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房,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個地方買房子都不是那麼容易的,由於房價不斷飆升,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似乎總是個難以企及的夢想。

今天說一下在澳洲年輕人為了買房使出渾身解數,有人為了買房從不參加社交活動,不買名牌包包,不旅行,甚至有些年輕的小女孩為了買房四年都是吃過期麵包,身兼數職,只為了早日上車買到房子。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案例一

一個叫Felicia Coco的小女孩,來自澳洲墨爾本,23歲的她,還是一名學生。為了買房子,年紀輕輕的小女孩,在上學期間同時打5份工,攢了近40萬美金(約272萬人民幣)。一個人打5份工,也是夠拼的。

可貴的是,女孩賺來的錢並沒有隨便亂花,既不買名包,也不出國旅行,甚至連Party都不參加,用攢下來的錢買了一棟小別墅。

別墅距離墨爾本CBD中心僅30分鐘車程,Felicia說:“關鍵是你要學會如何預算。”Felicia的5份工作分別是:2份零售工作,會計,家教,還有公關。生活對她來說是高度緊張的,甚至將她與朋友們隔離了,因為工作她出現在大學校園裡的時間就更少了。

Felicia說:“很多澳洲的年輕人認為他們永遠也不可能購買房子,因此他們將賺來的錢用於環球旅行、購買奢侈品等。”

確實,大多數年輕人認為房價太貴買不起房子乾脆揮霍享受。買房雖然不易,但是做好規劃勤儉節約還是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的。

​Felicia就是一個例子,沒法拼爹拼媽,就該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做好規劃,勤儉持家才是真道理。

關於買房,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案例二

來自悉尼的迪尼莎·德瓦德森,今年23歲,同時她有印度血緣。在她21歲的時候,她就已經在悉尼西部的帕拉瑪塔買了一套小公寓了。據瞭解,該公寓成交價格為54.4萬美元。

買房真的難?澳洲21歲女孩靠25美元兼職時薪買下50萬美元房子。她對news.com.au說:“我當時還很年輕,很多人都喜歡參加聚會,在聚會上花大量的錢,但我的父母幫助我走上了通往美好未來的正確道路。”

儘管德瓦德森還是個學生,但她做兼職的時候真的非常瘋狂,她會工作相當長時間。除了做兼職,她還講述到自己也放棄了很多“女性專屬的的東西”,比如她選擇和家人一起在家吃飯,而不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

除了做兼職,她還講述到自己也放棄了很多“女性專屬的的東西”,比如她選擇和家人一起在家吃飯,而不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

有印度背景的德瓦德森說,在印度的節日和聖誕節期間,她經常從親戚那裡得到錢,她就會把錢存下來。

她說,年輕人喜歡儘可能享受外出的樂趣,但其實為房產存錢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困難:“最困難的部分是讓你的思維方式正確,一旦你把這個問題想通了,一切都會變得簡單,這個存錢的承諾會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關於買房,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案例三

在澳洲,真的有人為了省錢,吃垃圾過了四年!

澳洲有規定,當天賣不出去的麵包都要銷燬不允許過夜再賣,雖然這是為了食品安全,但明明還能吃卻要丟,感覺很可惜。

Mel Humphreys,一個精打細算的大神,靠著吃了4年“垃圾食品”,最後買下了CBD附近價值100萬的房子。

據每日郵報報道,Mel Humphreys是一名悉尼的腫瘤科高級護士,剛剛34歲。

Mel在四年前聽說了垃圾箱內撿食物省錢的做法,想到悉尼高昂的房價,為了省錢給自己買房安家,她毅然決定,不就是吃垃圾嗎,老孃不怕!

於是,從四年前開始,她盯準各個“盛產食物”的垃圾箱,一週三四次地奔波在各大超市、餐館、麵包店之間,從這些地方的垃圾箱內挑挑揀揀,搜刮各種食材。

有時候什麼也找不到,有時候卻多得讓人拿不下。比如各種仍然新鮮的肉、魚、奶酪、水果、蔬菜和麵包。有時候還能撿到大批的米、洗衣粉和黃油等。

因為吃“垃圾食品”為她節約了一筆不小的數目:

原來伙食費175澳元,現在僅40澳元,每週節省約135澳元

每年節省約135*52=7020澳元

四年節省約7020*4=28080澳元

也就是說,四年來,她靠這樣的生活,硬生生節省了3萬澳元。再加上護士本來就收入不菲,每年有將近十萬的收入,平時積蓄也不少,如今的她已經買下了悉尼CBD周圍一套價值100萬澳元的兩居室。

關於買房,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總結:

關於買房其實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買房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城市的房價普遍都是非常高的。買房從來都是忍受常人不能吃的苦,是需要一個有魄力和行動力的。人生沒有爹拼,只能自己拼命,買房不簡單,需要敢想敢做,堅持自己的目標,多一點魄力和行動力可能就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