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等待復工22天,我偷偷更新簡歷11遍

01

最近和幾個還沒復工的朋友一起聊天。

聊到每天在家都做些什麼,有的說,已經閒到搶侄子侄女的寒假作業做了,有的說,一款鬥獸棋的小遊戲,短短一個星期就玩到了20級。等待復工的日子裡,大家好像都有點自暴自棄放飛自我。

直到一個朋友說:我已經開始偷偷更新簡歷了,在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工作機會。

這個朋友說,從2月3號開始,她就準備好了口罩、消毒酒精,自己做了便當,為復工做好了各種準備,結果復工卻一延再延。每延遲一次,朋友就忍不住更新一次簡歷,隨時做好另謀高就的準備。掐指一算到現在,朋友的簡歷已經更新了11遍。

朋友的行為看起來很慘也很無奈的樣子,但不管從怎樣的角度看,疫情之下,偷偷更新簡歷這樣的操作,是真的很優秀。


等待復工22天,我偷偷更新簡歷11遍


02


相信這些天大家多少都看到過一些新聞。西貝筱面村宣稱即使貸款,也只能撐三個月;新潮傳媒開工首日便裁員500人,高管集體降薪20%;

這些新聞意味著什麼?

其實即使沒有疫情,我們也應該隨時做好失業的準備,畢竟身在職場,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會先來。

公司經營不善倒閉,項目長期不能盈利,企業戰略結構調整,這些都可能導致意外的來臨,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意外來臨前,做好plan B。

在平時,Plan B可以有很多種。給客戶提交方案時,不確定客戶會不會對方案滿意,plan B就是另外再準備一份方案;給公司招人時,不確定候選人會不會符合公司要求或者會不會對公司滿意,plan B就是多邀約幾位候選人。

大多數的plan B,都是為了應對未知的不確定性。你可能到最後都用不上,但你不能沒有!

比如這次疫情,當公司長時間不能復工,那麼你就應該想一想,公司能承受住這樣的影響嗎?如果公司沒有撐住,自己是不是應該提前更新簡歷,準備好好找下一家?

公司沒事固然很好,萬一有事,自己還有plan B 能用上。聽起來很無情,但確實是每一個個體面對意外時,可以做的理性又現實的選擇。

等待復工22天,我偷偷更新簡歷11遍


03

你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你過去的工作經歷有哪些?你工作上有什麼優劣勢?

以上這些問題,你有多久沒思考過了?其實更新一遍簡歷,就能讓你重新思考一遍這些問題。更新簡歷除了可以找工作,也是做好工作覆盤的重要方式。

覆盤的實質是在經驗中學習。哈佛大學大衛•加爾文教授在《學習型組織行動綱領》中曾指出:學習型組織的快速診斷標準之一是“不犯過去曾犯過的錯誤”。

在一份工作中,隨時隨地覆盤,是避免犯同樣錯誤的重要保障。更新簡歷,能讓我們避免犯過去的錯誤。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可能忙於瑣碎的事情沒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和總結,而在更新簡歷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些問題。

在這個工作中積累了哪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用來做什麼;工作中還有哪些不足,這些不足要怎樣彌補;在找下一份工作時要注意些什麼,怎樣的工作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在更新簡歷的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和總結,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才能走更快的捷徑,過去的工作經驗才能真正為我們所用。

所以隔段時間更新一次簡歷,除了可以做好應對意外的準備,也是覆盤工作的好辦法。不管找不找工作,更新簡歷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等待復工22天,我偷偷更新簡歷11遍


04

其實就算不找工作,你也應該多更新簡歷,然後找機會出去面試。不然你永遠不會知道,一次面試能給你帶來什麼。

沒事多出去面試,是提升職業技能、明確未來職業方向的重要途徑。在面試過程中,和用人部門的交流中,你可以獲取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包括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最新要求以及核心競爭力等,這些都應該是你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

當然,面試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多少錢。

經濟學裡面有一個定律,叫價值決定價格。其實在人才市場裡,這條定律也一樣適用。每個人的工作經歷、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加起來形成自己的價值,這些價值放在開放的人才市場,就會形成價格,也就是公司應該給你的工資。

但要注意的是,這隻適用於開放的人才市場。一般情況下,一個員工的價值是隨著工作經驗、解決的問題的能力不斷上升的,理論上工資也應該同步上漲。可是在封閉的公司裡,很少有公司能做到,給內部員工的價格也隨員工的價值同步上升。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員工要怎樣知道自己的價值,怎樣知道公司應該給自己多少錢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面試,將自己重新放到開發的市場了。

所以沒事多更新簡歷,你還有機會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