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草鱼肝胆病怎么治疗?

那稳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目前主养草鱼池塘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多发于精养高产塘,主要危害草鱼种和成鱼。五月初开始引起草鱼死亡,发病塘鱼死亡无明显高峰期,但病程较长,且重复发病率高;存塘成鱼和大规格鱼种的死亡率高于小规格鱼种。池塘条件及饵料相同,放养密度越大,死亡率越高,且较难治疗,又因其常伴有烂鳃、赤皮等症状,容易误诊。

一、病因

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病原因大都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水质环境恶化、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鱼体质减弱生病。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

1、饲料因素 ?养殖户为降低成本,使用配合饲料一味追求低价位,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维生素含量达不到鱼类健康生长的需求,造成维生素缺乏,引起肝病;?春季水温低,草鱼代谢水平低,盲目加大投饵量,使草鱼摄取的营养物质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需求,导致营养代谢不良,体内脂肪积累出现肥胖和肝病;?在预防鱼病内服药饵中长期过量添加药物。不注意饲料保管,饲料发霉变质,受潮发霉变质的饲料产生的黄曲霉素及硝酸基化合物等可引起肝病;?饲料的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匹配,蛋白质等营养指标过高。如用鲫鱼料喂草鳊鱼等。

、环境因素 池塘多年使用、未清淤,池底淤泥变厚,池塘变浅;七月份之前池塘水深2

不足,池塘条件达不到精养高产的要求,盲目增加放养密度和投饵量,水质调节跟不上,导致池塘环境恶化;频繁滥用药物造成池塘中有毒物质积累,使草鱼慢性中毒损害肝脏。在恶劣环境中草鱼新陈代谢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感染病原体引起死亡。

3、药物因素 目前在鱼病防治上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化学药品长期反复超量使用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如土霉素,恩诺原份长期使用会引起肝损害;氯霉素长期使用会引起黄疸和肝脂肪浸润,甚至肝坏死;长期使用呋喃唑酮,可使肝脏严重受损,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鱼体蓄积腹水等,所以防治鱼病上要做到对症下药、交替用药,避免频繁过量使用药物,特别是禁用药物。

二、症状

1、肝脏肿大、变色 肝脏失血肿大、增厚,肝脏表面被脂肪组织块覆盖,变黄,发白或局部呈绿色块状,成为花肝,质脆易碎,组织松散。

2、胆囊肿大、变色 胆囊膨大充盈,胆汁丰富,呈现绿色或墨绿色,少数鱼在死亡之前会有少量的胆汁外溢,扩散至相邻的内脏器官和肌肉表面。

3、体色变化 体色暗淡,局部鳞片松散、灰暗,少数背部肌肉腐烂,部分眼眶和鳍条基部少量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分叉以尾鳍最为严重。

4、体型变化 体形不正常,比正常鱼较为短粗,腹部膨大,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现象,解剖后可见体内脂肪富集。

5、活动异常 早期的病鱼还可以主动少量摄食,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出现窜游或痉挛,在池边独游,多在凌晨死亡。

6、常伴并发症 病鱼常伴有烂鳃、肠炎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

(一)由于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综合因素导致的,所以建议养殖户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

1、彻底清塘,清除池塘里过多的淤泥,合理密养。

2、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水质改良剂,定期排除池塘老水,加注新水;发病期间不要泼洒具有极强刺激性的氯制剂药物。

3、选择优质草鱼专用配合饲料,有条件的池塘适当搭配青饲料投喂,禁止强化、过量投喂。

4、定期投喂保肝护肝中草药等药物饵料。

(二)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草鱼患有肝胆综合症,应及时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停食两天,全池泼洒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投喂越多死亡越明显,其根治很困难。

2、全池用碘或二氧化氯等药物泼洒,病情严重,上下午各泼一次,上午9:00-10:00时,下午4:00-5:00时,并巡塘,发现异常立即加注新水,并启动增氧设施,隔3-5天重复一次。

3、停食后第三天投饵量减半,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的任意一种大蒜素+多维+三黄散 +肝胆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肝胆+应激灵+三黄散拌饵。





