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子貢為何在孔夫子墓旁守墓六年?

宋曉培


先明確一下什麼是“心喪”。“心喪”是一種身不著喪服的守喪活動,是弟子或受惠之人為故去的尊長或恩人的服喪活動。這種服喪側重表達內心對逝者的哀慼和悼念。《禮記·檀弓上》說:“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門,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子貢為孔子服喪六年之說,最早見於《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4》說:“

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

《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說的:“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貢廬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裡’”。

《禮記·檀弓上》說:“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

子貢是《論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孔門弟子之一。端木賜是子貢的名,子貢是字,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得意門生,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公治長》第4章)。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濟世之才,辦事通達。

儘管子貢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建樹,但他在孔子面前卻表現得非常謙虛。《公冶長》第9章記錄了孔子問子貢:“汝與回也孰愈?”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子貢對此是深知的,子貢相當有涵養,他說:“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遇危難、遭險惡時,子貢總能挺身而出,靠其大智大勇化解危機。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子貢是尊師敬師的典範。孔子將終之時,是子貢來為他送終:“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壤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壤,哲人將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

孔子逝世後,當有人稱讚子貢比孔子強時,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館)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導)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聽到有人詆譭孔子,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子張》第23、24、25章)

孔子偉大的人格影響了子貢的高尚人格。子貢對孔子真心敬服,衷心愛戴,所以他能為孔子服喪六年。

補充說明兩點:《史記》所載子貢事蹟多與史實不符,不足完全採信;由本文引述的《史記》“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的內容看,孔子的“弟子三千”之說是不成立的。


陳廣逵


子貢是孔子門生中,最有錢的弟子。子貢因為深諳經商之道,每次對市場的行情都預測的很準,以至“家累千金”。子貢雖然很有錢,但他對老師孔子十分崇拜,孔子周遊列國14年,子貢在財力上給予了老師不少的支持。


孔子死後,子貢為什麼在老師墓前守孝六年?

這是因為孔子去逝時,子貢正好在南方,聽到消息後,子貢急忙帶著南方樹種楷木趕回到曲阜,將楷木樹種在了孔子墓旁,以此來表達他老師去逝時自己不在身旁的歉意。並祈願”如果老師能原諒他,就請讓此樹活下來"。


從此之後,子貢便就守在老師墓前,是為老師守墓盡孝,二是天天給樹苗澆水,就這樣一守就是六年。

後來,楷木不但活了下來,並在曲阜大量生長,還延生出了曲阜楷雕技藝。


半個南山人


答:

子貢廬墓處,在孔林孔子墓前西側

孔子死後,眾弟子云集其墓前守喪三年,然後相繼離去,惟有子貢守墓六年。

關於子貢為什麼給老師守墓六年,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子貢為了盡弟子的孝道。第二種說法是,子貢是個商人,以販賣騾馬為生,家中富有,不用為生計擔憂,有條件守墓六年。第三種說法是,子貢對孔子內心有愧。孔子病危時,眾弟子都在孔子身邊端湯送水,噓寒問暖,惟有子貢外出經商,不在身邊。孔子思念子貢,不停的嘮叨子貢的名字。等子貢趕到時,孔子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了,連連說:“賜也,來何遲也!”埋怨子貢為什麼來得這麼遲。因此,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決定以守墓六年的實際行動報答老師的教誨之恩。

子貢在孔子墓旁結廬而居,守墓六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在孔子墓西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默道18K


古人之所以把守孝的時間定為三年,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同樣是用三年的哺乳期。三年的哺乳期過後,孩子就能自己開始行走。因此,守孝三年也有報答這三年的哺乳之恩的意思。

據說,孔子的弟子宰我曾經就守孝三年的問題問過孔子。他對孔子說:“三年的時間太長了,三年裡要專心守孝,其他什麼都不能幹,那會將一些禮節都忘得差不多了,琴技也會變得生疏了。所以,守孝的時間應該就像稻穀每年成熟一樣,定為一年。”孔子反駁道:“父母逝去,你大魚大肉可以吃得香甜嗎?華服美衣可以穿得安樂嗎?”宰我說:“可以。”孔子說:“你可以,但君子不可以。君子會吃得不安,穿得不安,住得不安,所以不去做那些事。你可以安樂,那你就去做吧!”

