帝听他的话的话,我们不会胜利的。

死后追谥忠宪。

此外还有刘锜,虞允文等等,俱是智勇双全的名将,天下之依仗。

呜呼!遍览史书,两宋暗弱,缺的是名将吗?将士在外奋不顾身,朝中却不断有昏君奸臣为掣肘,向来大树欲倾,其根先腐;黄芽之臭,始于烂心。主上不用力,仅靠武将,又怎么能一统天下而威服四海呢?宋朝缺的不是名将,而是会用名将的君主啊


煮酒放歌


我来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以为两宋之际,文武双全又胸怀天下的人不少,但要以范仲淹为参照标准恐怕又没几个。

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两宋时期,真可谓群星璀璨。

文武双全的群星中,范仲淹算得上最亮的一颗。文的方面,天下闻名,诗存世三百余首,词作存世仅五首,但首首脍炙人口。散文更优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岳阳楼记》人人传诵,著有《范文正公集》等。武的方面,曾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整军练兵,经略边疆,取得很好的战果。更可贵的是范仲淹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思想。这一点不容易做到,有的人会打仗,不见得有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这大概也是将与帅的区别吧。所以敌人害怕地说“范老夫子胸中藏甲兵百万"。至于胸怀天下就更不用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式名句千古传扬。总之,翻遍整个两宋历史,毫无争议能带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项桂冠的,范仲淹一人而已!

所以说,要以范仲淹为标杆,在两宋中找文武双全胸怀天下的没几个,但标准少降一点,两宋时期就多了。例如岳飞,文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武能领军掀翻金国万千兵。还有王安石,文能雄踞唐宋八大家之列,武能不惧艰险进行困难不次于战争的变法。其他还有辛弃疾、文天祥等。

至于第二问为什么会这样?整个宋朝,二百余年,它的繁盛不但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朝代,更超过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群星辈出也就不奇怪了。还有,宋朝虽物质文化双繁荣,但其整个国家军事力量与这两者不相配。也就导致国家不稳定,国家乱局徒让众多文学之士忧国忧民,不但要提笔能文还要上马能武,正如现时戏言,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把自己搞得一身才华。





昨天即历史


你好,我来说一下,我认为两宋确实出了很多仁人志士,但与范文正公相嫓美的不多,先不说我们所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还有范公镇守边关数载,敌人望而生畏,且总结出了“屯田久守”方针的军事理论;就是在文学上,更不用说那《岳阳楼记》的文采,诗歌存世三百首也令当时的文人汗顏。我认为可以一说的只有比他小一辈的王安石与司马光。

王安石与小时候就会砸缸的司马光在文学上可以说与范文正公相嫓美,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个编纂了《资治通鉴》;在胸怀上,一个是为国不惜一切力量的改革家,一个费尽全力为帝王做教育史的史学家;但可惜他们都没有军事上的成绩,文治武功还少了点。

当然我们更喜欢的苏轼,真的比范公有名,按现在说粉丝量很大,但他虽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豪放与文采,在军事上从未看到他的才能,就是做地方官也没什么成绩,好象只留下“苏堤”这个形象工程。至与南宋的陆游.辛弃疾,文采与武功都有建树,但生不逢时,无法展现,也无可比性。还有那位悲苍的末代宰相文天祥,我们只能看到他的忧国忧民,无法看到他的才能,可惜了。

至于第二问,“为什么?”,我认为两宋重文官轻武将,强调文人治国,给胸怀国家的有志文人一发展空间,出了很多范文正公这样的政治家,但是他们都没有发挥出来,这与昏暗的皇家有关。咳!那样好的经济,那样多的有志文人,皇帝多一点汉武帝的扩张覇气,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元朝,令中华文明受到了无法想象的灾难,再没有出现两宋时的范文正公类的人材。


尝古研今


两宋人物中,像范仲淹一样的应该是没有。

众所周知,两宋重文轻武,整个社会氛围就是看不起武人,甚至有“东华门下唱名方为好男儿”这样的话。但是范仲淹却不是这样,他在西北与西夏作战,重用武将,任用狄青,成功的防止了西夏的入侵。这在整个两宋都是绝无仅有。另外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改善了当时的财政收入,也为王安石变法做了铺垫。范仲淹一生简朴,按当时宋朝的文官收入,范仲淹完全可以过寇准一样的奢侈生活,但他却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没有风花雪月,游乐宴饮。

综上所述,两宋人物中,能做到范仲淹这样的基本没有。


米格


两宋之际文武双全的人并不多,分别是北宋的名将狄青、南宋名将岳飞、一生悲情辛弃疾、屈死狱中的猛将曲端。因为两宋君王的猜忌打压、奸臣的陷害、同僚的排挤,所以并不多。


小龙女5505


两宋之际,像范仲淹这样出将入相,文能安帮武能定天下的俊杰屈指可数。他们胸怀国家心忧天下,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是他们璀璨了历史的天空,留取丹心照汗青。


f范方春


应该不多吧。好人少坏人也少不好不坏的人多。一般人都是比较普通吧。古代体制感觉坏人更多些。当官基本没什么监管。封建体制感觉够呛


支撑这我


蛮多的。

寇准(勉强算一个)

韩琪

王安石

范仲淹

李纲

陆游

岳飞

辛弃疾

韩侂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