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盧龍縣: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全面勝利

連日來,盧龍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有關決策部署,堅持兩線作戰,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積極打好經濟建設攻堅戰,用好組合拳,確保防控和復工兩個陣地皆不失守、全面打贏。

近日,天空飄著雪花,在秦皇島軍之友裝具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忙著生產帳篷,一派火熱場面。“現在正在做的是承德訂製的救災棉帳篷,一共370頂。最近每天都有訂單,公司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帳篷。”公司副總經理王恩仲介紹說,“為阻斷感染源進入廠區,公司對職工從進廠門到回家門制訂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每天都會對車間進行消殺,所有員工進出廠區必須測量體溫、必須佩戴口罩,確保守好入口關。”

領導重視第一時間部署復工復產工作

在省市會議後,盧龍第一時間對全縣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召開全縣視頻會議,下發了《盧龍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成立專門機構,從縣科技工信局、經濟開發區、住建局抽調專業力量專項負責企業復工復產。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深入到重點企業走訪調研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針對企業存在的困難和需求全方位進行服務,讓企業切實感受到盧龍溫度,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做到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張“點對點通行證”紓解返崗難

“有了這張‘通行證’,我出村入企就不再難了,可以放心去上班了。”李國平拿著通行證高興地說。

李國平已經在軍之友工作了好幾年,前幾天,接到公司通知讓其上班。可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村裡實施封閉管理,不讓出村,李國平犯了難,這可咋辦才好。一樣發愁的還有企業,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這訂單有了,就是工人到不了位,一條生產線都湊不齊,怎麼開工?

縣委書記鞠世聞在調研企業復工復產時瞭解到這種情況,當即表示,一定要靠前服務,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協調村企之間的矛盾,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當好時代答卷人。針對工人出村難,企業開工難,開發區連夜製作了點對點通行證,工人出村時,村裡檢測站測量體溫登記;工人下班,企業門口量好體溫,在通行證上扣章交給村裡,實現無縫對接。如今“立即協調”“馬上就辦”,已成了盧龍黨員幹部的工作狀態,第一時間將問題協調解決。

“感謝縣裡的幫助,這回好了,上下班不犯愁了……”李國平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企業的管控也非常嚴格,我們每天上班都要先登記、測體溫,然後再消毒、換鞋套、穿工作服和戴手套,這樣才允許進入生產車間。”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那麼企業復工復產是否會影響疫情防控工作?盧龍已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不會。

“兩承諾”“兩報告”保障防控措施到位

“在生產前,職工和我們企業簽訂了承諾書,我們和政府也簽訂了承諾書,嚴防輸入關口。為避免用餐時集聚,員工從家裡帶飯,輪流吃飯。”王恩仲說,“下一步,我們打算引進製作口罩、防護服生產線,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企業復工復產前,所有員工要和企業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彙報身體情況和春節以來的動向,有無外地人員接觸史;企業要和政府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切實落實防控主體責任,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加強職工健康監測,完善相應設施設備,提供衛生用品和隔離觀察場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和重點場所消毒,把各項防控和服務保障措施落實落細。在生產期間,企業要進行封閉式管理,建立職工健康管理臺賬,在職工進廠前必須進行嚴格消毒,每天至少進行兩次體溫測量,實行早晚日報告制度。同時,每天對廠區環境進行消毒消殺,有效控制好了相關風險因素。

“三有三到位”確保復工復產有序進行

在秦皇島龍俊環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院內,工人們正在從一輛大貨車上搬運原材料。在車間裡,造粒生產線旁工人緊張忙碌。“在復工之前,我們為員工準備了口罩、消毒液等緊缺物資,每天為員工發放口罩。復工以來,工人們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為企業生產武漢醫護餐具提供保障。”公司總經理助理閆玉萍說。

企業嚴格按照復工復產有組織、有制度、有物資保障,排查到位、防控措施到位、日常監管報告到位的“三有三到位”要求和“防疫在前、開工在後”的原則,確保各項疫情管控措施落實到位。堅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精準施策,細化工作舉措,壓實各項責任,企業復產前要提供疫情防控實施方案、備案表、承諾書、人員健康狀況日報告表、日統計表等,合格一家,復工復產一家。縣科技工信局、經濟開發區、各鄉鎮每天都安排專人到企業不間斷檢查指導,掌握企業基本情況,共下發市縣相關文件300餘份,疫情防控倡議書5000餘份,做到了上崗職工人手一份。

如今盧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開足馬力,進入緊張、忙碌的生產狀態,龍城大地處處湧動著復工復產的熱潮,向著首季開門紅的目標奮力衝刺!(來源:盧龍發佈 編輯:肖延昭 青媒編輯:劉曉晨 責編:張永忠 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