後來,孔子還跟自己的學生感慨地說:“宰我這個人,難道沒有經歷過被父母抱在手上三年嗎?如今竟然連三年的喪期都不願意守了。”可見,三年之期不是隨便定下的,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孔子死後,他的學生都如喪親生父母一般悲痛,許多學生都自發在孔子墓旁建草房居住,為孔子守孝三年,子貢甚至為孔子守孝了六年。


芊芊說劇


大家好我是寒山筆記,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子貢是孔門弟子、賢人中,頗受稱道,又使人感興趣的人物。單說他築廬墓前,六年守喪,就令人感回不已。眾弟子守喪三年畢,“相訣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歲月,何其漫長,子貢先生要在不勝哀慼的心情中默默度過,而且是在遍地墳冢,一片愁雲慘霧的野地裡,該是多麼不易!

子貢對老師委實也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伴隨孔子左右多年,他得到老師的指教和誇獎不少。孔子的學生中,子貢因為善於理財,低買高賣,“臆則屢中”,斬獲甚多,算是一位“土豪”級人物。有一種說法,老先生辦學,周遊,是得到子貢給予的經費支持的。子貢又是一位折衝樽俎的外交“達人”,“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史記路仲尼弟子列傳》),連國君都要與他“分庭抗禮”,其能力受人敬重如此。

孔子謂子貢可言,如師,如父,情同手足難捨難分。孔子百感交集感慨而歌,歌罷老淚縱橫,子貢終於明白先生的一片苦心,於是師徒抱頭痛哭。一般說老人將要離世,擔心身邊的人難過,自己反而笑著安慰他們。可見孔老夫子內心一片純潔,像個天真的孩子要離開父母一樣,忍不住淚流滿面。

其實弟子中孔子最看好還是子貢,反應機敏,能言善辯。又有人問,孔子為何不讓他接班,可能是天高任鳥飛吧。幾天後,一代大教育家離開人世,其他弟子為老師守孝三年。嚴師,慈父,因此子貢整整守孝六年。





寒山筆記


很高興邀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首先我們要了解孔子的高徒之一:子貢

一、子貢簡介及其行事

  子貢在他十七歲的時候拜孔子為師,特別是他在(言語)方面卓有成就。子貢利口巧辭,善於雄辯,富有外交才幹,與其他弟子相比,子貢最特殊的地方就子貢善於經商之道,在理財經商方面具有相當高的天賦,因此子貢被孔子列外交辭令的代表,可以說子貢是儒商鼻祖。

二、孔子思想的傳播者

  正因為子貢由於才幹超絕,所以深得孔子賞識,但他呢也確實不負老師所望,最終成為孔子思想學說的積極踐行者、捍衛者和傳播者。在孔門眾多弟子中,《論語》這裡面許多是具有儒家代表性的名言,比如“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等等名言我們耳熟能祥名言佳句傳誦至今。

三、教誨之恩守墓六年

  下面來說說子貢為恩師守墓六年。別的徒弟守墓三年後分別離去,唯有他為其師守墓六年,這麼做是他對孔子老師的孝道說法,俗語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上面說了子貢富有外交才幹,他經常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不能時常陪在老師身,孔子病危之際,眾多弟子都在孔子身邊端湯送水,伺候老師,可這時惟有子貢外出經商不在身邊。孔子思念子貢不停的嘮叨子貢的名字。等子貢趕回來時,這時孔子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了,連連說:“賜也,來何遲也!”埋怨子貢為什麼來得這麼遲。因此子貢覺得心裡很對不起老師,心裡特別愧疚,於是他決定以守墓六年的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的教誨之恩。

撰稿:琿哥 配圖:網絡






琿哥


子貢是孔門弟子、賢人中,頗受稱道,又使人感興趣的人物。單說他築廬墓前,六年守喪,就令人感動不已。他是孔子眼中的通達之人,而且非常敬佩老師孔子。眾弟子守喪三年畢,“相訣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歲月,何其漫長,而且是在遍地墳冢,一片愁雲慘霧的野地裡,該是多麼不易!

