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是對教師的嚴格要求,還是侮辱教師?

江湖牧人


很樂意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感謝題主。其實越想反問題主,合格的標準是什麼?

剛入職時,那時我還在代課,有關教學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的。為了儘快的拔高自己,開始用著名的理論來武裝自己。題主的說法,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只不過,我們聽到的說法是——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年輕的我,被這句話引導著,一路碰到鼻青臉腫,最終我開始質疑這句話。這不是典型的一邊倒,典型的教育萬能論嗎!

這個合格的標準是怎麼界定的?存在嚴重的雙標現象。如果說,表面上做到“到點進校門,穿校服,按時交作業,不曠課不遲到”等就是一個合格的學生,那麼,能做到“按時完成師德筆記,政治學習,手寫備課,批改作業,按時上下課,定時打卡,衣著得體”等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我們的衡量標準不能這麼膚淺。那麼問題來了,還有哪些衡量標準呢,怎樣是不合格的老師?我所想到的“不合格”的行為:批改作業做不到每個學生面批,課堂不提問全部學生,說服不了懶惰的同學改變,說教不能改正調皮搗蛋的學生,作業發到群裡,家長自發替孩子做作業,或者是要求家長協助檢查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又或者社會上總說的“課上不講,課下講”的違規補課。。。

那麼問題又來了,當前的教育形式,老師就那麼純粹的只面對學生?錯!還有很多上級干預。所以,做不到每項作業都能每個同學面批,閱讀筆記類的作業,批個“閱”可以理解吧?課時限制,一節課不可能所有學生提問個遍,可以理解吧?接下來是“說服不了懶惰的同學,改變不了調皮搗蛋的同學”了。說到這個,我想起了精準扶貧路上,痛斥幫扶對象的女幹部。教學如扶貧,不是硬來的。組織把錢交到貧困戶手裡,他就富了?老師把知識道理講給學困生了,叮囑了,盯住了,他們就會了,就安生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別人強制不了,放在學生身上,就可以挖除了?忽視他是個獨立個體了?

教育是家、校、社會、學生本人的結合。當前教育為什麼力推家校合作?因為學校獨木難支!將來我也會是一位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接受學校老師的管理和教育。我認為,社會上應該少一些挑唆家長和老師之間關係的導向行為,對自己的孩子多些反思的眼神,對國家的教育,學校的教學,老師的管理多些瞭解和理解。孩子,放在一個家庭裡面,他永遠是個孩子,讓家長忍不住呵護。但是,放到社會上,他可是民族的未來,支撐民族未來的棟樑啊!民族未來都撐不起來,國家命運都接手不了,誰又能在家長們年老體衰之時,替他們遮風擋雨呢!


卡奇卡社


不合格的老師不合格的學生兩者都有。

先說不合格的老師。我上高中時遇到一個女老師,教數學的的。上課就一句活“同學們自己學。“然後就要麼跟數學學霸交淡,要麼就坐在凳子子看窗外。我本來數學就不好,加上這麼個誤人子弟的老師,我算倒八輩子邪黴了。我能自己學,要老師幹什麼?這不是不合格的老師是什麼?他們有的專業水平不合格,有的師德不合路。她不僅僅害了我一個,害了全班幾十個人。不會格的老師危害有多大,害學生,害家庭,害社會,甚至危害國家。

再說不合格的學生。嚴格地說先有不合格的老師,才有不合格的學生。學生除了智障不勝任學習的以外,思想上,性格上可塑性很大。只要施教方法得當,就不會產生不合格的學生。

這就要求我們當老師的,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教育水平,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語健君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真較真摳的話,不符合辯證法。不現實。

這麼說吧,假設讓我們選幾個全國拔尖的優秀教師,去偏遠地方支教,面對幾百留守兒童哈。

若是一年級,如果家庭配合,可能效果還不錯。二年級就費勁。(聊城市區一二年級學生,基本都是雙百。像我們省界邊的村小學,班裡有兩三個考十分以下的。)三年級往上,四五十人的班累死你也不會人人優秀。

如果是社會有這麼個說法,意思是不拋棄不放棄,其實也沒啥。誰還不懂個誇張手法啥的?這算是對老師寄予厚望。如果領導這麼說,這是按高標準要求,誰也不會犟嘴去。

沒感到是侮辱。教法不得當的老師,沒有麼?成績比平行班差一截,咋回事?

