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名篇學寫作之《竊讀記》


跟著名篇學寫作之《竊讀記》


竊讀記

文|林海音

轉過街角,看見三陽春的沖天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聲音,我鬆了一口氣,放慢了腳步。下課從學校急急趕到這裡,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我趁著漫步給腦子一個思索的機會:“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後嫁給誰?那本書放在哪裡?左角第三排,不錯……”

走到三陽春的門口,便可以看見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地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了,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櫃的夾縫,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到底擠到裡邊來了。在一片花綠封面的排列隊裡,我的眼睛過於急切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裡,原來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慶幸它居然沒有被賣出去,仍四平八穩地躺在書架上,專候我的光臨。我多麼高興,又多麼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時抵達的,還有一雙巨掌,10個手指大大地分開來,壓住了整本書:“你到底買不買?” 聲音不算小,驚動了其他顧客,全部回過頭來,面向著我。我像一個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尷尬,漲紅了臉。我抬起頭,難堪地望著他--那書店的老闆,他威風凜凜地俯視著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這種聲氣對待我。我用幾乎要哭出來的聲音,悲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嗎?”其實我的聲音是多麼軟弱無力!

在眾目睽睽下,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腳跟後面緊跟著的是老闆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氣對我還算是寬容的,彷彿我是一個不可以再原諒的慣賊。但我是偷竊了什麼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心靈確實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發作,而且產生了對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我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但一次,兩次,我下意識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終於有一天,求知的慾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我仍願一試,因為一本新書的出版廣告,我從報上知道好多天了。我再施慣技,又把自己藏在書店的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你相見!”這是一本暢銷的書,那麼厚厚的一冊,拿在手裡,看在眼裡,多夠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訓,我更小心地不敢貪婪,多去幾家書店更妥當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難堪。

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來,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訴自己。想到明天仍可能佔有書店的一角時,被快樂激動的忘形之軀,便險些撞到樹幹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沒看見那本書,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去一樣,我暗暗焦急,並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那麼多,他們把書買光了。

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昨天在這裡看書時,已經剩下最後一冊,可不是,看見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心整個沉了下去。正在這時,一個耳朵架著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看那樣子是來招呼我(我多麼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書架,裝作沒看見。但是一本書觸著我的骼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啊,我接過書羞得不知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被衝動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書本上。

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覺出站在這裡讀了兩個鐘點了。我合上了最後一頁--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後抬頭找尋那耳朵上架著鉛筆的人,好交還他這本書。在遠遠的櫃檯旁,他向我輕輕地點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書放回書架上。

我低著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鬆快了。

忽然想起有一次國文先生鼓勵我們用功的話:

“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

但是今天我發現這句話不夠用,它應當這麼說:

“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裡長大的!”

(本文有刪節)

【賞析】

小時候的林海音每天放學後急匆匆趕到書店偷偷讀書。本文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本文中的“竊讀”是指偷偷地讀。作者是在舊中國私人開的書店裡讀書。在這裡讀書要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飢餓和腿痠腳麻的煎熬,但是,“我”是很快樂的。懼怕與快樂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這正是作者竊讀得到滋味,也是終身難忘的。自語式的獨白,這是本文寫作中的最大的特點。恰當的獨白真切地表露“我”的心理,讓我們讀起來倍感真實、親切。

“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裡長大的!”不僅“我”記住了,我們也該記住。


跟著名篇學寫作之《竊讀記》

話題作文“讀書與人生”的寫作指導和例文

【話題材料】

書猶藥也,可以醫愚。——劉向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于謙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有選擇地多讀好書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醫治愚昧,而且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讀書因人而異,可以精讀,透徹瞭解;可以泛讀,知其大略等。

人的一生總要與書打交道,尤其在學生時代。我們在與書交往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故事”發生,之後還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思考。如為了一本好書而廢寢忘食,為了一本武俠小說被老師批評……就這樣,我們的心靈在與書的接觸中逐漸成熟,不再只是關注感性的故事情節,而是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關於讀書,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請就你的讀書經歷,以“我與讀書”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談談自己的想法、體會和認識或者記錄你與書的交往過程。

寫作點撥:

本話題作文要寫得有突破,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吃透命題意圖。規定的話題是“我與讀書”,這就要求行文中要有“我”,不能只作空泛的議論,一定要聯繫自己的經歷和體會來寫。

第二,選擇合適寫法。如果記敘,可以循著童年、少年、青年這條時間線索寫自己的讀書經歷,但為了防止平淡,還要從材料中挖掘內涵,添上點睛之筆。如果抒情,可以把行文的重點放在抒寫自己讀書的感情、樂趣上,放在自己與書為“友”情義彌篤的情感體驗上。如果議論,可以採用層進式的結構,談談讀書與自己成長的關係,也可以深層次認識讀書對自身發展所起的作用。


跟著名篇學寫作之《竊讀記》

【優秀習作展示】

異度書香[蔣竺君]

晦暗的天氣,煩躁的心情,沒有朋友間的交流,唯有書山中的苦苦跋涉,太乏味,太無聊了。朱熹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清這活,也略顯幾分新意和活力伴隨著時光年輪轉動起歲月的芬芳。

正是人們對書的崇尚,才使人類有了理性的思考,靈性的閃光,執著的追求以及對奇異世界的窺探和期盼。潺潺之溪水流引知識之汪洋,微微之淺見觸動人生之勝景,粼粼之漣漪掀動神秘之面紗。逐以鏗鏘之勢攀登勝利之高峰,風發之貌放飛希望之白鴿,昂揚之態撐展生命之風帆。讀書,即是對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希翼的感念。

縱觀歷史長河,愛書者如浮蘋水藻立於其中,散發著銘刻的光輝和脫俗的氣質。古有學子“囊螢映雪”“鑿壁借光”之美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高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在神”之深悟。

咀嚼文章,樂在其中。忽然想起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他借講學之機到各地瀏覽,又不用操心飲食住宿之類的瑣事,應該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怎麼能談得上“苦旅”呢?原來苦的不是旅行本身,苦的是厚重的歷史,凝重的文化;苦的是沉重銘刻的人生,苦的是我們悵然若失的面對,以及對凡塵俗世的窺探。這苦,苦得有幾分韻味有偌多沉重。

周作人的書房叫“苦雨齋”,清燈窗前,持一卷《白玉苦瓜》,是聽雨的孤寂還是品茶時的閒適?這苦,苦得有幾分無奈幾分哀怨。進入書山文海,領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置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凡脫俗的境界,採擷“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心曠神怡,感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刻骨銘心。從來沒有過的閃念,從來沒有過的思緒,在書本面前,如歲月輕盈的書籤一頁頁翻動,一一呈現眼前。

喜歡在陽光燦爛的冬日,小跑來到河邊,坐在鬆軟的草地上,風兒吹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牛兒悠閒地吃著草,捧書靜閱,直到夕陽西下。

喜歡在萬家燈火的夜間,打開客廳最亮的燈,空氣中流動著王心凌空靈的音樂,濃茶散發著芳香氤氳的熱氣,隱在柔軟的沙發上,陪經伴史直到萬籟俱寂。

喜歡在閒暇的學習之餘,搬一把椅子,窗外下著淅淅瀝瀝的雨,“啪啪”地敲打著玻璃窗,垂掛下來的吊蘭,隨風搖曳,呤詩賞詞直到晴空豔天。

窗外天氣很好,風輕雲淡。湛藍的天空像塊藍寶石嵌在書本中感受花開,感念晚霞暮雲,感知生命律動,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新質樸,洞悉書中的世態炎涼,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情感思緒。讀書,彷彿在聆聽一位老者講述陳年舊事。

也許人生真是一個逐漸寂寞的旅程,當我們從年少喧囂中走過,繁繁複復的瑣事就像夏日的青藤爬滿歲月的窗口,青春便如沙漏中的細沙,無可奈何地流去。儘管書籍永遠帶著流逝的花香,但它是生命的快樂源泉。在浮華世界裡在物慾橫流中抬頭看看吧,別讓異度的書香悄悄流走。(此文已發表)

