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史那些不可忽略的人物

2018年4月,《紐約時報》推出了“被遺漏的逝者”(Overlooked)欄目,開始補發歷史上該報遺漏的重要人物訃告。

美國當地時間4月11日,《紐約時報》在該欄目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 —— 《林徽因與梁思成,中國古建築的編年史家》。

中國建築史那些不可忽略的人物

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的評價來看,如果沒有這兩位夫婦在“蝨子、騾子、破房子”中的研究,中國的建築史,可能有很大部分仍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太多人只知道林徽因的感情史,卻很多時候忽略她對中國建築保護的努力與艱辛 。

其實更多研究中國建築史的人更多是默默無聞之輩,不像他們那樣聲名遠揚。

中國歷史長河上的人物太多我們數不過來,不過可以倒是可以與梁思成同時期的人物出發去了解,在這裡不是要謳歌頌德,而是對歷史越深入地探討,越能感覺到冰冷的建築背後的濁溫情。

首先第一位是跟梁思成並稱“南楊北梁”的楊廷寶(1901.10-1982.12)。

中國建築史那些不可忽略的人物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北京人民大會堂這一建築,可鮮有人知道背後的建設者之一楊廷寶,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出現的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南京長江大橋等的設計與建設,無論是方案還是建議,楊廷寶都參與了方案與建議,解放後的30年,大批大中型的民用建築工程,如徐州淮海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京車站、南京民航候機樓等,都有他智慧的結晶所在。

楊廷寶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可不僅僅只是以上的付出和成就而已。如果把百度上的建築成就拿出來一看,可以發現從1928年開始直至他與世長辭前的1980年,幾乎每年都有一樣建築成就,與其說是他中國建築研究者與建設人,不如他的人生,也是一部中國60年來建築創作歷史的註解。

現在把歷史的角度再往過去跨一步:劉敦楨(1897.9.19-1968.5.10)

中國建築史那些不可忽略的人物

這個名字一樣讓人陌生到不行,但有一樣建築大家絕對不陌生——蘇州園林。當然啦,蘇州園林不是他設計的,但是“蘇州古典園林”這本書,卻是由他編著出版。

中國的建築無認是民間的也好、國家建設的也罷,如果一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總有一天我們會遺失掉從古至今建築所凝聚的智慧。如果想找一位畢生都致力於發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這其中肯定有劉敦楨一人。

作為一名“建築大師”,劉敦楨一生未給自己蓋過一磚片瓦,也沒有給子女留下什麼物質財產,直到他去世之時,留下的只有一堆書稿。

劉敦楨一生潛心研究,為此忽略了榮華富貴,也忘記了詩詞歌賦。

在1933-1937年間在華北六省進行大量科研調查,共寫出論文、調查報告、讀書筆記等35篇,約65萬字;與其他學者合撰論文7篇,30萬字。

1956年發表了專著《中國住宅概論》,在國內學術界掀起了對這一領域全面開展研究的熱潮。

後來,又開展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他率領助手們對蘇州大、中、小典型園林、詳細測繪,八、九年間繪製測繪圖紙2000餘張,攝影2萬餘幅,文字稿10萬餘字。此項工作因“文革”而中斷,遺稿於1979年由他的助手和後人整理出版。出版後,蜚聲中外,又被譯成英、日文出版。他集中了建築史學界和部分考古學界的老、中、青學術精英,主持、編寫了《中國建築簡史》和《中國古代建築史》,歷時7載,改稿8次,終於在1966年成書。

其實,像劉敦楨那樣的建築大師,想賺錢是很容易的。早在上世紀30年代,劉敦楨在北平營造學社做古建築調查期間,日軍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他們知道劉敦楨曾留學日本又有古建築專長,就要他去承德為偽滿整修避暑山莊,答應給報酬10萬元大洋。劉敦楨毫不猶豫地嚴辭拒絕了,並將來函和情況,告訴學社朱啟鈐社長。

古人常雲“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而其實真正能做到的人,其實屈指可數,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去欣賞那些可貴的建築、那些美好的取景時,可能有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不同流合汙”的志氣和“不半途而廢”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