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三国演义》张松把地图送给刘备,算不算卖主求荣?他的才华如何?

大有可为888


当然算,张松自命不凡,虽在益州为別驾,但不满足于心。总认为有才在刘璋下施展不开,受压抑不好受。所以当张鲁要攻时,他便画好图找曹操,因受曹操羞辱棒揍,才转投刘备。张松小人也。


老伙计162720415


张松把地图送给刘备,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卖主求荣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会记得一个叫张松的小人物,他本是西川益州牧刘璋属下一别驾。


张松虽然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高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但很有才干,可过目不忘。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

再看看当时的西川,正是内忧外患之时,阎圃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余众,财富粮足,四面险固;今马超新败,西凉之民,从子午谷奔入汉中者,不下数万。愚意益州刘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为本,然后称王未迟。“张鲁大喜,遂与弟张卫商议起兵”。(《三国演义》第59回)


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张松的“卖主求荣”。


张松也许早就有不臣之心,但是需要一件“嫁妆”,这件“嫁妆”应该能让张松在新主子那里得到重用,得到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而什么“嫁妆”才有如此分量呢,就是在当时惹得众人眼热的《西川地形图》。


西川地势险塞天下皆知,而贸然入蜀,兵败不可免。在那个刀枪剑戟的冷兵器年代,信息胜过兵力百倍,谁掌握一流信息,谁就可能以最小的兵力代价换来最大的利益。《三国演义》里《隆中对》一节已经提到了西川图,但只是一个概图,而张松的地图,就连屯兵储粮和蜀中人都很少走过的道路河川都标得清清楚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得此宝图,谁就有很大几率得西川,这是可以肯定的。  


种种迹象表明,张松要谋反,要换主子。


但是凭此,只能证明他有嫌疑,不能肯定他要出卖刘璋,贩卖蜀土。于是张松自告奋勇,携带“金珠锦绮”,“并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前往许都,欲结连曹操,结果不被曹操礼遇,言语顶撞曹操,被乱棍打出。


“松归馆舍,连夜出城,收拾回川”。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张松归蜀时途经荆州,为刘备所厚待,松曰:“某非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专欲纳款于操。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未知钧意若何?”于是将《西川地形图》献给刘备,劝刘备取益州,愿为内应,并派好友孟达、法正帮助刘备。张松出使回来交差时,更是将他的“卖主求荣”发挥到了极致。松曰:“松有一谋,使张鲁、曹操必不敢轻犯西川。”璋曰:“何计?”松曰:“荆州刘皇叔,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赤壁鏖兵之后,操闻之而胆裂,何况张鲁乎?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可以拒曹操、张鲁矣。”  


明显的引狼入室,想要颠覆刘璋势力。如果说张松的动机是投靠刘备,即换一个主子,那么直接像许攸那样去刘备营里就行了,干吗还要让刘备入西川呢?明显要贩卖蜀土。刘璋不能重用张松是肯定的,不然张松不会叛国了。


而张松要是不替刘备取西川,即使刘备收了他也不会重用他,诸葛亮还会说“有反骨”之类的话。而如果帮助刘备夺取西川,那么刘备一定会看得起张松,重用之,实际上,法正就被重用了。因此只有狠下心背水一战,才能够有勇气冒着杀头的危机在刘璋面前策反。看起来张松仍然是在择主,进谏是择主的一个环节,但为了自己在刘备那里的大好前途,背叛刘璋,陷他于不义,这样的择主,何异于卖国?张松还拉拢孟达法正等,这也说明不是为了个人择主那么简单,是要卖国。


张松在《三国演义》第59回才出现,到第62回就被开刀问斩,不过千把字,是一个典型的过场人物。然而作者却对张松的性格刻画得十分传神,在他“卖主求荣”的身上折射出了历史潮流的趋向,代表了人才“择明主而事”的流向,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其推动作用,虽一发而有千钧之力。


  


水流芳2019


在《三国演义》,张松就是卖主求荣的小人。

为何这么说呢?

一、代表刘璋前往许都见曹操时,张松便暗藏地图

刘璋听闻汉中张鲁“欲兴兵取川”时,“心中大忧,急聚众官商议”。

这时候,张松“昂然而出”,献计道:“主公可备进献之物,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则鲁拒敌不暇,何敢复窥蜀中耶?”

刘璋大喜,便“遣张松为使”。

但是张松“乃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

张松已经存了将西川献给曹操的念头,无疑是背叛了刘璋。

只是张松到了许都后,不受曹操喜欢。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

后来张松有当面嘲笑曹操,惹得曹操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幸亏杨修求情,“方免其死,令乱棒打出。”

被曹操拒绝后,张松是何心理活动呢?