但是,一次差,也極可能是暫時的。不觀察幾年,不好定論。

只是,有的家庭,或完全溺愛,慣著熊孩子。也有的家庭,放任不管。恨不得讓老師當家長。或許有家長性格暴躁,讓孩子害怕學習了。

這家庭形成的諸多問題,有的家長不反思。孩子成績一塌糊塗,你卻僅以“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為理由,要求老師必須讓你的孩子優秀。這就過分了吧哈哈。

真有誠意的家長,會詢問孩子問題所在,解決孩子的問題,絕不是把責任一推了之。

若問題在家庭,孩子上了好幾年,經過幾個老師,在班裡都是墊底,卻說老師不會教,不配當老師,白瞎了好孩子云雲,那是侮辱老師。


莘縣村民


下面是我的答案,請你認真看:

01.三問師德何在:

·作為一個教育者。佔著這個崗位,拿著這份薪水,就該知道老師的責任與義務。想不承擔責任,你意欲何為?

·作為一個教育者。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且還是一個育人者。遇事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找一個未成年人來背鍋,你的良知何在?

·作為一個教育者。跟一個孩子來爭寵奪愛,來爭誰是誰非,你怎麼能想來這麼一出?


02.四問師責誰擔:

·老師是教育者,孩子是被教育者,你覺得誰更有權威?

·老師是成人,孩子是未成年人,你覺得誰思想更成熟?

·老師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孩子還在進行基礎教育的學習中,你說誰更應該承擔責任?

·老師是是成人,心智成熟,社會需要他去承擔責任。孩子是未成年人,還不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與條件。你說誰更應該有擔當?


03.五問師者:

·師心今何在?

·師能今何在?

·師仁今何在?

·師德今何在?

·師責今何在?


感嘆師者:

·師者之責大於天;

·師者受尊數千年;

·師者之心寬於海;

·師者之仁威似山;

·師者之恩,山海天地皆來拜!


虛學理教


我覺得這句話原來的意思可能是對的,只是後來變了味兒了。本意是說因材施教,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說人的智商有高有低,無法改變。孔子還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就是說智商低的人不能教授高深的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特長,這才是好老師。但現在這句話被用來對老師進行道德綁架,已經失去其本來意義。老師合不合格,不單純是知識水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有的老師引而不發,循循善誘,使學生把學習當成樂趣。有的老師“茶壺裡煮餃子”,有知識卻不能傳授給學生,兩種老師比較,合不合格一目了言。

再說學生,所謂“熊孩子”那樣的學生,自然是不合格的,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問題。兩個孩子都在努力學習,成績有好有次,不是評價學生合不合格的標準,只要盡力了,應該說都是合格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智商的問題,也可能是接受知識的方式不對同,智商問題是不好解決的,接受方式不同,就看老師的水平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也不無道理。


天涼好個秋0960


“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的說法,不但是對教師的不切合實際的苛求,也是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

首先,否認了內因與外因正確的辯證關係:

學過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就知道。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外部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生作用。學生能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學生自己是內因,起關鍵作用;老師的教育、引導只是外部條件。缺少良好的外部條件,學生當然不能向好的方面發展。如果僅僅只有良好的外部條件,學生自己不努力,不接受教育,甚至對老師的教育完全牴觸,學生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能完全怪老師嗎?拿一個正常的雞蛋,讓一隻母雞孵化小雞,母雞沒有孵化出小雞肯定是母雞的責任。如果拿一個已經壞了的雞蛋,甚至是一個鵝卵石,讓一隻母雞孵化小雞,母雞怎麼也不會孵化出小雞,這難道的是母雞的責任嗎?

其次,他否認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巨大影響:

不可否認,學校教師的教育對學生能否變為合格的學生起著重要作用,但無數事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特點在6歲以前基本形成,孩子是否有良好的性格特點,主要靠家庭教育。但是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學生養成了嬌生慣養、好吃懶做等惡習,當老師對某些問題學生進行矯正時,有的家長不但不予支持配合,反而與老師的教育“唱反調”。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只能怪老師嗎?

