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有什么缺点吗?

互联网侦查班二等兵


这是一个异想天开,没有任何实践的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而且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后期按照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补做的一篇文章,目的就是为了拔高自己的形象,把自己打扮成蜀汉政权建国纲领的制定者,即使如此,这篇文章也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成分。

一,当时天下的形势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不是诸葛亮有什么过人的判断力,早在建安五年,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据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再伺机夺取益州的“榻上策”,鲁肃能够提出这个建议,是基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基本形势,当时曹操已经消灭了张绣,吕布,袁术也已经即将崩溃,在北方只剩下曹操和袁绍争雄,西北是马超,韩遂的势力,益州有刘璋,汉中有张鲁,而孙权已经具备了割据称雄的基本条件,当时的孙权已经拥有江东六郡之地,得到了淮泗士族和江东士族的支持,户口百万,带甲十万,又有长江之险,是仅次于曹操,袁绍的第三大军阀集团,早在孙策时期,曹操就对江东势力发出了“狮儿难与争锋”的感慨,所以,他们才有资格做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恤”的战略规划。而此时刘备有什么呢?除了一个“疑似皇族”的身份,就只剩下一腔“匡扶汉室”的热血了,当时的刘备带着仅有的几千军队客居荆州,充当刘表的雇佣军为其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刘表没有给刘备任何地方政府的权力,刘备所部的粮草物资都是靠刘表施舍,可以说根本就不具备与天下争衡的实力,诸葛亮凭什么认为刘备能够在军阀混战之中能够有一席之地进而于曹操争雄呢?

二,诸葛亮凭什么认为刘备可以取荆州为基业,当时的荆州,是刘表和荆州几大士族共同掌握的天下,刘表也是皇族,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又得到了荆州几大士族的支持,地位可以说是牢不可破,诸葛亮凭哪一点认为刘备就可以取代刘表成为荆州之主呢?

三,刘备如果想取代刘表成为荆州之主,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就是刘表必须死掉,其次,刘表的儿子必须内讧,再次,必须有强大的外部势力大军压境,只有如此,刘表的儿子才可能联合刘备,即使是如此,刘备也难于独霸荆州。而现实中,刘表什么时候死亡是一个未知因素,而且刘表生前已经确立了由荆州士族支持的继承人,所以,刘表死后的一段时间内,刘备依然是无所作为,直到曹操南征,突然出现在宛城,而刘琮举州委质,此时才出现了刘备的机会,这几个因素但凡有一个没有出现,刘备都不可能有任何机会染指荆州。

四,即使是出现了上述几个条件,如果没有孙权的支持,刘备也不可能单独击败曹操成为荆州的新主人,诸葛亮凭什么认为孙权一定会跟刘备联盟呢?以当时刘备的实力,孙权有哪一点看的上刘备呢?《三国志》记载,孙权鲁肃首先的联盟目标是刘琮兄弟,鲁肃到达荆州后发现刘琮已经委质而降,这才找上了刘备的,可以说,所谓的孙刘联盟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产物,它是在刘表已经死亡,刘琦兄弟不和,而曹操又大军压境,刘琮举州而降的前提下才产生的,如果曹操的南征仅仅止步于收取荆州,没有进一步向孙权施压,而是对孙权施以怀柔政策,那么孙权还有必要冒着兵败的风险,顶着张昭等一干门阀士族的反对去联合刘备去跟曹操死磕吗?肯定不会的,所以说,孙刘联盟能够产生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就不可能像诸葛亮吹嘘的那样,坐在隆中的茅庐中就可以臆想出来的。也不是靠诸葛亮的一张嘴就可以“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把东吴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如果没有孙刘联盟,刘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得到荆州,至于后面的什么夺取益州,两路北伐云云,不过都是痴人说梦而已。