[簡評]文章對讀書有深悟,對讀書影響人生更有獨到的見解。行文有濃郁的書香氣:陶淵明、杜甫、朱熹、蘇軾……走進文中;“囊螢映雪”“鑿壁借光”《文化苦旅》“苦雨齋”鑲嵌行裡。對餘秋雨、周作人的分析頗為獨到,再加上後半部分整齊的結構,濃烈的抒情,確實是一篇不多的美文。

書山小徑[牟俊峰]

書,在人類文明誕生的那一刻,它也隨之悄然而至。

書,在古代文明輝煌的那一刻,它也隨之天下盛行。

書,在封建社會破滅的那一刻,它卻沒有隱身而去,而且如實地記錄著當日的輝煌和今天的衰敗。

有了書,才使我們看到了冷兵器時代的人肉搏鬥。

有了書,才使我們看到了法西斯統治的殘暴瘋虐。

有了書,才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的偉大輝煌。

有了書,才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博大精深。

一隻神鵰走遍《天龍八部》。

兩把飛刀任我《笑傲江湖》。

書,就和上面兩句話一樣,也會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它不僅是一種消遣時間的良物,更是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結晶。

小時候,總是沉醉於書海中,那時候的書,只不過是印滿漫畫的小冊子。那時候的我,整天沉醉於人類與怪獸的戰鬥中——是書,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看的書也隨之改變。

初中時,滿口的“降龍十八掌”“奪命連環劍”等等,那時的我,總是嚮往金庸,古龍,柳殘陽的傳奇武俠小說,小說中說的明爭暗鬥,主人公的悲慘身世和蓋世武功深深吸引了我,因為武俠小說,我也不知道被老師罵了多少次,但又一次次被裡面的撲朔迷離的情節吸引。

高中後,看的書又發生了變化。

汪曾琪,老舍,魯迅……這些書,再沒有往日的打打殺殺,卻一樣有喜有悲,有憂有樂,高興著或激盪著或深刻著我的生活。

在他們的書中,我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看到了社會底層勞苦大眾在那個社會的苦楚生活,是他們的書為我的高中生活注入了新鮮血液。

有了書,才知道了“鑿壁偷光”的無奈和智慧。

有了書,才知道了“囊熒映雪”的堅定與執著。

是書給了我們新的知識,是書帶我們打發了無聊的時間,是書帶給了我們無窮的快樂。

自從有了書,生活不再黑暗。

自從有了書,日子不再難熬。

自從有了書,信息不再閉塞。

書,不僅是傳媒的介體,不僅是古代文藝的結晶,不僅是娛樂的工具,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見證.

讀四書五經,通千古之事。

看古代名著,曉萬世之藝。

書猶藥也,治其愚昧,且記,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此文已發表在校刊上)


跟著名篇學寫作之《竊讀記》


弱靈魂 [劉萍]

感覺書和氧氣一樣,雖然時刻在你的身邊環繞,但你卻常常忘記它的存在。直到某一天,它離開了你,才知道其實你已不能沒有它。

閒下來的時候,我很少看書。只是自己煩了,亂了,累了的時候才想起可以讓書來平衡自己。很喜歡在自己不開心時看別人和我相似的靈魂。那麼多的疼痛,我無法用筆描述,這是我的無能為力,所以看著別人的文字也是另一種難得的幸福,不再有奢求。

那麼長的一段日子,我對一種書很狂熱,它至少讓我感覺世界上不只有我一個人,還有很多和我一樣好笑好玩的孩子。記得有個老師說它是青春頹廢文字,我很不喜歡中間的兩個字,更樂意叫它青春疼痛小說。老師說80後的寫手是把頹廢放大了寫,我想青春是不可以用頹廢寫的,或許只是疼痛觸動了靈魂。所以我買每一期的《80後》,只是為了遇見相似的靈魂。後來,我的小四,那個明亮而乾淨的男生對全世界說,他不是救世主,他不會拯救誰,但是也不會拖累誰,然後他又出書了,還是寫那些隨意而清晰的文字。我也很聽話的決定不要拖累誰,於是我在教室裡坐到了現在,埋頭籌備未來。而他的書,我還是東一頁西一頁的看,感覺他的文字也是在描繪我的未來,便不忍心看到自己疲憊得那麼無可奈何。

