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开栏语

《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文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佛山以“古村活化”“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五好新村居”建设工作为抓手,扎实推动村居文明风尚的培育和群众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移风易俗,成风化人。文明乡风的养成,为佛山实践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引领、道德支撑和文化滋养,带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沿着季华路一路向西,在中国陶瓷城总部不远处,便是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这里河水绕村,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公园林立,扑面而来的满是新农村的气息。记者进村时,村治安队副队长潘耀机正带着队员巡逻。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紫南村鸟瞰。

相比其他村的治安队,潘耀机有一份重要的“额外”工作,那就是监督紫南村村规民约规定的细节落实:村民建房有没有超高,施工现场有没有围蔽,村道有没有垃圾,汽车有没有乱停放……“现在有了‘村规民约’,什么事都要按照规矩来办。”潘耀机深有感触地说。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紫南赋。

早些年的紫南并不是这番美景。因为经济问题和管理混乱,紫南村是广东省有名的“上访村”,村内规划混乱,脏、乱、差,在当地甚至流传着“有女莫嫁紫南村”一说。后来南庄镇领导“三顾茅庐”,请回商界能人潘柱升回乡接手“烂摊子”。自此,潘柱升秉承“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理念,带领紫南村拉开了大规模订立村规民约的序幕。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紫南村十大孝子合照。

“在紫南人的眼中,村规民约就是村内的‘法’。蕴含集体村民民意的村规民约,谁都不想‘背信弃义’被乡亲瞧不起。”紫南村党委副书记潘笑颜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紫南村先后“出台”了60多项共300多条村规民约,内容涉及住房修建、市政管理、村容村貌等方方面面。每项村规民约的制定都是从村民的意见出发,然后由村两委会召开村民、企业家、党员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形成统一方案经党委班子通过后,再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紫南村一角。

村规民约反映的是集体的意志,也给紫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陆盛彩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前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紫南村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前来租房,一连串的治安和环境问题随之而来,村内矛盾突出。为此,紫南村制定了“房屋限制出租”的村规民约。因为涉及面广,这项村规民约在全村18岁以上村民中举行了首次投票,最终以91%的通过率高票通过。

“以前因为人多,村里用电负荷不了常常跳闸,垃圾也乱丢乱放,规定村屋不能出租后,我现在夜不闭户也不怕!”陆盛彩说。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千人诵读孔子文。

紫南村党委委员潘志英分管村内环保、调解、治安等工作,对五六年前紫南村北部鱼塘养猪盛行的情况记忆犹新。溢满鱼塘的猪粪在暴雨季直排河涌,臭不可闻,“饭都吃不下”。相关村规民约的订立,一举解决了这一困扰紫南村许久的环境问题。

如今,紫南村集体经营管理员工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秩序井然;为保护大气和河涌环境,村民不再出租鱼塘养猪、不在屋前屋后搭建窝棚;紫南村民建房要得到四邻签订同意书,邻里不再因为建房闹纠纷……一条条村规民约,像一条条“铁律”,不断标高紫南村的文明线。紫南村不仅彻底甩掉了“上访村”的帽子,更蜕变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紫南村仁孝公园。

因为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惩罚”分明,潘志英早前也“得罪”了不少涉事人,甚至收到恐吓信。这几年,村规民约的执行已引发了化学反应,深入人心。“紫南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以前黑脸不理我的人,现在见到我也高兴地打招呼了。”潘志英说。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十年磨一剑,紫南村用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