四,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而刘备在战后能够得到荆州四郡,一是孙权的首肯,二是刘备以刘琦的名义招抚四郡,可以说,如果孙权不点头,刘备即使趁机拿下荆州四郡也守不住,而且,荆州最富庶的江夏,南郡和南阳郡都在孙权和曹操的手中,刘备得到的四郡在人口,经济各方面比北部三郡差距太大,如果不是鲁肃说服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则刘备连进益州的通道都没有,那么诸葛亮所吹嘘的“据荆州进图巴蜀”也还是画饼充饥,我就不相信诸葛亮在隆中农村种地的时候就知道几年以后江东会有一个鲁肃把江东耗费无数兵马钱粮,还差一点搭上周瑜性命的南郡借给刘备,因为不仅南郡和江夏郡是孙权的地盘,就是荆州南部四郡的归属,双方在赤壁之战前也有了约定,都是归属孙权的,刘备打着刘琦的招牌据有四郡,也是暂时的,因为刘琦的这些地盘也是孙权花费大量的兵马钱粮击退曹操才能够得到的,如果孙权不出兵,难道你刘琦还有本事从曹操手里夺回荆州不成?这就是日后孙权不断的索要荆州的依据,这些都不是那个纸上谈兵的《隆中对》所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六,如果说据荆州而图巴蜀, 是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建国纲领,那么诸葛亮是如何预料若干年后汉中的张鲁会出兵攻打益州的刘璋,而刘璋又会在法正,张松的怂恿下勾引刘备入川呢?如果不是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川,凭刘备当时的实力要硬打进益州简直是痴心妄想,难道诸葛亮在几年前就知道会有法正,张松这样的奸细勾结刘备?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下,诸葛亮又是怎么知道“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的,


狼的影子716



闲庭信步206252415


隆中对战略是东汉末年,汉室后裔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给刘备的对天下形势的一个战略分析。

根据《隆中对》中的谈话,当时诸葛亮给刘备提出建议想要恢复汉室就必须先在荆州落脚起家,之后在先取益州进而蓄势待发图取中原这样的战略构想。后不少学家对此战略构想研究发现了该战略构想并非完美无缺,也并非可以顺利图取中原。

因此,史学家总结了几点隆中对战略的弊端:

  • 第一就是当时诸葛亮不了解刘备的处境,大大高估了刘备的军事实力。

  • 第二他没有想到即使后来刘备成功夺取了荆州,后还是失守了,由于在荆州防御的问题上出了错导致隆中对战略实践起来非常困难。

  • 第三就是诸葛亮当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刘备与刘表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当时刘表虽然口头上与刘备达成一致意见,可是两人在内心是没有扭成一股绳的。

隆中对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只是诸葛亮忽略了很多细节,导致后来不仅损了几个大将还导致与东吴之间的盟友关系破裂。

1.隆中对战略构想

诸葛亮认为当时的天下形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然而与袁绍相比,曹操虽然可以克制袁绍,但是并非是天时地利人和,而此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所以不可与曹操正面相争斗。诸葛亮认为孙权在江东盘踞已经有三代了,而且江东易守难攻,所以也不可以与其相争斗,只可以作为外援,当为盟友,也就是联东吴孙权抗曹魏。

此外,诸葛亮认为隆中对的战略重心就是荆州,荆州无论是对于东吴还是对于曹操来说都是军事要地。

其次在拿下荆州之后,第二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益州,益州是曾经高祖皇帝成就帝业的起家之地,而且人杰地灵,必定可以寻求一些能人志士来相助刘备,因此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夺取了荆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益州。

而在政治上则与东吴结盟,与西部的戎狄和平相互,与南边的夷人好好相互,内修政治。在夺取荆州之后选择得力大将从宛、洛进军夺取益州。如此以来就可只待兴复汉室。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曹操不可小觑,曹操能够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打败袁绍说明曹操拥有很多智囊团的,如果先与曹操争锋肯定是讨不到便宜的,自己就会处于弱势。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避自己的弱势,和东吴联合由弱势变为有利。

从隆中对整体战略构想来看诸葛亮给刘备的是长远目标,而短期的就是蓄势待发先取荆州,之后让孙权看到自己的能力,孙权才会有可能与刘备联手。在隆中对实践的前期,这个战略也确实给刘备带来了很多好处,以至于在后来让刘备一举成为与东吴曹魏鼎力的蜀国国君。

只是由于诸葛亮没有预料到关羽失守荆州以至于整个战略都发生了变化,蜀国一时之间由三足鼎立中的优势变为劣势。如果荆州没有失守,那么这个隆中对在那样的形势下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军事战略。

综合分析,隆中对战略构想有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就是夺取荆州进而打通入蜀地的通道;

  • 第二阶段就是连吴抗曹,跨有荆州益州。

这个构想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借鉴意义,而且现在很多商业集团公司都有将这个战略构想用来应对经济交易中出现的商业问题。

2.诸葛亮的隆重对战略为何会失败:失荆州是一个转折点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构想实施到了后期,认为“天下有变”是后期战略实施的重点,而诸葛亮所提到的“天下有变”是指曹操内部出现了矛盾,他认为曹操内部出现了士人反叛,这个是一个打败曹操的契机。