松自思曰:“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谁想如此慢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吾闻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

张松从出川便想投个明主,只是没有投成曹操,便想到了刘备。

毛宗岗在此批注道:

一个主顾不着,只得再寻一个。

可见他是一个没有节操的人物。

诸葛亮早知道他卖西川之意,张松到了刘备处,被诸葛亮一番设计,再加上刘备表现得礼遇有加,张松深受感动,以为找到了明主,便献出了地图。

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张松回川后,曾说道:“吾已将益州许刘皇叔矣”,轻轻松松就“将一国卖与人了”。

二、张松的才华

张松的才华那是一流的。

他到许都后,一番对话,折服了曹操手下的大才子杨修便是证明。

另外,他只看了一眼,就将曹操的《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惹得杨修“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更惹得曹操“令扯碎其书烧之”,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兵书给烧了。

当然,张松的才华是文人的文才,是辩才和记忆力。

若是论其政治才华,那就一般了。


微史春秋


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张松虽然是刘璋的益州别驾,但是并不是刘璋的私人官员。

其次,作为本地人,张松为益州世家的张秦两大家族成员,对残暴的刘焉刘璋父子其实是充满仇恨的。

208年,刘璋被曹操南征刘表吓坏了,派张松出使(注意,是去荆州,因为此时曹操在荆州)探听风向。张松这时想驱逐刘璋出益州,试图向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献礼。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曹操并没有看中益州抛来的亲近,张松无奈回去。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回去益州的张松向刘璋推荐刘备(此时刘备还不认识张松)并绝曹操(已战败退回中原)。

随后,刘璋派张松邀请占据荆州南部四郡并迎娶孙夫人借得南郡的刘备,211年,刘备自南郡领兵2万入蜀迎战张鲁。张松在私下绘制详细地图给刘备。

显然,个人认为,张松出卖刘璋,一不是卖主,二不是求荣。因为张松是为整个益州本地世家而出卖刘璋,非为私利。


四川達州


张松献图,然后又写信给刘备,导致被其兄告发,从而被刘璋杀死,是典型的卖主求荣,又祸及自身。毛宗岗评价:观于张肃、张松,而有慨于兄弟之间也。一则卖主求荣,而不告其兄;一则惧祸及己,而不顾其弟。

益州刺史原为刘焉,是皇帝派来的官员,张松为益州别架,相当于副手,代表益州本地势力。当时中原大乱,益州安定,很多中原人到益州避祸,与益州本地人有严重的利益冲突,刘焉收聚流民,其青壮录为东州兵,是刘焉最坚定的支持者。类似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的情形,刘璋代表着外来政权。

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为刺史,地位不稳。汉中的张鲁有趁机吞并之心。张松一方面秉承刘璋之意,同时基于益州本地的利益考虑,去许昌拜见汉帝及丞相,拟引为强援不料却碰了一鼻子灰。由于没完成任务,张松回去途中,故意结交荆州的刘备,发现刘备欣赏自己的才能,从而向刘备献图,把刘璋卖了,属于卖主求荣。

当时的情况下,刘璋暗弱,益州事实上已经成为多方觊觎的一块肥肉,张松也无力改变,只有不顾刘璋的感受,尽量把益州卖个好价格,或者至少引个外援帮忙抵抗张鲁的入侵,给自己另外找个后路,这也是益州本地人最好的选择。事实上,数十年后,当魏国进攻蜀国时,益州本地人有一次出卖了外来的统治者政权,本地官员鼓动刘禅直接投降,而不是抵抗到底。

张松是有才的,三国演义上说其过目不忘,看了一遍曹操写的兵书即能背诵,还讽刺为三岁小孩的读物,羞的曹操要销毁兵书。但张松显然不是大才,到许昌只顾卖弄,忘了此行的核心任务。无功而返,还节外生枝,引狼入室。最后谋事不密,兄弟猜疑,导致事败身死,成为笑柄。



郑说豫见


应该算是,因为张松首先见曹操的时候就有打算要把西川奉送给曹操,这本身已经是背主求荣了。只是因为形貌不佳另外恃才傲物,令曹操很是不喜,就怠慢他了。张松感觉自己脸面挂不住,另外也没看到曹操对自己尊敬和诚意,感觉不值,就放弃了…

