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名村醫丈量深山勇戰“疫”

疫情防控,農村基層是關鍵。幅員廣闊,交通不便,人員流動性強,防控工作十分辛苦,面對這些困難,閬中市759個村的782名鄉村醫生以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擔當兢兢業業工作,無怨無悔奉獻, 守護農村群眾生命健康,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工作不能馬虎,做到不漏一人”

69歲的李興維是玉臺鎮柳太坪村的執業醫師,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 他就沒有休息過, 每天上門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 填寫資料和出具相關證明, 就連受傷後都一邊輸液一邊堅持上班。

疫情防控期間,柳太坪村3個村醫分3個片區進行防控,李興維負責柳太坪村1、5、6組群眾體溫監測。該村有從湖北、重慶、浙江等地回來的返鄉人員,每天上午和下午, 李興維堅持為40餘名重點人員監測體溫2次。“這樣天天跑動, 工作量很大,但是疫情面前,必須認真排查、檢測到位,工作不能馬虎,做到不漏一人!”李興維說。

2月13日下午3點左右,李興維騎三輪車去李家溝李燕梅家監測體溫,行至趙家巖處,由於勞累頭暈,車翻於路邊,幸好被群眾救起並送到水觀中心衛生院。經檢查,李興維多處嚴重擦傷,但是他帶病堅持上班,每天上午輸液, 下午又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醫療健康證明。

“關鍵時刻,絕不退縮”

“必傑, 今天身體感覺怎麼樣?該測體溫了!”從村衛生室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 連續入戶監測了20幾名返鄉人員的村醫趙必謙來到同村最後一位需要監測體溫人員趙必傑家中。 年逾七旬的趙必謙此時已是氣喘吁吁,但他顧不上歇息, 一邊將新冠肺炎防治知識宣傳單遞給趙必傑,一邊用體溫槍為其測量體溫,“36.5度,正常!”

這一幕在閬中市鶴峰鄉大樹埡村頻頻“上演”。

近1000名村民,1個村醫,8個監測點,1天2次, 數十天如一日;守卡口、測體溫、登記進出村人員信息; 電話隨訪, 上報本村“疫情報告”; 上門問診、 送藥到家、義務宣傳、發放資料……風雨兼程, 趙必謙在深山用情用心用力守護著村民的健康。

趙必謙是一位有著39年從醫經歷的中醫師。平時,他的老伴在城裡帶孫子,他就一個人紮根鄉村,駐守衛生室,既是治病救人的白衣戰士,又是便民服務的勤務兵,還是醫療政策的宣傳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主動向鄉衛生院請戰, 要發揮餘熱,投身到這場特殊的戰“疫”中來。為方便給大家及時更新防控信息和收集村民最新信息,他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用喇叭進行宣講,併入戶監測體溫,指導村民正確戴口罩的方法。村裡的一條條羊腸小道,他來來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還堅持在一線哩! 我這算不了什麼,上級信任我,方圓數十里的村民也信任我,他們需要我,關鍵時刻,絕不退縮!”趙必謙說。

“給予村民最溫暖的守護”

51歲村醫王兵,家住洪山鎮朱洪路社區,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23年。王兵的父親患有腦梗塞等多種疾病,母親也患有冠心病。今年春節前夕, 他和妻子原本打算回老家看望父母,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他的行程, 他毫不猶豫地留下來,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要求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王兵堅持每天2次下村入戶,為返鄉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和測量血壓,做好詳細記錄,每日上報。除此之外, 他還為村民宣傳防控知識, 讓村民對疫情有了新的認識和重視。

在一次下村入戶途中, 得知岳父因腦出血去世, 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工作關鍵期, 他忍住痛苦,藏起悲傷,沒有撂下手中的工作,繼續堅守崗位。

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 王兵每天都會熬製藥湯免費送給村民。由於湯藥的量較多,一個人來來回回送浪費時間, 他索性拿起家中的扁擔和繩子, 將兩大鍋湯藥挑到贈藥地點。

“用實際行動給予村民最溫暖的守護。”王兵用自己的信念證明了從醫的初心。(張曉東 吳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