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子贡为何在孔夫子墓旁守墓六年?

宋晓培


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心丧”。“心丧”是一种身不着丧服的守丧活动,是弟子或受惠之人为故去的尊长或恩人的服丧活动。这种服丧侧重表达内心对逝者的哀戚和悼念。《礼记·檀弓上》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门,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子贡为孔子服丧六年之说,最早见于《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4》说:“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史记·孔子世家》是这样说的:“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礼记·檀弓上》说:“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子贡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孔门弟子之一。端木赐是子贡的名,子贡是字,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公治长》第4章)。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济世之才,办事通达。

尽管子贡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建树,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虚。《公冶长》第9章记录了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子贡相当有涵养,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靠其大智大勇化解危机。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子贡是尊师敬师的典范。孔子将终之时,是子贡来为他送终:“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壤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壤,哲人将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孔子逝世后,当有人称赞子贡比孔子强时,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馆)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听到有人诋毁孔子,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第23、24、25章)

孔子伟大的人格影响了子贡的高尚人格。子贡对孔子真心敬服,衷心爱戴,所以他能为孔子服丧六年。

补充说明两点:《史记》所载子贡事迹多与史实不符,不足完全采信;由本文引述的《史记》“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的内容看,孔子的“弟子三千”之说是不成立的。


陈广逵


子贡是孔子门生中,最有钱的弟子。子贡因为深谙经商之道,每次对市场的行情都预测的很准,以至“家累千金”。子贡虽然很有钱,但他对老师孔子十分崇拜,孔子周游列国14年,子贡在财力上给予了老师不少的支持。


孔子死后,子贡为什么在老师墓前守孝六年?

这是因为孔子去逝时,子贡正好在南方,听到消息后,子贡急忙带着南方树种楷木赶回到曲阜,将楷木树种在了孔子墓旁,以此来表达他老师去逝时自己不在身旁的歉意。并祈愿”如果老师能原谅他,就请让此树活下来"。


从此之后,子贡便就守在老师墓前,是为老师守墓尽孝,二是天天给树苗浇水,就这样一守就是六年。

后来,楷木不但活了下来,并在曲阜大量生长,还延生出了曲阜楷雕技艺。


半个南山人


答:

子贡庐墓处,在孔林孔子墓前西侧

孔子死后,众弟子云集其墓前守丧三年,然后相继离去,惟有子贡守墓六年。

关于子贡为什么给老师守墓六年,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子贡为了尽弟子的孝道。第二种说法是,子贡是个商人,以贩卖骡马为生,家中富有,不用为生计担忧,有条件守墓六年。第三种说法是,子贡对孔子内心有愧。孔子病危时,众弟子都在孔子身边端汤送水,嘘寒问暖,惟有子贡外出经商,不在身边。孔子思念子贡,不停的唠叨子贡的名字。等子贡赶到时,孔子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连连说:“赐也,来何迟也!”埋怨子贡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因此,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决定以守墓六年的实际行动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

子贡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六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孔子墓西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默道18K


古人之所以把守孝的时间定为三年,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同样是用三年的哺乳期。三年的哺乳期过后,孩子就能自己开始行走。因此,守孝三年也有报答这三年的哺乳之恩的意思。

据说,孔子的弟子宰我曾经就守孝三年的问题问过孔子。他对孔子说:“三年的时间太长了,三年里要专心守孝,其他什么都不能干,那会将一些礼节都忘得差不多了,琴技也会变得生疏了。所以,守孝的时间应该就像稻谷每年成熟一样,定为一年。”孔子反驳道:“父母逝去,你大鱼大肉可以吃得香甜吗?华服美衣可以穿得安乐吗?”宰我说:“可以。”孔子说:“你可以,但君子不可以。君子会吃得不安,穿得不安,住得不安,所以不去做那些事。你可以安乐,那你就去做吧!”

