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數字潛能 助力戰“疫”復產

新華財經北京2月19日電(李倩誼)18日,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羅漢堂共同主辦的“數字技術與社會治理”在線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數字技術對疫情聯防聯控、復工復產和社會治理髮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較大的潛力尚待挖掘。

疫情排查系統、疫情數字地圖、通行健康碼、在線問診、網絡課堂、遠程辦公……包括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能在內的數字技術已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扮演著不同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大軍指出,此次疫情並非我們面對的第一次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但是數字技術以全生命週期、全鏈條、全方位的方式介入,卻是第一次,還會伴隨著新模式的不斷湧現。

據瞭解,17日,浙江11個設區市的健康碼已全面上線。“健康碼”作為進入浙江省相關地市的個人通行電子憑證,實施“綠、紅、黃”三色碼動態管理:顯示綠碼者,亮碼通行;顯示紅碼者和黃碼者,需要自我隔離並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後將轉為綠碼。重慶在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App中嵌入“疫情排查”信息系統,已於13日運行,截至目前,重慶近12萬名基層網格員正通過此係統開展第三輪疫情精準排查。

數字基礎設施對跨組織、跨行業、跨區域的協同,以及對微觀個體的賦能和對宏觀趨勢的研判,在此次戰“疫”中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羅漢堂秘書長、湖畔大學教務長陳龍表示,信息革命本質上改變的是人類協同。這一次實際上是國家主導、全員參與、通過數字技術改變協同方式共同應對危機的過程。其中社區防疫系統就是改變協同方式的技術之一,它像神經網絡一樣,把附近的人群連接起來,築成抵禦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虛擬商務系副主任孫毅看來,數字技術不單只是一個工具或者產品,已成為社會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像現在的物流和在線辦公系統,已經具備了公共物品的屬性。數字化讓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敏捷地去調整,更加的有韌性。”

當前疫情數字化防控及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伴隨著排查研判不夠精準、信息安全、謠言等問題。專家建議,實現精準防控,需要提高數據質量,強化數據與業務、知識的融合;對抗疫情的同時要兼顧個人隱私保護,在整體系統設計的階段就要將其考慮進來;信息量爆發式增長導致錯誤或負面信息的增加,需要調整機制去規避包括謠言在內的隱含的風險因素。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數字技術對於此次疫情防控仍有較大的潛力尚未挖掘,例如對疫情的研判、風險的評估以及未來危機的預測等。

如何更好地發揮數字基礎設施在阻疫、復產中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認為,當前應該力爭做到“三個精準”。一是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防控、預測,需要整合當地包括通訊、支付、交通等部門的數據,短時間能否進行數據融合,將是一個挑戰。二是因地制宜、分期安排精準復工復產的時間。三是通過財稅金融手段精準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從長遠考慮,與會專家建議,疫情過後搭建一個全國統一的應急數據平臺,不僅在應對危機的時候可以做到全局性把控,更能精確把握到具體每一個人;另則基於大數據加強風險評估,從而實現危機提前精準預判。(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