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对2021考研究生有什么影响吗?望赐教?

还公道的正义快点来吧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说了,扩大研究生招生。这个消息就短短一句话,其实影响是深远的。

具体扩招政策国家没有宣布,但从前期的重庆市给出的文件来看,这份文件应该是真的。里面提到了对理、工、农、医和师范等学科做倾斜,主要在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招生主要招的是专硕。


第一,这个影响了2020的考研生,一些在学校复试线左右的学生,有可能就上线了。


第二,对2020的理、工、农、医这些专业是大利好,尤其提到的集成电路等领域,肯定会扩招很多人。


那么,对于2021届考生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这些扩招名额应该还会保留。因为现在考研人数太高,录取率太低,所以多招一些人是应该的。名额不变,2020届又多招了一些人,相对来说,2021届就会比预期的轻松一些,竞争压力会小一点。


第二,对于刚才说的那几个专业,集成电路、临床医学等,则是更好,因为招的人还是多。


第三,由于研究生扩招,本科文凭不值钱,将会有更多人考研。一个人将要获得一个像样的工作,也许必须要读研了。对于2021届学生来说,也许考研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唯一选项。


这对于2021届考生来说,是当头一棒。2020年有341万考生,也许到2021就会有接近400万的考生。因为文凭不值钱,因为就业不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研的难度并没有比2019,或者2018降低多少。

第四,研究生文凭也将不值钱。研究生数量增多,专硕的数量增长更快,等专硕达到一定比例后,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就跟英国的水硕一样。真的要有真本事,就需要读博了。因此,读博人数会增加。


最后,说一下,虽然考研不容易,本科生不好找工作。但如果大量的人考研的话,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因此,大家在考研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专业。有些不好专业的研究生慎读,因为到了研究生,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要求比本科生时候要更高。

总之,虽然扩招比不扩招要好,但好得有限。如果2021要考研,一定要现在就开始复习了。


五道口的颜学姐


扩招前,包括扩招当年,本科毕业是可以选择绝大多数工作的,包括科研,教师,各类管理。当时的面试看在校期间的实际作业和作品比较多,一般不看头衔。

当时的本科生就业很容易,和今天的本科生不同的是,当年的本科生水平很高,并非今天所谓的本科生能比。自学能力,社交能力,赚钱能力都比现在的学生厉害的多。很多答主说不愿意扩招的人是柠檬精,扩招未必影响学生水平这种话,我个人十分不同意。扩招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面对学生人数的变化,我大学的老师上学时,一个班十一二个人,有些班甚至十个人不到。我自己大学时一个班二十个人左右。现在大学一个班小专业可能二十几个,大专业一个班有四五十甚至更多人的吧?都是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和教五十个学生,效果能一样吗?

我当老师这些年,从学生的作业上,就能看出明显的平均水平上的退步。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暴增,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平,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自己能上大学看做理所当然,不会像扩招前的大学生那样,在进入大学后加倍努力。当然,那时一个班里一堆二十七八的学生,毕业很多人就三十了,想不努力也不行。

认真说一下本科扩招对高校的影响。

我毕业大概五年左右的时候,改变开始明显起来,能考研究生的地方多了,毕业后七八年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倾向招研究生,原因是本科生的水平下降。

本科生的水平下降这件事解释起来很容易,大学扩招,让大量水平不足以当老师的人进入了高校当老师。这里要说一句狠的,老师这个活真不是谁都能干的。能教好学生,是技术和努力结合的结果,还要有天赋,绝非写几篇论文拿几个学位就行的。

不合格的老师进入大学,稀释了教师质量,加上2005年左右社会阶层松动过一阵,当时高校工资很低,很多讲课好的优秀教师辞职去了公司,教师行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这里说句题外话,在高校里,教的最好的教师一般不是行政和教职兼任的那些有各种头衔的老师,教的好的教师,通常晋升都比较难……

教师行业平均水平下降,但扩招规模定下来之前,由于学生数量的不停扩大,教师职业被当成了好进好干的职业。随着扩招规模尘埃落定,很多地方都发现,教师数量有些超过了。

同时,由于本科扩招,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扩大了,博士生的规模也在扩大。高校教师作为教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群体,自身的学位自然不能低,于是高校教师开始快速硕士化博士化。

