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超大城市,也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這些都是為人所熟知的天津印象。

解放天津,是新中國建國前,平津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發起平津戰役於1949年1月14日開始強攻天津,至15日全殲守城國民黨軍13萬餘人,解放了華北第二大城市天津。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天津在全國的位置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如今的天津版圖


但你可知道,解放天津的“天津”和如今的“天津市”,如果從行政區域對比來說,其實是兩個概念。如今的“天津市”範圍遠遠比解放天津時的“天津”,要大的太多太多了……

建國後,天津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區域重組和併購,才發展到今天的面貌。

一、 解放前的天津

清政府時期的天津,屬於直隸省,省會就在天津。民國時期,經過幾次變遷和反覆,最終在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保定,天津成為南京中央政府的直轄市。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1949年前後的天津市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1949年的地圖,天津縣很大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這裡所說的天津,主要就是如今市內六區部分(和平、河西、紅橋、河北、河東、南開)。清末民初,天津市區之外,還存在一個“天津縣”。

二、 建國後的天津發展史

1、 消失的“天津縣”

民國時期的“天津市”之外,有一個天津縣。天津縣是屬於河北省管轄的。

天津縣當初的管轄範圍基本是如今津南區、西青區、東麗區、北辰區等一帶,把“天津市”包在其中。

地圖顯示,當時,靜海縣、寶坻縣等都是和天津縣平行的縣級單位,都屬於河北省管轄。

天津縣的政府所在地,一開始在灰堆地區。1952年,天津縣劃歸天津市,將天津縣的灰堆地區,劃給了市區,於是天津縣政府就搬到了鹹水沽,後來一直延續到了津南區的區政府所在地。

1953年5月,“天津縣”行政建制被撤銷,分立了東郊、西郊、南郊、北郊4個郊區,形成了現在的東麗西青津南北辰四區的雛形。

天津縣消失了,天津市得到了第一步發展,組成了市內、四郊區的架構。

2、 市內六區和塘沽的由來

再回頭說老的“天津市”。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當時按照序號分了11個區,下轄11個區,按序數分別稱第一區~第十一區。同月,塘沽、大沽地區解放,設立塘大市(轄域包括塘沽、東大沽、西大沽、新河、新港)。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當初天津和塘沽是分開的市


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詳細對應一下自己家,當時屬於哪個區。

第一區東臨海河;南至營口道;西起海光寺、衛津河;北到海拉爾道、官溝街、榮安街、保安街、治安街。

第二區東起京山鐵路、地道小馬路;西南至海河;北至金鐘河。

第三區東南臨金鐘河;西接北運河、白河;北至市界普濟河故道。

第四區東起市界;西南至京山鐵路;北至金鐘河。

第五區東至市界;南為海河;西至地道小馬路;北至京山鐵路。

第六區東至新興路、海河;南至市界;西至津鹽公路;北至開封道、馬場道。

第七區東為海河、廣興街、大興街、祿安街;南至保安街、榮安街、治安街;西至鼓樓南大街、南門外大街;北至水閣大街、鼓樓東大街。

第八區東臨海河;南至西關街、鼓樓大街;西至西營門;北至南運河。

第九區東起北運河、白河;南至南運河;北接北運河,西至市界。

第十區東臨海河;南至開封道、馬場道;西至新興路;北至營口道。

第十一區東至鼓樓南大街、南門外大街、衛津路、津鹽公路;南至市界;西至大圍堤;北至鼓樓西大街、西關大街。

1952年4月,塘大市改稱塘沽區,歸屬天津市管轄。再加上天津市併購了天津縣之後,市區與塘沽連成一片。同時,河北省的漢沽市劃歸天津市,更名為漢沽區。

之後,天津對市區內的11個序號區進行了命名:

1956年1月1日起,天津將市內分隔為8個區域,分別命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

1958年10月1日,天津將市內8個行政區調整為6個行政區,撤銷城廂區和新華區。至此,市內六區格局形成。同時將東、西、南、北4個郊區分別併入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算上市內六區及塘沽區、漢沽區,天津市此時共轄8個行政區。

3、天津曾經版圖最大時期,你能想象的到嗎?

1958年12月27日,河北省境內的原天津專區與原滄州專區合併為天津專區,劃歸天津市。另外,唐山專區的寧河縣除一個公社劃歸玉田縣外,其餘部分均劃入漢沽區。至此,天津市除原8個行政區外,還轄有武清縣、霸縣、任丘縣、靜海縣、河間縣、滄縣、黃驊縣、交河縣、獻縣、鹽山縣、吳橋縣、寧津縣共12個縣。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1962年,設置北大港區


1960年6月25日,天津市漢沽區劃入河北省唐山專區;天津市所轄獻縣的官亭、饒陽、五公、武強、小花、堤南等6個公社劃歸石家莊專區的深縣;1958年由通縣專區劃入唐山專區的薊縣劃入天津市;1958年天津專區撤區時劃入唐山專區的寶坻縣劃入天津市。

以上這段歷史,比較亂,總體思路就是天津市一會是直轄市,一會劃歸河北省做省會,一會又劃出來作為直轄市,下面的區縣也跟著劃來劃去,具體原因呢,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權當個歷史典故段子吧。

1960年的河北省省會天津市轄域,這時的天津市在歷史上疆域最大,東至渤海灣,南至故城,西至饒陽,北至薊縣;南部與山東德州市接壤。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1962年,最大的天津


你能想象天津曾經這麼大嗎?

4、 天津版圖的最終定型

折騰來折騰去,天津市的行政級別在1967年1月2日,最後一次恢復為直轄市,再無反覆。

後續,版圖又經歷了兩次幾次小擴張:

1970年1月,撤銷北大港區,將其併入南郊區。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幾次主要的版圖擴張


1973年8月,國務院決定,將原河北省天津地區境內的寧河縣、靜海縣、武清縣、薊縣、寶坻縣5個縣劃歸天津市。至此,天津市“市內六區、四郊五縣”的格局形成。

1979年6月,為了建設於橋水庫和引灤入津工程,河北省遵化縣的官場、出頭嶺、西龍虎峪3個公社及石門公社的西梁各莊大隊、小辛莊公社的景各莊、趙各莊大隊等共50個大隊的101平方公里土地劃入薊縣。至此,天津市的版圖確定至今。

後續的一系列合併或改名,都成了區,一直延續成如今的樣子。

熱愛天津的人們,可以去研究一下,自己祖上是啥時候成為天津人的哦,我們熱愛我們美麗的大天津。


曾存在過的區域名稱天津縣——小議天津區域變遷

美麗大天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