子貢對老師委實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伴隨孔子左右多年,他得到老師的指教和誇獎不少。孔子的學生中,子貢因為善於理財,“臆則屢中”,斬獲甚多,算是一位“土豪”級人物。有一種說法,老先生辦學,周遊,是得到子貢給予的經費支持的。子貢又是一位外交“達人”,“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連國君都要與他“分庭抗禮”,其能力受人敬重如此。

正當孔子困於陳、蔡,幾乎遭滅頂之災時,是他搬來楚國的救兵,方才轉危為安。在某種程度上,當時他要比孔子更吃得開,有人說他賢於孔子,他則堅決否認,無論人前人後,都極力稱頌孔子的德行與學問,甚至比之為“江河”“泰山”與“日月”,“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簡直有“大樹特樹”之嫌。而面對別人的質疑,他很坦然地說,“使臣譽仲尼,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於明矣。使臣不譽仲尼,譬猶兩手把泰山,無損亦明矣。”(《韓詩外傳》)總而言之,在他看來,孔子猶如泰山一般巍然存在,你說他好也罷,不說他好也罷,他都在那裡。他非常愛戴、敬佩自己的老師孔子。


海膽橙


子貢對孔子的感情特別的深,別人為孔子守孝了三年,單單子貢守了足足六年,子貢雖然是個大商人,但非常崇拜孔子。子貢的學問很深,魯大夫曾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後就說:我的水很淺,我的牆也很矮,裡面種著果木和鮮花,一眼就能看到。而我的老師孔子比我強很多,他的牆比我高很多,你如果不能找到詢問的門路或途徑,不能得其門而入的話,根本不知道他學問的淵博和內容的美好。他稱讚孔子是聖人不可窺,如萬仞之牆,不得其門而入

孔子曾今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意思就是說凡夫俗子,我一眼就能看穿,唯獨龍在天上,神龍見首不見尾,而老子,就像龍一樣,孔子根本看不懂,所以就是說子貢看不懂孔子,而孔子看不懂老子。這是他們為人的三個境界,子貢是個非常成功的大商人,有點像現在的比爾蓋茨,他代表的是世俗上非常成功的人,但他認為,他和老師比,他這潭水還很淺,孔子相對於普通人可以算是聖人了,但孔子說,和老子比,我這潭水還很淺。子貢對孔子的感情和孔子對老子的感情有點相似,

子貢覺得學不盡孔子的知識,對他十分敬仰,所以甘願為他守孝六年。是尊敬他。 其實孔子和他的徒弟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更像共患難的家人兄弟關係 他們一起周遊列國, 而所謂的周遊列國,其實是一起四處找工作,一起討飯吃而已



一閃22


生子貢者父母,教化者仲尼。

孔子是子貢的精神教父。孔子最看中的是品德和禮儀,這體現在他的“仁義”學說和“克己復禮”上。

子貢是“儒商”,從孔子哪裡不僅學到了生之意義,存世之禮儀,更是跟隨孔子學習了那時候的官方語言和周禮。這對他經商各國也是很有幫助的。

父母賜予生命,孔子則是教會了他“如何生”。古代為什麼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因為當師父的教學生生存的知識和技能。雖然子貢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可這並不妨礙他對孔子的尊敬。這一點可以從孔子死後,子貢積極奔波,為孔子成為後世的“聖人”可以看出。

子貢為孔子守孝六年,正是視孔子為父為母啊。

再看看現在,曹雲金和郭德綱,更覺得子貢的可貴。


久住青山Lee


中國古代人父母過世守孝三年,可子貢因為孔子是自己的老師卻守效六年,可見古代尊師重教之心何其誠懇,一來孔子是儒家創始人,子貢又是孔子得意門生,而且還是三千門生中的七十二高徒的最得意門生,古人歷來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思想教條!在古代的人是很看重讀書有知識人的,因為中國古代只有少數有錢人才有獲得讀書的機會,大多數平民百姓很難有獲得讀書的機會,而孔子也收平民百姓的子弟讀書平等對待,在子貢看來父母是給了他肉體的先天生命,而孔子是他的知識的引路人或靈魂導師,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尊重知識的國度,對老師先生尤其尊敬,天地君親師歷來就是中國人的信條!主要還是因為子貢非常尊師重教,也還有對知識洗禮的崇拜!子貢視孔子為自己知識靈魂的思想教父!古代人對讀書人都看得很貴成,而且對知識分子的劃分有很強的等級劃分,很多都是從內心佩服一個有知識的人,而且還很尊敬師長,這也是一種傳統!

另外,子貢長年經商在外,在孔子晚期身邊的時間相對於其他學生比較少了些,心裡很愧疚,正如現代的一些人所說的,父母離世活著不講孝,死了講假孝的人彼彼皆是,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也可能有一種掩蓋的心理!愛面子或許也是中國人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