硕博化的教师群体拉低了本科教育水平,这句话不是乱说,硕博化的教师群体改变了教师评价体系,由于硕士和博士都有科研要求,以论文定高低的评价体系迅速碾压了原有的资历和学生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老体系下,虽然平庸的教师也能往上升(这是旧体系主要被攻击的点,实际平庸的教师提升速度是普遍慢的),但升的最快的一般还都是学生口碑好的教师,整体氛围是对就学的学生有利的。

新体系改变了大学,教师开始以论文和课题为目标,在这个体系下,人情往来和派系关系很重要,写论文拿课题也十分耗费精力,学生的学业被放到了越来越轻的位置上。虽然看似教师整体的水平上升了,但实际教学水平却是连年下降。

快速硕博化的教师群体很快开始内卷,高校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条件越来越苛刻,同时随着教学科研化,表格也越来越多,前线教师很大程度上无暇教学工作,整日忙着无关的事。

如果接下来研究生扩招,很快高校教师就都得是博士了,不管大校小校,几线城市。高校内的非博士教师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最终相当部分教师被挤压出局,博士教师们会取而代之。

博士教师绝不是高校教师的合适人选。原因大致这样。博士教师读书成本太高,高校教师工资并不丰厚,收入很大部分要靠课题和项目,新教师很难短期内有所收获。而博士毕业由于年龄问题,比起其他教师,博士们面临着十分现实的成家立业问题,需要的收入和拿到的工资差距较大,这种情况下,很难指望博士们去认真教书,何况从新人教师到合格老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修炼,博士们很难沉下心去。

其次,现在的高校评价体系,很多地方几年一考核,非升即走,这种体系下,本科教学完全是博士们的累赘,因为他们是最直接面对这个现实问题的人。

另外,博士教师群体的增加,会进一步让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唯论文唯课题上倾斜,这是十分不利于本科教学的。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本科教育的水平想必还会进一步下降,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高校教学是一份很难的工作,高校教师不需要出那么多论文和课题。想把本科教育恢复到二十年前的水平,需要的是认真研究教学技巧,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人,能做到这些,就已经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了。

以上是当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本身的影响。我自己家庭三代教师,爷爷是教育家,父亲一代出过两个特级教师,这些话是我自己结合自身经历以及之前和家族其他长辈讨论时的看法,并非随便一个人的胡言乱语。

对于大学教育和科研,实际上,最好的办法是教学和科研分开,从事教育的老师和从事科研的老师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成立专门的大学研究所,研究所承担科研以及某些专项教学任务,起实习基地的作用。能讲课的老师让他们好好讲课,至于职称,让毕业后的学生参与评价最合适最直接,别乱折腾。

希望这个办法有一天能实现吧。


努力中的小小白


我也是一名今年考研的考生,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要搞懂扩招对2021年的影响就必定要了解对2020年的影响。今天晚上(2月25日)新闻联播刚刚播放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所以这个是石锤,2020年硕士研究生必定会扩招。

但是对于这条信息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这个扩招也是分领域,要划重点的!主要扩招的是医学类,农学类,理工科等国家紧缺的对口人才,这些专业的研究生扩招幅度肯定会大一点,但对于已经很热门的经济学,金融专硕,会计专硕等,可能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扩招幅度,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

其次,扩招大致比例是多少呢?目前已知湖南省总体扩招5%,这个湖南省已经下发过相应文件。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本学校打算扩招10%~20%。不过限于资源有限,特别是宿舍,985和重点211的扩招规模不会很大,扩招重点是专硕,此次扩招的专硕估计应该不提供住宿。因此,预计20考研总录取人数预估90万左右,比去年增加10万左右,同样的,那么2021年录取人数肯定不会缩小,也必定在90万以上,考虑到还有一部分自然增长,预计会在95万附近变化。这是对于扩招的具体情况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本次扩招的背景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目前爆发的疫情是最重要原因。它对企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小型企业自己都有破产的危险,必然会缩减成本,减少找人,那么就意味着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果适当扩大招生,那么这批在国家线附近的考生很可能就会顺利上岸,不会参与到和应届生争抢岗位的竞争中来,换句话说,这一系列操作还是为了解决就业,稳定社会。

