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国当前人民币总量是多少,人均能破万吗?

好哥128


货币总量

201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2018年度的相关数据。其中货币供给方面:截止2018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

那什么是M1和M2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公式来说明,大家就很容易快速了解了。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我国的人口总数

根据新华社2019年1月21日的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按照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计算,我国人均货币量为:55.17万亿/13.9538亿=3.954万元;


按照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计算,我国人均货币量为:182.67万亿/13.9538亿=13.1万元;

所以这已经不是破万的问题了,而是破十万的问题了。

M2所引起的问题

M2所引起的最大问题即货币贬值,我们知道一定时间内,商品的总量是相对固定的,而商品的价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所以当社会上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时,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

商品的总量可以用GDP来衡量(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M2供应量的增长额一直远超GDP的增长额(2018年末我国的GDP为90万亿,同期的M2为182.67万亿元),且呈扩大的趋势,所以最近十几年来,大家都可以感觉到物价在上涨。

说到M2不得不说的一个是房价,可以说房地产市场为我国锁住了绝大部分的超发货币量,这也是我国只有房价大涨而其他方面整体保持较稳定的原因。如果说我国的房价处于合理的水平,那释放出来的货币量将会导致市场上的其他生活所需用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所以高房价既有弊的一方面,也有利的一方面,毕竟超发的货币总是需要一个宣泄口来释放的。

总结

其实要判断房价会不会下降,最直接的一个办法还可以通过M2来判断,比如2017年我国的M2高于GDP约85万亿,而到2018年时,这个差额已经达到了92.67万亿,也就说2018年又新增发行了7.67万亿的资金量,如果这个资金量不锁定在房市的话,那么我们的日常其他用品的价格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


鲤行者


多得吓死你。还人均破万,早破10万了。

货币供给量M2不需要科普吧?简单地,说M2就是居民、企业手中各类定期、活期存款。国际上,M2是一个公认而广泛采用的反映货币供给量的指标。

截止2018年9月底,我国M2余额是180.2万亿元。这个规模是全球第一,什么美国日本,比中国差远了。2018年底,美国M2是14.25万亿美元,折合约为100万亿元人民币,只有中国的55%左右。有统计说,中国M2数量已经超过了美欧之和。

根据2017年统计公报,我国去年年末人口为13.9亿。平摊下来,人均M2接近13万元。我的乖乖,人均13万元。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我们货币供应量还以8.5%左右的速度在递增,市场上的前越来越多。可是,我国的GDP增速只有6.5%。两者之间还有一个2%的差距,哪里去了?转化为了物价上涨幅度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居民和企业手中真的有这么多钱,人均13万。想多了!2017年末,我国境内住户存款为65.2万亿,折合人均4.6万元,还不及13万的一半。

人均4.6万元也未必是真财富。2017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不包含房贷)31.5万亿元,人均2.3万元。也就是说,即使人均银行存款有4.6万元,其中的一半也是未来要还掉的。

中国的房贷数据更是惊人。目前最新房贷余额约为21万亿元,人均1.51万元。以平均3.5口为一个家庭的话,平均每个家庭房贷5.3万元。

每位中国居民肩上负有的贷款(消费贷+房贷)为3.81万元,4.6万元的人均存款就只有7900元了。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在银行净存款只有7900元。


财经知识局


我国当前人民币总量是多少,人均能破万吗?

这个数据确实不好计算,现在在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有186.60元整,这186.60元分摊给全国14亿人手中,大约是每1亿人可分到13.32858……元,全国人民每天都在用,虽然说是少了点,但总体来说够花,而且总觉得总是花不完,用不尽,人均破万也就不算什么了。



我看这个问题中国银行行长都无法解答,一个平民百姓又何必去花哪心思呢?从目前的人均年收入和生活水平来说,人均破万肯定不是问题。


页川木木1


朋友们好!