西湖李家小熊


近几年随着养殖户水平的提高和颗粒饲料的推广使用,鱼类出现肝胆综合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将其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时间和症状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左右。发病症状表现为:初期:鱼体暗黑,尾鳍发灰伴有血丝,鳃丝水肿有轻微烂鳃,鱼鳃伴有指环虫、车轮虫寄生,肝脏无变化。中期:鱼体发黑,尾鳍发黑有血丝,末梢发白,边缘不整齐,烂鳃。腹腔有少量积水,胆囊略大,胆汁变绿,肝脏颜色红白相间,略显肿大,肠道无食,塘口注水时鱼有顶水现象明显。后期:鱼体乌黑,头、尾鳍、胸鳍、腹鳍等均发黑,尾鳍末端发白明显。烂鳃明显,鳃丝粘液增多,鱼体腹腔膨大,腹水多,胆囊明显肿大,胆汁墨绿,肝脏肿大、坏死、发白,肠道无食有积水,病鱼离群独游,无力顶水。

  二、治疗方法针对此病的特点,治疗的具体原则应是:1、杀灭鱼体(鳃)寄生虫。针对近年指环虫难杀的特点,应该采用主要成份为甲苯咪唑类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其治疗量根据说明书,只需泼洒一遍就可达到很好的疗效。2、内服抗生素。可使用含量10%氟苯尼考等药物内服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其用量根据发病轻重,每吨饲料添加量在1-2.5千克范围,以全天投喂药而效果较好。同时可添加维生素C等保肝增强抗病力的添加剂。3、水体消毒。杀虫后第四天即可全池泼洒消毒剂,且以内服抗生素与外泼消毒剂相结合效果最好。消毒剂常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二溴海因、碘制剂等,但其使用量均应加大,加大的幅度可根据泼洒次数及水质的肥度灵活掌握,其原则是:①病情重、水质肥的加大使用量,且采取两次消毒,第一次按治疗量增加60-80%,第二次按治疗量增加30-40%,两次间隔时间可按使用药物种类及剂量灵活掌握,通常第一次使用大剂量二氧化氯或强氯精的,隔天使用第二次;使用二溴海因或碘制剂的可不间隔使用。②病情轻且水质不肥的可采取泼洒一次且用量加大的方法,通常使用时按治疗量增加60-70%,也可采取两次泼洒法,第一次按治疗量增加30-40%,第二天第二次按治疗量使用。4、注意事项。①若长期或大剂量内服药物,最好同时添加保肝护肝的的添加剂,以保护和减轻鱼类肝脏的负担,如维C等。②强力消毒剂使用后,病重或次病重的鱼对药物抵抗力差,原本两三天内死亡的鱼集中到泼药后的第二天死亡,表面现象是增加死亡量,实际这是发病鱼池泼洒消毒剂后的正常现象。③鳃丝有孢子虫时药物可以同治疗肝胆综合症的药物同时添加内服,如三黄粉(四黄粉)等。④选择正规厂家饲料,鱼种放养密度以要合理不可过过多过密,以减少疾病发生





川东强哥生活小记录


很高兴能回答这问题!

这是我的见解!这也是我亲家我们村里的养鱼大户来回答了。

1/3

定期消毒杀菌杀灭寄生虫。

首先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对症选用杀虫药物,指环虫、三代虫使用甲苯咪唑溶液进行泼洒预防,车轮虫、斜管虫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合剂予以处理,彻底消灭有害寄生虫。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进行杀菌,保持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减轻草鱼种对水域环境的应激反应。

2/3

科学投喂品质好的饲料。忌用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受潮发霉的饲料,避免损害鱼类肝胆。

3/3

保肝健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胆汁酸在防治肝胆综合症方面效果独特,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

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除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

胆汁酸的预防用量为200-300克/吨饲料,治疗用量为1000克/吨饲料,同时配合Vc,1000克/吨饲料。

3天可有效控制住小草鱼大量死亡。7-10天打样解剖肝胆有明显改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促进饲料在鱼种体内的消化,减轻肝胆的负担,保护肠道健康。




简单明白简简单单


1定期消毒杀菌杀灭寄生虫。首先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对症选用杀虫药物,指环虫、三代虫使用甲苯咪唑溶液进行泼洒预防,车轮虫、斜管虫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合剂予以处理,彻底消灭有害寄生虫。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进行杀菌,保持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减轻草鱼种对水域环境的应激反应。

2

科学投喂品质好的饲料。忌用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受潮发霉的饲料,避免损害鱼类肝胆。

3

保肝健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胆汁酸在防治肝胆综合症方面效果独特,其作用机理是: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除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胆汁酸的预防用量为200-300克/吨饲料,治疗用量为1000克/吨饲料,同时配合Vc,1000克/吨饲料。3天可有效控制住小草鱼大量死亡。7-10天打样解剖肝胆有明显改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促进饲料在鱼种体内的消化,减轻肝胆的负担,保护肠道健康。






