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5位教授因新冠狀肺炎去世,怎麼看?

浪淘沙liu


2月以來,在新型冠狀病毒下,華中科技大學僅僅13天,5位教授相繼離世,著實令人痛心!2020是“悲慘”的,但是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們一定會把家園建設的更加美麗!

根據官方報道數據顯示:

2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因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逝世;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副主任醫師林正斌,因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逝世;2月1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逝世;
2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工會主席柯卉兵病逝。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其實只有3位教授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醫治無效逝世;

劉筱嫻、柯卉兵教授是因病逝世的,其中通過查閱新聞報道可知,柯卉兵同志是因為癌症病發,醫治無效死亡!


此次疫情,讓我們損失了太多的人才,各行各業!

像這些人都是醫學界的泰斗,無論是對於家庭還是國家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啊!

此次疫情患病死亡率應該是比較高的,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場“瘟疫”呢?


二中數學王大川老師


作為華科大的校友,每每看到母校有老師因新冠肺炎去世,心中都感到無比的悲痛。自己2010年有幸考上華科大,在學校裡接受了4年的本科教育,母校教會我好多東西,不論是專業知識,還是為人處事之道,我自己都收穫很多。畢業後自己也時常關注母校的發展,母校在醫療行業的權威和名譽,讓自己在工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自己常常感到作為華科人的驕傲和自豪。

在我印象中華科人低調、樸實、勤奮、自強,這次疫情整個華科大不管是教授,還是學生都關心疫情防控工作,儘自己一分力幫助一線工作人員。華科大全國各地的校友會乃至全球的校友會都在積極籌辦醫療物資的捐款,為抗擊新冠肺炎做出許多貢獻。

5位教授在短短十幾天內相繼離世,這是華科大的巨大損失,這是無比悲痛的!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武漢快點好起來


黃藥師999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校失巨擘,國失干城

看到這麼多知名教授的去世,很容易想起孟浩然的這首懷古詩。看到華中科技大學,在短短20天內,前後去世五位教授,確實讓人咂舌,經過核實,有三位是因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去世,有兩位是患其他病去世,但在此疫情之下的悲傷時刻,還是為這樣集中性的去世,感到分外的悲傷。


華中科技大學,最近最受傷的大學

武漢江城,有著本地清北之稱的,是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在這次疫情之下,危如累卵的局勢中,華中科技大學,成了最受傷的大學。雖然最近一段時間,零星的聽過一些教授去世,並且有的還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去世,但沒有想到會是集中在華科這樣全國前十的頂尖名校。

這些教授的去世,是華科與中國學界的共同損失

這些教授的名字,我們很多是第一次聽說,也是最後一次聽說,但不代表不重要,而是社會分工精細如斯,我們的生活距離他們太遠,但在他們所在的專業與領域,都是獨當一面的泰山北斗,其中還有正當年的中生代教授。他們是紅綾、林正斌、段正澄、劉筱嫻、柯卉兵。

結束語:此次疫情的爆發,嚴重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也造成了數量很大的傷亡,有普通百姓,有一線醫護人員,有公職人員,也有大學教授,這樣的去世,於家庭是一個毀滅,於我們,是地理分佈圖上的數字的代謝與迭增,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保護好自己,讓逝者不白死,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


教育練真堂


華中科技大學5位教授因新冠狀肺炎去世,怎麼看?

筆者首先要更正一下問題的說法,華中科技大學5位教授並不都是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只有其中的3位教授是由於新冠肺炎去世,他們分別是:2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僅53歲;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僅62歲;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段正澄,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歲。其餘2位教授都是因病不治而去世的:2月1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因病去世,享年87歲;2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工會主席柯卉兵,因病醫治無效而逝世,終年41歲。


疫情期間,華中科技大學痛失5位教授,可謂損失慘重,必然會影響到她的發展和含金量。華中科技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教育部直屬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建設高校,同時也是曾經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教師大學,是湖北省僅有的兩所世界一流建設大學之一(另一所是武漢大學);最近,校友會就公佈了2020年最新國內大學排行榜單,華中科技大學比去年提升5個名次躍居全國第7名,直接超越了同城老大武漢大學(排名第10)!在教育部第四輪的學科評估中,華中科技大學有14個學科進入A類,28個學科進入B類。其中,工科相關學科有17個學科入選A、B類,其中A類7個,A+檔3個。在全國工科大學中排名第八;華中科技大學的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8個學科,就是其招牌專業,即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