不管怎样,扩招对2020年考研究生还是2021年考研究生的都会有一定好处,毕竟录取人数多了一些,能上岸的机会大了一点。还是值得各位高兴的。

但是,大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扩招主要针对特定领域的特定形式,而且比例也很有限,不会像某些同学期望的那样让每个人都有个学上,2021考研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为什么呢,主要有一下原因:

第一,考研人数的自然增长。我们都知道,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是341万,2019年是290万,涨了51万人。那么按照这个增长速率,2021年报考人数也会达到390万人以上。这是现实状况,扩不扩招都会这样。

第二,受到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可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势必会有一部分人加入到考研大军里面来,一方面逃避就业的压力,一方面提高自身学历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这部分人数到底有多少还待综合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而定。还有二战的这类考生就更不必说了,每年都有。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至少在400万以上,这是个残酷的事实啊,今年录取人数在90左右,2021年可能在95万左右,基本不可能突破100万人,所以总得而言,2021年录取人数少于四分之一,压力可以说比今年要大!不过好在今年扩招了一部分,让更多的人录取了,否则2021年的考生日子更不好过,这是现实,大家必须丢掉幻想,清醒的认识到,早日做好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说的比较直接,没估计各位考生感受,希望大家谅解。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扩招对2021年考研影响的分析,总之,好处必定是有的,因为招生人数增多了,可以录取更多考生,缓解部分压力,但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有那么大作用,形式依然很严峻,需要努力备考2021,不能懈怠。

我今年走完了考研初试的过程,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如果有希望探讨的同学欢迎评论留言,我也会介绍一些自己的方法和历程,谢谢。


珠城蚌埠


作为一个在高校教育管理岗位奋战了十几年的老兵,又是过来人,很了解这里面的苦,特别是力争上游,考名校,跟名导的人压力还是很大的。我来和你说说研究生扩招会带来的对后续考研学生的影响吧。为考研学子提供点参考。

一、为什么要扩招?

这个答案很多人都已经大致能够理解,就是为了缓冲疫情造成的企业发展受影响,从而导致就业压力过大。通过扩招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生继续再读几年书,缓冲就业压力。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持续了将近10年,一直到本世纪2010年左右才逐步放缓。去年国家在高职扩招100万,可谓是规模空前的。本次的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都是教育在关键时刻为社会发挥缓冲器的作用。作为社会子系统这也无可厚非。

二、硕士研究生扩招会对后期考研生产生什么影响。

扩招肯定会对后续的考研生产生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下面具体分析。

1.有利的一面。按照高校招生的惯例,规模上去以后一般不会再降下来,因为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以后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只会再网上涨,不会往下跌,那么招生指标多了,考研的压力就会减小,成功率增加。

2.不利的一面。扩招对于当年的学生是有利的,对于后续的学生除了容易考上了之外,基本上都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人数增多,教学资源不足,培养质量下降。招的学生多了,就会导致资源不足。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导师不足,上世纪扩招之前,一个导师一届带1-2个硕士。扩招后一个导师基本上一届要带5个左右,有更厉害的一届带近10个,三届就达到30个左右,不可思议。其次,表现得是实验器材不足,这主要是理工科,有的大型精密仪器一个学校就1台左右,研究生培养基本上都会涉及高尖端的仪器,那么申请就得排队了。再次,出现研究生大班上课现象,这原来只在本科生出现,可是由于扩招出现公共课,甚至是一些专业课也是大班上课了。这些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对于20201级的表现最明显了,因为刚开始扩招,就是学校补充设备或导师也还来不及。想选本专业的名导师那竞争可不是强烈一点点的问题。

第二,文凭贬值,就业难,就业待遇下降。像本科生一样,上世纪90年代扩招前,本科生属于精英,就业容易,单位好,待遇高。扩招后立马一落千丈,各单位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硕士生在本世纪初为了缓冲本科生扩招带来的后续效应,2002年起也就行了扩招。结果2005年之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还非常受重视,比如到高校的的基本上都还给房子,但是从2006年开始,高校招硕士基本什么都不给了,还竞争比较激烈了。现在一般的二本院校除非冷门专业,基本不要硕士生了,都招博士,还要211,985的。这次再大规模扩招一下,可想而知毕业后的境遇估计和现在的本科生相差不大。2021级就是第一届受冲击的。

