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法國殖民越南時曾經發生大鼠疫,許多人死亡,被迫用文廟做醫院


在1902-1903年法國殖民越南時期,河內地區爆發了大鼠疫,許多人都在這場鼠疫中死亡,甚至由於太嚴重,只能用科舉考試的文廟來做隔離醫院。


法國殖民越南時曾經發生大鼠疫,許多人死亡,被迫用文廟做醫院

河內文廟


河內在20世紀初得了一場鼠疫的故事在一本由Claude Bourrin著作的《Chooses et gens en Indochine》一書中有詳細的記錄,在1902年末到1903年之間,河內發生了一場鼠疫,這場疾病帶走了許多河內人民的生命。在河內發生鼠疫之前,這場鼠疫曾經在廣州,香港和印度爆發。

河內鼠疫突然爆發

在這個時候,Bourrin是法國殖民時期大皇宮的代表法國的士兵,一天晚上,他聽到在一些安南士兵突然叫了起來,他立即到達地點,發現有幾個士兵突然痛苦在地上掙扎,當時他向當時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南警察局上報,並及時送這幾個人去醫院。

當時在法國人開設的醫院中,生病的士兵經測體溫,這些人的體溫是39度至42度。手腳出現了像水泡一樣的痘痘並迅速化膿甚至出血。病人表現為呼吸困難,胸口疼痛,身體孱弱。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患者會在24-48小時內死亡。

這種鼠疫傳染性很高,許多人染病,之後民眾染病率越來越高。當時河內的法國殖民者正準備展會,總督府得到鼠疫的消息瞬間議論紛紛,法國殖民者立即宣佈關閉即將開的展會。他們將被感染鼠疫的士兵的物品運送到固定地區進行焚燒。


法國殖民越南時曾經發生大鼠疫,許多人死亡,被迫用文廟做醫院

現在越南和鎳文廟是河內的地標象徵之一


隨著染上鼠疫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集中到法越殖民地政府的醫院進行治療。由於病人過多,醫院無法承受,當時就把平時祭孔和科舉的河內文廟改造為臨時的隔離醫院。

當時用文廟做醫院後是有一個故事的,當時法國殖民地政府想拆除位於河內市中心的文廟,用作河內城市建設擁堵,於是準備利用文廟改為鼠疫醫院的機會,直接拆除改為永久醫院,並選郊區一個新的地方建文廟。這個故事同時也在阮佰潭的《那時候的河內》這本書中有所記載,當時殖民地政府向一些阮朝官員詢問建造文廟的意見。

法國殖民越南時曾經發生大鼠疫,許多人死亡,被迫用文廟做醫院

河內文廟

當時一位名叫範文樹官員回應:此次疫情發展迅速,整個京城的人民都發病,用文廟來做隔離地區,無疑是對的,但是文廟的地位在越南人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文廟無論是阮朝京城的順化還是河內,各地的文廟都是越南人民心目中的文化精神支柱,河內文廟必須要完整地保存下來,對於新建文廟的設想比較擔心,恐怕操作不慎就會引起越南民眾的反對。

法國殖民越南時曾經發生大鼠疫,許多人死亡,被迫用文廟做醫院

河內文廟有很多漢字


當時法國有些官員對遺蹟保護已經有一定的觀念,也考慮殖民統治的穩定,最終法越殖民地官員聽取到這位阮朝官員的建議,承諾會保護好現有的文廟,會還給人民一個跟以前一樣的文廟。

之後,隨著這種鼠疫疫苗的出現,鼠疫病情得到了控制,這種疾病才最終被打敗了。幾天後,殖民政府就讓幾百名修理工對文廟進行了復原,恢復了文廟昔日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