我国当前人民币M2总量大概是182.7万亿元,人均M2为13.05万元,很显然我国当前人均货币总量早已经破万了。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我国现在发行的人民币总量的变化情况。

人民币总量

现在我国人民银行是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四个层次:

1、M0,是指的流通中的现金。

2、M1,指的是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3、M2,是指的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4、M3,是指的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和M2是现在常用的货币总量的概念。M1是指的狭义货币总量,M2指的是广义货币总量。

一般来说,M1就是指的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这一块流动性非常强。

M2 是指的广义货币量,M2指标相对来说更准确一些,能够更好的反映市场上货币总量的概念。

因此,一般说起来货币总量的概念基本上都是用的M2的概念。

我国人均人民币总量

我国人均人民币总量是从2000年就超过了1万元的,2001年的时候人均M2达到了1.13万元。

从2001年开始,我国的M2增速可以说维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速,2009年是M2增速最高的一年,当年的增速达到了28.42%。

2016年以前,我国的M2增速基本上都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基本上超过10%,不超过20%的样子。

这两年M2增速低于了10%,2017年M2增速为9.04%,2018年降低为8.09%,估计2019年可能增速也就是8%左右的样子。

我国现在人均M2在13.05万元的样子。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M2的数值还有可能上升。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总量M2大概是182.7万亿元,人均M2为13.05万元。我国是从2000年人均M2超过1万元的,2001年达到了人均1.13万元。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一般使用广义货币量(M2)表示货币量,M2指标是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4月末,M2货币量余额为188.47万亿人民币,我们接近14亿人口,人均货币量约为13.46万元。

1、我国什么时间人均货币量突破万元

2000年末,M2货币余额达到134610.3亿元,2000年我国人口为12.67亿元,人均货币量为10624元,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人均货币量就超过了万元。

2、我国历年M2货币余额

下图所示为我国从1990年到2018年历年M2货币量余额。M2货币量余额从1990年的只有1.5万亿增加到2018年182.7万亿,货币量28年增加121倍,居民手中的货币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单看货币量的超发因素已经贬值的厉害。


互金圈


咳咳,你这个小朋友思想有点不端正啊。盼望点啥不好,非得盼望人民币超发,人民币贬值。


好吧,告诉你几个数字。


1、根据央行的最新货币统计数据,流通中货币量为188.46万亿。

2、根据统计局统计的去年的全国平均薪资为82461元,这一年的工资,平均到月就是平均每月6871.75元。


好了,数据有了,咱们再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假设当前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水平保持不变,仅以货币量的增加来提高人均工资水平,比如,人均10000元。那么可以做一个数学等式:


可以求出,这个X=274.25万亿。也就是说,要在保持当前经济水平、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达到274.25万亿的水平才能达到人均10000元的收入。


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可能就是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那个时候的物价至少是现在2倍左右。


想想,现在5块钱一斤的大米,那时候需要10块钱才能买到,你愿意吗?


大家都希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但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定不能是建立在货币超发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上。与其想象多发货币实现月入过万,还不如想象国家经济实质性发展带动人民收入提高,从而实现平均月入过万。


不理解的话,再来看看这两年的委内瑞拉吧。


一卷厕纸售价260万玻利瓦尔

一只2.4公斤的整鸡售价1460万玻利瓦尔

一小堆胡萝卜300万玻利瓦尔

1公斤肉则标价950万玻利瓦尔

这几年,委内瑞拉人民手上好像都不缺钱,不缺官方货币——玻利瓦尔,但是,在货币严重超发,高达几百万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这些钱又能干什么呢?


所以,笔者说,你这种想法很恐怖啊!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锐眼财经


我国当前的人民币总量是多少?

根据数据显示,我们现在能查询到的货币与准货币为2019年12月的数据,当月达到了1986500亿元,这么多钱,相当于中国2018年全年GDP的2倍。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19年,从一月的186.59万亿增长到了198.65万亿,增长超过10万亿,平均下来,每个月有1万亿的增长,那么什么是人民币总量?

这代表的是央行发行所有人民币的总数量,货币供应量则是指在国家经济中,一定时期内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存量,所以我们看到的M0、M1、M2等等都包含在人民币总量里边,所以,年前易论在文章中强调过,中国现在并不缺钱,缺的是结构性改革。

那么,中国人均能破万吗?

这实际上很简单,去年12月广义的货币量1986500亿元,而中国有14亿人口,1986500/14=14.1892万,哎哟,这个数据很吓人啊,我们再看,2019年的GDP为100万亿左右,则1000000/14=71428元,所以,你说人均能破万吗?