千鸽坊国标中兽药推广


草鱼肝胆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投放过期、不规范的饲料导致在水体环境恶化,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情况下造成的。是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面积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草鱼肝胆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料的品质,二是投喂饲料的方式。

定期消毒杀菌杀灭寄生虫,彻底消灭有害寄生虫。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进行杀菌,这样可以保持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减轻草鱼种在水中的应激反应。

②在喂草鱼的时候,我们要科学投喂质量好的饲料,不能用过期、受潮、发霉的颗粒饲料。


北山子轩


一、症状

病情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有时尾鳍边缘发白发干,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二、发病原因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三、防治措施

1、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2、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3、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4、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5、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6一旦发现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拌料投喂三黄粉、板黄散等保肝利胆中草药物,或饲料中添加VC、VE。

7、减少饲料投喂量,投喂部分青草或水草。

8、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如硫酸铜等,以防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





三喵爱钓鱼


定期消毒杀菌杀灭寄生虫。首先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对症选用杀虫药物,指环虫、三代虫使用甲苯咪唑溶液进行泼洒预防,车轮虫、斜管虫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合剂予以处理,彻底消灭有害寄生虫。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进行杀菌,保持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减轻草鱼种对水域环境的应激反应。

科学投喂品质好的饲料。忌用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受潮发霉的饲料,避免损害鱼类肝胆。

保肝健肠,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胆汁酸在防治肝胆综合症方面效果独特,其作用机理是: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除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胆汁酸的预防用量为200-300克/吨饲料,治疗用量为1000克/吨饲料,同时配合Vc,1000克/吨饲料。3天可有效控制住小草鱼大量死亡。7-10天打样解剖肝胆有明显改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促进饲料在鱼种体内的消化,减轻肝胆的负担,保护肠道健康。




80后吴斌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继草鱼出血病之后又一预防和治疗难度都较大的草鱼疾病,但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大大超过草鱼出血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力图对草鱼肝胆综合症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本文让渔民比较全面地了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发病特征、防治难点,启发渔民正确理性地看待药物治疗的作用,自觉地在养殖生产中规范自己的养殖行为,规避不利因素,运用好调控、保健、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现有养殖模式下的草鱼死亡风险,实现丰产丰收。

一、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迄今还未见关于草鱼传染性肝炎的报道,那么,草鱼肝胆综合症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近30年来池塘养殖模式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在湖北地区,过去的池塘草鱼养殖模式是:鱼苗培育:单养,5月初,一般按10万尾/亩左右放养草鱼苗,经过20d左右的饲养,体长达到82.5px左右,即为夏花鱼种(俗称“寸片”)。鱼种培育:以单养为主,一般按2000-30000尾/亩放养夏花鱼种,经3-5个月左右,饲养成体长10-415.00000000000006px左右的秋片(秋季称秋片)、冬片(冬季称冬片)、春片(次年春天称春片),如果要养成体长415.00000000000006px重50g的大规格当年鱼种,夏花放养量不超过5000尾/亩。鱼种亩产100-200kg。二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多品种混养,投放规格50-100g/尾的草鱼种,年底一般达到0.75-1kg/尾,规格250-500g/尾的二龄草鱼种,年底可达2kg左右。6-7月,还在成鱼池中,按200-300尾/亩套养规格12-350px的鱼种(30尾左右/500g),到年底可收获250g以上的二龄大鱼种,再转入下一年的成鱼养殖,按70尾/亩左右放养,到下一年底可长到2kg /尾左右。成鱼养殖混养亩产500kg左右。从鱼苗养到成鱼,需三年的养殖周期。从鱼苗到夏花阶段,采用混合堆肥法或豆浆培育法等方法培育夏花;从夏花至鱼种阶段,以投喂芜萍、浮萍、水草、陆生嫩草、蔬菜为主,适当补充饼粕一类的精饲料;成鱼养殖阶段,以喂黑麦草、苏丹草为主,适当投喂饼粕、大麦、小麦等精饲料。

过去的养殖模式,虽然草鱼的生长速度慢一些,养成规格小一些,但它放养密度适中,关键在于基本遵循了草鱼以食草为主的天然食性和与之相适应的生长速度两个自然规律,所以并不存在由营养过剩引发的营养性疾病,即以脂肪性肝炎为主的肝胆综合症。