第三,再深造考博的竞争压力增大。注意本次是硕士研究生扩招,并没有说博士生也扩招,最为学历学位的最后一道关口,国家还是很慎重的。博士生虽然也逐步扩招,但是规模很小,保持稳定。所以硕士生多了,就业又不是太好,那么就肯定很多人准备冲击博士,而博士扩招较小,必然导致竞争压力陡增。

2021级肯定就开始显现,不过这个压力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如果你能2021级读硕,又想考博,那最好是第一年就考上,后面会越来越难。

不过无论如何能考上研究生肯定要比本科生强,不要考虑太多,只管考,上面说的不利只是对群体产生的影响,致于个体,不同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只要自己努力,再不利的环境也能出人头地。祝每个考研学子都能成功!

<strong>


闲墨谈教育


我的答案是对大部分准备读研的没有影响。

根据现有文件,官方的说法是[国家新增研究生计划全部为全日制硕士,并以专业学位为主,要求向理、工、农、医和师范等门类和方向倾斜,特别在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要积极扩大招生规模。]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定向扩招,向国家急需的方向扩招。以集成电路为例,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在百万量级,因此集成电路研究生需要扩招很多年才能补足缺口。实际上,集成电路研究生扩招今年不是第一年提出了,在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扩大集成电路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

此外,这次疫情中,也反应出我国的基层医疗条件差,急需大量医学生到县级单位工作,提升县级医疗条件和质量。其实这个问题国家也是长期战略,以前就搞了很多年的免费医学生:只要你同意毕业后回县工作,大学期间免学费还有补助。

我国生物制药也长期落于人后就不需要说了,大家在买非中药的时候,那些难读的名字就说明问题了。目前一些靶向药的研发经费高达18亿美元/个。中国迟迟跟不上国际药物巨头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先进制造也是国家中长期规划,并且在中国制造2025中多次被反复提及。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是几百万的量级,网络安全和先进制造在百万量级(数据凭心记,不保证准确)。

现在国内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国家急需的方向缺口巨大,第二是部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以集成电路为例,培养一个合格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预算2万)、一次国内学术会议(预算1万)、流片3次(按照180nm计算,每次大概10万起〈具体费用和面积有关〉;很多时候还需要流片90nm),集成电路在片测试至少1000元/小时,每个片子测试成本都是上万。加上封装并不算给研究生的补助,成本已经高达劲40万,还不算偶尔和研究生去吃吃饭,给他们发点生活补助。其实很多时候导师也没有办法,为了省钱,就只有把流片实验改成仿真,学术会议也不开了,培养的研究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就开始抱怨学历贬值。

因此,与其担忧由于招生人数过多带来的学历贬值(按照定向扩招的理解,很多人的学历都不会贬值。并且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录取比例越来越低),不如想办法提升自身水平,把自己变成合格的高质量人才。


吾知难


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有大能力,大毅力,大志向,单纯靠个人奋斗的,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而大多数人,还是跟随历史的进程。

对于2021年考研的学生来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就是历史的进程。我想说的是2020年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会使2021年的招生规模扩大,起码不会缩招。这意味着硕士的含金量虽然下降了,但是你考入名校的机会比以前大多了,因此对于21届的考生,我鼓励大家往高报。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 will land among the stars.

对于报考院校,985,211,双一流那不用说了,每个考研人对于自己行业的院校都是门清。对于不是很拔尖但是有野心的同学,考一个行业不拔尖的顶尖院校容易得多,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的口译专业要比对外经贸大学的口译专业难度小,因为对外经贸的口译排行业第三(前面是北外和外交学院)。

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c区的211学校唾手可得,名字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但是别只考虑研究生好不好考得上的问题,考研的目的还是为了就业。扩招的结果是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泛滥,尤其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更要担心。研究生可以给二本三本以及专升本的学生一个学历镀金的机会,但是永远要记住,居安思危,想想三年后以后的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职场上升空间。


飞院小强


看了那么多评论,都没答到点子上,也是因为大多数回答的人都没上过研的原因吧!

