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哭是人類的本能,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刻起就伴隨著響亮的哭聲,這是在昭示新生命的到來。

寶寶哭有很多種,看看在綜藝節目裡,這些小寶寶時常哭得稀里嘩啦的,非常萌。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賈乃亮的女兒甜馨,有次吃飯不好好吃,開始“假哭”,被爸爸識破後破涕為笑,說“我逗你玩呢”。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甜馨、奧莉和嗯哼大王搶一個滑板車,奧莉不敵,敗下陣來,委屈巴巴地找爸爸李小鵬告狀。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而嗯哼呢?從小就是個潔癖,不小心把顏料灑到身上了也要嚎啕大哭一場。

對於更小的孩子來說,比如賈靜雯的女兒小咘咘,當年在節目中撇嘴哭泣,理由是最簡單的,

那就是要找媽媽……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小寶寶天生就是戲精,能“哭”出人間百態,別看在節目裡挺萌的,在現實生活中自家是個“愛哭寶寶”,父母可挺為難。

如何正確地哄睡寶寶?寶寶哭了可以不管他嗎?寶寶哭泣應該阻止嗎?面對“淚腺發達”的寶寶,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為什麼愛哭?

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是個愛哭鬼,所以老人常會用她的名字來說教孩子“別哭了,想當林黛玉嗎?”

其實真遇到難事了,心裡愁雲慘霧的,表面一味強顏歡笑並不好,時間長了容易憋出病了。

但也不能亂哭,這就是情緒管理不佳了。而孩子的哭,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父母要學會分辨。

1.表達基本生理需求

小寶寶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餓了、渴了、不滿意了、找媽媽等,都是通過哭這一行為來表達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哭的目的就兩個,一是要吃飽,二是要有安全感。

2.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不少家長對孩子

保護過度,什麼事情只要孩子努努嘴,哭一哭就趕緊去執行,比如喝水,拿東西等等。

把孩子照顧的太周到,欠缺語言表達和行動能力,時間長了,兒童也開始習慣於用哭來發出指令。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3.用來“談判”的手段

孩子想得到什麼,家長不給,哭了一次後家長立刻妥協了,反覆試驗幾次後孩子開始打鬼主意了。

下一次,他會直接用哭泣這種手段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屢試不爽。

4.希望引起父母重視

爸爸媽媽很忙,總是早出晚歸的,甚至回來都不管孩子。

還有的時候家裡有其他兄弟姐妹,自己的一些需求被忽略了,這時候孩子也會大哭。

其實事情或許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只是他們想通過誇張的哭,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說起來,這件事情有些心酸和無奈,家長不要總是盯著孩子愛哭這件事,而是多想想背後的原因何在。

5.家長“鼓勵式哭泣”

孩子摔了一跤,本來問題不大,老人趕緊跑過去,“哎呦我的乖孫子啊,是不是摔疼了?”

聞聽此言,孩子哇一下地就哭了,好像不哭都對不起奶奶說的這句話。

這種下意識的“鼓勵式哭泣”,總是能勾起孩子的委屈情緒,默不作聲反倒啥事都沒有。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父母要怎樣教育愛哭的孩子呢?

哭並不是一件壞事,堆積了壞情緒不發洩,反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管理情緒,而不總是通過哭來達到某一目的,甚至痛哭不止,傷心傷身。

1. 對敏感的孩子給予理解

不少家長,包括一些老師,喜歡給孩子身上貼標籤,“愛哭鬼”“沒出息”,對孩子的哭進行各種打擊和嘲諷。

其實這樣的孩子是屬於傷春悲秋類型的,性格中本就敏感,他們對於事情和人物有著自己獨到的感觸和看法。

在你看來並無傷大雅的事情,很可能在某個點上就觸發了他柔軟的內心,所以看電視會哭,分離會哭。

在這點上父母應該給予尊重和理解,能主動get到孩子的真實想法。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2. 教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

教孩子學會更多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是身體上痛了,還是傷心難過了,因為什麼。

悲傷、激動、氣憤、不忍、難過……將這些和哭泣有關的詞語教給孩子,鼓勵他多用話語來表達感情,而不是哭泣。

3.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父母首先要自己控制好情緒,不能一看孩子哭了就發脾氣,甚至大打出手。

家長以身作則,孩子也能從父母的身上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宣洩情緒。

尊重孩子是基礎,提高他的能力同樣重要。引導孩子“這件事情我們不哭,那要怎樣去解決呢?”

