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共克时艰的这一刻,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自发集结入列,舍小家为大家,风雨同舟战瘟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个个平时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此刻戴上口罩、套上袖标,走进社区居民家,站在村口路口点……劝导行人出门戴口罩,为在家隔离的居民买东西,保障疫区物资运输安全……

今天,我们聚焦几位志愿者的身影,聆听他们在深夜和凌晨时分抽空向记者吐露的志愿心声。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志愿者在小区里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倡导大家不出门,阻断病毒传播。供图/肖丹

本报记者 李海雁

“苍天无情人有情,人在青山在……”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区长”张凤玲带领舱友们跳手势舞的视频被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为他们的乐观加油。 说起自己在方舱医院当“区长”的经历,张凤玲很感慨:“刚入院时,感到很恐慌,但看到医生、护士温暖的笑脸,还有社会工作者的在线鼓励,我慢慢就放心了。”在社会工作者的动员下,张凤玲毛遂自荐成为了方舱医院A区的“区长”。

说是“区长”,其实就是方舱医院的志愿者。医生护士忙不过来时,她就过去帮忙发饭发药;角落的垃圾桶里堆满了垃圾,她就带着几名轻症的病友一起倒垃圾,同时也向大家宣传医院垃圾分类的知识;医院里24小时开灯,很多舱友难以入睡,她就把这一情况反馈给社会工作者,成功对接了一批眼罩……“住院期间,我每天的步数都超过了1万步。”张凤玲说,“我们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医护人员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看到刚入院的患者经常掉眼泪,张凤玲主动抚慰关心,她把社会工作者在群里转发的解压技巧分享过来,比如焦虑的时候,可以做深呼吸或下床稍稍活动,也可以和病友们聊天交流,倾诉心中的烦闷。一次,她看到一名刚入院的女士嚎啕大哭,细问后才知道她的老伴去世了,孩子也躺在重症监护室。张凤玲主动到病床前关心:“你现在发烧、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我都经历过,听从医生治疗,慢慢会好起来的。”张凤玲也有意识地找些其他话题,比如怎么做菜、怎么挑选水果等,转移她的注意力。

因为平时有锻炼的习惯,张凤玲觉得“不能总是躺在床上”,于是就和舱友们想办法“找乐子”。上午她组织病友们唱歌,下午拉着大家跳广场舞,临睡前再打一套太极拳。看到乐观的张凤玲为了患者们忙前忙后,其他患者也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家都觉得做志愿服务生活充实多了,不再整天苦着脸了。”张凤玲说。

2月11日,张凤玲迎来了“新生”,她和12名患者成为武昌方舱医院首批出院患者。出院回家后,她依然记挂着一起与病魔作抗争的病友们,作为一名线上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战“疫”历程、解答病友们的困惑、帮助大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希望病友们都能早日康复!”这是张凤玲最大的心愿。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城中村的小城大爱

本报记者 颜小钗

“我离社区近,有需要马上就到”;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如果有隔离家庭需要生活用品的可以呼我代购,我有车,可以送去”……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健康U站站长吴丽建立的海乐义工群里,时不时地闪烁着这些信息,让吴丽心生温暖和感动。

今年春节,她家四口人都没回老家湖南过年,而是选择留在社区战“疫”。吴丽生活的海乐社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个城中村,有近4万人,70%都是外来人口。

当记者联系上吴丽时,她正在社区路口给进出的居民测体温、做登记。半个月来,她早出晚归,哪个时间点要干什么,烂熟于心。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每天9点给出入的人员做完登记后,她随小区车队到各站点为同事送热茶热水,顺便补充缺失的物资;10点左右巡逻社区,看到没戴口罩的居民上前提醒,派发防疫手册;中午11点时,吴丽返回办公室,打电话核实返深人员信息;下午2点,继续登记社区进出人员信息;下午3点随访居家隔离人员,了解他们的需求;下午5点左右汇总返深人员信息。

重复、枯燥的工作,吴丽和她召集的20名志愿者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去做。“病毒有多细小,防疫就得有多细致。”吴丽说。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防疫任务更艰巨了。回深居家隔离14天的人,也是吴丽的重点关注对象。吴丽会与这些家庭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交流,及时了解健康状况,疏导情绪。