本硕士就来说几句:

1.研究生教育,标准的说法:专业教育的起点。什么意思?就是说,真正的专业学习,从硕士研究生才开始算。本科,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学习,根本算不上专业性学习。

2.研究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初级、独立自主、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人才。

请注意:初级,正意味的是专业性教育的初级。独立自主,意味着硕士研究生毕业之时,是要能独自进行项目的开展、推进工作(项目≠具体任务)。创造性工作,意味着在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习什么是创造性、如何进行创造(首先是要会评价,随后是创新)。

3.研究生教育,教育的方式与本科教育,完全不同。

本科教育,基本上是高中教育的延续,教育方式也是上课、考试,不同之处,在于本科教育中,增加了很多实践活动、实验技能的学习,总体还是:老师教~学生学。

研究生教育,虽然也要进行一部分的理论学习,但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学分,取得毕业资格。举例:本科,上课需要3.5-4年,所有课程的学分加到一起≥45,学业结束,课程也就是结束;硕士研究生,上课需要1年,学分数≥15,课程结束,只是课程阶段结束,真正的学术研究实践,才刚刚开始。

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实践阶段,导师只是提供一个大的项目,供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只是领任务,干活,导师是不会参与实践活动的。项目开展,需要的文献搜索、信息整理、方案设计等工作,都是研究生们自己面对,自行解决,不会?自己想办法!导师,只会在约定时间,要研究生的工作结果,并对学生的实践结果做评价,然后,不合格的,再打回去重新做。直到结果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设计的方案,汇总之后,要由多名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所有方案进行评审,也就是硕士们都熟悉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评审,主要集中在创新性、可行性上,(这一个阶段等效于社会上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评审)。学生要根据评审结果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并提交改进报告。直到学术委员会通过,方案才能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培养的是学生的:文献阅读、综合写作、项目(实验)设计能力。

方案开始实施,导师也是不会天天看着的,没人管,全部都是研究生自己去面对,具体要怎么开始?买什么样的试剂、材料,完全依照方案实施。谁去跑腿买?怎么组装?怎么配制?那全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导师只是在定期举办的学术小组会议上,询问一下项目实施的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而已,至于其他的嘛,学生自己拿主意。当然,在定期召开的学术小组会议上,导师是要求学生,排队,进行最新外文文献的报告,也就是集体学习。所以,研究生,平时除了项目的工作,还要得自己找寻外文文献,并进行翻译,再制作成PPT进行展示。这个阶段,培养的是研究生:动手实践、检索文献、翻译文献、制作PPT、进行汇报工作的能力。

项目进展过程中,需要的实验技能,导师是不会教的,都需要研究生自学(读书、网络文献查阅、向师姐师兄请教)。这个阶段,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

随着项目进展,会有一些实践结果、数据,研究生们,还要学习撰写标准、专业性的科学论文(小论文),这只是供发表在科学刊物上的。根据杂志社的信息反馈,还需要对实验进行补充、完善,这个过程,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导师也只是起到一个提建议的角色。小论文,在社会上的刊物正式发表了,才具有毕业的资格,这个阶段的实践过程,培养的是研究生:阅读、写作、协调、数据整理、数据处理的能力。

项目开展到尾声,要撰写大论文(学位论文),同样,要涉及文字撰写、图片处理、信息整合、数据统计与分析等难题,对应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所有这一切的最后,就是毕业答辩,由奇数个教授(人数≥5人)组成的答辩学术委员会,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评审(等同于社会上的项目评审和验收),在答辩过程中,教授们会问好奇的问题,也会问专业性的问题,以及涉及创新性的问题。总之,也不是走过场、很轻松就可以结束的。答辩完,答辩学术委员会,对每一个学生会投票做出评价,决定该学生,是否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当然了,投票不过的,对不起,下一年再来答辩吧。因为投票不过,延期毕业,真的是有的。

