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艺虫爬墙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了许多年前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的一个讲座,讲座的名字就叫《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在讲座中,莫砺锋教授就假设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又列举了其他一些唐代诗人,看看谁不服李白。

莫砺锋教授是中国内地第一位文学博士,也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唐诗研究方面的权威。下面,借用莫砺锋教授讲座的一些观点,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李白的诗歌是否真的无人能超越?

题目中有个观点,直接说李白的诗歌无人能超越。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设。李白,作为诗仙,他在唐诗界的地位无人质疑。但并不代表李白的诗歌无人超越。比较,李白一生创作的诗歌太多,而且评判一个人的作品高低,本身就有太多的主管、客观因素。

在说到李白在唐诗界的地位时,莫砺锋教授用了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用的非常恰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不像比武,无法当场分出胜负。多数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胜负。

何况,文人相轻是自古至今文化界的传统,尤其是水平差不多的文人之间,往往是相互不服气的。“初唐四杰”还曾为了组合内部的排位问题,闹得不愉快。即便是今天一些初出茅庐的小文青,往往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看谁都不服。不服李白,不服杜甫,不服苏东坡。


李白和杜甫,谁的诗歌水平更高?

李白死后,他被拿来跟很多人组过组合,最经典也最匹配的组合,自然是李杜组合。诗仙配诗圣,也算是千古绝配了。但是,诗仙与诗圣,谁更技高一筹?

这其实是个千年来的世纪难题。从组合的名字来说,李杜,看起来似乎是李更胜杜一筹。很多人也是这样默认的,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服。李杜死后不久,一个叫顾陶的唐朝人编了本诗集,书中就特意把“李杜”组合的名字写为“杜李”。

虽然杜甫在活着的时候,名气一般。但却是唯一一个死后名气越来越响的诗人。到了晚唐,杜甫已经足可与李白一较高下了。宋人是崇尚杜甫的,在宋人眼里杜甫要比李白更胜一筹。王安石、苏东坡都是杜甫的铁杆粉丝。

王安石不喜欢李白,他认为李白的诗十首有八九首是写女人和酒的,而杜甫呢?他的诗大部分都是直击社会弊端民生疾苦。在境界上,李白输杜甫一截。

苏东坡也认为,李白人品有问题,尤其是他在政治上的糊涂,在忠君爱国方面做的不够。杜甫则是一直心系天下苍生的。所以,杜甫的诗配称诗史,李白的不配。

王安石和苏东坡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宋人的观点。明朝人则有个观点,叫“十首以前,少陵稍难入。白首以上,青莲较易倦”。李白的诗浪漫、大气、想象力丰富,读起来更容易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如果你只读十首以内,李白更容易读懂。但是,如果读诗读得多,达到百首以上,那你就会厌倦了李白,而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


李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今天,我们的学术界、教育界、民间都有了自己的独立观点,并没有一味地沿用古人看法,毕竟不同时代价值观有差异。一般来说,我们今天很少会给李杜分个高下,大多认为俩人是同样为大的诗人。所以,郭沫若称李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一样闪亮。

我觉得,李白和杜甫虽然是千古好哥们,但俩人其实是两个世界的人。李白活在虚无缥缈中,杜甫活在现实世界里。李白是仙,不食人间烟火,他身上的仙气和傲气,使得他更多了一些传奇色彩。他是用天赋在写诗。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多人想学都学不来的。杜甫则是用生命在写诗,生命人人有,所以杜甫相对来说更容易学。

如果真的非要说李白是无人能超越的话,我认为无人能超越的不是李白的诗,而是李白这个人和他身上的仙气。


南京老張


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原因太多,主要有以下

第一来说,李白胡人血统天性豪侠。不仅如此,他还认真拜师当时天下第一剑客为师,而且成就很高,时人有称之为剑术天下第二

豪爽天性加上豪侠本性,下笔写诗风格自然大气磅礴气度恢宏,你看:

《上李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第二自然是他出神入化举重若轻的赋诗才华了,我们来看这首《清平调》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三自然是他寄情饮酒乐趣,喝酒作诗言志的浑然天成情调,豪气而又浪漫,潇洒而又哲理,你看这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总之,能有李白文采的如杜甫王维,诗情画意有余而洒脱浪漫不足;能有李白浪漫文采的如小李杜等,却没有他豪气干云令人清爽;有他豪气干云风格的如稼轩岳飞,实在没有他举重若轻文思泉涌!