在微信一端,有居民问:垃圾能否下楼丢,网上买的菜能否下楼拿?吴丽一一进行解答。也有居民反映没有口罩、消毒液、生活物资了,吴丽会及时反馈给社区采购,送货上门时还会附一张关爱卡,上面写着“您不是在隔离,您是在战斗……”

“刚开始看新闻有关疫情的报道,我心里有点怕,”吴丽说,“但不参与防疫,我会很难过。”吴丽的家人虽然担心但也没阻止,只是每天叮嘱她注意安全。吴丽欣慰地说,她10年志愿之路与家人的支持分不开。目前,她的服务时长已达4000多个小时。

像吴丽这样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在深圳已有近万名。他们参与联防联控,有的成为深圳“菜篮子”志愿者,有的成为医护志愿者,有的成为心理咨询志愿者……为这座城市注入红马甲的正能量。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我们习惯了冲在前线”

本报记者 李芳

“鼓楼的志愿者,你们在哪里?防疫青年突击队需要你的支援!育才公寓东片73-85号值守点18:30-22:00暂由马连平团队下班后坚守。”江苏省南京市抗“疫”志愿者马连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条召集令。这支20余人的抗“疫”青年突击队已在南京市鼓楼区和江宁区的5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突击队选取的服务点均为城市老旧社区和乡村社区,服务内容包括防疫宣传、协助筛查和物资采买。江宁区禄口街道谢村社区设置了22个固定疫情防控值守点,2个流动疫情值守点,志愿者们协助村“两委”干部、网格员24小时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检查、测量体温、宣传防护措施;志愿者们一张张张贴海报、一户户发放防疫宣传单等,告知村民做好防护,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在江宁区禄口街道新生社区,志愿者帮助居家隔离居民购买生活物资,扔生活垃圾。“香菇火锅底料一袋,小青菜一把……”看到居民在微信群里的留言,马连平调侃道:“这户居民要吃火锅了,心情不错嘛。”让他感动的是,志愿者在寒夜将热腾腾的奶茶送到值守点;而让他感到心疼的是志愿者们怕错过任何一个紧急情况,一天不敢大量喝水,以免上厕所误事……

80后的马连平从高中时就开始参加志愿服务,现在则从志愿者转型成了一名社工。“我们服务的社区有确诊病例,不是不害怕,而是习惯了冲在前线。”马连平说。除了自己做志愿者,马连平还鼓励机构社工为社区链接防护、消毒用品等物资。

“每天6点起床,午夜归来,你是家里早出晚归的人。你说感谢我照顾孩子,我说感谢你为孩子作出榜样。”妻子的支持是马连平冲在前线的坚强后盾。疫情中,无数个马连平这样的志愿者构成一道温暖的防线。有他们,抗“疫”更加有力量。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我的名字是“武汉志愿者”

本报记者 张燕

高速路口执勤、联络救援物资、搬运捐赠物资、组织联络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为患者送药……自从成为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的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张忠就没有停止这样的忙碌。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很平凡,我只是武汉数万志愿者中的一员。”

疫情突然暴发时,张忠正出差在外,亲友劝他不要回武汉,他却说:“武汉是我的家,我必须为他做点什么!”

1月23日,张忠赶回武汉,第二天报名加入青山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1月27日,张忠开始在北湖收费站协助交警和医护人员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四川乐山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内蒙古的土豆……运输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地通过各个收费站进入武汉,志愿者们默默地保障着这个城市生活供给的通畅。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天很冷,雨夹雪湿透了衣裳;一遍遍地清洗消毒,手指指纹消磨得无法打开手机的指纹密码,但心很暖。他在朋友圈中写道:“雨夹雪的武汉,比任何一个春天都要寒冷,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觉得内心温暖。这种景象可能一生都不一定会遇到,但是,遇到了一定要付出毕生。”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张忠的提议下,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疫情防控志愿者北湖测温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张忠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除了每天到站点值勤外,张忠的其他时间也投入了志愿服务。他服务过隔离点,参加过方舱医院建设;他接送过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他给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送过急需的药品。