4. 多些鼓勵少些批評

小寶寶在學習穿衣、做家務等的時候,父母要多些鼓勵,少些批評。

對孩子的一點一滴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讚揚,即便是做錯了、做得不好也不要疾言厲色。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掌握生活技能,而不是在孩子哭得時候呵斥他“憋回去”了事。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不抱不哄,寶寶哭累了就睡覺,這樣對嗎?

在孩子哭的所有原因裡,有一條最原始也是最基礎的本能,那就是尋求飽腹。

曾經盛行的“哭聲免疫法”聲稱,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才能擺脫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這個理論如今已經被證實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這樣機械訓練下的孩子會很“乖”,但他們不懂表達,缺乏溫暖,更別提安全感了。

拒絕嬰兒的哭泣請求本身就是違反人類天性的,而且對於媽媽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袋鼠式護理

你聽過袋鼠式護理嗎?這是1978年Ray和Matinez博士在哥倫比亞波哥大創建的,專門針對早產兒進行的護理方式。

操作方式很簡單,就是讓早產的嬰兒趴在父親或者母親身上,讓小嬰兒感受到父母的肌膚和體溫。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通過臨床對照研究發現,使用袋鼠式護理可以減少早產兒的死亡率,全球數據統計可下降36%。

同時還可以縮短新生兒住院天數,將母乳餵養時間提前,減少嬰兒哭泣,增加嬰兒體格發育速度。

跟蹤調查20年後顯示,經過袋鼠式護理長大的早產兒,成年後IQ更高,注意力也會更持久。

▼正確回應嬰兒的哭泣

僅僅是一個擁抱而已,對孩子的改變居然如此之大。所以寶寶是需要擁抱的,更需要媽媽及時回應他的哭聲。

如果寶寶哭泣伴有尖叫、嘔吐、斷斷續續、有氣無力等情況,考慮是疾病原因造成的,需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吃飽了後還是哭泣不止,那就要檢查一下孩子本身和家庭環境了。

看嬰兒所穿的衣服是否合適,有無線頭纏繞或雜質,空調是否開的過熱等等。

要強力阻止寶寶哭泣嗎?

很多家長對付愛哭的寶寶手段就一個,倒數三個數!不得不承認,這一招很奏效,很多孩子上一秒還淚水漣漣,下一秒就憋回去了。

但奏效並不等同於效果好,不分青紅皂白地阻止孩子哭,對身心健康並不好。

首先,哭也是孩子的一種運動,它能鍛鍊肺活量,提高肺部功能,從而提高呼吸道抵抗能力。

其次,眼淚不僅潤滑我們的眼球和眼瞼,還可以防止各種黏膜脫水,對於眼睛是有一定好處的。

最後,如果不想寶寶把悲傷埋在心底,適當的哭一哭,能放鬆心情,減少壓力,有何不可呢?

寶寶哭累了就會睡覺?太天真,不抱不哄,小心孩子性格有缺陷

糖果媽媽寄語:

所以,寶寶愛哭並不可怕,家長要學會分辨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解決措施。

哭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好處的,但一定要控制好度,不能毫無節制的大哭,也不能亂哭。

而糖果媽媽還要最後特別提醒一下新手爸媽,對於1歲以內小嬰兒的哭泣和求抱抱,及時回應才是正道,千萬別被誤人的育兒經給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