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武器”助春耕 連鋪展帶壓土只需一個人

原標題:一線直擊|看莊地頭看春耕:雨水到了種土豆 不誤農時盼豐收

雨水到了種土豆 不誤農時盼豐收

看莊地頭看春耕

2月22日上午,剛過9點,日頭就把人照得渾身暖洋洋的。鄒城市看莊鎮前圪村西側的地頭上,村民們紛紛扒下了棉襖忙得像織機上的梭子。噠噠噠——蔚藍的天空下,翻耕機亮開了嗓門兒,隨著鏵犁的翻揚,一縷縷土地的清香撲面而來。

“雨水到了種土豆,農時誤了地不收!現在這個時候,作為農民咱更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好糧、長好菜!”66歲的李慶新為了不耽誤種土豆,專門讓兒子提前到鄒城市裡買了口罩。李慶新是種了20多年土豆的老把式,他邊說話邊指導大家幹活:機器開出的溝不深不淺正好15釐米,將帶芽的土豆塊間隔40釐米呈“折線形”按進溝裡,單溝壟寬68釐米,雙溝壟寬72釐米……“莊稼活兒看著粗,其實一分一釐也差不得。”老李說。

看莊鎮種土豆的歷史得有40多年了,如今單季土豆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幾乎佔全鎮耕地的一半。這裡的農民人均1畝地左右,但是耕作得非常精細——土豆收完了種玉米,玉米地裡再套種秋土豆,一畝地三季莊稼收入萬把塊錢兒。

每年過了正月十五,農民就在地裡忙活開了。他們將土豆分出了“一層膜”“二層膜”和“三層膜”3種種植形式。“一層膜”就是貼著地面覆一層塑料薄膜;“二層膜”則是在“一層膜”的基礎上再罩上一頂高1.5米的大棚;“三層膜”則先用高約1米的小棚罩在“一層膜”的地面,再在小棚外邊套上一頂1.5米高的大棚。

“‘膜’的層數越多,保溫性越好,土豆成熟得也就越早,價格就越高。”前圪村黨支部書記代守喜說,“三層膜”的土豆清明就能上市,“一層膜”的土豆則從芒種一直收到夏至,“保證缺不了大家的土豆吃!”

正說著地膜的事,前圪村農資店老闆付德勇騎著電動車帶著一大卷薄膜來到了地頭。這是李慶新今早從電話上訂的,付德勇卡著點給送來了。

卸下地膜,李慶新的地裡就忙活起來了。兩人一組,一人倒退著將地膜鋪在土豆壟上,一人揮著钁頭刨土壓緊。老李說,現在附近村鎮的幫工都沒法過來,只能找本村幾家已經忙完地的鄰居來幫忙,每人每天200元工資還管一頓飯。往年找人幹活都是到飯店裡吃飯,今年飯店都沒開門,老伴兒就到鎮上的超市買饅頭、大餅和現成的涼菜。

鄰地的侯憲林、侯憲磊家雖然沒有僱人,但是都用上了現代化“武器”,專用覆膜車“騎”在壟上,只需一人招呼著車把兒,連鋪展帶壓土,一趟完成。62歲的侯憲林也是位種土豆的老把式了,這些年家裡的收入,基本上全靠土豆。家裡今年種了3畝多地土豆,因為沒僱人,每畝成本能降到1000多元。侯憲林說,土豆生長要經過5個“18天”:出苗需要18天,發棵需要18天,開花需要18天,花期又是18天,再經過18天的膨果期,就可以收穫了。土豆“嬌氣”,不僅不能“凍著”,還不能“渴著”,這5個“18天”裡要澆7到8遍水。伺候得好的話,每畝能收穫8000斤,平均水平也得有7000斤,按每斤1元的價格算,這就是每畝地7000—8000元的收入。

一上午的時間,附近五六家農戶就把土豆種進了地裡。侯憲磊在地頭扶著钁頭柄休息。他家裡贍養著兩位年邁的老人,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五年級,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開銷大的時候。全家的收入幾乎全靠眼前的11畝土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別耽誤土豆銷售,就指望著這季土豆能趕上個好行市。”

(大眾日報記者 姜國樂 王浩奇 通訊員 盛高峰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