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開欄語

《管子·版法》:“萬民鄉風,旦暮利之。”鄉風文明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佛山以“古村活化”“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五好新村居”建設工作為抓手,紮實推動村居文明風尚的培育和群眾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移風易俗,成風化人。文明鄉風的養成,為佛山實踐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引領、道德支撐和文化滋養,帶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沿著季華路一路向西,在中國陶瓷城總部不遠處,便是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這裡河水繞村,阡陌交通,屋舍儼然,公園林立,撲面而來的滿是新農村的氣息。記者進村時,村治安隊副隊長潘耀機正帶著隊員巡邏。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紫南村鳥瞰。

相比其他村的治安隊,潘耀機有一份重要的“額外”工作,那就是監督紫南村村規民約規定的細節落實:村民建房有沒有超高,施工現場有沒有圍蔽,村道有沒有垃圾,汽車有沒有亂停放……“現在有了‘村規民約’,什麼事都要按照規矩來辦。”潘耀機深有感觸地說。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紫南賦。

早些年的紫南並不是這番美景。因為經濟問題和管理混亂,紫南村是廣東省有名的“上訪村”,村內規劃混亂,髒、亂、差,在當地甚至流傳著“有女莫嫁紫南村”一說。後來南莊鎮領導“三顧茅廬”,請回商界能人潘柱升回鄉接手“爛攤子”。自此,潘柱升秉承“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理念,帶領紫南村拉開了大規模訂立村規民約的序幕。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紫南村十大孝子合照。

“在紫南人的眼中,村規民約就是村內的‘法’。蘊含集體村民民意的村規民約,誰都不想‘背信棄義’被鄉親瞧不起。”紫南村黨委副書記潘笑顏告訴記者,近十年來,紫南村先後“出臺”了60多項共300多條村規民約,內容涉及住房修建、市政管理、村容村貌等方方面面。每項村規民約的制定都是從村民的意見出發,然後由村兩委會召開村民、企業家、黨員代表座談會聽取意見,形成統一方案經黨委班子通過後,再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紫南村一角。

村規民約反映的是集體的意志,也給紫南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陸盛彩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前後,經濟快速發展的紫南村吸引了眾多外來人口前來租房,一連串的治安和環境問題隨之而來,村內矛盾突出。為此,紫南村制定了“房屋限制出租”的村規民約。因為涉及面廣,這項村規民約在全村18歲以上村民中舉行了首次投票,最終以91%的通過率高票通過。

“以前因為人多,村裡用電負荷不了常常跳閘,垃圾也亂丟亂放,規定村屋不能出租後,我現在夜不閉戶也不怕!”陸盛彩說。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千人誦讀孔子文。

紫南村黨委委員潘志英分管村內環保、調解、治安等工作,對五六年前紫南村北部魚塘養豬盛行的情況記憶猶新。溢滿魚塘的豬糞在暴雨季直排河涌,臭不可聞,“飯都吃不下”。相關村規民約的訂立,一舉解決了這一困擾紫南村許久的環境問題。

如今,紫南村集體經營管理員工村,外來務工人員租住秩序井然;為保護大氣和河涌環境,村民不再出租魚塘養豬、不在屋前屋後搭建窩棚;紫南村民建房要得到四鄰簽訂同意書,鄰里不再因為建房鬧糾紛……一條條村規民約,像一條條“鐵律”,不斷標高紫南村的文明線。紫南村不僅徹底甩掉了“上訪村”的帽子,更蛻變為“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美村鎮”“全國文明村鎮”。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紫南村仁孝公園。

因為強化村規民約的執行,“懲罰”分明,潘志英早前也“得罪”了不少涉事人,甚至收到恐嚇信。這幾年,村規民約的執行已引發了化學反應,深入人心。“紫南的變化大家都看到,以前黑臉不理我的人,現在見到我也高興地打招呼了。”潘志英說。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十年磨一劍,紫南村用村規民約培育出文明鄉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