從5位去世的教授相關資料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研究的學科領域差不多都處於“雙一流”學科建設範疇,這也是筆者所說的華中科技大學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林正斌教授正值當打之年,是我國器官移植方面的專家,他的去逝讓人非常痛心,因為國家培養起這麼一個專業人才非常的不容易,損失巨大;段正澄院士是華科大機械學院學科帶頭人,是段氏伽馬刀技術的發明人,另外段院士還拿自己的百萬獎金專門設立獎學金,他的去世對華科大的機械學院打擊特別大;同時,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教授,社會學院教授、工會主席柯卉兵,都是年富力強、正要出成果的時候,這個時候去世,更讓人讓人特別痛惜,也讓華科大痛失接班人!還有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儘管已經87歲高齡,但也肯定是華科大瑰寶級人物,她的離世也會使華科大損失!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華科大痛失5位專家巨擘,損失不可避免,但是痛定思痛,華科大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華中科技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而成。提起華中理工大學那是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提起同濟醫科大學同樣也是路人皆知;但是說到華中科技大學,說真的知之者甚少,換句話說,合併改名已經嚴重影響了華中科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當今世界上發佈的大學排行榜,在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三家機構分別是:軟科、USNews、和THE(泰晤士);它們在2018年對華中科技大學在國內大學實力排行中排位分別是第8名、第9名、和第9名,由此可見,華科大穩居國內高校前10名之列是無可爭議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本次疫情防控的過程中,華中科技大學痛失5位專家教授,損失特別慘重,尤其是其中3位還是因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而去世,這讓人特別痛惜,不僅是華科大的損失,更是國家的損失!我們務必要吸取教訓,保護好生態平衡,積極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自在人生wub


你好,作為畢業於武漢的一位學生,經常去華科。我在這裡默哀三分鐘,表示對教授們的尊敬。同時我也希望我的母校一切平安,武漢加油!

1.因新型冠狀肺炎去世的教授們

第一位紅凌教授,2月7日病逝,系華中科技大學三級教授,生命科學院楚天學者。

第二位林正斌教授,2月10日病逝,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

第三位劉筱嫻教授,2月13日病逝,系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第四位段正澄教授,2月15日病逝,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五位柯卉兵教授,2月19日去世,系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2.教授們離開帶給我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華科在武漢是疫情比較嚴重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算是在市中心地區,受災情況特別嚴重。

第一,健康很重要。平常我的導師給我的感受就是沒日沒夜的加班,搞科研,要不是就是去去做調研。你以為的老師們寒暑假會休息,其實不是的,全國各地跑調研。他們不斷的出論文搞學術,我曾經看到導師每天外賣不斷,還有一大瓶一大瓶的菸頭。

第二,教授們還有老師們真的抽時間鍛鍊吧!我們財大還算比較好的,學生們很喜歡運動。每天操場上跑步的圍著南湖跑步的學生都很多。在這裡我真的要呼籲老師們,搞不完的學術,但是身體要緊呀!

第三,這些頂梁級的教授的離開是我們的損失。但是也給我們提醒,疫情嚴重,我們呆在家裡做貢獻。讓我們的國家趕緊好起來,才不愧對哪些因為疫情獻身的醫護人員。

最後,我希望大家攜手共渡難關,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願離去的教授們一路走好!


學習小紅書


首先更正一下,這五位教授中,只有三位是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87歲的劉筱嫻教授是天年已至,41歲的柯卉兵是因其它疾病去世。

華科共有教職員工三千餘人,三人感染新冠病毒去世,比例約為千分之一弱。這個比例,確實比整個武漢地區感染此病去世者比例更大。

但我們要考慮到,華科地理位置處於武漢核心區,人流密集。教授年齡大,是易感人群。這兩個因素,放大了華科教授染病去世的比例。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局部出現染病去世者較多,純屬偶然,概率分佈不可能絕對均衡。華科教授中出現這種千分之一的比例,是概率分而不均衡的結果,不能據此逆推武漢整體的病亡人數。