综上所述,就是一个完整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流程。这个部分过程本身就有点多,呵呵。看完这些,你应该明白了吧?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出来,他具有的能力是综合性的,刚刚具备独挡一面的人才。

4.硕士研究生教育,人员工作量、所花经济成本,是远远高于本科教育的。

毫不隐瞒的讲,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个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实践过程中的工作量,相当于4-5个本科生的工作量,而一个博士研究生,相当于4-5个硕士研究生的工作量。

国家培养一个硕士,所花费是以10万元计算的,培养一个博士,所花费用是以30万元计算的。

5.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博士教育提供人才储备的过程。博士教育,是培养高水平、高级专业性、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只有经过硕士研究生的系统教育,才能很快进入角色。

6.国家的主要科研项目,都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承担,随着近些年,国家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逐年增多,扩招硕士研究生,可有利于更多的科研项目扎实落地,以及产出更多的成果。

扩招硕士研究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专业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

更多受过系统化、专业性训练的硕士,进入到社会的工业部门,可以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去带动我国工业化向更高水平、更高级别、更高质量方向迈进,从而会有更多高水平、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出现,进而会增进社会整体产品高、精、尖、智能化,进而会增加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内的大规模使用,增强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会转变成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硕士研究生扩招,与本科扩招完全是两码事。

总之一句话:硕士研究生扩招,完全对社会发展有利!!!


宝贝鱼28


影响很大。

因为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这个扩大招生的行动,会对2021年毕业生考研的方向有个巨大的引导作用。

如果是有心的学生,就会从扩大招生的专业里找到国家需求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在这一年里,对那个专业投入更大的精力,用一年时间的努力拼搏,争取在2021年考研成功。


蒙圈了136


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这一决策很明显是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对毕业生进行分流。

那么扩招后对研究生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1、数量增多,含金量下降

物以稀为贵,研究生扩招后含金量自然会下降。可以拿本科学历做对比,经过多年的扩招,现在本科学历已经相当普遍,但含金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2、考研人数增多,难度不一定下降

面对研究生扩招政策,加上各大考研机构的宣传,考研人数肯定会上涨,如果上涨人数很多,考研反而难度会变大。几年前大家的考研座右铭都是,干掉自己左边的和右边的就够了。随着近几年扩招,考研人数增加,除了干掉自己左边和右边的,还要干掉前边和后边的。

其实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扩招影响并不大。

首先自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擅长的领域,不要盲目跟风考研。比如自己喜欢销售,社交等行业,并不一定要考研,趁年轻早早打拼。

另外,如果选择了读研究生,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只要自己专业能力强,就算研究生数量增多,也不用因为找工作发愁。

总之立足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的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


赢在中小学


2020年研究生已经确定要扩招了。昨天,强总召集的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一些省份也已经开始行动,做好了扩招的准备。

应该说,这是2020年考生的重大福利。虽然,对于870万应届毕业生来说,几万人的研究生增幅用来缓解就业压力,只是杯水车薪,但对于那些在国家线上徘徊的考生来说,这无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今年的国家线也有望降低5到10分。



今年的考生是欢喜了,但明年呢?很多人开始担心起2021年的就业和考研了。真经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2021年,将会出现比今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考研形势。

第一,今年的870万毕业生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今年是难以就业的。国家也说了,对于这部分人,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但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就业,所以,明年,这部分人还会投入到就业市场上,会和2021届学生抢饭碗,届时,2021届和2020届毕业生同时出现,拟就业数据可能达到1000万。



第二,今年的研究生考生是341万,就算今年扩招到100万,也还有240万人无法录取,鉴于今年的就业形势,以及对明年扩招的预期,明年考生数超过400万是大概率的。就算明年录取110万人,考研的难度也丝毫不会降低。

个人认为,如果今年出现大幅度扩招,那明年绝对不会再出现扩招,甚至还会缩招,因为高校的师资、实验条件、宿舍等难以承受这样的增幅。这样,明年的考研形势会更严峻。如果今年细水长流,小幅度扩招,那明年还可能会有扩招的机会。



不管怎样,个人建议,2021届考生,现在就开始着手复习吧,别心存幻想。人生的大考就在眼前,大家要有必胜的决心去面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