伏兮谈


野狐试答

题主的问题包含着李白诗歌天下第一这样一个判断,题主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如果说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应该没有人敢质疑。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李白、杜甫孰优孰劣的问题,从唐以后争论了一千多年,闻一多说李白和杜甫出现在盛唐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是千年不遇的奇观,这样才草草结束了这个没有结果的争论。

中国属于大陆内河文化,先民一向都是脚踏实地,关注现实人生,自《诗经》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从屈原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后,直到唐朝李白登场,才诞生了第二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诗人,物以稀为贵,李白这颗璀璨的明珠就显得格外耀眼了。在唐朝时,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就被文宗皇帝钦定为“大唐三绝”,可以说没有了李白,盛唐气象不会那样盛大,中国诗歌史也会失色不少。

“庒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这是龚自珍在《最录李白诗》中对李白的评价,真可谓慧眼卓识。李白有着庄子的浪漫恣肆,又兼具着屈原高贵孤傲的贵族气。李白一只脚踩在地上,一只脚伸向了天空。他有着儒家的现实精神,他热衷功名,怀抱经世济民的理想,也有着道家的遗世独立情怀。李白又特别仰慕战国策士侠客们独立高贵的人格精神,他渴望平步青云,鄙视一步一步向前的科举之路。因为是李白,所以不走寻常路,他通过道士吴筠举荐,直接被玄宗召为翰林院学士,当然这也是因为李白诗歌名满天下的缘故。

李白诗歌成就最大的是乐府歌行体,李白很适合这种自由灵活少有约束的诗体,李白就像他的诗歌,自由、率性,甚至任性,天马行空,睥睨一切。李白被称作诗仙,凡人难以学习到他如何做诗。李白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嘴一张就出来了,最多那些绝句还能看到点灵光一现的痕迹,很多诗歌简直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古今也只有李白把杀人放火、骂人随便地就写进了诗歌,而且又是那样自然恰当。“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活得很真实、很洒脱,他连死都是那样的浪漫,北宋诗人梅尧臣有《采石矶增郭功甫》诗曰: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
青山有冢人谩传,却来人间知几年。

李白身上有着太多的迷,连死都有好几种说法,我更信他是捉月溺水而死,这多浪漫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诗,李白没问题,济沧海,他根本不行。李白在政治上其实很幼稚,当年入京,醉卧长安,红极一时,也只落了个赐金放还。入永王李璘幕府更是政治短见的表现,简直就是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反叛王朝的罪人。李白被流放夜郎,而且是“死放”,遇赦不赦,死葬本地,还是皇帝的亲家,王朝第一功臣郭子仪以官职爵位力保才得以赦免。没到流放地,李白就被赦免放还,他高兴地一张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看看又有点藏不住了。郭子仪救李白,也算是报恩吧,当年李白名满天下,镇守潼关的将军哥舒翰邀请李白到军中喝酒,这时军中郭子仪所部营房失火,还是中级军官的郭子仪要被哥舒翰按军规处死,李白并不认识郭子仪,因为喝酒是高兴的事,不想败了酒兴,就给郭子仪求了个人情。大诗人的面子哥舒翰还是要给的,郭子仪也就此欠下了李白一个人情。

如果说李白诗歌天下第一,至少杜甫的粉丝不服。李白的诗歌鲜有人能敌,他的传奇太多,他身上的迷更多,如果说李白古今天下第一,反对的人也许会少点。


野狐习禅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这三方面的问题:李白这个人;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否李白的诗歌无人能超越?