華科教授都是國之瑰寶,遽然去世三位,確實令人痛心。不過,生命無卑下之分,每位在此次病疫中逝世的死者,都值得同情。同時也讓我們警醒: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無情的報復。

還要反思,我們的疫情預警系統、應急響應機制,是否足夠完善,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今後發生類似的事件,我們能不能從容應對。


毫米


據說那段時間華科大組織過體檢,若真如此,在病毒暴發初期,或是病毒最活躍的時期,也是發熱病人及普通病人(冬季感冒多發)去大醫院集中看病期,這或許就是暴發點!這個值得職能部門及專家們研究!當然華科大集中體檢,感染者眾也就不難解釋。若非以上所述,那隻能說明武漢感染基數巨大!至於是否存在其它偶然因素,那隻能是由專家們去研究了。


非代委


華中科技大學5位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是令人心痛的,對於華中科技大學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現在梳理一下這5位教授是哪些。

2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僅53歲。

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僅62歲。

2月1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因病去世,享年87歲。

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段正澄,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歲。

2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終年41歲。

感慨:

疫情面前不分職業,身體健康抵抗力強、免疫力強,受新冠病毒攻擊能力就強。對於新冠病毒我們要做好預防,盡最大可能遠離傳染源。


平淡是真oymlq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消息。我有朋友在華科大當老師,我也去過幾次華科大,想到病毒在校園裡面肆虐,心裡就很難受。


這次華科大的5位老師有一位是醫學院的教授,林正斌教授,他是我國器官移植方面的專家。他的病逝讓人非常痛心,因為國家培養起這麼一個專業人才非常的不容易,損失巨大。


還有一位是華科大機械學院的段正澄院士,華科大的機械在我國是數一數二的水平,段院士是他們的學科帶頭人,是段氏伽馬刀的發明人,另外,段院士還拿自己的百萬獎金設立獎學金,這個逝世對華科大的機械學院打擊比較大。


還有是生命科學院的楚天學者紅凌教授,只有53歲,也是因為新冠肺炎去世。


另外兩位,華科大社會學院柯卉兵教授,只有41歲,據說他本來在化療,但好像感染了新冠,不過不是特別確定。反正41歲,真的是英年早逝,非常可惜。


還有一位也是華科大同濟醫院的教授劉筱嫻去世,這位教授的去世不知道跟新冠病毒有沒有關係。

首先,非常痛惜,也非常沉痛。


其次,病毒真的很厲害,這些教授們好幾位都是醫學院的,應該說醫療條件比普通人要好一些,但不管多大年紀,都沒有逃脫厄運。我們要重視這個病毒。


第三,從側面反映,同濟醫院在一開始真的是重症區。裡面好幾位都是同濟醫學院,段院士據說也是體檢傳染上的。

哎,一聲嘆息!再次沉痛哀悼這5位教授,並希望我們人類能趕緊攻克這些病毒。


五道口的顏學姐


從2月7日至今,僅僅半個月的時間,華中科技大學五位教授因病去世,令人痛惜!



這五位教授,有三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他們分別是:華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時年53歲;華科大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享年62歲;華科大機械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享年86歲。另外兩位教授,一位是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劉筱嫻,享年87歲;一位是社會學院教授柯卉兵,終年41歲,確診為惡性淋巴腫瘤,治療已花費70餘萬元病醫治無效去世。


五位教授的去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損失,也是我國教育界、科技界的重大損失。作為武漢市的重點大學,在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中華中科技大學,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據悉,華中科技大學是投入床位和醫護人員最多的高校。華科大的10家附屬醫院均是定點醫院 ,投入的醫護人員約3.3萬, 投入病床8900餘張 ,管理方艙病床近6000張。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10個附屬醫院在抗疫中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疫情防控早期,有一批醫護人員感染,也有社區感染的。因病毒感染而去世的三位教授,一來說明同濟醫院確實屬於疫情重災區,再者說明疫情早期,防控不夠嚴密,防護措施做得不夠到位。還有一個原因是有的教授年齡大,免疫功能低,因此不幸被感染。

願疫情早日結束,願華中科技大學的老師們平安健康!感謝他們的忘我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