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集美新城展新颜

红柱金瓦的集美塔,坐落于集美新城中央公园之上;市民中心、嘉庚艺术中心、诚毅图书馆等核心区六大公建群陆续投用;“最美海上自行车道”环绕在杏林湾畔;最早建成的地铁1号线,蜿蜒穿过这座新城……


明天,集美新城就满十岁了。如今,走在集美新城,很多人都会啧啧发出赞叹:这个地方太美了!
十年前,2010年2月25日,作为厦门市跨岛发展四大新城建设的首个“战场”,集美新城核心区开工建设,吹响了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冲锋号角。
十年间,集美新城拔地而起,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这片热土注入了勃勃生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门的具体实践和鲜活案例。站在这座历史的里程碑上,集美新城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十年磨一剑 集美新城展新颜


1时代使命:跨岛发展,集美新城率先出发
建设集美新城,是厦门践行“跨岛发展”重要战略。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到厦门调研,一针见血点出厦门发展瓶颈,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鼓励厦门加快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
2002年—2009年,厦门市大手笔建设福厦铁路厦门北站,以及杏林大桥、集美大桥、BRT、翔安隧道等贯通岛内外交通的基础设施,为厦门实施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宏伟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8日,在中共厦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履任不到3个月的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首次提出“岛内外一体化”这一概念。
新的时代,赋予厦门新的使命。2010年2月25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举行;随后,海沧、翔安、同安紧跟步伐,四个新城建设陆续全面展开、组团式推进。
自2010年2月新城核心区启动建设以来,指挥部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建设目标,完成投资近1800亿元,初步形成一个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


2建设者说:汗水洒在这片热土,我们感到自豪
集美新城10年间的变化,厦门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亲历其中的建设者们更是感慨万千。
李晓霖,厦门信息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在2011年,他就参与到集美新城的建设当中了。“2011年7月信息集团成立,8月我就来到集美新城,参与软件园三期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李晓霖回忆说,当时呈现在他眼前的,还是一片荒山、果林,还分布着不少鱼塘和砖厂,完全就是零基础。
对着一张图纸,包括李晓霖在内的建设者们摸着石头过河,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一个台阶。到2019年底,软件园三期已建成交付研发楼和公寓楼16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30万平方米,东片区基本建成,相当于两个软件园二期规模;全年营业收入246.8亿元;工商注册企业数2839家,实际已入驻企业2027家,入驻员工3万人,已成为集美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园三期,是集美新城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看着眼前高楼林立的景象,就像是看着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一直茁壮成长。这片热土,挥洒了他们无数辛勤的汗水,李晓霖的内心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数看集美新城十年成绩单

城市格局
常住人口达30多万人

集美新城规划总用地面积77.7平方公里,由“一心、两片、两园区”组成(“一心”,即30.92平方公里的西亭中心区;“两片”,即8.45平方公里的厦门北站片区、21.1平方公里的杏林老工业区;“两园区”,即8.13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9.1平方公里的机械工业集中区)。
十年来,集美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800亿元,累计完成征地4万亩、拆迁240.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建成区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0多万人。
交通路网
对内四纵四横对外公铁联运

岛内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跨岛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集美新城已经融入岛内外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对内形成“四纵四横”主干路网,对外构建“三轨、两高、三桥、三快、四铁”的公铁联运网络。厦门北站于2010年通车启用,厦安高速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车;“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系统等建设加快,地铁1号线贯通,4号线、6号线建设全面铺开。
产业集聚
软件园三期规划产值2000亿

集美新城形成了集美软件园三期、机械工业集中区等园区。现代产业集群初显雏形,软件信息、文化旅游、商务商贸物流、机械装备等产业体系日益壮大。
其中,软件园三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2000家企业和20万人才,将形成2000亿产值,已成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公共服务
近40所中小学幼儿园

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生成了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引入国内顶尖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嘉庚艺术中心、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诚毅书城、市水上运动中心等大型公建项目,园博学校等近40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窗内等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并陆续投用,集美新城的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旅游
2019年旅游收入70.04亿元

加快形成“厦门城市演艺中心”、灵玲国际马戏城等一批演艺项目落户并陆续开业;大陆唯一对台研学旅行基地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总部大楼启用。环杏林湾景区 2019年接待游客1275.32万人次,比增28.01%,实现旅游收入70.04亿元,比增33.92%。

生态文明
厦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

引入低碳、环保、生态、集约的理念,集美新城核心区已列入厦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完成了软件园三期综合管廊和杏林湾湿地公园一期等海绵城市试点任务。杏林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重要湿地名录,杏林湾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全程运用海绵技术,不仅是未来集美市民休闲好去处,更是净化上游水质的“过滤器”。
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方碧勇 江燕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