我作为李白的资深粉丝,现在可以说是铁粉,诗圣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这个人的呢?主要是怀念为主。请看杜甫多次写给李白的诗歌:

《梦李白》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要么思念,要么做梦都要多次想到李白,而很多人在对比杜甫对李白的思念程度没有李白对杜甫思念的深。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所以,

李白就像文曲星下凡,那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网红大咖,IP明星,一会儿叫高力士脱靴,一会叫贵妃研磨,一会和饮中八仙喝酒K拉OK等等。李白这个人既豪迈又狂浪,既想入世,又想云游四方,很矛盾的一个人。他不是完美的一个人。一个不完美的人,却被后人神化了,所以谪仙人下凡也是有缺点的。后人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和书法家美食家苏东坡也是很崇拜李白的,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说道:

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臻,此岂济世之人哉?而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曰: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

苏轼对李白给了250万个赞,称他狂,称他牛,称他气盖天下。

自唐一千多年以来,对李白本人的追捧,可以用省略号来形容。

那么李白的诗歌特点如何呢? 形容最贴切的古代最属杜甫了。他夸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OH MY疙瘩!风雨为之震惊,鬼神为之哭泣,现代更有甚者为我们的小白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歌居然可以从此仗诗走天下: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好吧,如果说以前李白是诗仙,这首诗出来之后,李白成为诗牛。那么作为一代大文豪,是否他的诗歌古代或后人都无法超越了呢?

我想起了陈子昂的一首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时子昂兄痛哭流涕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没有知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高手了,没想到后来出了李白们。所以,我们不敢说无人超越,前无古人或许可以,但是之后的杜甫,白居易,苏轼等等李白们或许都在文化的某些领域扛起了大旗,在李白的营养快线的河流中奔流不息。


上官朝夕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的回答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时代、才华天分、性格、经历。

衡量一个历史人物的地位和成名原因,我认为脱离不了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一、时代

中国历史只有一个唐朝,而唐朝的巅峰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李白就成名于这个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唐朝的繁荣、开放以及当时的历史地位,是前无古今后无来者的。当时的长安是世界大都会,东西文化交融(有西域、波斯、东亚、西亚等地各种文化,有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文化)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文明有极大的包容性,而且经过秦汉两晋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东方传统文化到唐朝已经到了一个大爆发的时代(无论书法、绘画、诗词文章都提供了极大的养分)。生活在大唐的平民老百姓就如当今的美国公民一样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以及谜之自信。而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人也是幸运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能为文化提供很多灵感,开放包容的政治体制能给文化人许多创作空间,整个社会的富裕能让文化人得到更多尊重。而唐玄宗本身也是一个文化大咖,可以说,李白所处的时代,必然会出现一个李白,即便没有李白也会有张白,王白。他们能得到历史各种文化典籍的滋养(动荡的社会连书都看不起,只有盛世才有机会系统接触到历史典籍),他们有施展的平台(科举制的成熟保障了读书人无后顾之忧,整个社会阶层对文化人的尊重),他们能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踩中了最好的时代。

二、才华天分

李白的天分我们不得而知,但才华是极高,他见人常说的是自己“十五好剑术,三十好文章”,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他能四处游山玩水除了社会安定交通便利外,窃以为他对自己的剑术武功也是相当自信的,即便不能御敌也是足够自保。而从他的文章上来看,作为拥有诗仙头衔的李白,文学才华是无需赘述的。而作为从中亚碎叶城来到长安的李白,至少是能掌握多种语言或者多种方言,才能自由交流而无障碍。从种种迹象来看,虽然不知道李白天分如何,但至少可以断定资质甚优。

三、性格

李白生性豪放、乐观、豁达、潇洒、浪漫、不事权贵、不谄媚有傲骨,有极强的个人魅力。当代的心理学常说:性格成就命运。在盛唐时代的李白,用个人魅力肆意挥洒他的才华,无疑成为当时文坛一颗最璀璨的新星。这样的性格,对他的人际关系大有好处,所谓乐观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他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更多人帮助他,去宣传去描绘去书写,甚至去添油加醋的给他加上传奇色彩,这种传奇和神秘使读其诗而不能见其人的士子更凭添了一些向往。李白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朋友圈、粉丝团,而他高质量的朋友圈、粉丝团,助力把他推向了诗坛巅峰。

四、经历

李白一生穿越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经历了最繁盛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最破败的安史之乱,从中亚西域风情到关中的东方文化,从踌躇满志的士人,到不得志的自由诗人,甚至还鬼使神差的锒铛入狱过,后面幸得友人解救。李白的生活经历跌宕起伏,潇洒过、失意过,当过权贵的在座上宾,也做过阶下囚。这种奇幻精彩的传奇人生,为李白的诗词创作提供极大的素材与养分,所以读李白的诗,总有一种穿越时空,跃然纸上感受到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与力量。