其三,它忽視老師強大的工作量:

也許除了少數油鹽不進的學生以外,有一部分學生在老師不斷地、大量的進行思想教育的情況下,也許會變得“合格”,但是老師需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從事大量的教學教研工作,甚至還要參加學校或當地政府安排的臨時任務,並且老師要面對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而不是隻盯住少數幾個學生。老師也是凡事人,老師也沒有三頭六臂,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少數問題學生身上,因為有絕大多數的教學任務更重要,更能見到成效。否則他們會對不起絕大多數學生,會耽誤絕大多數學生。

其四,說這種話的人根本無視現實情況: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多麼優秀的老師,甚至是大家公認的教育家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教育好,使他們都成家成才。甚至有些優秀的教師教過的學生也有犯罪的。如果照“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種觀點推理,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合格的教師。因為即使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的教師,也有可能有極個別的學生成了他學生中的“敗類”,成了不被社會認可的“不合格”的學生。

所以,“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一般是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說法有幾百還是上千年曆史了吧。這說法對不對呢?既對也不對。

孔子的思想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什麼叫因材施教呢?不同的人,教育方式不一樣,教育目標也不一樣。

現在很多老師反感這句話,就是因為很多人把這句話建立在統一的教育目標上了。這是不對的。

比如說一個學生,各方面都很操蛋,被一個老師教育後,雖然還是很操蛋,還是像以前一樣好打仗(打架),但他不欺負弱小同學了。我認為這個老師這段時間的教育就是成功的。然而大多數人覺得這老師也不怎麼樣啊,也沒教好他呀。

現在,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是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種期望沒錯,但拿這個來評判教育效果就不對了。

不光是家長經常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校的管理人員比如校長們也這麼說,真是讓老師們寒心。


餘延柱


它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是不是同理?"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這個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話說的太絕對,就不好聽了。

陶行知先生名言: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每次看見這樣的題目,我的策略,就是誰說這樣的話,就讓他來教那些“我們教不會的學生”,來檢驗他所認為的“沒有不合格的學生”之觀點。

高調誰不會唱?關鍵是能把這種高調在現實當中實踐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站著說話當然不腰疼了。

作為老師,無論是名師,還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不敢說自己合格,但我覺得肯定不會說“我不合格”。還有一句話就是,老師們肯定不會說:“我能把所有的學生都教會。”有時候這是一句謙詞,但更多的時候,它是一句實話。面對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學生群體,一個老師一生當中要帶過成千甚至上萬個學生啊,他哪有那麼多精力!?從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出發,我們能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儘量成為一個合格的學生,當然是在未來期待他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但是能通過我們三五年的努力把一個孩子的一生全部改變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改變,是需要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用的,而非外力能成。

前兩天聽一個大咖老師的直播課,老師在直播當中笑談“專家”二字,說千萬不要稱他為“專家”,那是在罵他呢哈哈。我感覺所謂的“專家”就是不切實際地拋出一個觀點,了事兒,他並不負責這個觀點是否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行性。

“只有不合格的老師”,這個武斷的論斷實際上是打擊了老師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積極性的,尤其對年輕的老師,有百害而無一益。一個剛站在講臺上的年輕人莫名其妙地被戴了一個“不合格”的帽子,他首先是陷入深度“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能當老師?我的資格不夠嗎?

而“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卻助長了學生的囂張氣焰:我學不好,我行為不規範,但我是合格的學生啊,你老師管不了我,說服不了我,就是你老師的不合格呀。如果這樣的情況在校園裡長期地蔓延下去,後果真的是太可怕了。

——既然老師不合格,那就不用教學生了,因為學生是合格的,合格的就該讓他們自由生長無吧。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學生無法無天了。

教育是大事兒,教無定法。真心盼望著:在我們教育學生這條路上和路周圍的環境中,能夠少一些信口開河的論調,而多一些共同的有效探索和啟發吧。

任何關於教育的疑惑都歡迎來討論

👉我是Julia平常心🌻拒絕觀點平淡


Julia平常心



夢中晴雨


我覺得這句話有毛病。

不只這句話有毛病,所有條件句只要不是充要條件的都有毛病!

任何把某一條件單拿出來,認為會對結果造成必然或者決定性影響的說法都是耍流氓!

譬如說那句經典的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對嗎?不一定。

給你根鉻鐵或者銥鐵合金製成的鐵杵,人力磨一千年都沒戲。所以,作為勵志的名言聽聽就得了,不能深究。

而且,就是當成勵志的名言,也不要傻乎乎地去聽,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方向要是錯了,再努力也是白搭!

所以,同樣的道理,“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意思就是說,只要教師合格,學生就能教合格了。

一樣扯淡。

聖人都不敢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