可是后来这个所谓的天下之变被诸葛亮给否定了。再有就是到了这个构想实施的中后期,诸葛亮并没有长期在刘备的身边,刘备当时陷入了荆州和益州不可以都占据的选择中,荆州是刘备不愿意放弃的,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

而在夷陵之战中,东吴用了陆逊抵挡了刘备的进攻,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委曲求全向曹操求和,这点是刘备当时所没有料到的,就这样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蜀国的实力也受到了重创,夷陵之战是继关羽失守之后蜀国又一次遭受到的重创。

而东吴能够占领荆州,其实当时荆州已经成为了东吴所左右的势力范围,荆州失守在所难免,由于荆州失守导致隆中对战略被打乱。

因此就这点,史学家将隆中对无法实施的原因归结在刘备的身上,刘备并没有认真实践隆中对战略构想。史学家杨德炳认为隆中对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度多高,虽然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但实际上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并不高,直到后来的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的地位才有微微的提升。

到了北伐前期诸葛亮也才看出东吴其实在早先时候也是中意荆州的,也是在打荆州的注意,这点诸葛亮没有分析到,东吴对荆州也是有战略的,导致后面刘备夺取荆州之后对东吴分防备不够。再者就是刘备并没有太大的远见,存在一定的割据心理,而且后面受到了关羽被杀这件事的影响,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些都是诸葛亮没有预料到的人为因素。

最后一点就是诸葛亮将所谓的“天时”寄托在曹操的内部纠纷,可是曹操内部并没有出现大的叛乱。刘备在夺取荆州的问题上也没有做过多的考虑:

  • 一是没有考虑到在赤壁之战之后,东吴的势力已经渗透到荆州了,不久之后荆州的军事支配力量已经被东吴所掌控;

  • 二是刘备没有注意到隆中对战略构想中最重要的阶段,荆州不可失守,可是刘备当时率主力军直接进入巴蜀,而留下关羽镇守,而关羽性情不稳,所以失守荆州是自然的,刘备的主力不在荆州,东吴是有机会夺取荆州的。


诸葛亮在荆州时候刘备病死之后也知道当初的隆中对在当时已经被打破,所以有意打算放弃夺回荆州,和东吴重归于好,至此,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也发生了转折。

荆州为何在诸葛亮看来是整个战略构想的重中之重呢,其原因是刘备当时可谓是一穷二白,光有意志而没有军事实力,只是凭着和刘表的那点关系也是无用,刘备当时最需要的就是一块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的宝地来发展,荆州一失守,刘备以后再想卷土重来也不大可能。

还有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在进入巴蜀之后手下的谋士比如庞统等人建议刘备放弃荆州专心治理巴蜀,而刘备并没有听信,坚持遵循隆中对的方针。

就在这时三足鼎立的局势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隆中对当时被诸葛亮提出是根据当时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得到的,可是就当时的形势,明显是与隆中对所需要的环境相差很多的,可是在刘备看来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战略构想是不变的,完全没有必要调整战略。

和东吴在处理荆州的问题上处理不妥当,导致联盟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和东吴无法真心联盟,自然就会危及到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后期实施。这个时候是有必要调整战略部署的。

可是刘备却死死抱住初始的隆中对。隆中对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可以缺少诸葛亮的指挥和根据时局来调整战略,就像修正方向一样。可是在荆州失守关羽战死之后,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君臣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备向东挺进,诸葛亮明知道那个危险的,但是没有劝阻刘备,因为刘备当时对诸葛亮并不是信任有加。

3.结论

隆中对最大的缺点就是忽视了局势的变化还有忽视了东吴对荆州的野心。再者就是现实环境和隆中对实施所需要的环境差距很大,刘备的性格和隆中对战略构想发挥出其作用也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可是刘备比较顽固,没有因地制宜的调整战略。


旧时楼台月


大汉江河日下,能有三分天下,己属奇迹,规划虽然不错,但难免有点过时。比如中秋时给人送扇子,有用得着的时侯,但也用不长了。


用户4309590019492


隆中是什么意思还没搞明白呢


用户5080042985915


总的来说是王霸之策而非帝王之策。

可以偏安一隅做个王,可是不能夺取中原做个皇帝。

具体可以分为内外因素,具体可以看我的主页,有详细分析的文章。


互联网侦查班二等兵


没有建议刘备不要生刘禅那样的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