可是他不甘心又取路绕到刘备这里进行试探。诸葛亮已经事先和刘备就这件事捏合好了,所以张松受到刘备很好的礼遇,但张松也不是省油的灯,自始至终也没表态,可刘备就一如既往的对他,丝毫没有怠慢,于西川的事体更是提也不提,就是诚心相交的意思…

张松在临走的时候刘备更是殷勤有加不仅为他牵马还送上盘费,稍微表现了下不舍之意。张松深受感动,于是把手中重要的西川地理位置和屯兵以及路径的图赠送给刘备,并且表示只要刘备进川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给予帮助。

而且之后回到益州就劝刘璋断了和谈曹操的心思专一交好刘备,并且提议让刘备进驻西川永结同好,用来对付张鲁。

不管之前对待曹操还是后来故作姿态的实验刘备,张松其行为已经是在出卖自己的主公,而且还因为博闻强记的水平提供了关键乃至绝密的地理图。

另外张松这个人聪明属于过目不忘的类型,拿着曹操的著述看一遍就能一字不落的复述下来,让曹操自己都怀疑自己的东西…

曹操的主簿杨修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和张松交流的时候明显被张松比的处于下风。张松的辩才可以说出类拔萃,总得来说这个人有一些文人持才傲物的臭毛病再就是故作姿态待价而沽更可以说孤名钓誉,反正这个人有才是有才,属于心地不善的那类。

从复制的地理图来说,清晰还原,而且还把自己亲自勘探和打探的路径等内容全部标注在上面了,就因为这张图才让之后刘备进川省了好多麻烦。

但这个人是不值得后世尊敬的,只能说有才华而已!





雾忱风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载,可以肯定的是张松的确是卖主求荣之辈。张松最初并没有把西川地图送给刘备的意思,他的第一个心仪“卖家”是曹操。

《三国演义》里张松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他博闻强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算是个人才。不过他这个人不仅傲慢自大而且还是一个彻底的投机分子。当时益州受到汉中张鲁的侵犯,张松向刘璋主动请缨去向曹操搬救兵。

这个投机分子的真实目的是带着私藏的益州地形图去投奔一个更为强大的势力,曹操则是他选中的新主公。不过张松来到了曹操这边却上来吃了个闭门羹,原来曹操当时刚平定马超不久正是得意之时人也变得有些傲慢了。张松等待了三天才得以见到曹操,而曹操又因张松相貌丑陋(相由心生这个来形容张松是比较贴切的)见他第一面就丧失了好感,张松因为吃了闭门羹屡次当着曹操的面揭他的短。后来若不是荀彧等人的劝谏,曹操险些就杀了张松。

张松在曹操这里不得志这才把目光投向了刘备,他在回去的路上刻意经过刘备的地盘。令他意外的是,刘备对他礼贤下士相比曹操好百倍。其实张松不知道的是,诸葛亮早就派人盯上他了,刘备对他那么好都是诸葛亮的计策罢了。张松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于是就将西川图献给了刘备,不仅如此他还在刘璋身边充当起了刘备的奸细。

所以这样一分析,张松完全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投奔刘备并不是因为他和诸葛亮等人一样有光复汉室之心,而是他投奔刘备受到的待遇好。倘如当初曹操能对张松有点耐心,那么张松也会丝毫不犹豫地将西川图献给曹操。所以说张松是一个卖主求荣的人并不过分。


历史战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松的才能突出,同法正两人是刘璋的主要谋士和行政官员。

如果不是这样,张松也不可能成为益州别驾。

然而,张松卖主求荣也是事实。

当时曹操准备攻打汉中的张鲁。如果汉中被攻陷,距离不远的益州就很危险。

刘璋非常焦虑,是张松献策让刘备来帮忙。

以张松的智力不可能不知道刘备是什么人。他邀请刘备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把刘璋干掉,成为益州新的主人。

张松为什么会这么做?

他对刘璋很了解,知道刘璋懦弱无能,不可能守住益州。

而曹操是猛龙过江,手下人才济济,一旦占领益州不可能重用张松这些人。

相反,刘备的实力很弱,只有几万人马同一块荆州之地,最想要的就是益州。

然而,以刘备的实力想要占据益州,必须有强大的内应,也就是张松之流了。

所以,可以说张松就是刘备入川,刘璋败亡的始作俑者。

这自然就是卖主求荣了。

不过话说回来,刘璋的能力确实是守不住益州的,迟早还是完蛋。

在这种乱世下,张松这种人当然不愿意同刘璋一起完蛋。

所以,张松属于有才无德的人,被刘璋斩杀也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萨沙


张松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按常理来说,他应该以刘璋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刘璋着想,这才叫忠臣。

但他不是,他为一己之私出卖刘璋,极力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还将益州地图献给刘备,最终引狠入室,导致刘璋的基业全被刘备占了。如果这种行为都不算卖主求荣,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叫卖主求荣?!