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是捐赠物资联络员,工作更加忙碌了。手机里不停地闪出信息:“武汉市第七医院急需以下物资……”“四川乐山捐赠105吨蔬菜……”“四川乐山捐赠方舱医院530箱方便面、700箱八宝粥、240箱火腿肠……”“后天将有284桶酒精、180桶84消毒液到达,请小伙伴们做好准备……”捐赠物资运抵武汉后,张忠从高速路口将车辆引导到转运点,再和志愿者们一起将捐赠物资搬下车。

2月17日,张忠和50多名志愿者整整忙碌了13个小时,才把四川乐山捐赠的105吨蔬菜卸下车,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可他说:“医护人员比我们更辛苦,能够让他们吃上新鲜的蔬菜,吃上鸡蛋,我们累也愿意!”

深夜12点采访张忠时,他还在忙着处理事情,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早上6点起床,夜里一两点睡觉已是常态。”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一个关于口罩的志愿招募令

本报记者 徐蕴

“从1月29日至2月8日,每晚12个小时,通宵加工生产口罩!”上海市第2420号公益基地益路同行公益促进中心周蓉的志愿招募令一发出,就引来志愿者争先恐后的报名。

1月28日,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的一家口罩生产商接到了政府紧急征用2500万只一次性口罩的任务,但春节放假,工人回家,产能告急。出于职业敏感,周蓉觉得要做点什么。她马上想到可以在“公益上海”平台上招募志愿者当“临时工”。“11天,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200多名志愿者,能招到吗?”起初周蓉有点担心。但两天后,名额爆满,还有很多人想申请。报名后台的管理员由3人增加到了12人,才能及时回复、筛选报名志愿者的信息。周蓉说:“担心是多余的。”

从1月29日起,每天晚上7时,周蓉和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口罩厂大门口。点名、培训、消毒,穿上一次性防护服,戴上帽子、鞋套、耳塞,20名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进入机器轰鸣的车间,成为“临时工”。口罩成型、断切、耳带焊接、包装……车间内,每一台机器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志愿者们紧跟节奏,完成每一个口罩的生产质检、装箱、封箱等工作。这些人中,有夫妻、有听障人士、有大学生,还有餐厅后厨、外企白领、记者……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相聚在这里。

每天都会有一群没有报上名而直接“冲”到工厂的志愿者。陈宁洁和男友就是看到招募信息后,直接开车赶到口罩厂的。“那天等了1个多小时,周蓉终于放我们进去了,”陈宁洁说。施伟铭和爱人就没有陈宁洁那么“幸运”了。“没事,我们等着,谁累了,我们去替换他们。”面对周蓉的劝说,施伟铭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他觉得这么多岗位,总能干点儿什么,早在几天前,施伟铭个人募捐了20万只口罩发往武汉。倔强的施伟铭终于等来了给口罩装箱的活儿。

虽然每天在一起工作,但都戴着口罩,彼此的面容并不熟悉。 11天的奋战结束了,他们说等春暖花开后再相约,看看脱掉口罩后那一张张温暖的脸。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把服务做到最需要之处

本报记者 闫薇

“四川人民把爱心蔬菜送到武汉,武汉人不认识儿菜,四川人又热心提供菜谱!”对于网络上这个热闹的话题,刘泽宇笑着确认,“我们乐山向湖北捐赠的蔬菜就有儿菜。”

刘泽宇,四川省乐山市善诚志愿者协会的资深志愿者,参加过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救援服务,对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很有经验。“这次疫情与以往不一样,志愿者不能去武汉,我们就协助做好当地疫情防控,并随时关注看看能为武汉做些什么。”刘泽宇说。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在走访中,刘泽宇发现做疫情排查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和执勤的警察只戴了口罩,“他们的任务这么重,没有其他防护措施,风险太大了!”刘泽宇着急了,马上向善诚志愿者协会理事会工作群汇报,请求物资支援。理事会同意后,协会的志愿者很快筹集到2万多元。物资紧缺,他们就发动各种关系找货源,终于买到了200多瓶酒精、20多件消毒液和6箱一次性手套。当志愿者把物品送到7个社区、2个防疫检查站和乐山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社区工作者和警察特别感动,说他们太需要这些物资了,志愿者真是雪中送炭!