现在的池塘草鱼养殖模式是:鱼苗培育:5月初,按50-100万尾/亩左右放养草鱼苗,15 d左右育成夏花。鱼种培育:按1.2-2万尾/亩左右放养夏花,3-5个月育成秋片、冬片和春片,一般规格8尾左右/500g,规格大的5尾/500g,成活率达70%,鱼种亩产达500kg以上。二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鱼养殖规格一般1.5-4kg,1.5kg以下的作为二龄鱼种转入下年饲养,混养亩产1000kg左右。从鱼苗到夏花阶段,用生物渔肥、光合菌、益生菌(EM菌)代替了传统的鱼苗培育法,生长快,成活率高,鱼体健壮;从夏花到鱼种阶段完全投喂鱼种配合饲料;成鱼养殖阶段,主投颗粒配合饲料。

正是由于投喂配合饲料,才使得鱼种和成鱼养殖单产分别比过去增长2倍和1倍以上,显示了配合饲料促进鱼类生长的最大优势。也正是从鱼种培育阶段开始,草鱼的肝脏便悄悄地发生病变,重者患上肝胆综合症,伴随整个鱼种至成鱼养殖期。

在鱼种阶段,如果饲料投喂控制得当,将鱼种养成规格在年底前控制在8尾左右/500g,可以获得较高的鱼种成活率,避免因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死亡。但不少渔民采取从鱼苗直接到鱼种或从夏花到鱼种“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强化培育手段,到8月前育成的鱼种规格已达到250-500g/尾左右,进入8月白露前后便大量死亡,死亡时间持续到9、10月,长达1-2个月之久,500g/尾左右规格的鱼种所剩无几。

如果再这样喂下去,草鱼种会因肝胆综合症全军覆灭。好在冬天来临,直到次年2月,共4个月的越冬期,草鱼种自然停止摄食。因为不摄食,不被强迫生长,草鱼种在这个“生命驿站”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调理康复”,使过剩的脂肪和糖类逐渐消耗转化,使不堪重负的肠道慢慢修复,使病变的肝脏组织慢慢改善。是冬天救了草鱼种,所以,我们要说:感谢冬天!

次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在充满生机和希望中,草鱼种被带入成鱼养殖阶段再一次面临新的生死考验。3-4月中旬,完全投喂黑麦草,提供给草鱼的是优质植物蛋白、粗纤维和维生素,不会加重草鱼肝脏的负担。这段时期的草鱼疾病,除寄生虫病和因外伤感染赤皮、水霉病外,很少发现直接因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死亡。一旦进入4月下旬至5月,黑麦草吃完了,苏丹草刚生长收刈量少,青饲料青黄不接,颗粒饲料的投喂全面启动,草鱼重新摄食颗粒饲料,喂养一个月左右,好不容易在越冬期有所修复、改善的肝脏和肠道又出现病理反弹,且一天天加重,从5月至6月,进入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死亡的草鱼以50-500g的草鱼种为主。6月开始兼投苏丹草,7-8月死鱼情况总体好于5-6月。如果投饲过猛,到8月白露前后至9月又进入普遍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死亡的草鱼以0.5-1.5kg左右重的二龄草鱼种和成鱼为主。

成鱼跟鱼种一样,如果不是冬天到来,如果不是到年底被起捕售卖,假设我们把养殖周期延长3-5年,也会被我们一个一个地喂死。


宋小喵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继草鱼出血病之后又一预防和治疗难度都较大的草鱼疾病,但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大大超过草鱼出血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草鱼肝胆综合症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让渔民比较全面地了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发病特征、防治难点,启发渔民正确理性地看待药物治疗的作用,自觉地在养殖生产中规范自己的养殖行为,规避不利因素,运用好调控、保健、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现有养殖模式下的草鱼死亡风险,实现丰产丰收。

鱼病诊断

通过对该病鱼的仔细诊断,结合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典型症状:肝胆肿大、变色,初步确定该病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通过与焉耆县养殖户的交淡获悉,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时有“炸窝”现象,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有的尾鳍边缘发白,肝脏颜色略淡,轻微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鳃盖、眼眶、鳍基充血,尤其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有的腹腔有腹水,有的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不同程度地浮肿,颜色呈白色或黄色、土黄色、褐色或局部变成绿色,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胆囊肿大、胆汁充盈,黄肝胆汁颜色较浅或黄色,绿肝胆汁颜色为深绿、黑绿;肠发红、无食,鳃丝肿胀,黏液多或贫血或充血或糜烂;肾肿,轻敲有水流出。经过以上的进一步分析,确定该病为草鱼肝胆综合症。

