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琴断口》:方方虚构了城里的一座桥断了以后……


《琴断口》:方方虚构了城里的一座桥断了以后……

《琴断口》收在这本小说集里。


心理治疗有一种方法,专业的称呼叫暴露法。

读罢方方的小说《琴断口》,明明知道它是故事,是喜欢把玩文字的作家虚构出来的,但还是忍不住替小说中的人物杨小北和米加珍想一想另外一种结局的可能:假如他们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也许他们这对至情至性的夫妻能够白头偕老。

在杨小北还没有闯进米加珍的生活之前,米加珍是蒋汉的女朋友。蒋汉从来没有让米加珍砰然心动过,却因为是两小无猜就这么你侬我侬着。杨小北来了,才见第一面,米加珍的心弦就荡漾了一下,而杨小北呢?觉得这个像黄蓉的女孩简直就是老天让他到这个名叫琴断口的地方来的唯一目的。踯躅再三,总是要了断的,在得到米加珍的允诺后,这个雪后初霁的清早,杨小北约出蒋汉准备摊牌。怎么想得到,他们的必经之路白水桥在雪夜崩塌。第一个猝不及防掉进白水河的杨小北幸运地没有大碍,随后而至的蒋汉因为一头撞在了河里杨小北的摩托车车把上命丧黄泉。蒋汉的死成全了杨小北和米加珍的婚姻?不!他们刚刚起航的婚姻生活总是夹杂着蒋汉的朋友、亲人以及同事和邻居甚至米加珍亲人的飞短流长。这些议论,如同米里的砂粒,钝钝地硌疼了杨小北和米加珍,最后,这对相爱着的夫妻只得天各一方。


《琴断口》:方方虚构了城里的一座桥断了以后……

一座桥断了造成公众事件,写到小说里,小说得了鲁迅文学奖……。


迷离中合上书页回味方方的故事,觉得作者为了将一个命题化为故事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化,情节设计得过于巧合了:一座桥,怎么就在杨小北要跟蒋汉了断是非的那天早晨塌了呢?于是,才有了接二连三的质问:如果不是杨小北的约见,蒋汉不会那么早去过那座叫他丧命的白水桥;如果第一个摔下河去的杨小北不是马上离开现场去医院而是像后来的马元凯那样摔折了腿还在桥上警示后来者,蒋汉不会死;如果不是杨小北硬生生地插进米加珍和蒋汉的生活,与米加珍一起幸福着的就是蒋汉……这一个个“如果”,无非是在层层推进方方心头的疑问:过去的闪失积压在当下生活中的石块,推得开吗?

方方觉得推不开,才有了杨小北和米加珍的劳燕分飞。“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用这句颇有意味的哲学名言去概括方方的小说《琴断口》,距离远得叫人哑然,但是,

不虚的问题是自己堆积在心头的块垒,有平复的那一天吗?

心理学说,可以。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给过我们一个案例:一位女士患有场所恐惧症,且这场所比较特定,就是井式电梯。女士从不能乘电梯到不能看到电梯到不能想电梯到不能触摸跟电梯相关的物件,偏偏女士的办公室高高在上在写字楼的32层。难道为了这个难以启齿的理由辞了工作?她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室开出的方子逆着我刚刚列举的女士恐惧的梯度而来,先让她不害怕跟电梯相关的物件,然后是……这就是暴露疗法。

当时,我觉得所谓的暴露疗法一定能药倒病除,现在,我疑虑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恐惧,女士究竟为了什么而害怕电梯?如果她害怕的缘由跟杨小北与米加珍的婚姻一样有原罪横亘在里面,暴露疗法还有用吗?


《琴断口》:方方虚构了城里的一座桥断了以后……

著名作家方方


虽然情节设计得过于匠心,但是,方方通过《琴断口》提出的问题还真是一个问题。杨小北和米加珍最终无奈分手,说明方方找不到那个问题的答案。无解,应该是最狡猾的问题的结局,那就让我们小心翼翼地饶开那个问题吧。

有些问题注定绕不开,比如,这一次疫情。写小说的方方,会狡猾地抛出一个无解的问题让虚构因为没有着落而让人牵肠挂肚。写日记的方方却从来不肯含糊其辞,哪怕因此引来骂声无数。只是,写于2009年的小时候就让城市里的一座桥断了,怎么解释方方的虚构?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一定有社会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