后来,孔子还跟自己的学生感慨地说:“宰我这个人,难道没有经历过被父母抱在手上三年吗?如今竟然连三年的丧期都不愿意守了。”可见,三年之期不是随便定下的,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孔子死后,他的学生都如丧亲生父母一般悲痛,许多学生都自发在孔子墓旁建草房居住,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甚至为孔子守孝了六年。


芊芊说剧


大家好我是寒山笔记,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子贡是孔门弟子、贤人中,颇受称道,又使人感兴趣的人物。单说他筑庐墓前,六年守丧,就令人感回不已。众弟子守丧三年毕,“相诀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岁月,何其漫长,子贡先生要在不胜哀戚的心情中默默度过,而且是在遍地坟冢,一片愁云惨雾的野地里,该是多么不易!

子贡对老师委实也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伴随孔子左右多年,他得到老师的指教和夸奖不少。孔子的学生中,子贡因为善于理财,低买高卖,“臆则屡中”,斩获甚多,算是一位“土豪”级人物。有一种说法,老先生办学,周游,是得到子贡给予的经费支持的。子贡又是一位折冲樽俎的外交“达人”,“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路仲尼弟子列传》),连国君都要与他“分庭抗礼”,其能力受人敬重如此。

孔子谓子贡可言,如师,如父,情同手足难舍难分。孔子百感交集感慨而歌,歌罢老泪纵横,子贡终于明白先生的一片苦心,于是师徒抱头痛哭。一般说老人将要离世,担心身边的人难过,自己反而笑着安慰他们。可见孔老夫子内心一片纯洁,像个天真的孩子要离开父母一样,忍不住泪流满面。

其实弟子中孔子最看好还是子贡,反应机敏,能言善辩。又有人问,孔子为何不让他接班,可能是天高任鸟飞吧。几天后,一代大教育家离开人世,其他弟子为老师守孝三年。严师,慈父,因此子贡整整守孝六年。





寒山笔记


很高兴邀答。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首先我们要了解孔子的高徒之一:子贡

一、子贡简介及其行事

  子贡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拜孔子为师,特别是他在(言语)方面卓有成就。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富有外交才干,与其他弟子相比,子贡最特殊的地方就子贡善于经商之道,在理财经商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天赋,因此子贡被孔子列外交辞令的代表,可以说子贡是儒商鼻祖。

二、孔子思想的传播者

  正因为子贡由于才干超绝,所以深得孔子赏识,但他呢也确实不负老师所望,最终成为孔子思想学说的积极践行者、捍卫者和传播者。在孔门众多弟子中,《论语》这里面许多是具有儒家代表性的名言,比如“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等等名言我们耳熟能祥名言佳句传诵至今。

三、教诲之恩守墓六年

  下面来说说子贡为恩师守墓六年。别的徒弟守墓三年后分别离去,唯有他为其师守墓六年,这么做是他对孔子老师的孝道说法,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上面说了子贡富有外交才干,他经常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不能时常陪在老师身,孔子病危之际,众多弟子都在孔子身边端汤送水,伺候老师,可这时惟有子贡外出经商不在身边。孔子思念子贡不停的唠叨子贡的名字。等子贡赶回来时,这时孔子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连连说:“赐也,来何迟也!”埋怨子贡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因此子贡觉得心里很对不起老师,心里特别愧疚,于是他决定以守墓六年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

撰稿:珲哥 配图:网络






珲哥


子贡是孔门弟子、贤人中,颇受称道,又使人感兴趣的人物。单说他筑庐墓前,六年守丧,就令人感动不已。他是孔子眼中的通达之人,而且非常敬佩老师孔子。众弟子守丧三年毕,“相诀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岁月,何其漫长,而且是在遍地坟冢,一片愁云惨雾的野地里,该是多么不易!