喜歡去買厚厚的書,然後再把它們包起來,再封存,過了好久,再拿出來隨翻到哪一頁便看哪一頁,隨心所欲的,它讓我找到了自由的感覺。書裡很多都是描寫淡淡的感覺,純純的愛,那屬於別人的幸福,我卻傻傻的幸福著她們的幸福。而親情卻很少描寫的,或許我們太熟悉的事物我們不懂的珍惜,或許是我們都有的溫暖便不覺特別,可是我還是學會好好珍惜愛著我的爸爸媽媽。在哪裡看過別人寫的:永遠不變的情只有親情,那是你出生後就再也不會割斷的感情。於是我知道自己能夠出生也是幸福的。

學做人,最多的還是向書上學;看世界,更多的也是從書裡看。不知道還該怎樣解釋我對書的感情,太深太亂以後就會無話可說。只是我知道自己也許只不過是依賴著它的愛生長起來的脆弱的靈魂,若它一刻不在,我便魂飛魄散……(此文發表在校刊上)

益 友[王朝霞]

“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我們的生活裡不能缺少書籍,一間沒有書籍的房間,就像沒有一棵樹木的森林;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一絲陽光的地球;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的鳥兒。

讀書的方法就是規劃我們的未來,我們揹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穫著,欣喜地走向不遠的地方。規劃自己的讀書生涯,使未來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

我與書,就像魚和水一樣。當魚兒學會了游泳後,水就是它的仙境;當我經歷了與讀書的磨合期後,書就是我的天堂。如何與讀書磨合?以我的經驗和體會而言,應該是“積累、思考、練筆”吧。

積累就是多讀書,讀好書,讀“磨腦子”的書。多讀這樣的書,可以啟人心智,鍛鍊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在讀的基礎上,深入地多角度地思考,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其實,讀書就是對寫作的認識及體會。不同的人,生活經歷,讀書方法不盡相同,磨合的內容也就有所區別。

讀書又是隻奇怪的鞋子。從套上這隻鞋子的那一刻起,我就覺得很不舒服,甚至有點害怕穿上它。

上小學時,老師說讀書就是把平時的知識積累起來,到了該運用的時候,再把它們像電視、電影似的放出來。但是很多時候腦子裡便又是一片空白。

但讀書畢竟是我的鞋子,沒有了鞋子,光著腳丫又怎麼走路呢!我必須適應這雙鞋子。於是,我在讀書時摯意收集一些關於同一題目的不同選材,不同主題的文章,體會一下作者的思維方式。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在讀到的書中,腦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些思路,而非以前的“一團亂麻”了。這時,我突然發現腳上的那隻鞋子好像也不再那麼重了,那麼硬了。我逐漸愛上了這隻鞋子。

在繁複的學習生活中,書籍成了我的另一片天地,每當我累了,煩了的時候,它便會幫助我擁有一份好心情。

它真的成可我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讀無字書[譚潔麗]

書能無字嗎?能,我確信,因為周總理曾說過:“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無字書一詞並非肆意臆造。

歷史上有關讀書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長嘆者。據說梁元帝是個愛讀書的人,兵臨城下還在講《老子》經義,滅國前悔恨不已,焚盡所藏之書,哀嘆為書所害。當時人都覺得荒唐,唯有王夫之指出:“帝自取滅亡,非讀書之故,而抑未嘗讀書之故也。”他認為梁元帝沉迷於讀書,卻未從中得到有益於家事國事的治理方法,因而導致滅亡,可以說是因書誤國。他沉痛地指出其癥結:“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於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尚全其樸也。”這實際上是一個善讀的問題。

如何善讀?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之神之用也。”然而,“大義”“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須從字外去解讀。我以為這便是讀無字書的一種模式。

讀無字書還有另外一種模式,即周總理所說的“從無字句處讀書。”

書是知識的載體,但知識並不僅存於書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澤東強調“實踐出真知”,就是至理。周恩來的話與之暗合。而古人似乎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張潮說過:“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當然,這是文人的說法。事實上,生活中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書在,官場是一本書,商場是一本書,文壇也是一本書。歎為觀止的是,一個人便是一本書。在如沙般的“人書”潮流中,有的書清奇,有的書惡俗,有的書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手,有的書雲霧迷茫,不知所終。而真知總在這此書中,或陷或現,只待讀書人去探求。