综上所述,来对比历史上其他的诗人,要么有他的才华,但没有他的经历,要么有他的经历却没有他那么豁达,要么有他那么潇洒,但又不能文武双全,要么生在唐朝却被他的光芒所掩盖。

中国只有一个唐朝,唐朝只有一个巅峰开元盛世,而这个巅峰上最璀璨夺目的诗人只有---李白。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带给你帮助。


偷听制笔


要超越就要有个标杆,有迹可循才有限度,飘逸无踪就难找限度了。李白的诗歌就是飘逸无踪里的头把交椅,不可学自然就无人能超越。

曹雪芹也是一代大才,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说出了一个学诗次第: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王摩诘即初唐诗人王维,以五言律诗见长;老杜即杜甫,七律集古今大成,如此称谓是为了区分晚唐诗人“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七言绝句最是清新飘逸;以此三家作基础,再上溯至陶渊明、应瑒、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林黛玉信心满满地告诉香菱,“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么一看,李白似乎可学,实际细究起来,曹公让人学的是李白的格律和布篇。

李白与杜甫

而李白的不可学是其天才与性情的不可学。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诗人,不可学有什么耻的?我们说他不可学也指的不是什么格律不可学,说的就是他的天才不可复制。

李白是一个不受约束的天才,他整个生命的表现是他不羁的天才的表现,他是在规范之外的一个天才;杜甫正好相反,他是规范之内的一个天才。李白是难学的,你如果没有李白的天才和理想,就只能学到他那种狂放的、破坏的缺点,而不能达到他真正的才华和理想的那个高度。

只有达到那个高度才配生活在规范之外,否则你根本没有资格去破坏那些规范。李白破坏了规范,可他完成了比本来的规范更为宝贵的东西。

如果你不能够完成一个更可宝贵的东西,只是把规范破坏了,那么你只有破坏的罪过,而没有完成的好处,就一无是处了。所以,李白是可以敬仰的,但不见得是可以学习的。

再重复一下,不可学当然就不可超越了。


津沽一页书


登锦城散花楼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据考证这首诗是李白开元八、九年(720、721年)年轻时游成都时所作,知名程度这首诗显然没有李白后期创作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诗歌出名,其写作手法上也略显不足,

“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是这首诗的诗眼,但是它跟前面几句诗不押韵,如果是其他诗人所作无可厚非但是对诗仙李白来说就是瑕疵了,其次这首诗的格局不大,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这首诗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视角着眼于“窗户”、“珠箔”等一些普通事物,再则这首诗立意不高,全诗写的是一些繁花似锦的市井,并没有很大的亮点。虽则如此但也不能否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它奠定了李白诗歌极具夸张笔法的基调,当时的苏梃就称李白有雏凤之态。

别匡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也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别匡山》这首诗不论从写作手法还是思想主旨方面看都很成熟,而且写景抒情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此诗的前三联描的是匡山雄奇、秀丽、清幽的自然美景,后一联笔锋一转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形成鲜明的对比,家乡如此美景但是无心留恋,他要用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报效朝廷。不过早期这些作品并没有完全形成李白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诗歌风格。李白中后期的诗歌艺术成就是无人超越的顶峰时刻。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其一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担任翰林待诏时为杨玉环所作。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在艺术上,《清平调其一》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又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可以说此时的李白在诗歌造诣方面已经堪称卓越,他对文字的驾驭信手拈来,不带任何修饰痕迹。此时他的诗歌描绘出来的意境也是如画一样美不胜收。

行路难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李白入仕天宝元年(742年),两年之后又被“赐金放还”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手法自不必多说,李白通过这首诗所达到的气度也是非凡的,即时他被赶出长安,但他并没有对自己失望,一时有忧愁可是把酒过后便豁然开朗。一般而言为官者被放还,对前途肯定是比较悲观,如“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这样的悲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唐那么多诗人却没人能到达李白境界的原因。

将进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字数也不多,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吞吐山河。这首诗笔酣墨饱,行云流水,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中多次用大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但又不会给人空洞浮夸感。此外,全篇跌宕起伏,诗情忽翕忽张,先悲转乐、再狂放、转愤激、再次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呼应篇首。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通过以上几首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他写作逐渐走向成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唐盛世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但诗仙只有一个,他的诗歌感情饱满,意境如画,所以大唐有那么多诗人,但是李白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令其可望而不可及。


笔耕心田愚虎


寻常吹李白也就算了,毕竟各有所好。信口雌黄“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就不能忍了!我到是想问一问,这话是谁说的?是代表了谁才这样说?