刘泽宇一直在琢磨武汉那边的需求,医疗防护物资他们没办法解决,那普通市民需要什么?“经常有人问我们,想给武汉捐东西,送什么合适?我想武汉缺生活物资,尤其是蔬菜,而乐山蔬菜特别丰富,那我们就把新鲜蔬菜送过去嘛!”刘泽宇说,志愿者们说干就干,一方面联系有意捐赠的菜农,一方面协调运输车辆,还要联络武汉的社会组织接收。

乐山的菜农很踊跃,一大早就去采收蔬菜,保证新鲜,很多志愿者也帮忙整理、装车。因为运送力量有限,收不了那么多,没收自家菜的菜农还很不高兴。最难的是运输,卡车来回一趟油费近万元,这让刘泽宇有些焦心:“这些车都是个人的,他们负担太重了,很难持续。”于是,他又开始疯狂寻找资源,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可以资助运输费用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项目,解了燃眉之急。

刘泽宇对武汉社会组织的效率交口称赞:“执行力很强,我们运往青山区的5车蔬菜,下午4点到,志愿者们当天就派送到社区了。”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和孝感市义工联合会对接好捐赠蔬菜的事情:电话那头的他开心地说:“乐山的菜农捐赠给孝感6车蔬菜,昨天已经发走1车,还有5车整装待发!”这笑声,传递的是一位志愿者把服务做到最需要处的自豪。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隔离病毒 不隔离温暖

本报记者 闫薇

“真心感谢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志愿者,感谢你们送来的阵阵温暖!你们辛苦了!”2月11日,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的黄女士一家解除医学观察,她写信表达对志愿者的真诚谢意。

“黄女士手写的长长的感谢信让我们志愿者蛮感动的,对我们是鼓励也是激励,让我们觉得服务还是很有意义的。”鳌江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潘克鹏说。

2月初,平阳县发布招募集中医学观察点志愿者的信息,潘克鹏第一时间报名,和另外40名志愿者一起在鳌江镇8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开展服务。他们的工作听起来不难:送餐、代购、问候,但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战“疫”有我 志愿同行

“送餐的时候要问到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不舒服?有什么需要吗?老人、小孩觉得饭硬,我们就跟配餐的反映,或者把我们自己的蛋糕送给老人家。”潘克鹏说。志愿者在医学观察点一楼大堂支了块黑板,每个需要注意的情况都写在上边,如“410房间每次要多加一份饭”“308房间是行动不便的70岁女性老人”“502咽喉痛,要多加注意”等,一目了然。

接受医学观察的这些人心理压力极大,对于恐慌害怕的,志愿者会做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对于不情愿、不配合而故意“找茬”的,志愿者要耐心做工作,缓解他们的对立情绪。“总之,就是尽我们所能,用热心、细心和耐心做好服务保障,让他们安心接受医学观察。”潘克鹏说。

黄女士在微信群写道:志愿者在封路、物资不丰富的情况下为孩子买来文具,她很感动。但实际情况更为曲折:志愿者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买不到,便从自己家里拿了几支笔和笔记本,还主动送上彩笔和白纸给孩子画画。物品代购刚开始每天上午一次,后来发现孩子们起得晚,赶不上,就改成一天两次。有的老人不会用微信,志愿者就主动打电话询问。平阳县很多门店都关闭,志愿者往往要去几个地方才能买齐。物品采买回来后,志愿者们进行分类、写清单、装袋、写标签,最后清点好送到每个房间。“代买什么的都有,生活用品、药品、食品、小吃、零食等,我们都尽力买到。有个小女孩解除医学观察后还不想走,她说在家里妈妈不在的话还会饿肚子。”潘克鹏笑着说。

志愿者细致周到的服务抚慰了接受医学观察者忐忑不安的心,很多人留言或录制视频表示感谢,鳌江镇政府也对志愿者细致周到的服务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帮了政府的大忙。潘克鹏和他的志愿者伙伴却认为:“志愿者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做点儿事,理所应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