草鱼肝胆综合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主动防治和被动防治两种。主动防治是以合理的养殖模式搭配、科学的投喂饲养管理结合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选择优质原料,避免使用已氧化的、易氧化的油脂和高油脂含量的原料。被动防治是在饲料中添加能够保肝利胆、促进饲料油脂供能、限制油脂在鱼类肝脏贮存等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胆汁酸、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肌醇等都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其中,胆汁酸在保护鱼类肝胆健康、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方面机理独特、效果显著:

(1) 胆汁酸可以调控机体的脂肪代谢,抑制脂质在肝脏中的合成,同时促进肝脏中脂质的分解。

(2) 胆汁酸可以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

(3)胆汁酸可以结合或分解因滥用药物而蓄积在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4)胆汁酸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出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不仅可以促进草鱼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还可以增强肝脏功能、修复肝脏损伤,有效防治草鱼肝胆综合症。


专业破坏花草树木


近两年发现草鱼肝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国许多地区草鱼后期养殖的主要病害,且治疗相当困难,很难彻底根治,已严重影响常规水产品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肝脏的主要功能

草鱼的肝脏位于腹腔,是最大的消化腺,大致分为左右两叶,右叶较大、延伸到肠道第一弯曲,并占据第一个弯曲的全部空隙。肝脏主要由肝小叶组成,同时在肝组织内散布有胰腺,肝小叶的主要功能单位为肝细胞,肝脏的主要功能为:

1、分泌胆汁: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为储存胆汁的地方。

2、代谢功能: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

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和部分球蛋白。肝细胞还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3、解毒作用:由肠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和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物质,经肝细胞的转化或结合作用,以消除或减低毒性。

4、防御功能:肝巨噬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消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等。

二、肝病是怎样引起的

草鱼肝病发生的原因,从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肝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所引起;一类为继发性肝病,主要由于其它的病变、营养不良和药物所引起。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源于原发性的肝病较少发生,还没有见到成功地分离出草鱼肝病的致病菌或病毒的报道例如像人类的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也就是说,目前所发生的肝病主要是继发性肝病,从我们在肝病高发区的调查了解到,目前所发生的肝病也未见有流行性,我们认为,引起目前草鱼肝病高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药物引起: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毒,由于目前养殖草鱼基本上是混养,且大都停留在较低的养殖水平,对池塘的

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在消毒处理和预防寄生虫方面,基本上都是使用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例如消毒用的大都是含氯制剂,使用到水体以后会产生致癌的胺类;杀虫使用的是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本身对鱼类都有较高的毒性),这些药物使用后,如果使用的频率较高或使用的剂量较大,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引起肝脏病变。

2、环境引起:在一些养殖区,水环境的极度恶化,加之池塘水系设计的不合理,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被不经意间加入池塘(例如加水),造成池塘内的水质恶化,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同时由于对池塘管理水平的落后,特别是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和无机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池塘内残余物的不清理或不及时清理,都能造成池塘水体的恶化,使池塘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上升,长期使鱼类处于一种较恶劣的环境,使肝脏的解毒功能长期处于一种高负荷的状态,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引起肝脏病变。

3、饲料引起:草鱼在天然水体中,基本上是以摄食水生草类为主,同时可吞食一些水蚤,而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基本上不可能投喂水草,而是以陆生禾本科植物或人工饵料代替,在有的地区基本上就是投喂人工饵料。由于草鱼本身的经济价值不高,所使用的人工饵料也是一些价位较低的品种,使用的饲料品种也较单一,特别是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是农副产品,尤其是大量使用菜粕和棉粕,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没有经过脱毒处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均被草鱼摄食,从而加重了草鱼肝脏的负担,引起肝脏的病变。

三、怎样预防草鱼肝脏疾病的发生

要防止草鱼肝脏疾病的发生,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养殖环境:注意水源的变化和池塘水体的变化,随时加注新水和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2、合理用药:使用一些毒性较低的药品进行鱼病的预防和治疗,使用疗效确切的药品,降低使用频率,特别是在进行预防时,不能仅考虑用药的成本。

3、合理投喂:以喂草与人工饵料相结合,适当地更换饲料的品种,特别是在投喂农副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该产品的性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要进行脱毒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