(张松献图)

那么是不是刘璋对张松不好,才让他另投明主呢?

并不是。张松和兄长张肃都效命于刘璋,张松是益州别驾,张肃是广汉太守,两兄弟都居于高位,刘璋对他们够好了,尤其看重张松,否则也不会听信他的话引刘备入蜀。

张松为什么要背叛刘璋?说来好笑,不是因为刘璋,而是因为曹操。

《后汉书》中是这么记载的: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松怀恨而还,劝璋绝曹氏,而结好刘备。璋从之。

意思是说刘璋想交好曹操,于是派张松到曹操账下效力,但是曹操对张松不大礼遇。他怀恨在心,劝说刘璋和曹操决裂,联合刘备。刘璋听了他的建议,才有了后面这些事。

(张松在曹营)

其实张松极有才华,有过目不忘之能,在当地很有名气。

那么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什么不重用他呢?说白了就是他长得丑,又矮又挫,做为隐形颜控的曹操觉得长成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才干,品行也不怎么样,所以不用。不得不说曹操看人还是挺准的。

曹操不用他,是曹操的事,跟刘璋有什么关系呢?张松可能觉得派自己去找曹操的刘璋也是个大坏人吧,从此胳膊肘往外拐。

刘璋手下也有明白人,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大力反对。

主簿黄权死命劝说:“主公,刘备现在已有骁勇之名,如果以部下之礼待他,肯定满足不了他的心愿;如果以宾客之礼待他,一国不容二主,这不是个让自己安全的办法,求您不要这样做!”

还有个叫王累的把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门上,说主公不改主意他就不下来。

就算这样了,刘璋都没被劝转,像中蛊一样相信刘备是宗室兄弟,不会谋害自己。

(《三国演义》中的黄权)

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呢?

《三国志》里这么记载:璋率步骑三万馀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馀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意思是说,刘备从江陵来到涪城时,刘璋率步、骑兵三万多人,非常隆重的与刘备会面,欢饮百日之后,刘璋资助刘备大批物资,让他去讨伐张鲁(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占张鲁的地盘。

此时双方还没有决裂,如果真能联合起来,曹操也要头痛。但是,张松又冒出来了。

《后汉书》记载:张松劝备于会袭璋,备不忍。

也不知道这张松为什么铁了心的要谋害旧主,竟然劝说刘备在和刘璋会面时趁机袭击他,刘备不忍心。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张松的外心能瞒过刘璋却瞒不过自己人,他哥哥张肃担心事发后连累自己,刘备走后就告发了张松。

刘璋万没想到张松竟然想卖自己,一怒之下杀了张松,并下令所有关隘的守卫部队封锁道路,防止刘备再回来。

但刘备终于有了攻打刘璋的理由,怎么可能不回来呢?立刻回军。

他之前是真不忍心打刘璋吗?不是的,只是担心有损名声。现在勉强说得过去了。

最终刘备占了刘璋的地盘,有了创立蜀汉的基业。

就这样,张松白忙一场,便宜了刘备,害了旧主,他自己什么都没得到,如同一跳梁小丑。他是刘备的贵人,却是刘璋的小人。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从狭义角度看,张松当然是卖主求荣。但从法理上看,张松效忠的应该是谁?应该是汉室!


那么,如果只按照正统逻辑,张松就应该为汉室的中央政权效力。中央是谁负责?是丞相曹操,那么张松把地图送给曹操,那就是送给大汉朝廷,是大忠臣!

如果视曹操为汉贼,那就应该去找复兴汉室的人。复兴汉室的是谁呢?当然是刘备,那么张松把地图送给刘备,那就是准备匡扶汉室,更是大忠臣!


所以,不管张松把地图送给曹操和刘备哪一位,都是大大的忠臣!唯独死忠于刘璋,才是法理上的逆贼。



如果刘璋忠于大汉朝廷,那么他自己就应该亲自把地图送给曹操,而不是假手张松。


如果刘璋要匡扶汉室,那么他就应该投奔刘备,或者自己树杆子反曹操,但他却又公然给曹操送礼。说明,刘璋根本没打算匡扶汉室。



所以,刘璋本来就是那种即不服从中央,也不准备搞靖难的,属于该被打倒的地方军阀势力。张松卖主求荣,在法理和大义上很站得住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