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呂后有什麼勢力,讓劉邦想要換太子也不能成功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兩位從底層一步步走上皇帝寶座,開創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之一,他從沛縣開始,一步步的走向權力巔峰,開創了大漢王朝。劉邦的江山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他知道打江山的艱辛,因為在選擇繼承人也就是太子上,十分慎重。

呂后有什麼勢力,讓劉邦想要換太子也不能成功

劉盈為太子

劉邦此人早年就是一個無賴,不過也不知道他老丈人發什麼瘋,將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要知道劉邦比呂雉可是大了不少歲。劉邦在縣裡還有一個相好的,是一個寡婦,生下了劉邦的長子劉肥(後來的齊王),也就是說劉盈並不是劉邦的長子,但是劉盈是劉邦的嫡子,更是嫡長子,畢竟呂雉是劉邦的正牌老婆,順帶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

如果劉邦是一個鄉間財主,那麼劉盈也是會繼承劉邦的財產的,但是劉邦不是一般的“財主”,他從一個無賴成為了漢王,所以劉盈的地位也高了,《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二年,立為太子。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劉邦立劉盈為王太子,是漢王爵位的繼承人。

呂后有什麼勢力,讓劉邦想要換太子也不能成功

可是劉邦打敗了項羽一統天下,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所以劉盈這個王太子也升格為太子了,是大漢王朝當之無愧的繼承人,劉邦死後天下和皇位就是劉盈的,天下也承認這個太子。

劉邦換太子的念頭

一國的太子不是那麼容易更換的,但是劉邦在後來有了換掉劉盈這個太子的念頭,那麼劉邦是如何想到要換太子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愛屋及烏

劉邦登基為帝后,他的皇后呂雉已經年老色衰,劉邦有不少妃子,最為寵信的是戚夫人,這是劉邦所寵愛的一個妃子,給劉邦生下一個兒子劉如意。愛屋及烏,劉邦也十分喜歡劉如意這個兒子,認為劉如意十分像自己,反而是太子劉盈有點文弱,為劉邦所不喜歡。加上戚夫人時常吹枕頭風,讓劉邦有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二、劉邦擔心江山易主

太子劉盈文弱,但是他的母后呂雉有勢力,當時呂家不少人在朝中有勢力,劉邦也擔心自己死後,他打下的江山會改姓(事實證明,呂家差一點成功),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更換一個自己認為像自己的太子,對大漢王朝有好處。

易儲失敗

無論是寵妃吹枕頭風也好,擔心江山也罷,反正劉邦是有想要換掉太子的念頭了,不僅有這個念頭,他還進行過幾次嘗試,但是最終都失敗了,劉盈反而穩坐了太子之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更立太子是國家大事

雖然劉邦是皇帝,但也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換太子可不是你劉家的家事,更是國家大事,當然要和大臣們商議,大臣們無一例外都是反對,畢竟秦朝殷鑑不遠,大臣們自然不會坐視劉邦換掉劉盈,所以劉邦最先迎接的是大臣們的壓力。

呂后有什麼勢力,讓劉邦想要換太子也不能成功

比如劉邦詢問大臣周昌,周昌口吃,於是他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不僅周昌如此,餘下的大臣也是一樣。史書也有記載。

  •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

也就是說大臣堅決反對劉邦立太子。

二、商山四皓的側面影響

張良是劉邦的謀士,漢初三傑之一,他出了一個主意,讓劉邦最終收回了改立太子的心思。當時呂雉知道劉邦有換太子的決心,於是就找到張良(被逼的)讓他出個主意,最終張良說:皇上有想招而不得的賢人,有這樣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紀都大了,皆因皇上傲慢慢侮人,所以不願漢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為高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玉帛,並讓太子親自致書,言辭肯切謙卑,用安車和辯士固請,應該能請得動他們。他們來了後,以賓客之禮相待,並且使他們時時隨太子入朝。這樣皇帝必然要問,就告訴皇上。“

呂后有什麼勢力,讓劉邦想要換太子也不能成功

這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是四個有學問的人,張良出主意,呂雉真的就找到了這個四個人,在一次宴會時,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這使劉邦很驚訝,覺得太子已經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會導致政局混亂。 此後,劉盈太子地位基本穩定了。

反正不管如何,最終劉邦還是沒有實現自己易儲的心思,要說呂后有功勞嗎?當然有了,劉盈是她的兒子,她自然會盡力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比如逼迫張良出謀劃策這些說明她在出力。

不過要說呂后背後的勢力,,與其說是呂家不如說是嫡長子繼承製,到了漢朝嫡長子繼承人也被承認,特別是秦朝長子扶蘇沒有繼承皇位引發的連鎖反應,讓漢初君臣對於皇位繼承人十分重視,劉盈這個太子是嫡長子名正言順,更換掉他會不會像秦朝那樣呢?

這些都是無形大山,都是呂雉背後無形的勢力,這也是劉邦所不能抗衡的。

也許劉邦的忌憚是對的,他想換太子未嘗沒有防著呂雉的意思,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實際上朝中大權都在呂雉的手中,呂家不少人封王,朝廷差一點改姓,所以也許劉邦那個時候就防著呂雉或者說呂家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