子贡对老师委实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伴随孔子左右多年,他得到老师的指教和夸奖不少。孔子的学生中,子贡因为善于理财,“臆则屡中”,斩获甚多,算是一位“土豪”级人物。有一种说法,老先生办学,周游,是得到子贡给予的经费支持的。子贡又是一位外交“达人”,“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连国君都要与他“分庭抗礼”,其能力受人敬重如此。

正当孔子困于陈、蔡,几乎遭灭顶之灾时,是他搬来楚国的救兵,方才转危为安。在某种程度上,当时他要比孔子更吃得开,有人说他贤于孔子,他则坚决否认,无论人前人后,都极力称颂孔子的德行与学问,甚至比之为“江河”“泰山”与“日月”,“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简直有“大树特树”之嫌。而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很坦然地说,“使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于明矣。使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把泰山,无损亦明矣。”(《韩诗外传》)总而言之,在他看来,孔子犹如泰山一般巍然存在,你说他好也罢,不说他好也罢,他都在那里。他非常爱戴、敬佩自己的老师孔子。


海胆橙


子贡对孔子的感情特别的深,别人为孔子守孝了三年,单单子贡守了足足六年,子贡虽然是个大商人,但非常崇拜孔子。子贡的学问很深,鲁大夫曾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后就说:我的水很浅,我的墙也很矮,里面种着果木和鲜花,一眼就能看到。而我的老师孔子比我强很多,他的墙比我高很多,你如果不能找到询问的门路或途径,不能得其门而入的话,根本不知道他学问的渊博和内容的美好。他称赞孔子是圣人不可窥,如万仞之墙,不得其门而入

孔子曾今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意思就是说凡夫俗子,我一眼就能看穿,唯独龙在天上,神龙见首不见尾,而老子,就像龙一样,孔子根本看不懂,所以就是说子贡看不懂孔子,而孔子看不懂老子。这是他们为人的三个境界,子贡是个非常成功的大商人,有点像现在的比尔盖茨,他代表的是世俗上非常成功的人,但他认为,他和老师比,他这潭水还很浅,孔子相对于普通人可以算是圣人了,但孔子说,和老子比,我这潭水还很浅。子贡对孔子的感情和孔子对老子的感情有点相似,

子贡觉得学不尽孔子的知识,对他十分敬仰,所以甘愿为他守孝六年。是尊敬他。 其实孔子和他的徒弟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更像共患难的家人兄弟关系 他们一起周游列国, 而所谓的周游列国,其实是一起四处找工作,一起讨饭吃而已



一闪22


生子贡者父母,教化者仲尼。

孔子是子贡的精神教父。孔子最看中的是品德和礼仪,这体现在他的“仁义”学说和“克己复礼”上。

子贡是“儒商”,从孔子哪里不仅学到了生之意义,存世之礼仪,更是跟随孔子学习了那时候的官方语言和周礼。这对他经商各国也是很有帮助的。

父母赐予生命,孔子则是教会了他“如何生”。古代为什么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为当师父的教学生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子贡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可这并不妨碍他对孔子的尊敬。这一点可以从孔子死后,子贡积极奔波,为孔子成为后世的“圣人”可以看出。

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正是视孔子为父为母啊。

再看看现在,曹云金和郭德纲,更觉得子贡的可贵。


久住青山Lee


中国古代人父母过世守孝三年,可子贡因为孔子是自己的老师却守效六年,可见古代尊师重教之心何其诚恳,一来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子贡又是孔子得意门生,而且还是三千门生中的七十二高徒的最得意门生,古人历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教条!在古代的人是很看重读书有知识人的,因为中国古代只有少数有钱人才有获得读书的机会,大多数平民百姓很难有获得读书的机会,而孔子也收平民百姓的子弟读书平等对待,在子贡看来父母是给了他肉体的先天生命,而孔子是他的知识的引路人或灵魂导师,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尊重知识的国度,对老师先生尤其尊敬,天地君亲师历来就是中国人的信条!主要还是因为子贡非常尊师重教,也还有对知识洗礼的崇拜!子贡视孔子为自己知识灵魂的思想教父!古代人对读书人都看得很贵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划分有很强的等级划分,很多都是从内心佩服一个有知识的人,而且还很尊敬师长,这也是一种传统!

另外,子贡长年经商在外,在孔子晚期身边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学生比较少了些,心里很愧疚,正如现代的一些人所说的,父母离世活着不讲孝,死了讲假孝的人彼彼皆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也可能有一种掩盖的心理!爱面子或许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