我突然想起武則天的“無字碑”來。碑何以無字?古往今來,眾說紛紜,無非圍繞一個“功”字:一說是功大得寫不下,二說無功可寫,三說不知該如何寫,四說留待後人去寫。可武則天確實有功,因此可排除第二種說法。第三種低估了武則天和上官司婉兒的文字才能,又把武則天寫得太過迂腐,難道她期望“功過對半開”?第四種似覺得有理,卻令人疑惑是現代人將高境界作慷慨贈與。看來第一種彷彿接近,但也難下結論,說不定哪天出土文物揭開秘密,那無字碑僅僅由於時間促迫不及鐫刻!

嗚呼!讀懂一塊無字碑已非易事,讀懂天下無字書不是更難嗎?除非不讀。

[簡評]此文是很不錯的文化隨筆:圍繞“無字書”娓娓談開,極有文化含量。

我與讀書[薛祖慰]

讀一本書,其實是用心靈去感悟月的朦朧,星的燦爛,花的嫣然,淚的晶瑩,落英的飄零;感悟生命的滄桑與美麗。讀書可以瞭解這大千世界的人和物,可以使愚昧的人變得聰明,可以陶醉在那書海,盡情的讀書,讓自己瞭解更多的知識。

開啟書的扉頁,屢屢墨香如醇醇揚柳風,如濛濛杏花雨,在心裡縈繞,讓心花悄然綻放,散發出無數感悟的詩行。透過楊柳杏花,我們可以看見遠方有青山綠水,紅蓮婷婷,楓葉彤彤,梅花傲雪。

讀書可以讓我放開思維,保持鬆弛的狀態,使自己的大腦可以得到大量休息,我最喜歡讀書了,它使我的大腦變得更加活躍了,它能使我擺脫在學習當中的困難,讀書可以補缺你的另一部分,他可以把我帶入一個神話的世界,當我瞭解讀書之後的樂趣時,我也愛上了讀書,再也不能放下它,它可以讓我廢寢忘食,它可以讓我變得更加的聰明。當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就好像進入了這本書,和這本書裡的主人公一起做事。讀書是非常快樂的,不會讀書的人,也就不能感悟生命的滄桑和美麗,我們大家在讀書之後,都會有所感覺到自己受益匪淺,感覺到自己彷彿容入了故事中,其實書中的樂趣是無窮的,一般的人是不回發現的,只有會讀書的人才能體會出來的。在讀書的時候,可以聆聽生命春天裡的鶯歌燕舞,真真切切地感到活著的意義。

讀書是跨越時空的邂逅,在書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採摘白雲紅霞;可以和李清照共賞綠肥紅瘦,梅子黃時雨,和她在荷花叢中爭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橋上信步徜徉,共同採摘橋下河水中的浪花;你還可以和海名威幫助老漁夫桑地歌亞抗拒鯊魚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打敗”這一偉大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你還可以和孔子、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曹雪芹、莎士比亞、雨果、托爾斯泰成為知心朋友,和魯迅、沈叢文、巴金、錢中書、賈平凹在書中做一次次暢談。擁有這麼多的朋友,你的腰板也會挺得特別直。

青燈下,左手執黃卷,右手捧一杯濃茶,如果窗外有一輪明月就好了,月光下,押一口濃茶,聆聽作家們用筆敲響的歲月回聲,激起你心海浪花朵朵,讓浪花撞擊心靈。閃爍出五彩繽紛的火花,匯成一條美麗的彩虹,連接著心和月亮。所以,讀書時候你湛藍的心空上也會點綴一輪明月。

讀書,是在人生道路上採擷生命的音符,醞釀出一首歲月之歌,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繽紛。

[總結]“讀書與人生”是學生較熟悉的話題,是學生有內容寫的話題,是檢驗學生讀書歷程的話題。這樣的作文,學生言之有物,寫之有人,感之有情。在寫作中,關鍵是要開啟學生記憶之門,從中挖掘閱讀的廣度發掘閱讀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