一、李白诗俗气

王安石评李白:“太白之诗近俗,人易悦故也。太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李白的诗浅近通俗,但识见污下。

二、李白诗浮夸

苏辙评李白:“类其为人,俊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李白的诗与其为人浮夸,华而不实。

三、李白诗歌假大空,是口号体

什么忠君爱国,侠义无双,品德高洁,想笑死人。“要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然后李白参与永王谋逆,是想“要将腰下剑,直为斩唐王”吧?一个可以上贰臣传但不配上的小丑而已。

四、李白诗虚伪

李白人生路,就是一条舔狗之路,来看看李白的舔狗之路:

舔故权臣,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疑似赘婿,卑微之极。

舔地方长官裴长史。

当朝宰相张说舔不着,那就舔宰相之子张相。

舔卫尉张卿,并通过张卿舔玉真公主,这个。。。。,女人都舔,还有什么不能舔?

玉真公主向玄宗举荐了,诏翰林院,于是舔玄宗,舔杨妃,走上了舔道巅峰。按理,抱上最粗的大腿,不就是一个“舔”字完事了?会舔,但抱不住,这真是悲剧!

过了好多年,出现了个永王李璘,李白应邀当上幕僚。李白怂恿李璘割据江南,进而称帝。证据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李白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自承叛逆。舔得够骚,够蠢,舔出罪来了,这事迹可入《优伶列传》了!

然后再去看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这样的句子不觉得恶心?

五、李白诗谄媚

什么网红诗《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捧一个女人需要这么捧?跟后世打油诗有得一拼“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来”。

六、李白诗无思想

如同陈安之的成功学,锤子罗的传销课,除了刺激下荷尔蒙,回过头品味下,其实就是写了一通口水诗,无思想无蕴意无内涵,一篇洋洋洒洒《蜀道难》还不如鲍照一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触动人心。


个体李白粉怎么吹没问题,但“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怎么就成为共识了?


荼蘼香晚


李白的诗歌诗歌根本无人能超越的原因是李白独一无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李白诗歌的灵魂,而李白的诗歌想象力之丰富,无人能及。

李白诗歌超人的想象力,表现在他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这些夸张的运用,如果没有李白惊人的想象力,是不会产生的。

比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时得秋霜

”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这种想象,大气磅礴,千年以来,除了李白,还没有发现哪一个诗人有如此丰富大胆的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三千丈白发,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熟悉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和上一首”白发三千丈”道理相同,一样都是极力夸张,以“三”、“九”等表示众多,虽然有悖与常理,但是这样的语言也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

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我们形容雪花大,想象是像鹅毛一样大的雪花,就已经觉得自己很夸张了。但是李白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却不让人感觉突兀。



再看这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还”也是夸张,但是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李白的急切、轻松、愉快的心情。

想象力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它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是无法模仿的。李白具有天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又有天生强力的写作能力,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天下无敌。还是杜甫总结的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烟花三月09


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决定性因素是,李白有过人天赋,五岁言诗,十七岁成名,此后一发不可收,浪漫主义气质,冲天的豪气,有灵气的诗句就如他的诗,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才是客观存在,不存认天才是不对的!李白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让人不得不存认他是个天才!

二,唐朝发达经济社会,宽松的文化环境是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外部原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最高文学成就,而就唐朝来说,诗歌成就最高,一批诗人脱颖而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群星璀璨,为李白诗歌,独步天下,营造了诗歌环境!

三,李白仕途失败,浪漫主义,不受约束的,浪迹天涯的个性,为他诗歌达到一个高峰无人超越创造了另一个条件!这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试想,如果他仕途很好,他能写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消万古愁,这样千古绝唱的诗句,他不浪迹天涯,能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样的诗句?

总之,李白这个诗歌天才的出现有许多机缘巧合,上述几点只是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主要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意见不过作者拙见!见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