然而通常来说,我们在讨论人均是否破万的时候,用的单位都是美元,而现在的离岸人民币汇率为6.9805,那么71428/6.9805=10232美元,所以,中国人均GDP就已经破万了,而按照货币供应量来计算,141892/6.9805=20326美元,已经破2万了。

就这样,我们讨论清楚了人民币总量,以及人均能否破万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强调一点,比方说美国,现在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26万美元,而日本也已经达到了3.93万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距离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也就是说就算中国GDP达到跟美国一样的水平,中国的人均也会低于美国,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横向对比数据,但也侧面的说明,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同志仍需努力啊……


易论招财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金融报告了,数据显示:截止到前三季度底(9月底),中国(特指中国大陆)的广义货币(M2)为195.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因此,195万亿÷14亿人口=14万人均存款,是不对的。

那什么是M2货币呢?M2,在咱们中国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M0)+ 单位活期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 + 其他存款 。看清楚,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类型的存款,存款大部分都是“数字”啊,并非实际发钞量。假设国家的广义货币(M2)是100元,同时也发行(印刷)了100元的现金出来,放在银行,然后决定不再印刷钞票了,我们看看广义货币是怎么一回事。

某A:贷款40元,买房子,房产商账户存款:40元

房产商:贷款30元+存款40元,买螺纹钢,钢铁厂存款70元

钢铁厂:贷款30元+钢铁厂存款70元,买铁矿石,矿山存款100元

矿山:存款100元买了新的一个山头挖款,新矿山主存款100元

银行:将新矿山主存款100元贷款给某B70元,某B存款70元

某B:贷款20元+存款70元,买商品,工厂存款90元

这种状态反反复复N次后,而广义货币(M2)只看存款,不看贷款,M2就会因为存款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多。M2=40元+70元+100元+100元+70元+90元=470元……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在这期间,就是用来发行的那100块,并未印刷多发行一分钱出来。

流通中的货币(M0)为7.41万亿元(其中新增发投放的现金约为921亿元),这是发钞量,但有个货币乘数问题,大约四倍的流通量,也就28万亿左右。28万亿÷14亿人口=2万人均存款,这个是比较靠谱的数据。


知识助跑专家


截止到2019年6月份,M2的数据为1921360亿元,到今天妥妥的超过200万亿了,人均14.2万,由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水涨船高,由于人们的工资上涨幅度远远跑不赢货币发行速度,这样就使得那些把钱存银行,买理财的居民财富缩水的比较厉害。

我们来看看中国自1952年有财政统计数据以来的数据,1952年我国总的货币存量是101.3亿元,到今天为止超过了19000倍,看起来是不是很惊人,再来看看近30年,20年,近十年来的数据,分别是180倍,17倍,和3.7倍。你的工资上涨的幅度能赶得上这样的速度吗?只要是市场经济,任何国家都存在着二八定律,而且贫富分化在加剧,能够跑赢货币发行量,那么你就是赢家,就拿十年时间来看,有啥可以跑赢3.7倍的收益,而且是适合大众的投资方式,谁能说一下?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只有买一线城市的房子才能够跑赢货币增发的速度,大家怎么看呢?








草根老百姓15


不是人均破万,是人均破10万了。


要理解人民币有多少总量,那么首先要理解清楚几个概念:M0、M1、M2,因为概念不同,那么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M0。是最狭义的货币,就是央行印出来的人民币的总量,通常也被称作“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如果按照这个口径计算,那么截至今年4月底,是7.4万亿元人民币,按照14亿总人口计算,人均差不多不到5万元。即,全国人均现金(一定是有形的纸币)不到5万元。


M1。我们都知道,手里的现金,只是所有可支配资金的小部分,很多钱是沉淀在银行账户上。M1的概念,就是M0+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既包括在银行的活期,也包括存在余额宝、微信支付上的钱(因为余额宝、微信支付的钱,最终流向的也是银行的活期存款)。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M1余额为54万亿元,那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是3.8万元。即:平均每个人手头的现金+活期存款是3.8万元。


M2。M2=M1+定期存款,这个范围就更大了,截至今年4月份,我国M2是188万亿元,人均算下来就是13.4万元。即,全国平均每个人,现金+活期存款+定期为13.4万元。


注意,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分发,比如M2当中,还有部分是客户保证金,还有很多是企业、金融机构的存款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