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第二批帶量採購全面鋪開 誰將是下一個“業績王

《投資者網》向勁靜

因疫情引發的A股“吃藥”行情,使得不少醫藥股持續領漲、多個漲停板吸引著市場的目光。

同時,醞釀已久的國家第二批帶量採購33個品種已於1月17日開標,中標藥品有望大幅降價,預計全國各地患者4月份可用上此批中選藥品。

由此,眾多投資者都在討論著,這樣的“吃藥”行情會持續多久?在首批帶量採購的企業當中,誰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批中標藥品的上市藥企當中,誰又將會是下一個業績之王?

中標藥品4月全面鋪開

在聯採辦發佈的《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答記者問》中,對自 4+7 帶量採購試點以來的成效進行了回顧:“4+7”試點及擴圍進展順利。試點城市採購執行超預期,提前完成約定採購量。截至2019年12月底,25箇中選藥品“4+7”試點地區平均採購執行進度為 183%,中選藥品佔同通用名藥品採購量的78%。各擴圍地區均已在12月份開始執行擴圍採購結果,全國患者都用上了質優價廉的集中採購中選藥品。

2018年年底,我國“4+7”個城市進行了藥品帶量採購試點,25箇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為52%,最高降幅為96%。2019年9月,帶量採購從11個城市試點擴圍至全國,25箇中選藥品價格在此前試點時降價的基礎上平均再降25%。根據約定採購量計算,第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的25個品種預計節約253億元。

而第二批帶量採購中標的33種藥品,也將在今年4月份全面鋪開。

自2018年9月以來,國家相關政策對醫藥行業,尤其是藥品板塊帶來持續衝擊。隨著市場預期的不斷深入,醫藥指數以及相關個股股價遭受到衝擊的力度和所持續的時間也都變得越來越短(如圖所示)。同時,也可以看出在第二批的帶量採購結果公佈之後,對整個醫藥板塊的衝擊已消失,也由“陰轉晴”。

銀河證券研究預測,未來帶量採購會繼續深入進行,但是也不會對板塊整體造成大的衝擊,主要原因包括:大多數對上市公司業績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大單品已經做完;許多公司在戰略制定過程中,已經深入理解了未來的仿製藥開發形勢,未來重磅單品戰略逐漸會被利基品種戰略所取代,或者轉型創新藥。

首批中標藥企業績如何?

銀河證券認為,整體來講,帶量採購的推開更多地意味著過去我國仿製藥企大單品高盈利幾十年的發展模式的結束,而不是對藥企業績的毀滅。

既然如此,那在首批中標的上市藥企(包括:華海藥業、京新藥業、科倫藥業、德展健康和信立泰等)當中,誰會是最大的獲益者?或許非華海藥業莫屬,公司在首批帶量採購的藥品集中採購投標中有6個產品中標,成為首次“4+7”帶量採購的冠軍。

日前,華海藥業發佈業績預告稱,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4.5億元到5億元,同比增長約376%到465%。公司解釋2019年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受纈沙坦雜質事件影響,公司計提纈沙坦雜質事件可能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因部分產品售價提升、技術服務收入增加、集採中標等因素影響公司利潤增加。

有市場分析認為,未來華海藥業還有持續增長的空間,一方面,中國市場面臨老齡化的和慢性病的趨勢,雖然仿製藥降價趨勢不改,國內需求量會持續增加。另一方面,當前華海藥業有63個美國的ANDA批文,公司表示未來希望每年轉報15-20個品種,這部分會將帶來很大的增量。去年12月18日,華海藥業發佈關於纈沙坦原料藥恢復歐洲藥典適應性(CEP)證書,這標誌著纈沙坦原料藥CEP證書暫停事件告終。並且當前歐盟也已經全面解禁,而美國解禁有望實現,華海藥業作為仿製藥龍頭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投資者網》查看已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的上市藥企中發現,首批中標的上市藥企裡,包括京新藥業、信立泰和德展健康也都發布了2019年業績預告。

其中,京新藥業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5.18億元-5.55億元,同比增長40%-50%;信立泰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6.56億元-8億元,同比下降45%-55%;德展健康則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為2.1億元至3.15億元,同比上年下降66%至77%。

誰將是下一個業績之王

國元證券表示,國家帶量採購常態化進行,進入無差別利潤率時代。預計在後續2-3 年內,仍將有5-6批左右陸續進行帶量採購。相較於最高限價,本輪集採平均降幅為53%,而相較於企業自身原市場最低價,平均降幅預計在70%。規定最高限價和擬中選明確規則,競爭不充分品種也難逃大降幅,降幅不再和競爭格局掛鉤。未中選產品以及中選產品在未供應地區銷售或將退守零售藥房。未過評、未中選產品市場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天弘醫療健康兩位基金經理劉盟盟和郭相博認為,經歷第一次衝擊後,第二次帶量採購對醫藥板塊影響整體可控。政策靴子落地後,市場將迎來業績預告期,目前醫藥行業預披露公司表現較好,政策壓制過後,醫藥行情有望走穩。全年來看,醫藥板塊仍具有較好的結構性投資機會,重點看好成長明確的白馬股、創新藥及配套產業鏈、部分醫療器械細分品類。“

興業證券認為,此次集採雖然納入部分非醫保品種,但對這類品種的集採更多在於“投石問路”,為後續非醫保品種的市場準入積累經驗,在相關准入標準、醫保相關配套措施完善之前,納入更多非醫保化藥的可能性有限,而在對生物藥產品進行類似化藥一致性評價的可替代性進行充分研究前,預計像生長激素等大分子生物藥產品納入全國集採的可能性不大。此外,隨著帶量採購的陸續落地和推進,市場對於集採降價的敏感度逐步降低。

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共有33個品種,涉及1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這33個品種中所涉及的公司,若按集團計算,齊魯製藥、科倫藥業、揚子江製藥、石藥集團、恆瑞醫藥有望成為大贏家。其中,齊魯製藥涉及產品最多,達7個,科倫藥業、揚子江均有6個產品有望參與投標,而石藥集團有5個,恆瑞醫藥(含成都盛迪醫藥)有4個。

而這些中標的藥品當中,所涉及的A股上市藥企,根據《投資者網》不完全統計有20家。而產品中標最多的是齊魯製藥、科倫藥業和恆瑞醫藥,無疑這些上市藥企中將出現下一個“業績之王”。當然,最終的結果或許要等到2020年年報公佈之際,便會揭開面紗。(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